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推进器及水上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船舶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螺旋桨、推进器及水上设备。


背景技术:



2.螺旋桨的动力性能与螺旋桨螺距有着很大关系,在水动力推进领域中,对于工况变化不大的情况,通常采用定螺距螺旋桨进行推进,但在工况变化大的情况下,如标准船外机配不同船只情况下,通常采用一个机型配多个螺旋桨来适应不同的工况,这样对产品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旋桨、推进器及水上设备。
4.提供一种螺旋桨,该螺旋桨包括固定机构桨叶,其一端与固定机构可旋转连接;调节杆,具有与桨叶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调节杆的延伸方向与桨叶的轴向垂直设置;调节杆用于带动桨叶围绕桨叶的轴向自转。
5.其中,桨叶包括:叶片;叶根,叶片的根部固定在叶根上,叶根与固定机构可旋转连接,且调节杆的第一端与叶根的侧壁固定连接,叶根的轴线与调节杆垂直设置;调节杆用于带动叶根自转,以带动叶片自转。
6.其中,固定机构垂直于桨叶的轴向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叶根背离叶片的一端设置于安装孔内。
7.其中,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叶根夹持件和与第一叶根夹持件堆叠的第二叶根夹持件,第一叶根夹持件朝向第二叶根夹持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叶根夹持件朝向第一叶根夹持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拼接以形成安装孔。
8.其中,安装孔的内壁设环形滑槽,叶根靠近叶片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环形滑轨,环形滑轨位于环形滑槽内,环形滑槽相对于环形滑轨在桨叶的旋转平面内转动,以使桨叶在旋转平面内自转。
9.其中,螺旋桨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固定机构可旋转连接,且与固定机构同轴设置,调节机构设有调节部,调节部与调节杆的第二端连接,调节部可带动调节杆的第二端在桨叶的旋转平面内转动,以使调节杆的第一端带动桨叶自转。
10.其中,调节部设有限位孔,调节杆的第二端嵌设在限位孔内;调节部带动设置在限位孔内的调节杆的第二端在桨叶的旋转平面内转动。
11.其中,螺旋桨还包括锁定件,调节机构在完成对调节杆的调节后,通过锁定件与固定机构锁定。
12.其中,调节机构上设有第一刻度标识,固定机构上设有与第一刻度标识对应的第二刻度标识,第一刻度标识与第二刻度标识之前的差值用于标识调节机构相对于固定机构的旋转角度,以标识桨叶的自转角度。
13.其中,螺旋桨包括固定件,第一叶根夹持件和第二叶根夹持件通过固定件连接固
定。
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推进器,该推进器包括上述螺旋桨。
15.提供一种水上设备,该水上设备包括上述推进器。
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螺旋桨,该螺旋桨包括固定机构、桨叶及调节杆。其中,调节杆具有与桨叶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调节杆的延伸方向与桨叶的轴向垂直设置,且桨叶与固定机构为可旋转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螺旋桨,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杆的第二端带动桨叶围绕桨叶的轴向自转,以调整桨叶的叶面与垂直于固定机构的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即调整桨叶的叶面与螺旋桨的旋转平面的夹角,从而实现螺旋桨的螺距可调,进而满足不同螺距工况下的使用要求,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节省了螺旋桨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固定机构与桨叶的可旋转连接,使得调节螺旋桨的螺距时,不需要将桨叶与固定机构拆卸,即可通过拨动调节杆的第二端来调节螺旋桨的螺距,从而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螺旋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桨叶和调节杆组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实施例中的b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第一叶根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第二叶根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第一叶根夹持件与第二叶根夹持件组装示意图;
24.图8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技术水上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桨,如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技术螺旋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螺旋桨100包括:固定机构110、桨叶120及调节杆130。
29.桨叶120的一端与固定机构110可旋转连接。
30.调节杆130具有与桨叶120固定连接的第一端132和与第一端13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31,调节杆130的延伸方向与桨叶120的轴向垂直设置。
31.其中,调节杆130用于带动桨叶120围绕桨叶120的轴向自转。
