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业务激活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血行瘀滞证(阴闭证):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松懈瘫软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血行瘀滞证(阳闭证):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血行瘀滞证(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痿,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痰热腑实,血行瘀滞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3)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觥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4)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血行瘀滞证证:平素易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突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或弦滑。
(5)肾元亏虚,血行瘀滞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腰膝酸软,鸡鸣泄泻,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苔白或少苔、无苔,脉沉细弱,双尺尤甚。
束胸衣二、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血行瘀滞证(阴闭证)
治法:豁痰开窍,活血通经。
代表方药:涤痰汤加减,配合鼻饲苏合香丸。制半夏9g,陈皮9g,枳实9g,胆南星6g,茯苓15g,石菖蒲9g,竹茹6g,远志9g,丹参15g,川芎15,当归15,甘草9g等。临证加减:病情演化迅速,或肢体抽搐,加天麻9g,钩藤后下15g以平肝熄风;痰声漉漉,舌苔厚腻者,加苏子9g,瓜萎15g以化痰降浊。
中成药:
1)苏合香丸:每日3次,每次1丸。
2)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
低通滤波器设计3)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3次,口服。
农产品干燥机
4)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
(2)痰热内闭,血行瘀滞证(阳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通经,醒神开窍。
代表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配合鼻饲安宫牛黄丸。黄连9g,半夏10g,陈皮15g,茯苓10g,甘草5g,竹茹15g,枳实10g,山栀9g,天麻9g,钩藤15g,石菖蒲9g,丹皮9g,羚羊粉0.6g冲服等。临证加减:痰多者加天竺黄9g,胆南星6g,以清热化痰;如大便数日未行,可合用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以通腑泻热。
中成药:
1)安宫牛黄丸:一次1~2丸,每6~8小时灌服或鼻饲1次。
2)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
3)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
4)麻仁软胶囊:每次1~2丸,每日2~3次。
5)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3次,口服。
(3)元气败脱,血行瘀滞证(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活血通经复脉。
代表方药:参附汤加减。人参15g,附子9g,山萸肉15,丹参15,红花15等。临证加减:汗出不止加山萸肉15g,黄芪1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以敛汗固脱;出现戴阳证,两颧潮红,明堂白或晦黯,鼻鼾气粗,下肢清冷,脉来虚大而尺脉尤弱,可在参附汤中加入熟地15g,山萸肉15g以滋阴敛阳;若见汗冷、肢厥者,合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若见紫绀息微、心率加快、脉细欲绝者,合用生脉散加减以益气养阴复脉。
2、中经络
(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药:化痰通络汤加减。半夏10g、茯苓15g、白术10g、胆南星6g、天竺黄10g、天麻10g、香附10g、丹参15g、陈皮10g、当归10g。临证加减:痰多黄者,加全瓜萎30g、浙贝母9g以清化痰热;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9g、红花9g、赤芍15g以活血通络;黄腻者,加黄连10g、黄芩9g、山栀9g以清热解毒;头晕、头痛,加菊花9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
中成药
1)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
2)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
机械滑道
无线环境监测3)麻仁润肠丸:每日2~3次,每次1~2丸。
4)祛脂降粘丸:每日3次,每次9克。
5)脉通宁冲剂:每日3次,每次1袋。
(2)痰热腑实,血行瘀滞证
治法:化痰通腑,活血化瘀。
代表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全瓜蒌30g,胆南星6g,生大黄后下9g,芒硝冲服9g,丹参15g等。临证加减:大黄、芒硝的用量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泻为度,不宜过量,腑气通后改用清热化痰等法。若用药后大便已通,但舌苔剥脱,舌质红或红绛,
改用清热养阴法;若采用星萎承气汤而仍腑气不通时,可改用大柴胡汤,或加入行气之品;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者,加黄连6g、山栀9g清心除烦。
中成药
1)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
2)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2~4粒。
5)麻仁润肠丸:每日2~3次,每次1~2丸。
6)祛脂降粘丸:每日3次,每次9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2:0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66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舌质   加减   滞证   化痰   头痛   减退   活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