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分类

按照传统方式的不同,换热设备可分为三类:
1.混合式换热器
利用冷、热流体直接能与混合的作用进行热量的交换这类交换器的结构简单、但价便宜、常做成塔状。
两种容许完全混合且不同温度的介质,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完成其热量的传递。
例如:冷水塔(凉水塔)、造粒塔、气流干燥装置、流化床等。
2.蓄热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能量传递是通过格子砖或填料等蓄热体来完成的。首先让热流体通过,把热量积蓄在蓄热体中,然后再让冷流体通过,把热量带走。由于两种流体交变转换输入,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小部分流体相互掺和的现象,造成流体的“污染”。
蓄热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传热面大,故较适用于气——气热交换的场合。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原料气转化和空气余热。回转蓄热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实现连续操作,换热器中的蓄热体一般采用成型板片或金属丝网组装的扇形柜内,其外部由金属壳体密封,并以每分1~4转得慢速转动进行连续换热。

3、间壁式换热器
所谓间壁式换热器,是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在固定的壁面(称为传热面)相隔的空间里流动,通过璧面得导热和壁表面的对流换热进行热量的传递。参加换热的流体不会混合,传递过程连续而稳定地进行。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面大多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造。在某些场合由于防腐的需要,也有用非金属(如石墨,聚四乙烯等)制造的。这是工业制造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换热器。冷、热流体被一固体壁面隔开通过璧面进行传热。按照传热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可分为:
(1)管式换热器:
如套管式、螺旋管式、管壳式、热管式等。
(2)板面式换热器:
如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等。
(3)扩展表面式换热器:
如板翅式、管翅式、强化的传热管等。
无碱速凝剂
一. 夹套式换热器
结构如图所示。夹套空间是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的通路。这种换热器主要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或冷却。当用蒸汽进行加热时,蒸汽上部接管进入夹套,冷凝水由下部接管流出。作为冷却器时,冷却介质(如冷却水)由夹套下部接管进入,由上部接管流出。
夹套式换热器结构简单,但由于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面较小,且传热系数不高。
二.喷淋式换热器
喷淋式换热器的结构与操作如下图所示。这种换热器多用作冷却器。热流体在管内自下而上流动,冷水由最上面的淋水管流
出,均匀地分布在蛇管上,并沿其表面呈膜状自上而下流下,最后流入水槽排出。喷淋式换热器常置于室外空气流通处。冷却水在空气中汽化亦可带走部分热量,增强冷却效果。其优点是便于检修,传热效果较好。缺点是喷淋不易均匀。
安全阀在线校验仪
三.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部件由直径不同的直管按同轴线相套组合而成。内管用180暗幕赝涔芰?樱?夤芤嘈枇?樱?峁谷缤妓?尽C恳欢翁坠芪?怀蹋?砍逃行Сざ任?~6m。若管子太长,管中间会向下弯曲,使环隙中的流体分布不均匀。
套管换热器的优点是构造简单,内管能耐高压,传热面积可根据需要增减,适当选择两管的管径,两流体皆可获得适宜的流速,且两流体可作严格逆流。其缺点是管间接头较多,接头处易泄漏,单位换热器体积具有的传热面积较小。故适用于流量不大、传热面积要求不大但压强要求较高的场合。
四.管壳式换热器
1.固定管板式
结构如图所示。管子两端与管板的连接方式可用焊接法或胀接法固定。壳体则同管板焊接。从而管束、管板与壳体成为一个不可拆的整体。这就是固定管板式名称的由来。
折流板主要是圆缺形与盘环形两种,其结构如图所示。
操作时,管壁温度是由管程与壳程流体共同控制的,而壳壁温度只与壳程流体有关,与管程流体无关。管壁与壳壁温度不同,二者线膨胀不同,又因整体是固定结构,必产生热应力。热应力大时可能使管子压弯或把管子从管板处拉脱。所以当热、冷流体间温差超过50℃时应有减小热应力的措施,称“热补偿”。
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常用“膨胀节”结构进行热补偿。图所示的为具有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即在壳体上焊接一个横断面带圆弧型的钢环。该膨胀节在受到换热器轴向应力时会发生形变,使壳
体伸缩,从而减小热应力。但这种补偿方式仍不适用于热、冷流体温差较大(大于70℃)的场合,且因膨胀节是承压薄弱处,壳程流体压强不宜超过6at。
为更好地解决热应力问题,在固定管板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浮头式和U型管式列管换热器。
2.浮头式
结构如图所示。其特点是有一端管板不与外壳相连,可以沿轴向自由伸缩。这种结构不但完全消除了热应力,而且由于固定端的管板用法兰与壳体连接,整个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清洗和检修。浮头式换热式应用较为普遍,但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3.U型管式
如图所示,U型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都弯成U型,管子的进出口均安装在同一管板上。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这样,管子可以自由伸缩,与壳体无关。这种换热器结构适用于高温和高压场合,其主要不足之处是管内清洗不易,制造困难。
换热器的作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 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1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
