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表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2.在机械手表中,将发条的能源传递到擒纵机构的一组传动齿轮,实现力和振动次数的传递转换作用,它的性能、效率直接影响手表的走时精度,这部分的齿轮传动,通常称为主传动轮系。它由条盒轮-中心齿轴、中心轮片-过齿轴、过轮片-秒齿轴、秒轮片-擒纵齿轴这四对轮副组成。在主传动机构中包含原动系和传动轮系,其中原动系提供机械手表机芯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能量,传动轮系将原动系的能量传递给擒纵调速系,反过来擒纵调速系控制传动系的转速,在设定好的频率下,控制手表正常走时精度。主传动机构的传动质量对钟表机构的走时精度影响巨大,在齿轮传递过程中,由于擒纵轮力矩的变化,造成摆轮游丝系统振幅的变化,从而使其振动周期发生变化。由此一种结构可靠,零件便于加工,力矩传递平稳的主传动机构对机芯的质量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即齿轮传递中擒纵轮力矩变化导致走时不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其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原动系统、中心轮、过轮、秒轮以及擒纵轮,所述擒纵轮的轴承两端以及擒纵叉的轴承两端均设置有防震器,若干所述防震器分别与所述擒纵轮和所述擒纵叉贴合。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轮的转轴设置在表体的中心位置,所述中心轮、所述过轮以及所述秒轮均为双层结构,所述原动系统处于所述中心轮的6点钟方向,且不与所述过轮贴合,所述过轮、所述秒轮以及所述擒纵轮均设置在所述中心轮背离所述原动系统的一侧,其中所述秒轮处于所述中心轮的12点钟方向,且所述中心轮不与所述秒轮贴合,所述擒纵轮处于表盘的第二象限内;
5.所述中心轮、所述过轮、所述秒轮以及所述擒纵轮采用小模数齿轮。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主发条以及副发条,所述主发条的两端弯曲设置,且弯曲的方向一致,所述主发条呈“s”型,所述副发条的一端与所述主发条的其中一个弯曲中心处焊接固定,发条盒内开设有若干防滑槽以提供副发条阻尼。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动系统还包括有条盒轮以及条轴,所述主发条上开设有横孔,条盒轮上设置有齿,所述条盒轮的内壁面上开设有打滑槽,所述条轴的凸出钩伸入至所述横孔内并与所述主发条贴合。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发条的条轴上设置有横台,所述横台与条盒轮的中心通孔过渡配合。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擒纵轮以其两端的所述防震器为轴承孔。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动系统与所述中心轮的传动比为 7、所述中心轮与所述过轮的传动比为7、所述过轮与所述秒轮的传动比为 8以及所述秒轮与所述擒
纵轮的传动比为12。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2.1、普通机械手表只在调速组件,擒纵叉部件上下轴承孔设置防震器,由于摆轴、擒纵齿轴榫处直径特别小,在遭遇剧烈撞击时,轴榫处容易折断。当遭遇剧烈撞击时,更好的保护擒纵轮力矩的输出平稳,确保机芯走时稳定可靠,本技术则是通过多个防震器保护擒纵叉和擒纵轮。
13.2、中心轮、过轮、秒轮以及擒纵轮采用小模数齿轮,减少了表体内的齿轮数,同时减少了上述齿轮所占有的空间,并结合原动系统、中心轮、过轮、秒轮以及擒纵轮的传动关系,结合其具体位置设置,通过多次实验和理论确认各齿轮的传动比,由于包含多个齿轮,各个齿轮的尺寸和传动比不同,由此本技术的位置和传动比是付出创造性劳动实现的,并非通过有限次实验和简单推理得知的。
14.3、主传动轮系具有转动灵活、传递力矩稳定、能量传递效率高、齿轮传动耐磨性好、齿轮传动对制造误差不敏感的特点。
附图说明
1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的发条示意图。
