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辽冠饰与蒙古族头饰考

契丹辽冠饰与蒙古族头饰考
作者:唐健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0期
音调控制电路
        摘要:本文从出土的契丹辽金银冠饰与存世的蒙古族女性传统金银头饰为视角着眼于錾刻工艺,对契丹辽金银冠饰与蒙古族女性传统头饰錾刻工具的制作、图案纹样、錾刻的技法和表现方法及其工艺流程多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希望本研究为錾刻工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契丹辽冠饰;蒙古族头饰;錾刻工艺
        中图分类号:K8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0-0004-07iccn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从早期的匈奴、鲜卑、契丹等到蒙古民族,在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信仰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辽契丹民族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境内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自辽代以来,汉族工匠不断北迁与当地民众融合,使契丹民族的游牧生活方式在各民族文化交融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诸多北方游牧民族文
化中,相互融合且具有鲜明民族特的蒙古民族就是众多文化之一。在契丹辽和蒙古民族生活日用器具、饰品、马具及金银头饰中錾刻工艺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运用錾、刻、镂等方法,利用锤子和錾子在金、银饰件上依据传统纹样特征进行锤打刻画,创作出各种造型及纹样,使金、银饰件表面呈现出形态多样的平面图案纹样,或使装饰图案纹样造型产生浮雕式高低起伏错落于金、银饰件表面的工艺技法,其工艺要求制作者有一定的纹样绘制基础和造型基础。在當代细金工艺中的錾刻工艺或行业里所谓的实錾,即錾刻。由于錾刻大部分以各种花卉纹样为主,又称錾花。《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一书中有“实錾分实作、錾作两部分。实作是素胎錾,是将金、银、铜板直接打制成自然形状或图案,做成工艺品。錾作在历史上主要是‘花活’錾,就是用各种工具在工艺品的素胎上錾刻出各种图案花纹,它不能独立成活。实作和实錾的工艺技法是相同的,只是錾作更细一些。”历经漫长的时间洗礼逐步形成的契丹辽冠饰和蒙古族女性传统头饰,不仅是在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的统一下产生的,而且也是民族特征的集中体现,通过独特的民族性格形成了新内涵与审美的特点,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也是精益求精的手工艺者的情感体现。
        一、头饰錾刻纹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纹样多以谐音、象征、文字或符号等各种方式来表现和传达通俗易通的吉祥寓意,这是作为一种承载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和谐美满愿望的精神寄托。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神圣、尊贵、吉祥的象征,在辽代早、中、晚期的金银器中存在着单龙纹、双龙纹、团龙纹、盘龙纹、坐龙纹、行龙纹、升龙纹多种造型样式;凤其身体为仁、义、礼、德、信五种美德,其形象也普遍见于辽代早、中、晚期大部分金银器、服饰、壁画中,依据凤尾可分为阔叶形尾、长翎尾和花穗形尾三类;鹿与禄谐音,是能兆祥瑞通天的灵使,意为吉祥幸福与长寿。辽代金银器中鹿分为:羊角顶、灵芝顶、花角顶和无顶鹿;草纹因连绵多姿、繁复圆润的特征,有轮回永生、生生不息之意;蝙蝠与福谐音,五只蝙蝠与云纹构图,意为天赐五福;卷云纹常称为“庆云”有祥瑞之气意,云纹在辽代头冠的造型有:双翅云头,短云尾;灵芝云头,短云尾和变形云纹,多头多枝,长云尾三大类。其中双翅云头、短云尾和灵芝云头、短云尾的造型同时出现在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驸马银鎏金卷云冠上。
        (一)契丹辽冠饰錾刻纹样
        在已经发掘的辽代墓葬中有数量较多的金银器物,包括本文所关注的辽代头冠,目前
考古已知辽代头冠分为:卷云冠、高翅冠、莲叶冠、额冠、金箍冠五种型制,它们从型制和艺术上集中体现了契丹民族与内地汉文化、内地其他文化、外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及融合。龙凤纹饰造型同样也属于契丹辽王朝皇族专用,出土的金银器物通常是以龙、凤、神兽等为主要纹饰,牡丹纹、卷草纹、莲瓣纹、忍冬纹、海棠纹、宝相花等常作为边饰。龙、凤戏火焰珠纹是在龙凤纹饰形象中最具特的图案,如辽宁省建平县张家营子辽墓出土的辽代早期双龙戏珠纹鎏金银冠(图一),正面錾双龙戏珠,中心为火焰珠,周围錾如意云纹,龙昂首翘尾,空隙錾蕃草纹,冠箍上錾羽状纹:如河北省平泉县小吉沟辽墓出土的龙凤纹鎏金银冠,整个纹样以草叶纹为底,正面錾二龙戏珠,两龙后各有一展翅飞凤,龙凤间錾刻云纹;如辽宁省朝阳市前窗户村辽墓出土的辽代中期双凤戏珠纹鎏金银冠(图二),冠面正中悬一火焰珠,双凤展翅相对于两侧,周边錾卷云纹。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的两件辽中期鎏金银冠。驸马的银冠为银鎏金卷云冠(图三)由16片云朵形镂花鎏金银片缝缀而成,正面錾饰对凤及一道教人物像,周围缀22件银质鎏金圆片,上錾刻凤、鸿雁、火焰、花卉等纹饰,箍外侧周边錾刻缠枝卷叶纹装饰。公主的银冠为鎏金高翅冠(图四),两侧有对称的立翅高于圆冠顶,正面镂空錾火焰宝珠纹,左右两面錾刻展翅飞凤,周围錾云纹装饰。高翅、外侧正面中心
各錾刻一展翅的凤鸟,周围錾饰云纹。冠顶后部錾刻云纹,冠顶上缀身着长袍、头顶花冠、盘膝而坐的元始天尊像,背光边缘錾九朵灵芝。
瓶胚检测机
        辽宁省凌源小喇嘛沟一号辽墓出土的鎏金银莲叶冠(图五),由镂雕鱼鳞孔鎏金银片制成,冠顶中间有一凤凰欲飞立于莲花座,左右两片錾飞鹤纹银片。帽圈后片中部錾刻飞凤纹,下部为云纹及火纹,两侧为凤纹。
        (二)蒙古族头饰錾刻纹样
        内蒙古自治区现存有28个部落、108套标准服饰和34套头饰,蒙古族女性传统头饰的结构主要有石珠链坠式、盘羊角式、簪钗组合式、帽子辫套式、珠链辫套组合式、额箍后帘组合式等几十种,工艺多采用锤鲽、花丝、编结、錾花、镶嵌(蒙镶)、雕(戗)纹等技法,其中錾刻工艺、花丝工艺、蒙镶工艺、烧银蓝(珐琅)工艺是蒙古族女性传统头饰制作的四大核心工艺。蒙古族女性传统头饰作为一种承载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价值载体,是蒙古民族传统金银手工技艺的集中体现,融合了民族想象力及设计构思,在视觉中赋予了其最真实、纯朴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蒙古族女性传统头饰因受其文化、地理、气候等条件影响可分为:部落对有角动物的崇拜而
标本缸形成的发卡类、部落生活在温暖的农耕地区,受满族文化影响较大的发簪类、部落长期生活在干旱、风沙频繁环境的练椎类和头戴类四种类型。其中头戴类编发方式(图六),以装饰性为主,材料多采用金、银、玛瑙、松石、翡翠、珊瑚、珍珠等贵重材料串缀而成的腮饰、额箍、颈饰、额网、练椎、顶饰、纽襻、坠饰、胸饰等饰物。
钨铜电触头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0:3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8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族   工艺   纹样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