   夹套式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是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系数也不高.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热均匀,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当夹套中通入冷却水或无相变的加热剂时,亦可在夹套中设置螺旋隔板或其它增加湍动的措施,以提高夹套一侧的给热系数.为补充传热面的不足,也可在釜内部安装蛇管. 夹套式换热器广泛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和冷却.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是将金属管弯绕成各种与容器相适应的形状,并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蛇管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可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其缺点是容器内液体湍动程度低,管外给热系数小.为提高传热系数,容器内可安装搅拌器.
   喷淋式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是将换热管成排地固定在钢架上,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 从上方喷淋装置均匀淋下,故也称喷淋式冷却器.喷淋式换热器的管外是一层湍动程度较高的液膜,管外给热系数较沉浸式增大很多.另外,这种换热器大多放置在空气流通之处,冷却水的蒸发亦带走一部分热量,可起到降低冷却水温度,增大传热推动力的作用.因此,和沉浸式相比,喷淋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大有改善.
    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是由直径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并由U形弯头连接而成.在这种换热器中,一种流体走管内,另一种流体走环隙,两者皆可得到较高的流速,故传热系数较大.另外,在套管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可为纯逆流,对数平均推动力较大. 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应用亦方便(可根据需要增减管段数目). 特别是由于套管换热器同时具备传热系数大,传热推动力大及能够承受高压强的优点,在超高压生产过程(例如操作压力为3000大气压的高压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换热器几乎全部是套管式.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为提高管外流体给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折流档板.折流档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档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流体在管内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为提高管内流体的速度,可在两端封头内设置适当隔板,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这样,流体可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而往返管束多次,称为多管程.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档板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多壳程.在管壳式换热器内,由于管内外流体温度不同,壳体和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两者温差很大, 换热器内部将出现很大的热应力,可能使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松脱.因此,当管束和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应采取适当的温差补偿措施,消除或减小热应力.
   2.混合式换热器
  混合式热交换器是依靠冷、热流体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的,这种传热方式避免了传热间壁及其两侧的污垢热阻,只要流体间的接触情况良好,就有较大的传热速率。故凡允许流体相互混合的场合,都可以采用混合式热交换器,例如气体的洗涤与冷却、循环水的冷却、汽-水之间的混合加热、蒸汽的冷凝等等。它的应用遍及化工和冶金企业、动力工程、空气调节工程以及其它许多生产部门中。
   混合式热交换器的种类
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将混合式热交换器分成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1)冷却塔(或称冷水塔)
在这种设备中,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法,将生产中已经提高了温度的水进行冷却降温之后循环使用,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例如热力发电厂或核电站的循环水、合成氨生产中的冷却水等,经过水冷却塔降温之后再循环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气体洗涤塔(或称洗涤塔)
在工业上用这种设备来洗涤气体有各种目的,例如用液体吸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除净气体中的灰尘,气体的增湿或干燥等。但其最广泛的用途是冷却气体,而冷却所用的液体以水居多。空调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喷淋室,可以认为是它的一种特殊形式。喷淋室不但可以像气体洗涤塔一样对空气进行冷却,而且还可对其进行加热处理。但是,它也有对水质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水泵耗能多等缺点:所以,目前在一般建筑中,喷淋室已不常使用或仅作为加湿设备使用。但是,在以调节湿度为主要目的的纺织厂、卷烟厂等仍大量使用!
(3)喷射式热交换器
在这种设备中,使压力较高的流体由喷管喷出,形成很高的速度,低压流体被引入混合室与射流直接接触进行传热传质,并—同进入扩散管,在扩散管的出口达到同一压力和温度后送给用户。
(4)混合式冷凝器
这种设备一般是用水与蒸汽直接接触的方法使蒸汽冷凝
  3.蓄热式换热器
  蓄热式换热器用于进行蓄热式换热的设备。内装固体填充物,用以贮蓄热量。一般用耐火砖等砌成火格子(有时用金属波形带等)。换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热气体通过火格子,将热量传给火格子而贮蓄起来。第二阶段,冷气体通过火格子,接受火格子所储蓄的热量而被加热。这两个阶段交替进行。通常用两个蓄热器交替使用,即当热气体进入一器时,冷气体进入另一器。常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钢平炉的蓄热室。也用于化学工业,如煤气炉中的空气预热器或燃烧室,人造石油厂中的蓄热式裂化炉。
   蓄热式换热器一般用于对介质混合要求比较低的场合。
3
一堆各种换热器设计,计算,国标的PDF资料
一堆各种换热器设计,计算,国标的PDF资料
发布: 2010-2-05 11:22 | 作者: huogodluntan | 来源: 马后炮科技—财经驿站
请大家按需索取,各自为乐了!!

