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技术交底书

无线存储 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技术交底书
机器人上下料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
第  1  页
共  16  页
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设计文件图号
工程部位
隧道漏泄同轴电缆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一、说明
适用于通信系统隧道漏缆敷设施工。
    二、施工准备
1.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技术培训。
2.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架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防护是否相符。
3.检查径路上的隧道壁、避车洞、杆路、过轨预留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确定敷设位置。
  三、技术要求
    3.1 隧道内LCX支架安装要求
1.LCX固定件应采用膨胀螺栓方式固定,使用专用卡具安装漏缆;
2.采用吊夹固定LCX时,吊夹间距为1m,防火夹间隔10m;
3.支架孔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宜为0.8~1.5m;
4.支架孔的直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应平直,不得成喇叭状;
    3.2 隧道内LCX敷设要求
1.LCX吊挂应在隧道侧壁,槽口朝向线路侧;
2.电力牵引供电区段隧道内LCX吊挂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LCX与回流线、接地母线在同侧吊挂时,其距离应不小于0.6m。与吸上线交越时,LCX外应加套厚0.8mm,长0.5m的聚乙烯塑料护套防护;
3.敷设隧道内LCX宜采用机械施工。当采用人工抬放、展放时人员间隔宜为5-7m,应避免LCX拖地;
4.LCX在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LCX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
5.LCX与其他线缆同支架安装时,尽可能避免交叉。如无法避免时,应将LCX布设在外侧,避免其他线缆阻挡LCX的信号辐射。
    3.3 隧道外LCX支柱安装要求
1.单独立杆路架设时,支柱之间距离、隧道口及设备房屋处距第一根支柱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与柱顶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0.3m;
2.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埋设深度、方式应符合标准要求;
3.采用支柱安装时,其钢丝承力索宜采用7×Φ2.2mm镀锌钢绞线;
4.LCX与接触网同杆架设时,应确认接触网支柱上预留安装LCX的条件。
    3.4 隧道外LCX敷设要求
1.LCX吊挂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吊挂高度宜距轨面4.5m;
2.在电力牵引供电区段,LCX与回流线的距离应不小于0.6m,在回流线或PW线加绝缘保护的区段,不应小于0.2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应不小于2m;
3.采用支柱吊挂方式时,上吊夹前钢丝承力索应加300kg±30kg的张紧力;电缆承力索悬挂漏缆后的最大允许垂度应控制在0.15m~0.2m以内(20℃时);漏缆与支柱的间距应不小于150mm;
4.LCX过轨时应采用阻抗相同的射频电缆换接;
5.LCX在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
    3.5 LCX连接器安装要求
1.固定接头应保持原电缆结构开槽间距不变;
2.连接应牢固可靠,并保证电性能指标。对于驻波比过大、阻值过大、绝缘不良、衰耗偏大的接头应锯断重接。
3.连接器装配完毕应进行质量检查。
4.连接器装配后接头外部应进行防护;
5.连接器应可靠固定在承力索或电杆上。
    四、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安装隧道内漏缆卡具/隧道外吊挂件→漏缆敷设→漏缆连接→特性测试
    4.2 施工工艺流程
    五、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1.图纸核对
在开工前,要核对施工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明确工程范围,熟悉相关技术规范和施工工艺,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径路复测
径路复测的内容:实地测量弱场区段的长度;调查隧道施工进展、隧道外弱场区段接触网杆立杆进展;调查过轨位置预留钢管情况;调查区间无线、直放站等机房位置、情况;调查施工线路沿线道路交通状况。
径路复测完毕,及时形成施工复测记录,确定单盘漏缆采购长度。
3.单盘测试
1) 到货检验
对照设计文件和订货合同,检查漏缆的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符合设计和订货合同的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无压扁、护套损伤、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与连接器匹配。
2) 交流特性检验
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耦合损耗、传输衰减等交流电气特性检验报告。
3) 直流特性检验
用直流电桥测试漏缆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用耐压表测试绝缘介电强度,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漏缆最小绝缘电阻,测试数值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形成测试记录。
测试完毕,切除漏缆、射频缆开剥部分,用热缩帽缩封漏缆、射频缆两端。技术人员用油漆在合格的缆盘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包括:缆线型号、测试长度、自编号。将缆线端头固定在缆盘上,对缆盘外包装进行恢复。
    5.2 隧道内漏缆卡具安装
1.画线缠绕膜复卷机
根据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及高度要求,进行画线;距钢轨面的高度应为4.5m。画线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不得已在同侧时,与回流线、接地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m。画出的线保持与轨面平行。
