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轮眉内衬板从发动机舱的侧面将发动机舱与车轮进行隔离,能够防止泥水等杂物进入发动机舱,同时也能够降低车轮产生的噪音。现有技术中,轮眉内衬板均为一整块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的板材,该结构虽然能够满足防尘及减噪的要求,但是却不利于发动机舱的散热,无法对发动机舱的散热做出贡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能够较为有效地辅助发动机舱进行散热。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包括轮眉内衬板,在所述轮眉内衬板上设置有散热栅格,所述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风扇及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扇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轮眉内衬板朝向发动机舱的一侧,且其位置与所述散热栅格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风扇,使所述风扇通过所述散热栅格向外排风。
5.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朝向所述轮眉内衬板的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于所述散热格栅上。
6.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包括扇叶及固定架,所述轮眉内衬板朝向所述发动机舱的一侧上焊接有连接螺柱,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连接螺柱与所述轮眉内衬板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栅格包括多个栅格片,每一所述栅格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轮眉内衬板上,在所述风扇启动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以使发动机舱的温度与风扇的转速成正比,所述风扇及所述栅格片的设置,使得所述栅格片能够在所述风扇的转速增大时,绕所述转轴发生转动。
8.进一步地,所述栅格片相对于所述风扇倾斜设置,所述栅格片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栅格片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至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
9.进一步地,在所述栅格片位于所述转轴斜下方的一端上,还设置有配重块。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
11.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轮眉内衬板上设置散热栅格,能够使得发动机舱的前栅格及轮眉内衬板上的散热栅格组成一个空气流动的通道,以在车辆行进时有利于发动机舱内空气的流动。通过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及风扇的设置,能够在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启动风扇,风扇通过散热栅格向外排风,使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较快地排
出发动机舱,以加快发动机舱的换气,辅助发动机舱进行散热。
1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3.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所示为图1中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所示为图1中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的系统框图。
16.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中散热栅格与风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能够较为有效地辅助发动机舱进行散热。
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通过了一种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隔离发动机舱侧面与车轮的轮眉内衬板10,在轮眉内衬板10上设置有散热栅格11,该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20、风扇30及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0,风扇30及温度传感器40与控制单元20电性相连,风扇30设置于轮眉内衬板10朝向发动机舱的一侧,且其位置与散热栅格11的位置相对应,当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控制单元20启动风扇30,使风扇30通过散热栅格11向外排风。
2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轮眉内衬板10上设置散热栅格11,能够使得发动机舱的前栅格及轮眉内衬板10上的散热栅格11组成一个空气流动的通道,以在车辆行进时有利于发动机舱内空气的流动。通过控制单元20、温度传感器40及风扇30的设置,能够在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启动风扇30,风扇30通过散热栅格11向外排风,使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较快地排出发动机舱,以加快发动机舱的换气,辅助发动机舱进行散热。
21.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传感器40与控制单元20之间如何进行信号的传递,以及控制单元20如何在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启动风扇30,可以参阅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风扇30朝向轮眉内衬板10的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于散热栅格11上,也即,风扇30的位置至少有部分与散热栅格11重合,以便于气流的流动。
23.进一步地,风扇30包括扇叶31及固定架32,在轮眉内衬板10朝向发动机舱的一侧上焊接有连接螺柱33,扇叶31设置于固定架32上,固定架32通过连接螺柱33与轮眉内衬板10相连。通过焊接的连接螺柱33的设置,既能够满足风扇30固定的需要,也不会对轮眉内衬板10本身的造型进行破坏。
24.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与第一实施
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栅格11包括多个栅格片111,每一栅格片111通过转轴112可转动地设置于轮眉内衬板10上。在风扇30启动后,控制单元20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40检测的温度,控制风扇30的转速,以使发动机舱的温度与风扇30的转速成正比,该风扇30及栅格片111的设置,使得栅格片111能够在风扇30的转速增大时,绕转轴112发生转动。
25.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根据发动机舱内的温度来控制风扇30的转速,发动机舱内的温度越高,风扇30的转速越快。由于栅格片111是通过转轴112设置于轮眉内衬板10上的,由于风扇30转速的增加,栅格片111受到的气流的作用力也越大,其能够带动栅格片111转动,以增大相邻栅格片111之间开口的面积,利于气流流量的增加。
2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栅格片111相对于风扇30倾斜设置,栅格片111远离风扇30的一端至转轴112之间的距离,大于栅格片111靠近风扇30的一端至转轴112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的设置,能够便于栅格片111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相对于转轴112发生旋转。
27.进一步地,在栅格片111上位于转轴112斜下方的一端上,还设置有配重块113。由于栅格片111在风扇30的风力增大后会相对于转轴112产生旋转,而在旋转后栅格片111与气流的夹角会减小,这会减小栅格片111的受力面积。栅格片111自身的重力、气流及配重块113共同作用会使得栅格片111相对于转轴112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当气流减小时,配重块113会重新带动风扇30进行反方向转动,以形成一新的平衡。
28.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轮眉内衬板10上设置散热栅格11,能够使得发动机舱的前栅格及轮眉内衬板10上的散热栅格11组成一个空气流动的通道,以在车辆行进时有利于发动机舱内空气的流动。通过控制单元20、温度传感器40及风扇30的设置,能够在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启动风扇30,风扇30通过散热栅格11向外排风,使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较快地排出发动机舱,以加快发动机舱的换气,辅助发动机舱进行散热。
2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关于该车辆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眉内衬板,在所述轮眉内衬板上设置有散热栅格,所述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风扇及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扇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轮眉内衬板朝向发动机舱的一侧,且其位置与所述散热栅格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风扇,使所述风扇通过所述散热栅格向外排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朝向所述轮眉内衬板的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于所述散热栅格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扇叶及固定架,所述轮眉内衬板朝向所述发动机舱的一侧上焊接有连接螺柱,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通过所述连接螺柱与所述轮眉内衬板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栅格包括多个栅格片,每一所述栅格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轮眉内衬板上,在所述风扇启动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以使发动机舱的温度与风扇的转速成正比,所述风扇及所述栅格片的设置,使得所述栅格片能够在所述风扇的转速增大时,绕所述转轴发生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片相对于所述风扇倾斜设置,所述栅格片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栅格片靠近所述风扇的一端至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栅格片位于所述转轴斜下方的一端上,还设置有配重块。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

技术总结


一种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包括轮眉内衬板,在所述轮眉内衬板上设置有散热栅格,所述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风扇及用于检测发动机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扇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相连,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轮眉内衬板朝向发动机舱的一侧,且其位置与所述散热栅格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风扇,使所述风扇通过所述散热栅格向外排风。该轮眉内衬板散热系统能够较为有效地辅助发动机舱进行散热。发动机舱进行散热。发动机舱进行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

杜德辉 傅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炎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84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栅格   风扇   机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