32.固定机构110整体呈柱状结构,其中围绕固定机构110的轴向设置有多个(例如图1中包括三个桨叶120)上述桨叶120。桨叶120的一端与固定机构110可旋转连接,且在其与固定机构11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杆130,通过固定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来锁定调节杆130,防止调节杆130围绕桨叶120轴向转动,从而锁定桨叶120的叶面与垂直于固定机构110的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即保持桨叶120的叶面与螺旋桨100的旋转平面夹角不变,从而使得螺旋桨100获得固定的螺距。同时,在需要调整螺旋桨100的螺距时,可通过拨动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来使调节杆130围绕桨叶120轴向转动,从而带动桨叶120围绕桨叶120自身轴向自转,以调整桨叶120的叶面与垂直于固定机构110的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即调整桨叶120的叶面螺旋桨100的旋转平面夹角,从而调整螺旋桨100的螺距。
33.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螺旋桨100包括固定机构110、桨叶120及调节杆130。其中,调节杆130的延伸方向与桨叶120的轴向垂直设置,且桨叶120与固定机构110为可旋转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螺旋桨100,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带动桨叶围绕桨叶的轴向自转,以调整桨叶120的叶面与垂直于固定机构110的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即调整桨叶120的叶面与螺旋桨100的旋转平面的夹角,从而实现螺旋桨100的螺距可调整,进而满足使用者在不同螺距工况下的使用要求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节省了螺旋桨100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固定机构110与桨叶120的可旋转连接,使得调节螺旋桨的螺距时,不需要将桨叶120与固定机构110拆卸,即可通过拨动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来调节螺旋桨100的螺距,从而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螺旋桨100的螺距可调,从而使得螺旋桨100能在多工况下运行,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小成本。
34.可选的,桨叶包括:叶片121;叶根122,叶片的根部固定在叶根上,叶根122与固定机构110可旋转连接,且调节杆130的第一端132与叶根122的侧壁固定连接,叶根122的轴线与调节杆130垂直设置;调节杆130用于带动叶根122自转,以带动叶片121自转。
35.可选的,固定机构110垂直于桨叶120的轴向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190,叶根122背离叶片121的一端设置于安装孔190内。
36.结合图3及图4分析,图3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桨叶和调节杆组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实施例中的b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桨叶120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叶片121和叶根122,上述内容中提到的桨叶120的叶面即为叶片121上的一个侧面。叶片12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例如图3所示,叶片121设计伞形弧度曲面,以增加螺旋桨100的螺距可调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叶片121的结构不仅局限于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形式,它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具体本文不过多赘述。
37.调节杆130的第一端132与叶根122的侧壁固定连接,例如图3及图4所示,叶根122的侧壁沿其径向上设计调节杆130的安装槽,调节杆130的第一端132设置有一螺纹孔,调节杆的第一端132嵌入安装槽内的同时,在叶根122的侧壁沿其径向设置一安装通孔,以采用螺钉180将调节杆130在桨叶120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举例的调节杆130与桨叶120的固定连接方式仅仅是举例说明,在保证调节杆130的轴向与桨叶120的轴向是互相垂直的前提
下,调节杆130可以通过其他任何不影响螺旋桨100功能的固定连接方式来与叶根122固定连接。
38.可选的,结合图5、图6及图7分析,图5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第一叶根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第二叶根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第一叶根夹持件与第二叶根夹持件组装示意图;固定机构110包括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与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堆叠的第二叶根夹持件112,第一叶根夹持件111朝向第二叶根夹持件112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槽1111,第二叶根夹持件112朝向第一叶根夹持件111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1121;第一安装槽1111与第二安装槽1121拼接以形成安装孔190。
39.可选的,螺旋桨100包括固定件170,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通过固定件170连接固定。
