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

2016年第6期现代园艺
1我国当下城市内涝情势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尤其夏季降水强度较大时雨水无法及时排除,往往导致交通瘫痪,并且严重影响下游城市的行洪功能,另外涝灾也干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动植物生长造成极大危害。我们在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更应清楚地认识到关于城市水文,内涝灾害不是唯一的问题,还存在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将其看做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问题统筹解决,让人在城市中与自然最大化地和谐共存。
2城市内涝形成原因分析
2.1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降水与水循环
我国暴雨目前呈现愈发频繁地袭击大城市的趋势,联系到当前城市高速建设与扩张的现状,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交通尾气排放量、用电量等生活基础能源消耗增大[1],城市绿植被分布愈发不均衡,建筑物的墙体和大面积玻璃幕墙使得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最终导致降水[2],往往导致大面积积水甚至城市区域性内涝。
城市建设中硬质化下垫面面积比例增大,使得雨水汇流条件产生变化。大部分硬质铺装为不透水铺装,
从而雨水下渗过程受阻形成地表径流。城市下垫面被硬质化铺装覆盖后土地涵养水的能力大大降低,土地失去调节雨洪的能力,不能缓解雨涝问题;大量的水资源无法下渗补充日益减少的城市地下水。植被原有的对地表径流的阻滞作用被大大削弱,从而导致在硬质下垫面条件下汇水时间大大缩短,于是出现汇水峰量增高、峰值时间出现提前等,并且径流速度大会加剧其对地表的侵蚀。
牙模
2.3排水管网与城市河道的局限
我国市政建设存在工程质量较低,大量雨水、污水管道错接的现象,工程设计标准偏低,设计排水量小且易老化,使其无法正常排水。其安装成本和后期管网的清淤维护成本对城市建设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另外管网处理雨水会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浪费,无法补给地下水。当前的城市河道往往将原有的自然形式通过工程手段“裁弯取直”,并硬化、渠化河道,一方面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河道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泥浆护壁成孔
2.4对可调节雨洪的土地的侵占
城市建筑占用了大量滞水空间,土地对雨洪的调蓄能力降低,城市建设大量侵占河道、池塘、水田等湿地区域,导致湿地生态恶化;当下对湿地的侵占以及城市污水向河道排放,对河床的侵占往往使其断面压缩,加高泄洪道,使洪水调蓄系统萎缩,导致城市水系统弹性下降,河流动力过程改变和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系统受到冲击后反应和恢复的灵活度下降,对雨洪的的调控力减弱。
3城市内涝的景观规划途径
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关键是将其视为解决城市水文的综合性问题,将雨水视为资源进行调蓄利用,将雨洪调蓄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因此应进行景观安全格局的建立和生态基础设施的有效部署。
电线印字机3.1城市绿地格局的建立
具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城市中心增加绿地密度分布,建设中小型绿地为主可达最优降温效益[3]。而这一结论在绿地布局方面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雨洪调蓄功能影响的结论存在相似的特征。相关研究表明,城市绿地面积相同的条件下,绿地斑块数量越多,汇水时间越长,城市排水压力越小;面积和绿地斑块数量都相同时,绿地斑块破碎程度越大的排水压力小;绿地斑块结合度高、离散程度低的区域城市排水压力较小[4]。
由此推论出在城市绿地景观布局中除了保证其面积,还应注重绿地的斑块数目,保证其具有一定的破碎度,从而降低不透水铺装的连接度,且绿地斑块离散度不可过高,不宜分布在城市边缘,应在中心区保持一定的结合度。这样城市暴雨强度可以有所减缓,还可保证水资源的存蓄与利用。3.2绿基础设施与低影响开发
3.2.1绿基础设施的建立。“绿基础设施”强调土地空间多种功能的相互联系性,以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提倡将发展、基础建设、生态保护等理念融为一体。从微观角度讲,绿基础设施的构建体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其更强调以自然调蓄的方式解决雨洪问题。具体形式如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态草沟、人工湿地、下洼绿地等。以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解决雨洪问题,其根本是解决内涝问题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与景观的观赏性。从更大尺度讲,应着手规划区域积水单元的建设[5],有效规划区域河道、坑塘等汇水节点,且绿基础设施应形成开放空间网络,进而形成水生态的保护网络[6]。
3.3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思路
低影响开发是对生态产生最低负面影响的设计策略,其理念核心为场地分散式设计与管理,主要内容为借助场地中景观要素来解决雨水问题,以其代替流域末端成本高昂的雨
城市内涝成因分析及雨洪调节利用的景观规划途径
张旭东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00)
摘要:基于我国城市内涝形势,从受人类影响的降水与水循环、排水管网和城市河道的局限以及可调
节的土地被侵占等几方面分析成因,以系统性观念将其与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等问题统筹考量,从建立城市绿地格局和绿基础设施并以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探究解决该问题的景观规划途径。
关键词:城市内涝;雨洪管理;景观规划
景观设计
86
--
2016年第6期现代园艺