16.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的原动系统示意图。
17.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18.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原动系统;11、主发条;12、副发条;13、横孔;2、中心轮;3、过轮;4、秒轮;5、擒纵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参见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原动系统1、中心轮2、过轮3、秒轮4以及擒纵轮5,其中中心轮2、过轮3以及秒轮4均为双层结构且均为小模数齿轮,中心轮2 的转动中心位于表体的中心,以表盘中心为原点,将表盘分为四个象限,原动系统1设置在中心轮2的6点钟方向上,秒轮4设置在中心轮2的12 点钟方向上,过轮3设置在表盘的第一象限内,擒纵轮5则设置在表盘的第二象限内。
22.原动系统1包括条盒轮、主发条11、副发条12、条轴以及条盒盖,如图1所示,主发条11呈“s”型设置,且其两端均弯曲设置,主发条11两端的弯曲方向一致,副发条12的一端与主发条11的其中一个弯曲中心点焊接固定。
23.主发条11上开设有横孔13,横孔13呈矩形设置,条轴的凸出钩伸入横孔13内并与主发条11贴合。如图2所示,条盒轮上具有齿,且条盒轮的内壁面上开设有5个打滑槽,打滑槽能够为副发条12提供阻尼,避免使用者过多上弦导致发条损坏。
24.条轴上设置有横台,条盒轮的中心通孔与条轴的横台过渡配合,条盒盖的中心通孔与条轴间隙配合且限位与条轴的横台上。
25.如图3所示,中心轮2的两端分别以主夹板宝石和中夹板测时传动轮套为转动轴承孔、过轮3的两端分别以主夹板和中夹板上下宝石孔为转动轴承孔、秒轮4的两端分别以主夹板和中夹板上下宝石孔为转动轴承孔。
26.擒纵叉设置在擒纵轮5的一侧,擒纵叉与擒纵轮5配合使用,擒纵轮5 的两端分别以主夹板和中夹板上下防震器为转动轴承孔,本技术擒纵轮5 的两端以及擒纵叉的两端均设置有防震器,若干防震器分别与擒纵轮5和擒纵叉贴合。
27.需要说明的是,发条力矩变化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它工作力矩各圈之间的“力矩降”,亦即在发条由上紧转变为放松的开始点上,工作力矩最大,以后逐渐降低,至完全放松时就等于零。由于手表在实际使用中都要求发条力矩的大小对手表机构工作时摆轮摆幅的大小有一定影响,而且非常敏感,当力矩增加时摆幅也必然会增大。
28.当手表工作时,摆轮能够经常保持比较稳定的摆幅,就必须要求mt0 与mt24之间落差要小。公式为:σm=mt0-mt24,其中σm-实际工作力矩落差。而本技术的σm=220,实际工作落差与最大力矩的比值=0.2,σm不超过最大工作力矩的20%,此力矩落差确保,摆轮能够持续保证稳定的摆幅。
29.需要补充的是,机械手表运作时,由原动系统1的条盒轮到最终的擒纵轮5,同一时间内本技术中共具有四队齿轮传递力矩,具体为条盒轮z1 与中心轮2的齿轴z2、中心轮2的轮片z3与过齿轮的齿轴z4、过齿轮的轮片z5与秒轮4的齿轴z6和秒轮4的轮片z7和擒纵轮5的齿轴z8。
30.手表传动系统中,轮片是主传动齿轮,齿轴是从动齿轮,前者转一圈后者要转好几圈,其比值就是传动比。习惯上对手表传动系中传动比的计算不同于一般机械零件,因为手表的体积小,要求传动副的零件尽可能的少,由此本技术减少齿轮数量的情况下,在此主传动机构中各级传动中都选用较高的传动比。
31.经过实验和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得出如下数据:z1=105、z2=15、z3=90、 z4=12、z5=96、z6=12、z7=120、z8=10。
32.由此z1/z2=105/15=7,中心轮2转动7圈,条盒轮转动一圈。此结构中分轮安置于中心轮2上,中心轮2转一圈为1小时,也就意味着条盒轮工作一圈的时长为7小时。由于现有机械表中发条的工作圈数大于9圈,即本技术的机芯上满发条后,理论上可连续工作63小时,而一般机械手表上满发条后仅可连续工作约40小时。
33.综上所述,由于普通机械手表只在调速组件,擒纵叉部件上下轴承孔设置防震器,而摆轴、擒纵齿轴榫处直径特别小,在遭遇剧烈撞击时,轴榫处容易折断。当遭遇剧烈撞击时,更好的保护擒纵轮5力矩的输出平稳,确保机芯走时稳定可靠,本技术则是通过多个防震器保护擒纵叉和擒纵轮 5。