10.JPG

电弧螺柱焊机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步骤及计算
换热器, 列管, 设计
引言  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结构坚固、可靠程度高、适应性强、材料范围广的换热器.因此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尤其是高温高压等大型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形式.目前,对于换热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异形换热管传热性能等方面,对于换热器的整体优化,简化设计少见报道.& N# m' L2 T8 o  y' ~% Z, g  k
5 t# j0 p: |* p* F5 A0 X$ C
1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步骤及计算1.1 工艺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首先要根据生产工艺条件的要求,通过化工工艺计算,确定换热的传热面积,同时选择管径、管长、决定管数、管程数和壳程数.  b9 J- L; w2 W8 X' v, l4 X
1.1.1 换热器初步设计2 @# ~3 T0 O# H: c* q6 T
  ①传热量   Q=W.Cp.(T1-T2)2 O2 K- I' i. p/ y' R
  ②有效传热温差△T、对数平均温差△tm
- o9 @! @5 q. s# S* j7 L8 @& e% s0 g8 q& g
" Q* ]; _4 |8 P5 l" n* i$ }. d  b
  假定换热器的壳程数为1,管程数为NB,计算并查取其温差修正系数Ft,则       △T=Ft.△tm
9 @' j$ Q) `+ Z( o5 O2 k  ③根据换热剂性质和工艺条件,设总传热系数K′,所需的换热面积A
: D! D* j3 x0 A8 W; J, M4 W4 C
8 s  Z( g$ P3 _0 [+ }" z0 O3 N
  R( S7 j+ [( S$ D! }1.1.2 传热管  因为换热管的换热是依靠传热管构成传热面来进行.所以管子的尺寸、形状对传热有很大影响.同时,管子的大小,管子的排列对清洁污垢非常重要.4 {: @: @: O* g; Z) |
  ①通常采用光管或低翅片管,规格为Φ19×2和Φ25×2.5. Y0 J' ~) j- K
  ②传热管根数                   1 v0 W' q) \7 s& }
  ③确定管子排列方式和管间距a
( i- A# D) S$ I+ v8 W. {  ④管子材料由流体化学性质和工艺设计条件如压力、温度等确定
* m" \/ P6 F* a- r; R. E; [2 \% I: L! F, r" o: [1 U
1.2 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0 U8 s' v- S, U( N1.2.1 壳体直径Di和厚度S的计算
$ A. q7 s5 G" H: t: K" b! }6 H5 g" p( c4 v
2 K, ]1 _2 U) t: o* r
1.2.2 壳体材料可根据物料性质、操作压力、温度来确定.# H' y. [  V# S+ ?3 {$ ?; n
1.2.3 换热器封头的选择采用标准封头,根据JB1154—73选择
$ c9 e; g# q6 C+ d. g1.2.4 容器法兰选择根据JB1160—82标准选择0 }7 g; |; Q# p1 U
1.2.5 管板尺寸  由《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计算、选定.+ J; f1 X+ S% @* [/ Z/ w! m3 O: g/ c
1.2.6 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对于胀接接头,由于流体压力,及管壳壁温差应力的联合作用,使得在接头处产生使管子与管板有脱离倾向的拉脱力q.若管子与管板为焊接接头,则不需校核拉脱力.
) Z" |/ ^4 ^/ O6 }# M* \0 s; c
/ L+ ?. \! I0 T" m0 \0 h7 r0 j0 n" m) B1 U# W$ y
1.2.7 温差应力的计算  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因为温差应力较大,通常需要计算、校核温差应力,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设置膨胀节.
- y) I/ {! n; O& F  ①温差轴向力5 Y0 g: m; C3 O: c

7 x8 a- ?8 ]% a# d  v  F  C& y% _3 H2 ~+ o- g( @4 \& }. b; r
②温差应力/ h1 B! w4 s0 n2 _5 g( Q9 ^

% E; v: a! n0 W7 Y5 K5 ]) C
+ Z; W' \  ~6 o
* o% |* j( P" oσt=F/At
3 Z8 E( U8 N$ M$ J; jσs=F/As" L+ J# n  C- Y3 x) V