水收集装置。低影响开发设计过程连续且可重复,既适用于新场地的建造,也适用于建成场地的改造调整,该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主要方面:(1)视水文过程为一个整体,设计中应力求模拟自然过程。(2)对场地实行分散式控制以控制生态过程。(3)源头控制,在产生径流的地方控制、疏散、引导,减少污染物汇聚下游的风险。(4)整合非系统性结构,充分利用生物和化学过程,设计和保持自然系统。(5)利用多功能的景观、建筑与基础设施。具体技术手段大致包括生物滞留地、过滤带、干井、浅草沟、可渗透铺路材料、植物缓冲带等[7]
4结语
我国当下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务必以更加科学性、系统
性的思路使得雨洪管理以更加自然、生态、可持续性的方法进行,综合考量城市内涝、水资源匮乏等多方面问题,不可仅凭靠排除洪水的做法,应做到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为自然和人类服务;应积极推行绿基础设施的建立,结合当下国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于“海绵城市”的号召和要求。我们只有清
楚地认识自然,才能使得自然同人类和谐地共存。
参考文献
1曹琨.上海城区雨岛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92乔建民.基于GIS 和RS 的崂山区雨岛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邱海玲.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及绿地降温作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4殷学文,俞孔坚,李迪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雨洪调蓄功能的影响[A].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5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6)
6张晋石.绿基础设施———城市空间与环境问题的系统化解决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7
赵晶,李迪华.城市化背景下的雨洪管理途径———基于低影响发展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1(9)
(责任编辑荷初)
作者简介:夏倩蓉(1980-),女,汉族,籍贯浙江,中级职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习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读,:115678262@qq.
com 。
原型()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和宗教传统中有着
悠久的历史,而跟设计息息相关的心理学领域,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以此为出发点,提
出“集体潜意识”理论,进而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
发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1集体潜意识———历史记忆
“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基本行为意识,它是经验的累积、是人类自然的反应,反应与选择早就在我们的意识之中。这种意识就是“原型”,而“原型”本身并不是一种设计,而是一种“催化剂”,在某种特定的点呈现出来时,人们的集体记忆接踵而来。
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挖掘意象的初始,追溯根源的意识,转化成景观设计的元素和手法,最终设计者与观者对空间产生共鸣。
铍青铜热处理
2环境心理学———环境空间
“原型”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旨在从人类与环境中寻
记忆和对事物的共同认知,并加以提炼和转成设计作品。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环境,反过来个体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就如同Canter (1983,1991,1993)则把个人环境推进了一步,称之为“场所”。他认为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们在环境中的目标起主要作用,人们在环境中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场所目标,场所目标既区分了不同的人,又区别不同的环境。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刺激理论、控制理论、行为场合、交互作用理论、操作性取向、场所理论,这些理论在景观空间设计中有所反映。
3景观设计方法———空间塑造
景观空间构成与建筑空间构成有所不同,它涉及到空
间、场所、领域3个概念。空间即Space ,由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通过生理感受限定。场所即Place ,也有三维空间数据限定,限定地不如空间那么严密精确,通过心理感受限定。领域即Domain ,它的空间界定则更为松散,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动物界,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景观原型主要源于观者日常熟知的事与物,组成原型的内容将其称之为“元”。它能全面反映城市中某特定的最基本
基于景观原型的空间塑造设计方法
实物展示台
——
—以台州乌龟山公园为例夏倩蓉1,
2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2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63)
摘要:以“原型”的理论为指导,以台州乌龟山公园为例,通过资源利用、地形处理、场景营造三方面,结合公园基
础设施、慢行系统,研究景观原型的空间塑造设计方法。
关键词:原型;空间塑造;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
87--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0:3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54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问题   设计   景观   空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