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523秘闻

叉车钢圈>化纤抽丝
青蒿素523秘闻
青蒿素不仅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创举”,而且至今还是全球最佳抗疟药物。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获美国拉斯克奖而名扬天下,但在屠呦呦背后,却是中国几代科研人员为青蒿素研究而付出的艰苦劳动,其中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的科学家更是为此做出突破性的贡献。有研究者说,“青蒿素是一个奇迹,一个波谲云诡的传奇,它只会在中国发生……”
网:m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发明在诞生近40年后,终于赢得世界的承认和赞誉。
泰尹网wiy52011年8月,屠呦呦获美国拉斯克奖之前,美国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那一行到中国了解青蒿素的发明史。他问曾经担任云南“523”项目办公室主任的傅良书:“‘大革命’那么乱,你斗我、我斗你,为什么你们这个工作不能停?”80岁的傅良书答:“因为‘523’是一个紧急战备任务,是亲自批的。”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期间,中国只有两项科研工作没停,一个是“两弹一星”,另一个就是“523”。
lc谐振放大器青蒿素的发明,正是源自“”期间这一代号“523”的秘密科研项目。亲自下达的任务
傅良书是“523”会议的亲历者。
1967年,是“”中连开会都不到一个安静地方的时期。当年5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饭店联合召开会议,会上布置了一项秘密的科研攻关任务。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对传统药物氯喹等产生抗药性,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在越南战场上交战的美越双方,都深受抗药性恶性疟疾之苦。寻对付恶性疟疾的办法,成为决定越战胜负的关键因素。越南迫切希望中国伸出援手。
于是,决定兴举国之力,研制抗疟新药,支援越南。这项战备援外的紧急军工任务以5月23日开会日期为保密代号,称为“523”项目。
云南当时去了3个人。除了傅良书,还有昆明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和科研所副所长。两位领导因为回去还要受批判,所以他们在会上就对傅良书说:“这个事情回去只有你去张罗了,我们都无能为力了。”
按照军科院制订的规划,“523”项目分为几个研究组,包括临床研究协作组、中协作组、化学合成药协作组以及媒介、免疫、药械等研究组。听到这个庞大的规划,傅良书心想:“到处斗得一塌糊涂,回去怎么搞啊?”
“但接受了任务就得搞啊!”回到云南,傅良书先去省卫生厅。一位副厅长对他说:“我们厅长都被抓起来了,说是什么叛徒啦,我还准备着挨斗呢,你们去各单位的造反派吧。”
傅良书就去各单位造反派头头。造反派一听,“批示的我们咋能不参加?”于是,各个被选中的单位迅速成立“523”课题小组,由昆明军区“523”项目办公室统一布置任务。
据傅良书回忆,云南省前后组织了30多个科研机构、320多名科研人员“参战”。那时候科研单位的老专家大多“靠边站”了,“参战”的大多是中青年研究人员。“云南的组织工作就这样慢慢落实下来。所以‘文化大革命’我一天也没参加造反派的活动,就忙这事了。”傅良书说。
云南属于恶性疟疾高发区,与越南毗邻,因此一开始就成为“523”项目最重要的验证现场之一。“”如火如荼之时,全国各地的科研小分队都跑到云南,在荷实弹的解放军战士护卫下,深入疟区现场验证,就地开展试验。鼎盛之时,云南全省16个地州的30多个县的1400多个生产队都涉及该项目,“523”工程的盛况可窥一斑。
据“523”领导小组办公室助理员施凛荣回忆:这场轰轰烈烈的举全国之力的科研大协作项目,聚集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参加项目的常规工作人员就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轮换的,参与者总计有两、三千人之多。
但是,自1967年5月至1972年底,5年多时间过去了,国内虽然也发现了鹰爪、仙鹤草、陵水暗罗等10余种重点抗疟中草药,云南药物研究所也出了对疟原虫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马兜科植物金不换、管兰香等草药,但遗憾的是,这些草药又都具有无法克服的毒性。草药筛选工作迟迟没有突破。
1972年3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523”中草药专业组会议上,屠呦呦作为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以下简称北京中药所)的代表,以“思想指导发掘抗疟中草药”为题,报告了该所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近期抑制率可达100%的实验结果,引起“523”项目办公室的重视。
项目办公室立即安排对这一提取物进行临床试验。北京和海南的试验结果显示,提取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0%以上。消息传来,大家深受鼓舞。工程塑料改性技术
sofa燃烧器根据项目办公室的要求,北京中药所开始进行青蒿有效抗疟成分的分离,1972年底分得了三个单体成分,其中1个命名为“青蒿素Ⅱ”。但恰恰就在这一步,问题出现了。动物实验发现,青蒿素Ⅱ对实验动物的心脏有明显的毒性。尽管有疑虑,青蒿素Ⅱ的人体临床试验,仍然很快在海南岛展开。
遗憾的是,带去可14个病例的药物,只试用了8例便终止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青蒿素Ⅱ对恶性疟疾疗效不佳,并出现明显的心脏毒副作用。
“523”项目办公室不得不面临一个抉择:是否就此否定青蒿素?
云南药物研究所的偶然发现
就在青蒿素Ⅱ研究面临困境之时,“523”项目组研究单位遍布全国的大协作方式发挥了作用。
1972年年底,傅良书到北京参加全国“523”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会议。傅良书记得,在这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刘湘屏一直在批评北京中药所:“底下各个地区都在积极地做,你们为什么做着做着就不做了?”
从北京回来,傅良书向科研人员传达时提到,北京中药所发现青蒿的粗提取物有抗疟作用,但该所已停止研究。他命令云南药物研究所(简称云药所)集中精力开展对本地蒿属植物的研究。“我们云南是植物王国,中草药很多,我们为什么不搞呢?”
“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若干年后,原云药所“523”课题组成员罗泽渊回首往事,仍止不住心潮澎湃。“”期间这一秘密战备任务,对很多科研人员来说,相当于一次救赎,对罗泽渊更是弥足珍贵的经历。她说,“当时我们觉得参加这个工作是很了不起的。”
因为家庭出身不好,罗泽渊一开始并没有“资格”参加这个项目。有6年时间,她没有工作,饱受歧视。1972年,她加入“523”课题组时,这个项目已经有点不景气了。很多年没搞出成果,大家的心理压力都很大。一些研究人员纷纷离开,搞别的项目去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2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63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项目   云南   疟疾   北京   研究   办公室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