40.结合图5及图6分析,固定机构110具体包括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其中,第一叶根夹持件111的一端垂直于其轴向的侧壁上对应桨叶120的个数,沿第二叶根夹持件112径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安装槽1111(根据桨叶120个数,设置对应个数的第一安装槽1111)。第二叶根夹持件112的一端垂直于其轴向的侧壁上对应桨叶120的个数,沿第二叶根夹持件112径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布置第二安装槽1121(根据桨叶120个数,设置对应个数的第二安装槽)。其中,第一叶根夹持件11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11的端面(垂直于第一叶根夹持件111的轴向的端面)与第二叶根夹持件112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121的端面(垂直于第二叶根夹持件112的轴向的端面)连接,以组装成固定机构110。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连接时,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上的第一安装槽1111与第二安装槽1121对应拼接,以形成用于安装桨叶120的安装孔190。
41.如图6所示,第二叶根夹持件112背离其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121的端面上,对应第二安装槽1121的位置及个数设置有调节槽1123。其中,桨叶120在安装在固定机构110的安装孔190上时,调节杆130的部分(即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跟随叶根122设置在安装孔190内,调节杆130其余部分穿过调节槽1123,以使得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位于第二叶根夹持件112以外的区域,从而使得拨动调节杆130第二端131调节螺旋桨100的螺距时,不会受到第二叶根夹持件112的干扰。同时,调节槽1123的开槽方向是与桨叶120的自转方向一致,以使得调节杆130可以围绕叶根122轴向在调节槽1123内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螺旋桨100螺距可调。
42.其中,通过上述方式连接的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通过至少三个固定件170进行固定。至少三个固定件170分别对称分布在固定机构110的轴向的四周区域,以使得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固定连接。具体的,固定件170可以为长螺钉等标准件。
43.可选的,如图5、图6所示及图7所示,安装孔190的内壁设环形滑槽191,叶根122靠近叶片12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环形滑轨1221,环形滑轨1221位于环形滑槽191内,环形滑槽191相对于环形滑轨1221在桨叶120的旋转平面内转动,以使桨叶120在旋转平面内自转。
44.具体的,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一安装槽1111和第二安装槽1121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1112和第二滑槽1122,其中,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通过上述方式连接后,第一滑槽1112和第二滑槽1122对接组成了安装孔190内壁上的环形滑槽
191。如图3所示,在叶根122的侧壁上设置有环绕叶根轴向的环形滑轨1221,其中,在叶根122设置在安装孔190内时,环形滑轨1221与环形滑槽191滑动配合,以使得在拨动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时,桨叶120可沿环形滑槽191围绕其轴向旋转,从而调节螺旋桨100的螺距。同时,环形滑轨1221与环形滑槽191的滑动配合可以限制桨叶120沿其轴向移动的自由度,以将桨叶120与固定机构110连接固定。
45.可选的,如图1、图2及图8所示,图8是图1实施例螺旋桨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螺旋桨100还包括:调节机构140,调节机构140与固定机构110可旋转连接,且与固定机构110同轴设置,调节机构140设有调节部144,调节部144与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连接,调节部144可带动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在桨叶120的旋转平面内转动,以使调节杆130的第一端132带动桨叶120自转。
46.可选的,调节部144设有限位孔141,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嵌设在限位孔141内;调节部144带动设置在限位孔141内的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在桨叶120的旋转平面内转动。
47.可选的,如图1及图2所示,螺旋桨100还包括锁定件150,调节机构140在完成对调节杆130的调节后,通过锁定件150与固定机构110锁定。
48.具体的,调节机构140为盘状结构,其一端与第二叶根夹持件112背离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121的一端的端面连接,且调节机构140与固定机构110的轴向同轴。其中,调节机构140上沿其轴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孔141,限位孔141的数量对应桨叶120的数量(即有几个桨叶就对应有几个限位孔141)。限位孔141即为调节机构140上的调节部144的具体结构体现。其中,如上述内容所阐述的,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嵌设在限位孔141内,围绕固定机构110的轴向旋转调节机构140,以使限位孔141跟随调节机构140旋转的同时,限位孔141的内壁143便会推动动调节杆130的第二端,以使得调节杆130围绕桨叶120轴向为旋转轴旋转。其中,通过上述方式旋转调节机构140,可同时一次性带动多个调节杆130围绕桨叶120轴向为旋转轴旋转,从而带动多个桨叶120围绕其轴向自转,以调整螺旋桨100的螺距。其中,在螺旋桨100进行螺距调整时,调节机构140是可围绕其轴向与固定机构110发生相对转动的,以使得在调整螺旋桨100螺距时可通过旋转调节机构140来调节螺旋桨100的螺距。
