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取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维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取针器。


背景技术:



2.机械表显示时间通常都是有表针的指向推断出来的,但是机械表在维修中常常需要将表针拆卸下来。维修人员在使用现有技术的取针器拆卸表针时,稍有不慎就会使表针弯曲甚至折断对手表造成损伤,且在取出时,指针会弹飞乱飘,不利于维修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取针器,可取针过程缓慢柔和将表针顶出,且指针不会乱飞,便于维修人员的精细化操作,实现了无痕取针。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柔性取针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固表模块,所述基座的顶部对应固表模块设置有针筒,所述针筒的顶部设置有旋杆,所述针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的夹持部,所述旋杆和夹持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旋转轴的顶针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取针过程缓慢柔和将表针顶出,且指针不会乱飞,便于维修人员的精细化操作,实现了无痕取针。
6.优选的,所述基座对应固表模块的位置处同轴设置有通孔,所述针筒竖直活动插接于通孔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了针筒的活动范围,仅需在竖直方向上调整高度使夹持部能抵接于表针背面,同轴设置保证精度的稳定性,无需额外校准,节省了时间。
8.优选的,所述基座的顶部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有用于固定针筒的固定螺栓。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了针筒的位置,使其更加稳固,减少了针筒的晃动,方便维修人员操作。
10.优选的,所述旋杆的上端设置有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防滑纹。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部增大了扭矩便于维修人员控制力度,,防滑纹避免维修人员在扭动的过程中打滑,从而实现精细化操作。
12.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上端与针筒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持部的下端设置有u型槽口,所述u型槽口抵接于表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夹持部来适配不同规格的表针,u型槽口有利于抵接表针的背面时分散压强,避免表针受力弯曲甚至折断。
14.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呈长条状,所述固表模块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接于连接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条状的连接槽有利于表针从u型槽口的开口进入,从而使u型槽口抵接于表针的背面,插接起到限制固表模块的随意移动,还便于操作人员灵活调
整固表模块的方向和位置来完成取针。
16.优选的,所述顶针的上端与旋杆抵接,所述顶针的上端为永久性磁铁。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顶针来适配不同规格的表针的旋转轴时,极大的缩短了更换时间,提高了维修人员的效率。
18.优选的,所述顶针的半径由上到下逐级递减,所述顶针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抵接顶针的上端,所述弹簧的下端抵接夹持部的上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针的半径逐级递减便于弹簧的装设,弹簧有利于在表针拆卸完成后支撑顶针的复位,为再次使用提供了方便。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上设置针筒,将手表放置于固表模块上,调整针筒的高度使夹持部上的u型槽口抵接表针的背面,u型槽口有利于抵接表针的背面时分散压强,避免表针受力弯曲甚至折断,固定针筒的位置,顶针抵接表针旋转轴,固表模块将手表固定于针筒的底部,扭动旋转部,在旋杆的作用下,夹持部不动,顶针向下顶出旋转轴,表针于手表分离,完成取针,整个过程中维修人员只需用手转动扭动旋杆便可将表针缓慢柔和取出,降低了对手表的伤害,实现了无痕取针。
2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分解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部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针结构示意图。
28.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29.1、基座;11、连接槽;12、通孔;13、固定槽;131、固定螺栓;2、针筒;21、旋杆;211、旋转部;212、防滑纹;22、顶针;221、弹簧;23、夹持部;231、u型槽口;3、固表模块;3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一种柔性取针器,本实施例中,包括基座1,基座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固表模块3,基座1的顶部对应固表模块3设置有针筒2,针筒2的顶部设置有旋杆21,针筒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的夹持部23,旋杆21和夹持部23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旋转轴的顶针22。
