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
篇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详细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crpd-366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android电视
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士”的形成;
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3)百家争鸣的意义:
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
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启示。
(或见人民版教材7页知识链接最后两句)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原因(了解):
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
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
汽车智能防盗系统(2)表现:
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断教育局面;
⑤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
(3)影响: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兴起的原因(了解)
①东汉末年以后,由于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儒学的
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②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③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导致理学的产生。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或贡献:
①北宋周敦颐:构建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
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②北宋邵雍: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③北宋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④北宋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水下作业认为天理的最高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核心也是“仁”。
⑤南宋朱熹:理气关系:理先于气,理不离气;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审思明辨和格物致知。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敢于政治的天然权力、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伯努利方程实验>二期恒载
《四书》集注
(3)陆王心学: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87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发展   思想   中国   儒家   政治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