49.调节机构140围绕其轴向还设置多个(至少三个)均匀布置的第三滑槽142,其中,对应第三滑槽142数量的多个锁定件150分别穿过第三滑槽142,压着将调节机构140沿固定机构110锁紧在固定机构110上。具体的,例如图1、图2、图5及图6所示,锁定件150具有锁紧帽151和带螺纹的连接柱152,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上分别设置有与锁定件配合的螺纹孔1113和定位通孔1124其中,三根锁定件150的连接柱152穿过第三滑槽142和定位通孔1124,并与螺纹孔1113螺纹配合,以将调节机构140、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同轴径向固定,以防止其相互沿其径向发生相对移动,同时,锁定件150的锁紧帽151的帽檐抵持在调节机构140背离与第二叶根夹持件112连接一端的端面,以为调节机构140提供一个抵持力,进而将调节机构140锁紧在固定机构110上,此时调节机构140受到抵持力的作用,使得调节机构140既不能相对固定机构110沿固定机构轴向移动,也不能围绕固定机构110轴向自转。其中,锁紧帽151给调节机构140施加的抵持力,可以通过调节连接柱152与螺纹孔1113的螺纹配合程度来调节抵持力的大小。
50.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滑槽142允许调节机构140相对锁定件150围绕固定机构110的
轴向相对转动(即调节机构140可围绕其自身轴向自转),换而言之,锁定件150一方面起着连接固定调节机构140与固定机构110的作用(即上述内容阐述的),另一方面,锁定件150为调节机构140围绕其自身轴向自转提供导向作用。具体的,例如,在旋桨100需要调节螺距时,可以通过调节锁定件150与螺纹孔1113的配合程度来将抵持力减小或消除(此时锁定件150,依然是将调节机构140、第一叶根夹持件111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同轴径向固定的),以使得调节机构140可以围绕其自身轴向相对固定机构110自转,其中,第三滑槽142相当于导向槽,锁定件150相当于导轨,在调节调节机构140自转时,第三滑槽142跟随调节机构140转动的同时,由于多个锁定件150沿径向穿过对应的第三滑槽142,使得第三滑槽142的内壁始终都会受到锁定件150提供的,与调节机构140径向垂直的,且作用中心位于调节机构140的轴心上的导向力,以使得调节机构140可相对锁定件150和固定机构110围绕固定机构110的轴向相对旋转。
51.换而言之,多个锁定件150与多个第三滑槽142分别配合,随着调节机构140相对固定机构110转动,锁定件150的端部在第三滑槽142内滑动,使得调节机构140与锁定件150的相对转动始终是围绕多个第三滑槽142的中心轴旋转的,也即在调节调节机构140时,调节机构140始终是围绕其的轴向旋转,从而带动多个调节杆130旋转(例如图1所示的三根调节杆130),进而调节螺旋桨100的螺距。其中,当螺旋桨100调好螺距后,只需调节锁定件150的连接柱152与螺纹孔1113的螺纹配合程度来增大抵持力的大小,即可将调节机构140与固定机构110固定,从而限制调节杆130的旋转,进而将桨叶120固定,使得叶片121的叶面相对固定机构110的轴向垂直的端面的夹角不变,以保持螺旋桨100的螺距不变。
52.可选的,结合图1、图6及图8分析,调节机构140上设有第一刻度标识162,固定机构110上设有与第一刻度标识162对应的第二刻度标识161,第一刻度标识162与第二刻度标识161之前的差值用于标识调节机构140相对于固定机构的旋转角度,以标识桨叶120的自转角度。
53.具体的,通过在调节机构140和第二叶根夹持件112接端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刻度标识161和第一刻度标识162,例如,以第二刻度标识161为刻度指针,第一刻度标识162为刻度值,当调节机构140相对固定机构110旋转时,第二刻度标识161便会指向固定机构110上的对应第一刻度标识162的刻度值,从而获取调节机构140的具体相对固定机构110的旋转角度,以确定螺旋桨100的螺距调整值,进而大大提升了螺旋桨100的螺距调节精度。
54.综上所述,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螺旋桨100包括固定机构110、桨叶120及调节杆130。其中,调节杆130具有与桨叶120固定连接的第一端132和与第一端132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31,调节杆130的延伸方向与桨叶120的轴向垂直设置,且桨叶120与固定机构110为可旋转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螺旋桨100,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带动桨叶围绕桨叶的轴向自转,以调整桨叶120的叶面与垂直于固定机构110的轴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即调整桨叶120的叶面与螺旋桨100的旋转平面的夹角,从而实现螺旋桨100的螺距可调整,进而满足使用者在不同螺距工况下的使用要求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节省了螺旋桨100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固定机构110与桨叶120的可旋转连接,使得调节螺旋桨的螺距时,不需要将桨叶120与固定机构110拆卸,即可通过拨动调节杆130的第二端131来调节螺旋桨100的螺距,从而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其中,螺旋桨100还包括调节机构140和锁定件150,通过上述连接关系的调节机构140和锁定件150,螺旋桨100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机构
140进而快速的调节螺旋桨100的螺距,并通过锁定件150锁紧,从而使得螺旋桨100的螺距调节更加高效,进而大大提升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并且,在螺旋桨100上还设置有第一刻度标识162与第二刻度标识161,使得使用者可以更精确的调节自己需要的螺旋桨100螺距,进而大大提高了螺旋桨100的螺距调节精度。
