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

节能一、概念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二、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为此,下面推荐几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 1亩左右的露地菜, 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 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 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 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 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 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2、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 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 1-2 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 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3、“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 8-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4、种-养-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木本植物的样本
5、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 5000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 25千克,年产鸡粪 1200 千克, 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
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6、鸡-猪-鱼模式
远程控制系统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以年养100 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100 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50千克,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增收 1000 元。
7、牛-鱼模式
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2头牛的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千克。
8、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
9、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
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
10、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
家畜的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
11、鸡-猪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作农田肥料。每40只肉仔鸡1年的鸡粪可养1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到75千克)。
12、鸡-猪-牛模式
用饲料喂鸡, 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 牛粪作农田肥料。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三、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节约能源问题。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导向,加大农业节能力度。开发和推广节能农业机械,加快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组织生物质能资源调查及生物质能技术示范和推广,开发和利用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开发和利用节能技术,实现农业技术节能。
2.节约用水问题。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支持农村水窖建设。开展农村生态卫生旱厕试点。
3.节约土地问题。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指导村镇建设节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限制毁田烧砖,推进土地复垦。
4.节约材料问题。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发展节约型农业。科学使用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适用技术。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业。
5.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问题。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鼓励并推广农膜的回收利用。加强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6.综合防治农业污染问题。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禁止工业废物及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电热手套
四、未来展望
    循环农业的概念、发展实践与模式的研究刚刚起步,未来循环农业的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及机理
    循环经济是在受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发展起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是其理论基础。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也应是以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价值增生的角度,阐述农业生产系统中产业链条链接的内在运动规律,研究农
业循环路径,解决农业资源约束与环境退化的机理与动力特征,以及在农业循环每个环节的经济学本质、生产要素的驱动力、组织机理等;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研究农业资源、环璄、生产、消费等系统的运动与发展规律;从循环路径的角度,研究农业内部不同产业间的路径特征与演变机理等。
2、循环农业的层次研究
    循环农业包括组织、区域和社会3个层次。组织层次是循环农业的实施者,分为农户与企业两个单元,农户的循环农业概念受制于规模、专业知识与社会分工等多方面的制约,仍以传统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主体,应重点研究农户行为对循环农业模式、技术选择与发展动力的影响。而企业行为多是贯穿清洁生产理念、工业化思路与产业化经营为主体的生产流程的延伸与效益最大化追求。未来对循环农业发展组织层次的研究重点是寻求其个体行动的政策配套、制度创新等。
    区域层次要求一定区域内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等产业链间的链接。研究农户与企业之间、产业之问的循环链链接途径,实现资源在不同组织间和不同产业间的最充分利用模式,以及推动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机制及制
度。
    社会层次是以全社会为整体单元,以绿消费为最高目标,以生态设计为主要手段,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途径,以战略性思维研究如何理顺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农村消费等相关组成的产业链条,建立生态整合机制与产业共生机制,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品与废弃物之间的转化与协调互动,合理规划、优化升级农村产业,构建农村区域人们共同参与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3、 循环农业的重点方向与技术路径
    循环农业的重点体现在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农村生活环境建设几个方面,未来应重点研究4方面的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及技术支撑体系。
    农业资源利用方面,重点研究节水、节地、节能、节肥、节药、节劳等节约农业资源与成本的实践模式及相应的技术支撑。
    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研究种植业所积累的生物资源全程化利用及畜禽养殖业低排放与
粪便资源化利用,尤其,对种植业秸秆除传统的沼气利用外,还应探索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开发的新模式与新技术。
    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研究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内生延伸与产业联动,加强农业产业循环链整合思路、途径与模式及相应的技术创新,探索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新方式。
    农村生活环境建设方面,着力建设循环型社区,开发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引进绿能源、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农村生活消费绿技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等,探讨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的主要形式与关键技术。分液罐
4、 循环农业发展的保障研究
    一是制度保障研究,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有利于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法律体系,与国家层次的循环经济立法相呼应,建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制订并颁布农业清洁生产管理办法,制订乡村环境清洁标准和农业清洁生产标准,把发展循环农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投入保障研究,通过增加财政性引导投入,发挥政府的政策和资金引导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循环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三是组织保障研究,建立循环型农
业推进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环境管理,为循环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四是优惠政策研究,从税收、金融保障、财政补偿等方面制定循环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设。五是机制创新研究,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与集成适应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利益共享机制。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3:1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92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循环   农村   利用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