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传统服饰艺术特征及现代化传承研究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艺术特征及现代化传承研究
作者:刘相君 李若辉
来源:《艺术研究》2021年第06期百花仙酒
eva母        摘要: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其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魅力与艺术价值。以凉山彝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彝族传统服饰形成的因素,梳理了其主要类型,并从彩、图案纹样、面料以及做工工艺等方面探究其艺术特征,最后探讨了其现代
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希望能够对凉山彝族传统服饰今后的保护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凉山彝族服饰艺术特征现代化传承
        一、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形成
        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沉淀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风格独具的民族服饰。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服饰形态就有近百种。四川凉山的彝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特殊的地理环境、祖先的宗教信仰等因素促使他们的彝族服饰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服饰体系。
        1. 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形成的影响
        地势险阻、交通闭塞导致四川凉山和外界的交流比较少,使得彝族传统服饰风格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凉山位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貌类型齐全,地貌复杂又多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的面料、颜以及纹样等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大田西瓜种植技术        独特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使畜牧业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生产方式。而羊又作为曾经凉山彝区主要饲养动物自然也就成为了凉山彝族服饰最主要的服装原料。
        红、黄、黑是彝族传统服饰中的三原。
        在凉山州,大大小小的江水河流就多达上百条。早些时候的凉山彝族人们通过观察这些河流的样貌特点,发现卷涡是大江、大河中常见到的一种流水活动现象。从而彝族服饰中出现了卷涡纹,它的图案由很强烈的水纹流动线条组成,表示水流活动,显示大自然的美®。蟹脚纹、羊角纹、日月纹等等各种动物植物的图案纹样都和凉山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2. 凉山彝族祖先信仰对传统服饰形成的影响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都还比较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比如从万物有灵产生的自然崇拜,早些时候彝族地区不发达的生产力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缺乏驾驭能力,所以他们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有灵之物,像人一样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彝族人民认为他们的活动或自然现象都是灵魂支配的结果,便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它以民间信仰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彝族社会中②。
        彝族人民的祖先信仰主要是对彝族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有重要影响。凉山彝族服饰的
图案纹样大多取材于大自然和日常劳动生活中,根据人们所见所感所触的各种事物的形状样貌进行设计,如浪花、日月星辰、彩虹、动物某个身体部位、劳动工具等等。这些纹样背后所传承的精神文化是共通的,它们涵盖了彝族服饰的内在价值,凌驾于它的外在形象之上,体现着彝族人民崇高的祖先信仰,浸含着彝族人民渴望美好、幸福与团结的积极生活态度③。
        二、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类型
        1.依诺式
        依诺式主要是在凉山州的美姑、马边、甘洛、雷波、峨边等县和昭觉、金阳等县的部分地区,“依诺”是土语,俗称大裤脚的彝族地区。
        男子发式多为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彝称为“兹尔”,俗称为“天菩萨”如图1,这种装束已经非常古老了。在彝族祖先眼里它能起到保身护魂的作用,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它象征着男子的尊严。天菩萨的梳法是有讲究的,从右往左拧紧,再从右往左盘于头顶弄成锥形状。
        大多头上盘缠黑或深蓝长巾,彝称为“兹体”,俗称为“英雄髻”。男子的上装以紧身为美,多为黑或蓝,双袖及胸襟均刻意绣饰,大襟右衽,窄袖;裤以裤脚宽大为突出特点,最宽达170公分。
        未婚女子头顶数层蓝布折叠的长方形头帕,上压发辫;已婚妇女头帕层数加多;产育后妇女换戴荷叶形软夹帽。女装的上衣分为罩衣、衬衫、背心三种。不同年龄段女性身着的服装也各不相同。青年妇女上衣主要是细条盘花,衣服上会有刺绣和贴花作为装饰;中年妇女服环身、襟袖贴则会使用青布宽边并加嵌红、黄、绿细条纹;老年服重在以穿着宽松舒适为主,选择的是宽衣博袖,鑲以青布。无论老幼皆穿大襟右衽衣,下着百褶长裙。童裙为两节,成年后举行换裙仪式,改穿三节成年裙,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
        2. 圣乍式
淀粉牙签        圣乍式流行于四川喜德、越西、冕宁等县及西昌、木里、昭觉、盐源、德昌、金阳、盐边、九龙、石棉、沪定部分地区,即操圣乍土语,俗称中裤脚的彝族地区。
        男子上衣有内衣、坎肩、外衣三种。内衣多为白布褂;外衣大襟右衽,领矮,常用青、蓝布料。青年男子外衣紧身窄袖,环肩、襟、摆用布镶饰细牙条花数道;中老年男子外衣有对襟、大襟之分,均较肥大,不饰花,扣袢较大。坎肩装饰较重,在中青年男子聚会、赶集时会穿戴。劳作时也作垫肩使用。男裤和依诺式相比更窄,宽为100厘米左右,看起来还是像裙子一样。
        女子坎肩均为黑肩、环肩,襟边饰花,特别是袖笼及衣摆均镶以一圈雪白的兔毛皮为饰。冕宁地区青年女子头帕后端缀有一条约40厘米的飘带,独具风采。中老年妇女衣饰调偏低,庄重而不失风韵。姑娘头饰多为长方形挑花头帕;中老年妇女则戴荷叶圆帽。男女习用的擦尔瓦如图2,白、灰、青三羊毛线织成,有的款式下端有数目众多的长达30厘米的流苏,既简朴大方又御寒。插板机
        3. 所底式
电动刻字笔
        所底式流行于四川布拖、普格县及金阳、宁南、会理、会东、德昌、西昌、昭觉、盐源、米易等地区,即操“所底”土语,俗称小裤脚彝族地区如图3。
        男装的明显特点是裤脚很小,腰大、裆宽,穿着后形如马裤。上衣以短为美,多不过脐,喜缀多排密集长袢银扣,披精制羊皮擦尔瓦。蓄顶发,缠头帕,但不扎英雄结。
        女装多于衫外罩短袖大襟衣,衣短不过脐,裙多用羊毛织成,质地厚重,除裙脚为百褶以外,裙身皆无褶或少褶,穿起来更显女性婀娜体态。披有象征性小袖的披毡。青年女子头饰以花线琐边的青布巾,折叠耸立于额顶。少女有时戴牦牛毛毡笠。元谋女子戴高筒式黑帽,生育后换戴竹架圆顶大盘帽,发不外露、佩饰也有三角荷包和麝香包_®。
        图4融合彝族服饰元素的现代服饰(图源新浪微博)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23: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647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服饰   凉山   传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