34.中心轮2、过轮3、秒轮4以及擒纵轮5采用小模数齿轮,减少了表体内的齿轮数,同时减少了上述齿轮所占有的空间,并结合原动系统1、中心轮2、过轮3、秒轮4以及擒纵轮5的传动关系,结合其具体位置设置,通过多次实验和理论确认各齿轮的传动比,由于包含多个齿轮,各个齿轮的尺寸和传动比不同,由此本技术的位置和传动比是付出创造性劳动实现的,非通过有限次实验和简单推理得知的。
35.本技术的主传动轮系具有转动灵活、传递力矩稳定、能量传递效率高、齿轮传动耐磨性好、齿轮传动对制造误差不敏感的特点。
36.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40.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原动系统(1)、中心轮(2)、过轮(3)、秒轮(4)以及擒纵轮(5),所述擒纵轮(5)的轴承两端以及擒纵叉的轴承两端均设置有防震器,若干所述防震器分别与所述擒纵轮(5)和所述擒纵叉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轮(2)的转轴设置在表体的中心位置,所述中心轮(2)、所述过轮(3)以及所述秒轮(4)均为双层结构,所述原动系统(1)处于所述中心轮(2)的6点钟方向,且不与所述过轮(3)贴合,所述过轮(3)、所述秒轮(4)以及所述擒纵轮(5)均设置在所述中心轮(2)背离所述原动系统(1)的一侧,其中所述秒轮(4)处于所述中心轮(2)的12点钟方向,且所述中心轮(2)不与所述秒轮(4)贴合,所述擒纵轮(5)处于表盘的第二象限内;所述中心轮(2)、所述过轮(3)、所述秒轮(4)以及所述擒纵轮(5)采用小模数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动系统(1)包括主发条(11)以及副发条(12),所述主发条(11)的两端弯曲设置,且弯曲的方向一致,所述主发条(11)呈“s”型,所述副发条(12)的一端与所述主发条(11)的其中一个弯曲中心处焊接固定,发条盒内开设有若干防滑槽以提供副发条(12)阻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动系统(1)还包括有条盒轮以及条轴,所述主发条(11)上开设有横孔(13),条盒轮上设置有齿,所述条盒轮的内壁面上开设有打滑槽,所述条轴的凸出钩伸入至所述横孔(13)内并与所述主发条(11)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条(11)的条轴上设置有横台,所述横台与条盒轮的中心通孔过渡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擒纵轮(5)以其两端的所述防震器为轴承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动系统(1)与所述中心轮(2)的传动比为7、所述中心轮(2)与所述过轮(3)的传动比为7、所述过轮(3)与所述秒轮(4)的传动比为8以及所述秒轮(4)与所述擒纵轮(5)的传动比为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手表的主传动机构,涉及机械表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齿轮传递中擒纵轮力矩变化导致走时不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原动系统、中心轮、过轮、秒轮以及擒纵轮,所述擒纵轮的轴承两端以及擒纵叉的轴承两端均设置有防震器,若干所述防震器分别与所述擒纵轮和所述擒纵叉贴合。擒纵叉贴合。擒纵叉贴合。


技术研发人员:

肖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沈阳骏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9

技术公布日:

2022/7/4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6:3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9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发条   中心   齿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