5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推进器,如图9所示,图9是本技术水上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推进器200包括上述螺旋桨100。
5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上设备,如图9所示,该水上设备300包括上述推进器200。
57.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附图仅是为了展示本技术发明产品的结构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并不因此限定本技术发明产品的具体结构尺寸。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桨叶,其一端与所述固定机构可旋转连接;调节杆,具有与所述桨叶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调节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桨叶的轴向垂直设置;所述调节杆用于带动所述桨叶围绕所述桨叶的轴向自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包括:叶片;叶根,所述叶片的根部固定在所述叶根上,所述叶根与所述固定机构可旋转连接,且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叶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叶根的轴线与所述调节杆垂直设置;所述调节杆用于带动所述叶根自转,以带动所述叶片自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垂直于所述桨叶的轴向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叶根背离所述叶片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叶根夹持件和与第一叶根夹持件堆叠的第二叶根夹持件,第一叶根夹持件朝向第二叶根夹持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叶根夹持件朝向第一叶根夹持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拼接以形成所述安装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环形滑槽,所述叶根靠近所述叶片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位于所述环形滑槽内,所述环形滑槽相对于所述环形滑轨在所述桨叶的旋转平面内转动,以使所述桨叶在所述旋转平面内自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固定机构可旋转连接,且与所述固定机构同轴设置,所述调节机构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调节部可带动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在所述桨叶的旋转平面内转动,以使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带动所述桨叶自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设有限位孔,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嵌设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调节部带动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的所述调节杆的第二端在所述桨叶的旋转平面内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还包括锁定件,所述调节机构在完成对所述调节杆的调节后,通过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固定机构锁定。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上设有第一刻度标识,所述固定机构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刻度标识对应的第二刻度标识,所述第一刻度标识与所述第二刻度标识之前的差值用于标识所述调节机构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的旋转角度,以标识所述桨叶的自转角度。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包括固定件,所述第一叶根夹持件和第二叶根夹持件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固定。11.一种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螺旋桨。12.一种水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推进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螺旋桨、推进器及水上设备,其中螺旋桨包括:固定机构;桨叶,其一端与固定机构可旋转连接;调节杆,具有与桨叶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调节杆的延伸方向与桨叶的轴向垂直设置;调节杆用于带动桨叶围绕桨叶的轴向自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且还能减小生产成本。且还能减小生产成本。且还能减小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唐彪 李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9

技术公布日:

2022/8/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1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0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桨叶   螺旋桨   机构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