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行李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行李箱。


背景技术:



2.电动行李箱是在传统行李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之可骑行,以减轻行李箱的携带负担。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920396170.4公开的电动行李箱,包括可骑坐的箱体、安装在箱体上的前轮和后轮、控制前轮转向的转向机构、安装于转向机构的运行控制器、控制模块,用户骑坐于箱体上,通过手部操作运行控制器,运行控制器将用户的操作指令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操作指令控制前轮转动,后轮从动于前轮转动。
3.但是,发明人在本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电动行李箱中前轮安装于箱体底部前侧,转向机构需要贯穿箱体的顶壁与前轮连接,因此转向机构与前轮的大部分安装操作需要在箱体内部进行,这就使得电动行李箱的整体设计结构较为复杂,安装工艺较为繁琐,同时维修拆卸也较为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电动行李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行李箱,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一种新型电动行李箱,包括可骑坐的箱体、前轮、后轮、控制前轮转向的转向机构,所述箱体具有顶壁、底壁、分别连接顶壁与底壁的前壁和后壁,所述顶壁、底壁、前壁和后壁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箱体的前壁外侧设有转向安装件,所述前轮通过轮叉安装于转向机构下部,所述轮叉上部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与转向安装件转动连接。
6.优选地,所述转向安装件设有转向套筒,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与转向套筒转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转向套筒内部设有转动轴承,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通过转动轴承与转向套筒转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底部设有转向限位座,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与转向限位座和转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套筒设有与转向限位座相适配的第一转向限位件,所述转向机构在转向限位座和第一转向限位件的作用下实现左右转动角度的限位。
9.优选地,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通过七件碗与转向套筒转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转向套筒内侧壁对称设有两个转向限位柱,所述立杆的外侧壁设有与转向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二转向限位件,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与转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在转向限位柱和第二转向限位件的作用下实现左右转动角度的限位。
11.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及设置于转向杆顶部的转向把手,所述转向杆包括与立杆固定连接的第一管体、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一管体并与转向把手连接的第二管体。
12.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前壁外侧还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套设于转向机构外侧。
13.优选地,所述箱体两侧设有脚踏部,所述脚踏部与箱体转动连接并具有展开状态
和收纳状态。
14.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模块、安装于转向机构的运行控制器,所述前轮为轮毂电机车轮,所述运行控制器和轮毂电机车轮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相比于现有的电动行李箱,将转向机构设置于箱体的外侧壁,将前轮安装于转向机构底部,避免了在箱体表面单独开孔,简化了工艺步骤,同时将转向机构设置在外侧的设计,相比于现有的将转向机构插入箱体内部的设计,大大简化了安装操作,更便于维修拆卸,也减少了结构部件的使用,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二管体伸出状态下的立体图;
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中,拉杆、电池的位置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中,箱体的立体图;
20.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机构与前轮的连接示意图;
21.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轮叉的立体图;
22.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与转向限位座的连接示意图;
23.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限位座的立体图;
24.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安装件的立体图;
25.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轴承槽的位置示意图;
26.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图;
27.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转向机构与前轮的连接示意图;
28.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轮叉的立体图;
29.图14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的立体图;
30.图15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轮叉与转向安装件的连接示意图;
31.图16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转向安装件的俯视图。
32.其中:10-箱体,101-前轮,102-后轮,103-底壁,104-顶壁,105-前壁,106-后壁,107-轮叉,108-立杆,109-转向杆,110-转向把手,111-第一管体,112-第二管体,113-轴扁身,114-固定套,115-脚踏部,116-运行控制器,117-拉杆,118-电池,20-转向安装件,201-转向套筒,202-转动轴承,203-轴承槽,204-转向限位座,205-安装块,206-限位块,207-腰孔,208-螺丝孔,209-第一弧形限位槽,210-第一转向限位件,211-七件碗,212-转向限位柱,213-第二弧形限位槽,214-第二转向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简化文字描述以区别于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次序间的先后关系。
34.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行李箱,包括可骑坐的箱体10、前轮101、后轮102、控制前轮101转向的转向机构,后轮102安装于箱体10底部后侧,箱体10具有底壁103、顶壁104、分别连接顶壁104与底壁103的前壁105和后壁106,顶壁104、底壁103、前壁105和后壁106之间形成收容空间。
35.前轮101通过轮叉107安装于转向机构下部,轮叉107上部设有立杆108,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109及设置于转向杆109顶部的转向把手110,转向杆109底部与立杆108固定连接。具体地,转向杆109包括与立杆108固定连接的第一管体111、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一管体111并与转向把手110连接的第二管体112,第二管体112上下伸缩实现转向杆109的高度调节。第二管体112与第一管体111之间的限位固定可以为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采用快拆紧固件的限位固定方式,还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采用按钮+内置限位块的限位固定方式,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定。
