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置物架。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到置物架以归纳整理各种物品。例如,在房间摆放置物架以对人们日常携带的钱包、手表、手机等物品进行收纳放置;在洗手间摆放置物架以对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洗漱用品进行收纳放置。为了提高置物架的收纳能力以及使用的方便性,置物架一般设计为可以旋转的结构。例如,置物架包括可以相对旋转的支座和置物盘,支座用于支撑置物盘,置物盘旋转连接在支座上。
3.现有技术中,置物盘通过连接结构与支座上开设的通孔转动连接,连接结构通常包括多个连接片,为了提高置物盘与支座连接的稳定性,防止置物盘在转动时发生松脱,需要使每个连接片均形成翻边卡于支座上的通孔周缘,而每个翻边均具有沿通孔的周向排列的两个锋利的边沿;因此,上述结构的置物架在使用中,在置物盘相对支座转动时,会存在多个锋利边沿摩擦通孔周缘的情况,这样不仅噪音较大,并且还容易将通孔的周缘磨出碎屑,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4.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物架的新技术方案。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置物架,包括:
7.支座和设于所述支座上的置物盘,所述支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支座上朝向所述置物盘的第一表面及背离所述置物盘的第二表面;所述置物盘上设有多个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沿远离所述置物盘的方向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8.所述通孔远离所述置物盘的一侧设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片连接,以使所述置物盘转动可通过所述连接片带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支座转动,所述转动件具有与所述通孔的边缘相对的限位部,以限制所述转动件进入所述通孔。
9.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呈环形,且围绕所述通孔设置。
10.可选地,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通孔周缘的表面设有凸棱,所述凸棱呈环形且围绕所述通孔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凸棱朝向所述通孔周缘的表面呈弧形。
12.可选地,所述转动件开设有卡接孔,所述连接片插接在所述卡接孔中。
13.可选地,所述转动件呈圆形或者呈环状。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通过设置转动件与至少两个连接片形成连接,至少这两个连接片不需要形成与通孔周缘卡接的翻边结构,这样就能够减少摩擦通孔周缘的锋利边沿的数量,具体地,以转动件与两个连接片连接为例;如果连接片存在与通孔周缘卡接的翻边结构,则每个连接片会具有两个沿通孔的周向排列的锋利边沿,那么两
个连接片就会具有四个沿通孔的周向排列的锋利边沿;而由于转动件是一个整体的部件,转动件只具有两个沿通孔的周向排列的锋利边沿,从而当采用转动件与两个连接片连接时,就会将沿通孔的周向排列的锋利边沿的数量从四个减少为两个。因此,采用转动件将至少两个连接片进行连接,就能够减少锋利边沿的数量,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锋利边沿磨损通孔周缘产生碎屑的现象,并且缓解了转动噪音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6.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7.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中置物盘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中支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中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中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中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中连接片与连接环的连接示意图;
25.图9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置物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置物盘;2、支座;21、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23、通孔;24、定位槽;3、连接片;31、折弯部;4、转动件;41、卡接孔;42、凸棱;43、限位部;5、第一支撑架;6、第二支撑架;7、连接环;71、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9.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1.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3.参照图1-图9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包括支座2和设于所述支座2上的置物盘1,所述支座2上开设有通孔23,所述通孔23贯通所述
支座2上朝向所述置物盘1的第一表面21及背离所述置物盘1的第二表面22;所述置物盘1上设有多个连接片3,所述连接片3沿远离所述置物盘1的方向穿设于所述通孔23内;所述通孔23远离所述置物盘1的一侧设有转动件4,所述转动件4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片3连接,以使所述置物盘1转动可通过所述连接片3带动所述转动件4相对于所述支座2转动,所述转动件4具有与所述通孔23的边缘相对的限位部43,以限制所述转动件4进入所述通孔23。
34.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中,置物盘1转动连接在支座2上,支座2对置物盘1提供支撑力,置物盘1可相对支座2转动以方便使用者拿取置物盘1上放置的物品。为了实现置物盘1和支座2之间的转动连接,在置物盘1上设置多个连接片3,并且相应地,在支座2上开设贯通支座2上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22的通孔23;在对置物盘1和支座2进行连接时,将连接片3穿设于通孔23中;并且,在通孔23远离置物盘1的一侧设置转动件4,并使转动件4与多个连接片3中的至少两个连接片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当置物盘1转动时,连接片3跟随置物盘1一起转动,连接片3进而带动转动件4相对支座2转动。
