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的历史与发展图文稿

青蒿素的历史与发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青蒿素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号:
手机:
邮箱:
摘要:疟疾肆虐人间,全世界都在寻对抗疟疾的方法。中国也抓紧研制新药。屠呦呦临危受命,研制抗疟新药。通过对中国古籍的研究,古籍中所记载的青蒿让屠呦呦到了对抗疟疾的曙光,通过多年研究,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素,挽救了大批人的性命。接着,屠呦呦继续深入研究,成功研制出青蒿素类衍生药物,大大提高了青蒿素的疗效。屠呦呦也因此获得了拉斯克-底巴克临床医学研究奖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键词:屠呦呦;青蒿素;疟疾;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屠呦呦教授的荣誉,更是所有参加青蒿素研究的科研人员的荣誉,是全国中西医药工作者的集体荣誉,是伟大祖国、伟大人民的荣誉。
青蒿素是在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的基础上,在中药研究中充分运用传统及现代科学、理论、方法、手段,充分体现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从千百年来古人与疟疾斗争积累的宝贵经验中,从浩如烟海的经典着作、民间验方等伟大宝库中,经过不懈努力,江里淘
沙,沙里淘金,从千百个复方、单方、古方、验方中到疟疾的有效物质,并精制成治病救人的好药——青蒿素。
成功研制出青蒿素说明这项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科研思路是合理的,理论方法、手段是科学的。提高了中医药的科研水平、推动了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推进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中西医药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有了空前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进作用。为中医药未来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更为全世界几亿疟疾患者研制出新一代安全、有效的创新药,使防疟抗疟工作有了划时代的进展。灯头盒
一、中药青蒿简介
弹性夹头
青蒿为常用中药,是一年生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资源是中国具优势的药材资源。中药青蒿具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沿用历史。中国现有最早的本草学专着——《神农本草经》以草蒿为青蒿之别名,列为下品。中药青蒿为传统清热解暑药,其功用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如《图经本草》载“青蒿,治骨蒸潮热,古方多单用之”。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首见于一千多年前东晋葛洪所着《肘后备急方》。其后,本草、方书屡有记载。近代以来,中药青蒿除以传统饮片复方配伍应用外,也有不少含有青蒿的中成药面世。由于青蒿素的明星效应,青蒿已成为一味着名中药。取根
二、抗疟新药问题亟待解决
i52屠呦呦,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195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部)药学系后,进入直属卫生部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从事生药、炮制入化学等中药研究。1959年,她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两年半后,她成为中、西医药学兼通的医药化学工作者,为她日后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打下了基础。
1965年,越南战争爆发。美、越两军苦战在亚洲热带雨林,疟疾像是第三方,疯狂袭击交战的双方,万千官兵逃过林弹雨,却被疟疾击倒,即使活命者,也丧失了战斗力。疟疾病原疟原虫是一种真核生物。它潜于雌蚊体内,雌蚊叮人时,它将长梭形孢子随雌蚊口液注入人体。孢子进入人体后随血流
前进,首先侵入肝细胞,以肝细胞质为营养,在肝细胞内发育和裂体生殖,然后逸出坏死的肝细胞,钻入红血细胞,再在红细胞内继续生长、裂殖。人体大量红细胞破裂,加之裂殖子代谢物释放到血液里,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反应,高热,寒战,贫血,脾肿大,直至死亡。这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蚊虫肆虐处,总有它的魔影,当年罗马大军将近一半的兵马因疟疾死在印度的雨林里。
对付疟疾,原有喹啉类药物。此药临床实用于 1947 年,初期疗效不错。十几年下来,一些疟原虫对该药产生了强烈的抗药性,而新药又没跟上,疟疾重新称霸于雨林。为战胜疟疾,美国投入巨额科研经费,并动员西方各国制药的力量,像研发战争武器那样,为侵越部队研制抗虐的新药。相比之下,越南军队连一点喹啉类的药物也没有,战争摧毁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越南政府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中国政府紧急求援,
风力摆恳求中方派出医疗队,同时帮助解决抗疟药物。当时中越的政治关系是“同志加兄弟”,1964 年,主席对越方的求援作出批示,周恩来总理随即下令,以军工项目的名义紧急研制“抗美援越”的抗疟新药。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立即行动起来。该院科研人员中、西医并进,一是以现有喹啉类西药为基础,力求合成出新药;二是研发中药常山碱。两年下来,两条路皆为死胡同——研发西药是西方国家的强项,美英法德比瑞(士)所有大药厂加起来开发不出有效的抗疟西药,基础薄弱的中国想在西药上有所建树谈何容易?再就是选材失误,常山碱被发现毒性太大,不宜使用。
越南战场医疗抢救上频频告急,1967 年 5 月 23 日,周恩来总理再次就研发抗疟新药问题作出批示,并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内特设了一个“523 办公室”,要求要调动全国的力量,大打一场研发抗疟新药的战役。一时间,全国广西、云南等七大省市的医药力量被动员起来,无数支小分队深入山林、原野,采集各式各样的中草药。然而遗憾的是,中草药试过 3200 种,仍没有满意的结果,“人海战术”在科技研发上并非有用,科技研发更需要专业上的精英和天才。
三、屠呦呦临危受命
催眠器
1969 年 1 月,北京广安门医院一位参与抗疟研究的针灸医生,向“523 办公室”负责人推荐说:“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是个兼通中西医的人才,研发新药应当去她。”研发目标久攻不下,“523 办公室”求贤若渴,正、副两位主任立刻前往中医研究院。“523 办公室”两位负责人查阅屠呦呦工作业绩,发现屠呦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仅 3 年,就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3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638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疟疾   中国   新药   抗疟   中药   研制   研究   医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