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DNA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DNA发现的过程;
2. 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DNA结构发现过程的阅读思考,对DNA结构的相关知识作一定的梳理;
2.通过DNA分子模型搭建,学生能主动获取建构模型需要的知识,并应用、整合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比较分析各小组搭建的DNA模型,理解DNA分子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在结构上的体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DNA发现之旅的阅读思考,感受科学探索过程的艰辛,以及科学家创造思维的智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合作搭建模型,体验探究DNA结构的思维过程,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三、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DNA模型的材料(每小组圆片10个,含氮碱基5对,五边形10个,双面
胶,白纸板)。稀疏编码
六、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七、教学环节设计(第1课时)
学习过程
教师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网络新闻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荷兰女孩琳西通过DNA样本比对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教师引导语美蛙养殖:为什么可以通过DNA样本能确定琳西的亲生母亲。
关注生活热点,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用网络新闻导入本节课,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建立了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DNA结构的初步认识
【播放视频】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教师引导语:注意视频中展示的DNA分子是什么样的结构?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对DNA的外貌有了初步的认识。
温故知新
让学生通过回顾必修一核酸的内容,重温DNA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构建三部分的连接方式。一名学生板书三部分的连接方式。
【活动1】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
回顾必修一内容
动手构建脱氧核苷酸分子
预备与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为DNA结构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构建脱氧核苷酸分子,学生加深了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三部分的连接,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脱氧核糖中5个碳原子的位置的印象,为后期学习磷酸二酯键的位置做了铺垫。
DNA分子的结构
【活动2】构建一条含4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的长链。
教师引导语: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应该如何连接?
一名学生板书磷酸二酯键。
【活动3】构建含8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的DNA双链。
【思考】碱基之间能否自由配对?
【教师模型展示】DNA双螺旋结构
【模型分析1】(1)从总体上看,DNA是一种什么结构?由几条链组成?方向如何?
2DNA的外侧是如何排列的?内侧的碱基配对情况是怎样的?
【情感教育】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给了大家什么启示?
【小组合作】4个学生把自己的脱氧核苷酸分子合成DNA单链模型
【小组展示】DNA单链,并能用语言描述磷酸二酯键的位置。
积极思考问题,从课本中答案。
51ra小组成员合作构建DNA双链。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同桌之间用简洁的语言相互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学生积极思考,引起情感共鸣。
【活动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更直观的知识,同时又提升了对知识的理性认识。
同时学生动手制作、动脑思考,对磷酸二酯键的位置能扎实掌握。
叶轮加工使学生掌握DNA的结构;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在平面结构的基础上,使学生对DNA的立体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
让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学生通过对自己模型的分析,锻炼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同桌之间的相互概述也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让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精神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所启发。
DNA分子的特性
反馈练习
【模型分析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你觉得DNA分子的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分别体现在哪里?
让三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组构建的DNA双链的平面结构,引导学生从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三方面对DNA的结构进行分析。
PPT展示题目
根据展示的模型图,积极思考,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对三组模型的对比分析,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加深了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
演示的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述能力,好的学习习惯方式之一是聆听,其他学生通过聆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结
山药开沟机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建立网络。
课后拓展题
习题检测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的基本单位
二、DNA的结构
三、DNA的特性
“DNA分子的结构”学情分析
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的内容:从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分子生物学崛起的有关知识屡见报端和其他媒体,这些都是学生自主了解与本节有关知识很好的途径。随着生物科学的概念,以及生物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DNA的作用也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如DNA指纹技术在亲子鉴定中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DNA的特异性与多样性以及它在遗传中的作用有所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有关宣传报道,可以使学生对基因与DNA的关系、碱基的排列决定DNA的遗传特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联系的经验。
    初中学生学习过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例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中有关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DNA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中染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等内容,已经使学生对有关的知识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讲解本节的内容,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DNA分子的结构”效果分析
本节课围绕网络热点问题导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同时也成功的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本节课共设置了DNA的基本单位、DNA的结构、DNA的特性3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通过学生对先期知识的激活来完成的,后两个环节以DNA平面结构模型的构建为主线,让学生在对模型的分析上完成了DNA结构特点和特性的学习。
这节课用了丰富的图片、模型、视频,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整合。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也渗透了情感教育。学生在动手制作DNA模型的过程中锻炼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整节课大胆的放给了学生,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使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中完成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老师在整个课堂中经常使用“诱导提问式”教学,让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还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总的来说,整节课学生知识掌握扎实,情感也得到了共鸣,课堂反馈也很好的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后的拓展又给学生提供了更的思考空间,也为第二节课做了准备。
“DNA分子的结构”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中第2节的内容。本章教材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详尽地阐述遗传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是上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延伸,也为学生理解DNA复制和基因的结构奠定了基础。
本节是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以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的。
与中图版教材相比,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亮点是: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在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之前,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通过阅读这则故事,学生不仅能自然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内容,还能得到多方面的启示:在众多有造诣的科学家中,两个年轻学者之所以脱颖而出并非偶然,首先对问题的兴趣是科学探索的开端;多学科知识背景是科学发现的前提;科学的思维方法,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是科学发现的关键。所以在这部分的设计,我没有让学生先去读教
材中的故事,而是让他们从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开始,慢慢的构建一条链,最后构建DNA的两条链,在构建过程中他们会碰到与沃森和克里克相同的问题,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再翻看课本看看沃森和克里克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9:2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32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结构   知识   分子   模型   学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