35.在上述转动过程中,首先,转动件4所具有的限位部43可以防止转动件4进入通孔23中,从而避免转动件4与连接片3在转动时从支座2上脱落。并且,通过转动件4的设置,与转动件4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片受到转动件4的限位作用从而不会发生从通孔23中脱离的情况,因此至少这两个连接片不需要形成与通孔周缘卡接的翻边结构,这样就能够减少摩擦通孔周缘的锋利边沿的数量。具体地,以转动件4与两个连接片3连接为例;如果连接片3存在与通孔周缘卡接的翻边结构,则每个连接片3会具有两个沿通孔的周向排列的锋利边沿,那么两个连接片3就会具有四个沿通孔的周向排列的锋利边沿;而由于转动件4是一个整体的部件,转动件4只具有两个沿通孔的周向排列的锋利边沿,从而当采用转动件4与两个连接片3连接时,就会将沿通孔的周向排列的锋利边沿的数量从四个减少为两个。因此,采用转动件4将至少两个连接片3进行连接,就能够减少锋利边沿的数量,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锋利边沿磨损通孔周缘产生碎屑的现象,并且缓解了转动噪音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43呈环形,且围绕所述通孔23设置。
37.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将转动件4的限位部43设置为环形结构,当限位部43呈环形时,转动件4与每个连接片3均连接,环形的限位部43可以起到防止每个连接片3在转动时从通孔23中脱离的作用;从而所有连接片3均不需要形成与通孔周缘卡接的翻边结构,并且当转动件4为环形时,转动件4上不存在锋利边沿,这样就能够消除锋利边沿磨损通孔周缘产生碎屑的现象,进一步缓解了转动噪音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8.参照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43朝向所述通孔23周缘的表面设有凸棱42,所述凸棱42呈环形且围绕所述通孔23设置。
39.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凸棱42的设置可以减小转动件4与通孔23的周缘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转动件4转动时的摩擦阻力,提高转动的顺畅度。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棱42朝向所述通孔23周缘的表面呈弧形。
41.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将凸棱42朝向通孔23周缘的表面设置为弧形可以进一步减小转动件4与通孔23的周缘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转动件4转动时的摩擦阻力,提高转动的顺畅度。
42.参照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4开设有卡接孔41,所述连接片3插接
在所述卡接孔41中。
43.在该具体的例子中,连接片3与转动件4之间具体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将连接片3插接到转动件4上的卡接孔41中即可。该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并且连接片3与转动件4的连接紧密可靠。可选地,多个连接片3呈环形分布,并且,连接片3沿通孔23的径向方向具有弹性,这样可以提高连接片3连接的便捷性以及可靠性。可选地,多个连接片3围绕通孔23的圆心均匀分布。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4呈圆形或者呈环状。
45.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可选地,转动件4可以是一个圆片结构,圆片状的转动件4覆盖整个通孔23设置。可选地,转动件4还可以是一个圆环结构,圆环状的转动件4覆盖通孔23的周缘设置,并且将通孔23的中心部位暴露出来。
46.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包括可以相对旋转的支座和置物盘的置物架,其支座对置物盘的支撑跨度较大、支撑强度较差,当在置物盘上放置重量较重的物品时,置物盘的中部位置容易出现下沉的情况,这样不仅会造成置物盘的变形,并且还会影响置物盘转动的顺畅性。
4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物架,该置物架包括置物盘1及支座2,所述置物盘1与所述支座2转动连接;该置物架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置物盘1和所述支座2之间,且所述置物盘1及所述支座2均与所述支撑结构抵接;所述支撑结构至少具有第一支撑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所述第二支撑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内侧,所述第一支撑区域及所述第二支撑区域被配置为用于支撑所述置物盘1。
48.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中,置物盘1转动连接在支座2上,支座2对置物盘1提供支撑力,置物盘1可相对支座2转动以方便使用者拿取置物盘1上放置的物品。该置物架在置物盘1和支座2之间设置了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一方面与支座2抵接、另一方面与置物盘1抵接,由此,支撑结构可以辅助支座2对置物盘1形成支撑作用。并且,由于该支撑结构至少形成了两个对置物盘1进行支撑的支撑区域,即第一支撑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且第二支撑区域位于第一支撑区域的内侧,第二支撑区域配合第一支撑区域可以减小对置物盘1进行支撑的支撑跨度。具体地,如果支座2只具备第一支撑区域,则支撑跨度为第一支撑区域的尺寸;而当支座2具备第一支撑区域和位于第一支撑区域内侧的第二支撑区域时,支撑跨度则为第一支撑区域与第二支撑区域的尺寸之差。更加具体地,例如当第一支撑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均呈圆环形并且同轴设置时,如果支座2只具备第一支撑区域,则支撑跨度为第一支撑区域的直径;而当支座2具备第一支撑区域和位于第一支撑区域内侧的第二支撑区域时,支撑跨度则为第一支撑区域的半径与第二支撑区域的半径之差。因此,该支撑结构可以减小支座2对置物盘1进行支撑的支撑跨度,从而提高了支座2对置物盘1的支撑作用力;这样即便在置物盘1中放置重量较重的物品,置物盘1也不容易发生下沉的情况,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置物盘1承重时发生形变,并且确保了置物盘1转动的顺畅性。