耐寒输送带* K9 h7 A5 K2 d5 Q' p' O  ?5 [- [: }' u1 @$ C! X6 U0 r
& b/ _+ a. g0 k- F7 t# f* q$ W* u) L
1.2.8 折流板  在换热器中设置折流板,可提高壳程内流体的流速和加强湍流强度,从而提高传热效率,是强化传热的一种结构.: y& i& n0 a. M8 E, _
  常用圆缺形折流板.
  a, _/ b6 U+ ^  根据经验,折流板间的间隔不大于壳体内径,最小为壳内径的 板间距太大湍流强度会不够,太小则增加了流动阻力.
老化台" P) a. E- N7 U  o1 l$ g3 w* x- X; i9 J1 B
1.3 管、壳程压降的计算  根据初定的换热器,计算管、壳程的压降、检验其结果是否合理,否则需要重新调整管程数和折流板间距.
. k9 p% P* j9 f: `8 h1.3.1 壳程压降△Po
% ]  L3 ?% h3 I% u% C  u- p  n7 T1.3.2 管程压降△Pi
8 q5 H  j3 N) g& n         
0 c3 B) |- [1 x# Y$ g( ?2 \& I4 j( W9 n) |- F
1.4 总传热系数  在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后,要计算总传热系数K,比较初设的总传热系数K′,当K/K′=1.5~1.25,则初选的换热器合适,否则需要重复设计.
& b$ b0 o# Q" Y5 a3 k  ①管程对流传热系数αi
# ^! G, L3 _. o可根据管内流体的流型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
' |* H; \  m1 h/ h1 m4 V' Tαi=f(Re,Pr)
, O4 r! E3 E7 X7 s' O: s3 j5 r2 Q
- H1 A- G7 |4 u$ O+ ]* S8 R  ②壳程对流传系数αo.0 V, _! P9 J: o/ M  \
  Donohue法
1 `2 H- k! j* S3 S- f: \# t+ r, @4 X7 R
  ③总传热系数
. d' D- E2 x, o5 O
' o7 Y9 s8 Z8 z# X9 G1 l  对于间壁、污垢层热阻,可视它们对K的影响占5%,所以  ! ?- `6 {4 `$ J6 t" |
2 实例设计2.1 欲用水将流量为60m3/h的苯液从80℃冷至35℃,水入口温度为25℃,若出口温度分别为30℃、35℃、40℃设计相应适宜的换热器.(壳程走苯,管程走水)
9 _0 X/ D; g% h5 `: Q3 V物性:ρ(kg/m3)  Cp(KJ/Kg℃)  μ(mPa.s)  λ(KJ/m2.℃)
# o+ t9 x, k" x苯:  880     1.60       1.15    0.148
: \6 j# y( C1 B! K, @水:  994     4.187      0.727    0.626
! K5 J9 F8 d$ X" \设计结果  均采用固定管扳式换热器(无需膨胀节)0 n6 P1 f& y, G7 N6 S$ }
出口温度(℃)     30   35     40$ \- M# w0 \# L* k( S
Dg(mm)        700  800     900" |4 Q3 z! z; n# z
S(mm)         7   8      9+ z3 M# `) P, u. X( ], D0 t, S
A(m2)        133.6  160    217.9' k. |, \6 n/ D7 u/ O3 L
L(m)         6    6     6
- s* j2 x4 h( G* e+ R% B( T% n4 yN(根)        284   340     463
肩垫9 z  B/ S1 F9 r2 w7 s/ o2 hNB(块)        12   17     243 V$ n- d. _9 T) O
板间距(m)      0.5  0.35     0.25! e) g7 ]  a; z2 O$ ]# I
管子(mm)     Φ25×2.5 Φ25×2.5   Φ25×2.5; b0 u7 U1 j( u: V9 y& H* J+ C  u# ]
管子排列      正三角  正三角   正三角管子中心矩(mm)    32   32     32
1 H) T! ^+ Q7 G3 a总传热系数(w/m2.t  421   423     4040 k- A3 M& ]( w3 }
壳程压降(Pa)    4.43×103 2.07×103  1.2×1048 y; V# e+ q: n6 Z
管程压降(Pa)    1.55×103 8.45×103  0.41×1033 |( U8 I6 e" ~$ R
2.2 讨论  从设计结果可看出,冷却水出口温度不同,若要保持总传热系数,温度越大、换热管数越多,折流板数越多、壳径越大,这主要是因为水出口温度增高,总的传热温差下降,所以换热面积要增大,才能保证Q和K.因此,换热器尺寸增大,金属材料消耗量相应增大.通过这个设计,我们可以知道,为提高传热效率,降低经济投入,设计参数的选择十分重要.
, I6 v1 Q9 @( ^
9 k5 n6 P1 M4 N1 Z" ^) G3 结论  本文提出的换热器的设计,在工艺设计上考虑了传热系数、管壳程压降等对换热器设计的影响,同时在机械设计上进行了部分筒化计算.虽然所列公式繁多,但运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将简便易行,能满足设计要求
收藏 分享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2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35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流体   传热   进行   壳体   管子   设计   计算   热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