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路面贴缝带是由沥青、胶粉等其它原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是一种用于公路表面裂缝进行防水处理的一种新型材料,是一种自粘型的路面裂缝密封材料。用路面贴缝带直接铺设粘贴在路表裂缝上,它能够有效阻止雨水对路面已有裂缝的侵入渗透,加固并阻缓路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路面贴缝带有单面隔离膜和双面隔离膜两种形态。常用的厚度在2.5mm,宽度一般的在3cm~8cm,而且可以根据裂缝的实际宽度订制。路面贴缝带使用时在裂缝处不需要进行开槽扩缝处理,只需将裂缝内及其裂缝上表面3~5cm宽进行清扫,清理完成后,将该产品揭去隔离膜后直接粘贴在裂缝表面处。该产品具有自粘性,施工非常简单,粘贴后马上开放交通,不会出现粘轮推移现象。路面贴缝带修补道路裂缝无需开槽、加热,不会对脆弱的裂缝区域再次产生破坏。路面贴缝带与裂缝区域形成密实的连接体,加强了裂缝区域的强度和防水效果,有效地防止了裂缝区域产生松散、崩边、崩缝、坑槽等现象。这种新材料、新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道路裂缝修补。
3.目前,路面贴缝带还是人工手动贴合,往往需要一人同时固定住贴缝带和隔离膜的一端,另一人拉伸铺贴,操作繁琐,效率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置绕带机构,所述底板末端设有压带机构,所述保护壳上设有切割机构。
5.优选的:所述绕带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在底板上。
6.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连接有可旋转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侧表面设有若干卡凸。
7.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连接有可旋转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侧表面开有凹槽。
8.优选的:所述压带机构包括斜坡、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压带机构位于底板末端,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位于斜坡两侧。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滑轮和压轮,所述斜坡与滑轮之间的空隙为隔离膜通道,滑轮与压轮之间的空隙为路面贴缝带通道。
10.优选的:所述底板另一端配有拉杆,所述拉杆顶部配有把手。
11.优选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刀片、螺孔和螺钉,刀片通过螺钉固定在保护壳上,刀
片位于压轮前侧。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设置的绕带机构和压带机构,以取代人工手拉脚踩,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14.2、通过设置的切割机构,可割断路面贴缝带,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中绕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中压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中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板;2、保护壳;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第一齿轮;6、第一定位柱;7、卡凸;8、第二齿轮;9、第二定位柱;10、凹槽; 11、斜坡;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滑轮;15、压轮;16、隔离膜通道;17、路面贴缝带通道;18、拉杆;19、把手;20、刀片;21、螺孔;22、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1.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包括底板1和与底板1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壳2,所述保护壳2内置绕带机构,所述底板1末端设有压带机构,所述保护壳2上设有切割机构,所述绕带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连接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固定板3上连接有可旋转的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一定位柱6,第一定位柱6侧表面设有若干卡凸7,可以增大与套在其上的路面贴缝带卷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二固定板4上连接有可旋转的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二定位柱9,第二定位柱侧表面开有凹槽10,使用路面贴缝带时揭下的隔离膜可以卡在所述凹槽10内并缠绕在第二定位柱9上,所述压带机构包括斜坡11、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压带机构位于底板末端,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位于斜坡11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12 和第二连接杆13之间连接有滑轮14和压轮15,所述斜坡11与滑轮14之间的空隙为隔离膜通道16,滑轮14与压轮15之间的空隙为路面贴缝带通道17,所述底板1另一端配有拉杆18,所述拉,18顶部配有把手19,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刀片20、螺孔21和螺钉22,刀片20通过螺钉22固定在保护壳2上,刀片20位于压轮15前侧。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4.将路面贴缝带卷顺时针安置在第一齿轮5的第一定位柱6上,再将贴缝带穿过路面贴缝带通道17,置于压轮15的下方,揭开隔离膜,使其穿过路面贴缝带通道17,绕在滑轮14上并穿过隔离膜通道16,经由斜坡11到达第二齿轮8上的第二定位柱9,并卡在凹槽10处,使隔离膜能缠绕在第二定位柱上,使用时操作者手握把手19,将已揭开隔离膜的路面贴缝带压在裂缝处,顺着裂缝方向稍用力向后拖动该装置,拖动过程中路面贴缝带带动第一齿轮5 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齿轮5带动第二齿轮8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齿轮8 的转动使得隔离膜被不断揭下,所述压轮15则使路面贴缝带贴合路面,裂缝覆盖完全时,以压轮15为支点提高该装置倾角趋近于垂直,使保护盖2上的刀片20割断路面贴缝带,此时作业完成。
25.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包括底板(1)和与底板(1)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2)内置绕带机构,所述底板(1)末端设有压带机构,所述保护壳(2)上设有切割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带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连接在底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上连接有可旋转的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上设有第一定位柱(6),第一定位柱(6)侧表面设有若干卡凸(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上连接有可旋转的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二定位柱(9),第二定位柱侧表面开有凹槽(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带机构包括斜坡(11)、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压带机构位于底板末端,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位于斜坡(11)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之间连接有滑轮(14)和压轮(15),所述斜坡(11)与滑轮(14)之间的空隙为隔离膜通道(16),滑轮(14)与压轮(15)之间的空隙为路面贴缝带通道(1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另一端配有拉杆(18),所述拉杆(18)顶部配有把手(1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刀片(20)、螺孔(21)和螺钉(22),刀片(20)通过螺钉(22)固定在保护壳(2)上,刀片(20)位于压轮(15)前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道路修复装置,涉及道路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置绕带机构,所述底板末端设有压带机构,所述保护壳上设有切割机构,通过设置的绕带机构和压带机构,以取代人工手拉脚踩,节省人力,提高效率,通过设置的切割机构,可割断路面贴缝带,操作简便。作简便。作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

王晓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王晓华

技术研发日:

2022.06.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4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82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底板   路面   机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