32.具体的,如图1所示,基座1的左侧内部中空并与外界相连通,将基座1内部的空间用于其他的组件放置,提升了开盖器的一体化程度,提高了稳定性和空间利用率。基座1的底部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固表模块3,固表模块3呈圆柱状,上表面下凹形成与手表本体相适应的置表空间。将待拆针的手表本体嵌合在固表模块3上,可有效地使其固定在基座1底部上。如图2所示,基座1的顶部对应固表模块3的位置处同轴设置有针筒2,针筒2呈内部
中空的细长的圆柱状,针筒2的上端筒内设置有内螺纹,针筒2的顶部筒内同轴设置有旋杆21,旋杆21呈圆柱状,旋杆21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和针筒2的顶部桶内的内螺纹配合,针筒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的夹持部23,旋杆21和夹持部23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旋转轴的顶针22。顶针22的顶端抵接旋杆21的下端,顶针22的下端与表针的旋转轴相适配。调整针筒2的高度使夹持部23抵接表针的背面,顶针22抵接表针旋转轴,固表模块3将手表固定于针筒2的底部,在旋杆21的作用下,夹持部23向上顶起表针,完成取针,整个过程中维修人员只需用手夹持针筒2的上部,扭动旋杆21便可将表针缓慢柔和取出,降低了对手表的伤害,实现了无痕取针。
33.为了提高精度,本实施例中,基座1对应固表模块3的位置处同轴设置有通孔12,针筒2竖直活动插接于通孔12内。
34.具体的,如图3所示,基座1对应固表模块3的位置处同轴贯穿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内空间与针筒2相适配,针筒2竖直插接活动于通孔12内。将针筒2插接与通孔12内限制了针筒2的活动范围,仅需在竖直方向上调整高度使夹持部23能抵接于表针背面,同轴设置保证精度的稳定性,无需额外校准,节省了时间。
35.为了更好的扭动旋杆21,本实施例中,基座1的顶部上开设有固定槽13,固定槽13设置有用于固定针筒2的固定螺栓131。
36.具体的,基座1的顶部的侧壁上穿透开设有连通至通孔12的固定槽13,固定槽13的内空间呈圆柱状,轴向方向与通孔12的轴线垂直,固定槽13内设有固定螺栓131,固定螺栓131延伸至通孔12内并抵接于针筒2。固定螺栓131不仅固定了针筒2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保持与表针的位置不会轻易移位,还使扭动的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手持针筒2,只需扭动旋杆21,进一步减少了维修人员的操作步骤。固定了针筒2的位置,使其更加稳固,减少了针筒2的晃动,方便维修人员操作。
37.为了更好的扭动旋杆21,本实施例中,旋杆21的上端设置有旋转部211,旋转部211上设置有防滑纹212。
38.具体的,如图1所示,旋杆21的上端延伸出通孔12同轴设置有旋转部211,旋转部211呈扁平的圆柱状,半径大于的通孔12的半径,旋转部211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212。通过扭动螺母带动旋杆21扭动,增大了扭矩便于维修人员控制力度,防滑纹212避免维修人员在扭动的过程中打滑,方便维修人员的同时实现精细化操作。
39.为了更好的实现灵活性,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3的上端与针筒2可拆卸连接,夹持部23的下端设置有u型槽口231,u型槽口231抵接于表针。
40.具体的,如图4所示,夹持部23的上端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中空的内部空间让位于顶针22抵接表针的旋转轴,夹持部2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针筒2对应于加持部连接的位置处设有内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夹持部23来适配不同规格的表针。加持部下端的两端向下延伸弯折闭合形成“口”结构,抵接表针的一边中心处开设有u型槽口231,u型槽口231由开口面插入表针的旋转轴,并抵接于表针的背面,u型槽口231有利于抵接表针的背面时分散压强,避免表针受力弯曲甚至折断。
41.为了更好的固定手表,本实施例中,基座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呈长条状,固表模块3的底部设置有基座1连接部31,基座1连接部31插接于连接槽11内。
42.具体的,基座1的底部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呈长方体状,长度方向的一端位于通孔12的正下方,固表模块3的下表面同轴设置有基座1连接部31,基座1连接部31呈圆柱状,直径的长度等于连接槽11端短边的长度,基座1连接部31插接于连接槽11内,并活动于连接槽11的长度方向内。将基座1插接于连接槽11之上,旋转基座1校准表针的朝向,由远离u型槽口231的一端将基座1推向靠近u型槽口231的一端,长条状的连接槽11有利于表针从u型槽口231的开口进入。在此过程,表针被u型槽口231所抵接,从而使u型槽口231抵接于表针的背面,插接起到限制固表模块3的随意移动,便于操作人员灵活调整固表模块3的方向和位置来完成取针。
43.为了便于拆卸更换,本实施例中,顶针22的上端与旋杆21抵接,顶针22的上端的材料为永久性磁铁,顶针22的半径由上到下逐级递减,顶针22上套设有弹簧221,弹簧221的上端抵接顶针22的上端,弹簧221的下端抵接夹持部23的上端。