2.钻孔
孔应打在所画线上,孔距宜为1m;距隧道口最里侧垂直引下线2米处打第一个眼孔,钻孔的直径及孔深应满足设计及卡具安装要求,孔眼要求平直,不得成喇叭状,用吹灰器清除干净孔内粉尘。隧道内无衬砌面时,可采用钢丝承力索或者角钢支架吊挂电缆方式;钢丝绳宜采用7×φ2.2mm,固定支架的膨胀螺丝应采用与夹具同一厂家产品。
3.卡具安装
隧道内卡具安装要牢固,注意卡具的方向性,并采用特制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紧固后的普通高速吊夹孔深满足卡具安装要求,防火吊夹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卡具安装示意图
    5.3 隧道外漏缆吊挂件安装
1.支撑杆安装
隧道口光纤直放站机房至隧道壁上漏泄电缆之间的馈线采用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机房旁边立7米馈线引入电杆,隧道壁上设拉板。
隧道壁终端座式样
隧道内外连接示意图
注意:所有支撑件的安装高度必须保证漏缆架设后高度满足设计要求。
2.承力索安装
漏泄同轴电缆的承力索采用7×φ2.2mm镀锌钢绞线,与支撑件和终端座固定时电气绝缘或连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上漏缆扎带前应加300kg±30kg的张紧力,保证吊挂后漏泄同轴电缆垂度保持在20°C时±0.15--0.2m范围内。
    5.4 漏缆敷设
1.漏缆运输
漏缆运输作业时应使用吊车或叉车,当使用跳板时应小心装卸,严禁将漏缆从车上直接推落到地。
滚动缆盘时,必须顺盘绕(箭头)方向,并只能做50m以内短距离滚动,当滚动距离大于50m时应使用运输工具。
漏缆运输时,应将缆盘固定牢固,不得歪斜和平放。
根据径路上障碍情况、敷设方法、支盘条件以及缆盘的安全等因素综合考虑卸盘地点。
2.漏缆展放
敷设漏缆采用人工抬放、展放时,人员间隔不超过5-7m,以免漏缆拖地。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在高速铁路施工时,漏缆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漏缆过轨时应该换接阻抗相同的射频电缆。
序号
项  目
漏泄同轴电缆规格代号
42
32
22
1
最小弯曲半径(单次弯曲)mm
600
400
240
2
最小弯曲半径(多次弯曲)mm
1020
760
500
3.隧道内吊挂
隧道内漏缆固定在卡具中。注意漏缆固定的方向,定位筋应向着墙体(即安放于卡具凹槽内)。隧道内防火吊夹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图:
                                                    1.泄露电缆
                                                    2.自锁缆卡
                                                    3.固定座(用于高度定位)
隧道内漏缆吊挂固定示意图
sim卡托在洞室设备处,引下位置应距离洞室壁50cm。引下时用φ50金属软管防护,经电力槽道穿越排水沟至通信槽道。
隧道内漏缆沟槽防护示意图
漏缆在隧道内的布放示意图
4.隧道外吊挂
敷设漏缆前,确保钢丝承力索加300kg±30kg的张紧力,保证吊挂后漏缆垂直度应保持在20℃时±150-200mm范围内。
漏缆固定采用黑扎带。将黑扎带绕过泄缆,一端穿过扎带端头槽口;将黑扎带抽紧,并使扎带端头凹面紧贴泄缆表面;抽紧后将扎带绕过钢索,并穿入卡槽;抽紧后将扎带绕过钢索,并穿入卡槽。防火吊夹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外漏缆固定示意图
隧道外漏缆吊挂示意图
    5.5 漏缆连接
1.漏缆连接头制作
1)连接准备
根据漏缆敷设记录到接续点,将需要成端的漏缆从卡具上卸下3~5m,垂下的漏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进行场地平整,并设工作台。
2)漏缆端头制备
⑴ 将需要装接头的漏缆理直500mm,在工作台上。
⑵ 用锯把破损、污染及封头粘连部分的漏缆锯断,锯时应保持抛弃的那段在下方,并保证切面平整。
⑶ 用锉刀或斜口钳将内导体铜管做好倒角,然后用毛刷或钢丝刷将内导体铜管内的铜屑清理干净,最后用毛刷将切面处的铜屑清除干净。
⑷ 用尺量出接头说明书规定尺寸的外护套,然后环切并将外护套剥离。剥外护套时不能伤到外导体,如果发现已伤及外导体,务必重新锯断并将外导体表面打磨平整。
⑸ 切除包裹线及塑料薄膜。
⑹ 用安全刀为漏缆内导体清除毛刺,用锉刀为漏缆外导体清除毛刺。
2.泄漏同轴电缆避雷器安装
1)泄漏同轴电缆从隧道内接引至隧道外或、直放站时应安装避雷器
2)避雷器地线采用50MM2塑料铜线。
3)避雷线采用钢管防护用卡子固定。
避雷器安装示意图
3.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安装
连接器安装应包括固定连接器、阻抗转换连接器、DC模块、功率分配器及终端匹配负载;
1) 漏泄同轴电缆连接器安装工艺要求:
⑴ 固定接头应保持原电缆结构开槽间距不变。
⑵ 接头应保证电特性指标,对于驻波比过大、阻值过大、绝缘不良、衰耗偏大的接头应锯断重接。
2) 连接器装配完毕应进行质量检查: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装接情况,并轻敲连接器,看万用表有否变化,判断装配接触质量。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绝缘电阻,判断装接质量。检查各零部件螺栓是否旋紧。
3) 连接器装配后接头外部应进行防护。
4) 连接器应可靠地固定在隧道、承力索或H型钢柱上。
5) 每段漏缆之间跳线应绕圈,跳线长度1米。
隧道内漏缆连接安装示意图
4.漏泄同轴电缆接地安装
1) 剥离漏缆护皮57mm,剥离部分两端各预留约2
2) 将剥离区域的外导体用接地夹夹紧;
3) 用橡胶带将接地引线与馈线护皮缠紧;
4) 用橡胶带将馈线由底端向顶端缠绕,形成卵石状效果;
5) 用宽胶带由底端至顶端以半宽度交迭缠绕,再以相反方向缠绕,来回三或五次(保证最后一次为由下至上缠绕),每次两端延长约25mm。
6) 漏泄同轴电缆接地使用安德鲁专用产品,漏泄同轴电缆接地的位置按以下原则布置安装:
⑴ 隧道内外漏缆接头处在隧道侧设置
⑵ 漏缆接入或直放站时在漏缆侧设置
⑶ 接地线接地连接到下端共用接地端子                                 
    5.6 电气特性测试
1.每一漏缆连接头制作完毕,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不应短路,轻敲接头,万用表应无变化。
2.漏缆成段连接后,在漏缆终端安装终端阻抗,在漏缆始端用驻波比测试仪测量驻波比,不应大于1.5。如果超过1.5是,需进行障碍测试,出故障点,处理后重新测试,直至合格。用驻信号源、功率计测试检验传输衰耗符合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
作业人员配备
职务
人数
现场负责人
1
技术人员
