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生态学试题详解

2007年基础生态型试题详解
一、选择题
1、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学者是A
  A、坦斯利 B、海克尔 C、勒特 D、林德曼
  A、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坦斯利爵士(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 )受丹麦植物学家叶夫根·尼温(Eugenius Warming)的影响,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B、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态学定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
  C、“生态学”(Oikologie)一词是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字logs(研究)和oikos(房屋、住所)构成,
D、美国的年轻学者林德曼Lindeman在对Mondota湖生态系统详细考察之后提出了生态金字
塔能量转换的“十分之一定律”。由此,生态学成为一门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D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小麦
  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植物分成4种类型:
超导液长日照植物(白天>黑夜)如萝卜、菠菜、小麦、凤仙花及牛蒡。
短日照植物(白天<黑夜)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
中日照植物(白天=黑夜)甘蔗。
日中性植物(不受影响)蒲公英、四季豆、黄瓜、番茄及番薯等。 P20
 
3、水稻与旱稻属于不同的 B
  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 D、生活型
  生态型(ecotype)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此词主要用于植物。  P箱型钢134
  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 p165
  生态型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趋异适应,而生活型是不同物种由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生活发生的趋同适应。
水稻栽培在由热带到寒温带的辽阔区域里,经受复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形成了很多适应于不同气候、土壤的品种生态型,如有籼、粳稻等温度生态型,早、中、晚稻等光照生态型,水、陆稻等土壤生态型等。
4、下列关于K-对策者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个体小、寿命短 B、寿命长、繁殖率低
C、个体大、繁殖率高 D、个体小、寿命长
r-选择种类具有所有使种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
K-选择种类具有使种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力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 P111
5、在种的增长的指数式模型Nt=N0ert中,种数量保持不变的r值是 A
  A、r=0  B、r<0  C、r>0  D、r=1
  大多数种的繁殖都要延续一段时间并且有世代重叠,这种情况要以一个连续型种模型来描述。dN/dt=(b-d)N=rN,b为顺时出生率,死亡率为d,种大小为N,则在无限环境中的顺时增长率r=b-d,其积分形式为Nt=N0ert
  当r=0时,出生率=死亡率,种数量保持不变。  P77
6、在一棵树上,生活着蚂蚁、细菌、真菌、地衣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  B
  A、种  B、生物落  C、生态系统  D、植被
  种: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的集合。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植被:某一地段全部植物落的总和。
7、在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的种类或类称为:C    p158
  A、伴生种 B、亚优势种 C、优势种 D、偶见种
  植物落研究中,常用的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优势种:对落结构和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建种: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即优势层的优势种
常称为建种。
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落性质和控制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伴生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对落环境的影响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罕见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落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有些偶见种的出现具有生态指示意义,有的还可作为地方性特征种看待。
8、影响我国从东至西植物落分布的主导因子是 C
  A、土壤类型 B、地形 C、水分 D、温度
摸鱼池
9、在农田的立体种植中,主要利用 A
  A、生态位原理 B、食物链原理 C、协同进化原理 D、物质循环原理汽车门把手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  P134
  食物链: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p211
  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P144
  物质循环:地球表面物质在自然力和生物活动作用下,在生态系统内部或其间进行储存、转化、迁移的往返流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两个肩并肩的功能过程,但是物质可以被生物反复地利用,而能量只通过生态系统一次。  P254
 
10、下列地区中,热量资源最丰富的是  C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南沙岛 D、华北平原
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热量条件。
我国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因为我国西部多高原(云贵高原除外),高原开阔,没有遮挡,并且相对平原地区离太阳近,(日光从太阳照射到地球的路程短,消耗少),所以得到的光照资源就相对丰富。
但是由于海拔太高的缘故,每升高100米,温度会下降0.6度(摄氏),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4000米,就是说,同一个季节,青藏高原的温度低上24度(相对于0海拔的地区),那么热量条件自然就差了。
11、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存留性资源的是 B
A、太阳能 B、石油 C、风能 D、潮汐能
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
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
12、在草-老鼠-蛇-老鹰的食物链中,蛇属于 B
A、一级消费者 B、二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四级消费者
所谓消费者是针对生产者而言,即它们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
食草动物可以统称为一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可以统称为二级消费者,大型食肉动物或顶级食肉动物可以统称为三级消费者。P210
13、下列食物中,属于腐蚀食物链的是 B
A青菜-蚜虫-瓢虫 B枯枝落叶-真菌 C马-蛔虫-原生动物 D水稻-害虫-青蛙-蛇
牧食食物链或捕食食物链:是以活的绿植物为基础,从食草动物开始的食物链;
碎屑食物链或分解食物链:是以死亡的动植物残体为基础,从真菌、细菌和某些土壤动物开始的食物链;
寄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基础,从某些专门营寄生生活的动植物开始的食物链。  P212
一个食物链不一定从活的植物开始,例如可以从腐殖质开始(蜗牛、蚯蚓都吃土中的腐殖
质)。食物链的最后环节不一定是纯粹的肉食动物,也可以是一种杂食动物。各种生境和生物落都有食物链。捕食食物链要从生长者开始分解者不参与营养级。       
A是捕食食物链; B是碎屑食物链; C是寄生食物链,蛔虫在马的生长环境里面,靠寄生为生;D是捕食食物链。
14、下列选项中,属于气相型循环的是 A
A、氮循环 B、磷循环 C、钾循环 D、钙循环
全球循环,即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在气体型循环中,大气和海洋是主要贮存库,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循环过程,如氧、二氧化碳、氮等循环。而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和化合物没有气体形态,并主要通过岩石风化和沉积物分解成为生态系统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如磷、钙、钠、镁。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都受太阳能所驱动,并都依托于水循环。P245
15、在一片草原中,狐狸因野兔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狐狸数量的增加,导致野兔的数量逐渐减少,并最终导致狐狸的数量减少,这种现象属于生态系统的  C
    A、生境调节 B、多元重复补偿 C、反馈调节 D、系统结构调节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控制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系统偏离加剧。  P215
16、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半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D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半自然生态系统是介于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可视为半自然生态系统,例如天然放牧草原、人类经营管理的天然林等。
超细纤维布按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动力和影响力,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三类。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来划分,把生态系统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17、下列自然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量最高的是 A
A、热带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D、荒漠与半荒漠
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消耗的能量
在海洋中,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到大洋区,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有趋于降低的明显趋势。在陆地上,湿地(沼泽和盐沼)生产量是最高的,热带雨林生产量也是很高的,由热带雨林向温带常绿林、落叶林、北方针叶林、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寒漠和荒漠依次减少。
18、设I为摄食量,A为同化量,NP为生产量,n为营养级数,下列属于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是  A
A、林德曼效率=In+1/In  B、组织生长效率=NPn/An  C生态生长效率= NPn/In
D、同化效率= An/In
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一般称为生态效率。
生长效率:同一营养级的净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
同化效率: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
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P仿形车床214
19、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作用的两种关键元素是  C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867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循环   食物链   生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