44.具体的,如图5所示,顶针22的半径由上端到下端逐级递减,顶针22的上端为宽部且为永久性磁铁,下端为窄部,顶针22吸附于旋杆21的下端,更换顶针22时,手持原来的顶针22的窄部向外拉出,向内推入新的顶针22,便可完成更换,在更换顶针22来适配不同规格的表针的旋转轴时,极大的缩短了更换时间,提高了维修人员的效率。顶针22时顶针22上套设有弹簧221,弹簧221的上端抵接于顶针22的宽部下表面,连同顶针22和弹簧221放入针筒2内,安装上夹持部23,弹簧221的下端抵接于夹持部23的上端,旋杆21转动时,带动顶针22向下按压,弹簧221被压缩,完成拆卸表针后,旋杆21复原,弹簧221复原支撑顶针22进行复位,为再次使用提供了方便。
45.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为:选择相适配的固表模块3、夹持部23和顶针22。将旋杆21从针筒2的上端旋入,从针筒2的下端将套设有弹簧221的顶针22推入,将夹持部23从针筒2的下端旋入,手表放置于固表模块3上一同放置到连接槽11上,将针筒2插接于通孔12内校准针筒2的位置使夹持部23能抵接于表针的背面,调整针筒2的位置使u型槽口231朝向连接槽11内,固定螺栓131固定针筒2,沿连接槽11推入固表模块3使u型槽口231能抵接于表针背面,u型槽口231有利于抵接表针的背面时分散压强,避免表针受力弯曲甚至折断。顶针22抵接于表针的旋转轴上,缓慢转动旋转部211,顶针22随着向下运动,向下顶出旋转轴,直至表针和旋转轴分离,u型槽口231将表针拖住表表针,避免了表针崩飞,完成取针,整个过程中维修人员只需用手转动扭动旋杆21便可将表针缓慢柔和取出,降低了对手表的伤害,实现了无痕取针。
4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取针器,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固表模块,所述基座的顶部对应固表模块设置有针筒,所述针筒的顶部设置有旋杆,所述针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的夹持部,所述旋杆和夹持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旋转轴的顶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取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对应固表模块的位置处同轴设置有通孔,所述针筒竖直活动插接于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取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顶部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有用于固定针筒的固定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取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杆的上端设置有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防滑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取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上端与针筒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持部的下端设置有u型槽口,所述u型槽口抵接于表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取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呈长条状,所述固表模块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接于连接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取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的上端与旋杆抵接,所述顶针的上端为永久性磁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性取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的半径由上到下逐级递减,所述顶针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抵接顶针的上端,所述弹簧的下端抵接夹持部的上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维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取针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固表模块,所述基座的顶部对应固表模块设置有针筒,所述针筒的顶部设置有旋杆,所述针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的夹持部,所述旋杆和夹持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抵接表针旋转轴的顶针。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的设计,可取针过程缓慢柔和将表针顶出,且指针不会乱飞,便于维修人员的精细化操作,实现了无痕取针。针。针。


技术研发人员:

张文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佳宏兴五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4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2:3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表针   针筒   顶针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