1
专(兼)职安全员
1
技术工人
4
普工
若干
    七、材料要求
    7.1 漏缆要求
1.单盘LCX的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绝缘介电强度、绝缘电阻等电气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LCX的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耦合损耗、传输衰减等交流电气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单盘测试后,应对电缆头作密封处理。
    7.2 隧道内、外漏缆吊夹、防火吊夹采用专用吊夹,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7.3 漏缆支撑杆、吊线规格型号防护设计要求。
    7.4 隧道内无衬砌面时,应采用钢丝承力索吊挂电缆,支架宜采用40mm×40mm×4mm 角钢,孔深应为120mm,角钢支架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八、设备机具配置
通信工程施工主要机械仪器仪表配备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型 号
单位
数量
1
北京吉普车
切诺基213
1
2
解放货车
CA1029
1
3
东风吊车
QY10T
1
4
汽油发电机
雅马哈EF
1
5
接地电阻测试仪
ZC-8
1
6
绝缘电阻表
ZC25-3
1
7
驻波比测试仪
1
8
数字兆欧表
QZ2B
1
9
万用表
DT9203
2
10
漏缆接续工具
2
11
冲击钻
博世
6
12
电缆盘支架
2
    九、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质量控制
1.漏泄同轴电缆单盘外观及直流、交流特性。
2.隧道内LCX敷设。
3.遂道外LCX敷设。
4.LCX的避雷器、隔直器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和方式。
5.LCX防护地线的设置及接地电阻。
6.LCX敷设完成后双向电压驻波比和传输衰耗。
    9.2 质量检验
1.漏泄同轴电缆(LCX)应进行进场验收,并符合下列要求:
1) 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符合设计和订货合同的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
2) 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3) LCX无压扁、护套损伤、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4) 与连接器匹配。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和订货合同,检查实物和质量证明文件。
2.LCX下列单盘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 交流特性
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耦合损耗、传输衰减等
2) 直流特性
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绝缘介电强度、最小绝缘电阻等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出厂交流电气特性检验报告,并测量检查直流电气特性。
3) 隧道内LCX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夹具、防火夹、支架的安装位置、间距和固定方式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可靠。
⑵ LCX的开槽方向朝线路侧。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4)遂道外LCX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架设方式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可靠,吊挂高度宜距轨面4.5~4.8m。
⑵ 采用支撑电杆时高度与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电杆埋深符合规定。
⑶ 利用接触网支柱安装时,应符合接触网支柱安装要求。
⑷ LCX在承力索上应采用吊夹固定,吊夹规格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数显角度尺
5)LCX的避雷器、隔直器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和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LCX的接续应可靠、牢固,装配后接头外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7)LCX防护地线的设置及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检查。
8)LCX敷设完成后下列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⑴ 双向电压驻波比;
⑵ 传输衰耗。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用驻波比测试仪、信号源、功率计测试检验。
    十、安全及环境保护
    10.1 安全要求
1.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穿安全防护服,并根据相关要求配置其他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灯、通讯工具等)。
2.应设安全防护员,要持证上岗,带齐防护用具。
3.电气化区段上道施工必需穿绝缘鞋。
4.机具、材料不得侵入限界。
5.使用发电机时应使用专用插头,电源插座必须有漏电保护器。
6.雨中禁止使用发电机和电动工具。
7.仔细检查施工所用电源,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8.缆盘应放置平衡,采用制动措施,以免发生意外。
    10.2 环保要求
将施工中的废弃物集中回收,统一处理,做到人走料清场地净。
                                                                     
    附件1:交底记录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2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99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漏缆   要求   设计   隧道   安装   符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