36.参阅图5,箱体10的前壁105外侧设有转向安装件20,转向安装件20通过紧固螺丝安装固定于箱体10,立杆108与转向安装件20转动连接。具体地,转向安装件20设有转向套筒201,立杆108贯穿转向套筒201并与转向套筒201转动连接。
37.参阅图6至图10,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套筒201内部设有转动轴承202,立杆108贯穿转向套筒201并通过转动轴承202与转向套筒201转动连接。具体地,转动轴承202的数量为2个,转向套筒201内部上下两侧均设有与转动轴承202相适配的轴承槽203,2个转动轴承202分别插入上下2个轴承槽203内,以防2个转动轴承202上下滑动;
38.转向机构底部设有转向限位座204,立杆108贯穿转向套筒201并与转向限位座204和转向机构固定连接,具体地,转向限位座204包括安装块205和限位块206,安装块205嵌入第一管体111内部,限位块206抵接于第一管体111底部;立杆108上部设有轴扁身113,转向限位座204内部设有上下贯穿且与轴扁身113相适配的腰孔207,第一管体111和限位块206的侧面均设有多个相互贯通的螺丝孔208,立杆108通过轴扁身113插入腰孔207内,锁紧螺丝拧入螺丝孔208内并抵住轴扁身113,即可实现第一管体111、转向限位座204和立杆108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也保证了转向机构与前轮101的同步转动;限位块206朝向箱体10正前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限位槽209,转向套筒201朝向箱体10正前方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向限位件210,第一转向限位件210卡入第一弧形限位槽209内,实现对左右转向角度进行限位。
39.参阅图11至图16,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立杆108贯穿转向套筒201并通过七件碗211与转向套筒201转动连接,七件碗为本领域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技术不再赘述。立杆108贯穿转向套筒201并插入第一管体111内部,第一管体111底部通过锁紧螺丝将第一管体111与立杆108抱死,进而实现第一管体111与立杆108的固定连接;
40.转向套筒201内侧壁对称设有两个转向限位柱212,两个转向限位柱212之间形成第二弧形限位槽213,立杆108的外侧壁设有与转向限位柱212相适配的第二转向限位件214,第二转向限位件214卡入第二弧形限位槽213内,实现对左右转向角度进行限位。
41.参阅图5,优选地,箱体10的前壁105外侧还设有固定套114,固定套114套设于转向机构外侧,通过设置固定套114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向机构安装的稳定性,以防出现转向机构晃动的情况。
42.参阅图1,箱体10两侧设有脚踏部115,脚踏部115与箱体10转动连接并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骑行时脚踏部115可用于放置双脚,提高骑行的舒适性。
43.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还包括设置于箱体10内部的控制模块、安装于转向机构的运行控制器116,前轮101采用轮毂电机车轮,运行控制器116和轮毂电机车轮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电动行李箱在电力驱动模式下,用户骑坐于箱体10上,并通过手部操控运行控制器116,运行控制器116将用户的操作指令转换成电信号并传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操作指令控制前轮101转动,后轮102从动于前轮101转动。用户转动转向机构带动前轮101转动,即可实现转向。
44.参阅图3,箱体10后部还设有拉杆117和电池118,拉杆117可伸缩地安装于箱体10后部,在非电力驱动模式下,用户可以将电动行李箱相对地面倾斜放置,仅通过后轮102支撑于地面,通过拉杆117推动或拖动电动行李箱移动。箱体10后部还设有用于插入电池118的电池插槽,电池118插入电池插槽内并与控制模块连接,同时电池118还可单独作为移动电源使用,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动行李箱,包括可骑坐的箱体、前轮、后轮、控制前轮转向的转向机构,所述箱体具有顶壁、底壁、分别连接顶壁与底壁的前壁和后壁,所述顶壁、底壁、前壁和后壁之间形成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壁外侧设有转向安装件,所述前轮通过轮叉安装于转向机构下部,所述轮叉上部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与转向安装件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安装件设有转向套筒,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与转向套筒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套筒内部设有转动轴承,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通过转动轴承与转向套筒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底部设有转向限位座,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与转向限位座和转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套筒设有与转向限位座相适配的第一转向限位件,所述转向机构在转向限位座和第一转向限位件的作用下实现左右转动角度的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通过七件碗与转向套筒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套筒内侧壁对称设有两个转向限位柱,所述立杆的外侧壁设有与转向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二转向限位件,所述立杆贯穿转向套筒并与转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在转向限位柱和第二转向限位件的作用下实现左右转动角度的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及设置于转向杆顶部的转向把手,所述转向杆包括与立杆固定连接的第一管体、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一管体并与转向把手连接的第二管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壁外侧还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套设于转向机构外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两侧设有脚踏部,所述脚踏部与箱体转动连接并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安装于转向机构的运行控制器,所述前轮为轮毂电机车轮,所述运行控制器和轮毂电机车轮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新型电动行李箱,属于行李箱领域。包括可骑坐的箱体、前轮、后轮、控制前轮转向的转向机构,箱体具有顶壁、底壁、分别连接顶壁与底壁的前壁和后壁,顶壁、底壁、前壁和后壁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箱体的前壁外侧设有转向安装件,前轮通过轮叉安装于转向机构下部,轮叉上部设有立杆,立杆与转向安装件转动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新型电动行李箱相比于现有的电动行李箱,将转向机构设置于箱体的外侧壁,将前轮安装于转向机构底部,避免了在箱体表面单独开孔,简化了工艺步骤,同时将转向机构设置在外侧的设计,相比于现有的将转向机构插入箱体内部的设计,大大简化了安装操作,更便于维修拆卸,也减少了结构部件的使用,减少了生产成本。产成本。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左依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1:4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行李箱   箱体   套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