49.可选地,第二支撑区域可以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例如环形的区域;第二支撑区域还可以是离散型的区域,例如在第一支撑区域的内侧形成离散型分布的点状支撑区域。
50.参照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5及第二支撑架6,所述第一支撑架5及所述第二支撑架6均呈环形;
51.所述第一支撑架5与所述置物盘1抵接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支撑区域,所述第二支撑架6与所述置物盘1抵接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支撑区域。
52.在该具体的例子中,支撑结构具体包括环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架5和环形结构的第二支撑架6,即,一个尺寸较大的环形结构(第一支撑架5)内侧套设一个尺寸较小的环形结构(第二支撑架6)。由此,该支撑结构便对置物盘1形成了尺寸较大的环形第一支撑区域以及尺寸较小的环形第二支撑区域。可选地,第一支撑架5可以为圆环形,或者方环形,或者菱形环形等;第二支撑架6也可以为圆环形,或者方环形,或者菱形环形等。可选地,第一支撑架5和第二支撑架6可以为形状相同的环形,也可以为形状不同的环形。以上实施例均可以实现为置物盘1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具体的实现方式本技术不作限制。
53.参照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5与所述第二支撑架6同轴设置。
54.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同轴设置的第一支撑架5与第二支撑架6可以为置物盘1提供更加均匀可靠的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确保置物盘1在承重时不容易发生形变。
55.参照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5及第二支撑架6,所述第一支撑架5呈环形,所述第二支撑架6呈凸点状;所述第一支撑架5与所述置物盘1抵接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支撑区域,所述第二支撑架6与所述置物盘1抵接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支撑区域。
56.在该具体的例子中,支撑结构具体包括环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架5和凸点状结构的第二支撑架6,即,环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架5内侧套设凸点状结构的第二支撑架6。由此,该支撑结构便对置物盘1形成了环形的第一支撑区域以及凸点状的第二支撑区域。可选地,第二支撑架6可以只设置一个,例如位于第一支撑架5的中心位置处,这样便可在第二支撑架6的设置数量较少的同时为置物盘1提供较为均衡的支撑力。可选地,第二支撑架6还可以在第一支撑架5的内侧设置多个。
57.参照图7-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置物盘1上设置有连接片3,所述支座2上设置有连接环7,所述连接片3与所述连接环7转动连接。
58.在该具体的例子中,采用连接片3与连接环7的转动连接以实现置物盘1与支座2之间的转动连接。
59.参照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3设置有折弯部31,所述连接环7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部71,所述折弯部31挂接于所述台阶部71处。
60.在该具体的例子中,连接片3的折弯部31可以顺着连接环7的台阶部71进行滑动,连接片3不仅可以与连接环7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并且可以确保连接片3与连接环7之间转动的顺畅性。
61.可选地,可以在支座2上开设定位槽24用于安装连接环7,连接环7可以采用螺钉进行紧固安装。当然,连接环7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安装在支座2上,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62.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2)和设于所述支座(2)上的置物盘(1),所述支座(2)上开设有通孔(23),所述通孔(23)贯通所述支座(2)上朝向所述置物盘(1)的第一表面(21)及背离所述置物盘(1)的第二表面(22);所述置物盘(1)上设有多个连接片(3),所述连接片(3)沿远离所述置物盘(1)的方向穿设于所述通孔(23)内;所述通孔(23)远离所述置物盘(1)的一侧设有转动件(4),所述转动件(4)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片(3)连接,以使所述置物盘(1)转动可通过所述连接片(3)带动所述转动件(4)相对于所述支座(2)转动,所述转动件(4)具有与所述通孔(23)的边缘相对的限位部(43),以限制所述转动件(4)进入所述通孔(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43)呈环形,且围绕所述通孔(23)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43)朝向所述通孔(23)周缘的表面设有凸棱(42),所述凸棱(42)呈环形且围绕所述通孔(23)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42)朝向所述通孔(23)周缘的表面呈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开设有卡接孔(41),所述连接片(3)插接在所述卡接孔(41)中。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呈圆形或者呈环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置物架。该置物架包括支座和设于支座上的置物盘,支座上开设有通孔,通孔贯通支座上朝向置物盘的第一表面及背离置物盘的第二表面;置物盘上设有多个连接片,连接片沿远离置物盘的方向穿设于通孔内;通孔远离置物盘的一侧设有转动件,转动件与至少两个连接片连接,以使置物盘转动可通过连接片带动转动件相对于支座转动,转动件具有与通孔的边缘相对的限位部,以限制转动件进入通孔。以限制转动件进入通孔。以限制转动件进入通孔。


技术研发人员:

ꢀ(74)专利代理机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西安佳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9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支座   支撑架   周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