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追风筝的人》中的背叛与救赎

频偏第8卷第1期2008年3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NanjingInstituteofIndustryTechnology网络采集
V01.8.No.1
Mal".,2008
文章编号:1671—4644(2008)0l一0037—03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背叛与救赎
李玉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用文学批评的手法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追风筝的人》中阿富汗贫富悬殊下的社会伦理和人物冲突,以及身处不同阶级和宗教信仰里友谊与背叛之间的矛盾;并分析了文中风筝的象征意义,探讨了人性的本质与救赎。
关键词:友谊;背叛;救赎;风筝
中图分类号:D12文献标识码:A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出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他曾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毕业后在加州工作。<追风筝的人>是胡赛尼的处女作。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描写了一个关于命运轮回的故事。书中角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该书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2006年联合国人道主义奖,法国的Elle大奖等,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在巴西、挪威等国登上排行榜首位,目前正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12岁的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为了逃避现实,他逼走了哈桑,不久后由于战争的影响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内心始终无法原谅自已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久违二十多年的故土,希望能为不幸的儿时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父亲隐瞒多年的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
l背叛
主人公阿米尔从小生活在阿富汗一个富足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名商人,为人正派高尚,非常有威望。
家中的仆人阿里当年是阿米尔做法官的爷爷收养的一个小孤孩,他跟阿米尔的父亲从小一块长大,情同手足。阿里的儿子哈桑是个先天有缺陷,长着小兔唇的孩子。哈桑也和阿米尔也从小一起长大,由于两人都自小没有母亲,甚至还由同一个奶妈哺乳,因而他们成为童年最亲密的伙伴。文中写道:“我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哈桑一起度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夏日,我们在爸爸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与强盗,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虫……州JJ25他们的友谊是全书的一个主要的脉络,贯穿始终。
但归根结底.两个人属于不同的阶级、种族和宗教信仰,他们的友谊有着本质上的不平等。阿米尔的父亲是喀布尔屈指可数的富商,而哈桑是仆人阿里的儿子。阿米尔是逊尼派穆斯林,是普什图人,聪慧过人,性格软弱;哈桑是什叶派穆斯林,是被压迫的哈扎拉人,目不识丁但却勇敢正直。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就像自己的父亲对老爷那样的死心塌地,无论是阿米尔做了什么.他总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在阿米尔遭受坏孩子的欺负的时候,他也是挺身而出,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是,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却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并没有把这个出身低贱,目不识丁的哈桑当作自己的朋友。这样天平向一端倾斜的友谊也为后来的背叛埋下了伏笔。
在阿富汗,冬天一直都有赛风筝的传统,并且按照惯例,那些被击落的风筝可以被看作是胜利者的奖赏,哈桑聪明机灵,是个追风筝的能手。12岁那年,为了赢得父亲对自己的信任,阿米尔和哈桑参加了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比赛。阿米尔将对手统统打败,成为最后那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风筝的主人。
而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哈桑承诺阿米尔要追到:“为你,千千万万遍”。…”习惯了哈桑的一诺千金,阿米尔知道他肯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他满心欢喜地等着哈桑为自己带来战利品,可哈桑迟迟没有回来,阿米尔只好出去寻,可却在到哈桑的那一刻惊呆了。原来,追到风筝的小哈桑遇到了麻烦:正被几个曾经过阿米尔麻烦的坏孩子胁持,对方逼迫他拿出风筝,而哈桑不愿意,于是,势单力薄的他因此遭受了自己人生最大的耻辱——被这几个坏孩子强暴了。而即使在这样,他死命地保护好那只被击落的风筝。残酷的一切,站在巷口的阿米尔全部看在了眼里,可是,他却没有勇气上前制止。阿米尔内心从此开始被羞愧与痛苦所折磨,他知道自己很对不起朋友。自己懦弱、虚伪,愧对朋友的忠诚,这样的感觉一直把他压不过气来。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为了缓解自己的不安,阿米尔选择了更残酷的方式,他诬陷哈桑偷了他的手表和一些钱,让父亲赶他们走。“那是我想要的,要继续生活,要遗忘,要将过去一笔勾销,从头来过。我想要能重新呼吸。”[tlt03而即使是这样莫须有的伤害,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虽然
收稿日期:2008—02—10
作者简介:李玉霞(1982一),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文学硕士。
38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8卷第1期
伪随机数
父亲执意留下他们,他们还是黯然地离开了。
这样的悲剧性结果并不单单是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在这些年少无知的孩子的潜意识里早已被灌输了相应于自身社会地位的行为,一个哈扎拉仆人理应为主人尽忠,而高贵的普什图少爷不值得为一个卑贱的哈扎拉仆人冒任何风险。无论是平凡的阿米尔和哈桑,还是高高在上的查希尔国王或者卡尔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会为他们预定的座位——阿米和哈桑都不再是自己,他们必须戴上社会分给他们的面具。2救赎
那个冬天的赛风筝会让阿米尔和哈桑友情彻底的决裂。事过境迁,风筝像是一颗钉子扎在阿米尔心上,尽管由于战争的爆发他逃离了喀布尔,在美国生活。在美国的日子,他们过的很窘迫,可父亲还是一贯地有担当,靠着父亲卖力的打苦工。阿米尔和父亲相依为命,慢慢长大,顺利地完成了学业,邂逅了自己的爱情,也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直到父亲去世。对他而言,平淡的生活正好是他用来淡忘过去回忆的良方。这时,来自巴基斯坦的一个电话把阿米尔从貌似平静的异国生活中拉出来。
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的电话唤起了阿米尔童年的痛苦,却也为他指明了方向:“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为了赎罪,阿米尔登上了前往巴基斯坦的飞机。然而到了巴基斯坦,哈桑早已死于非命,遗留下幼小的儿子,孤零零地寄居在喀布尔的孤儿院。此时拉辛汗透露了一个保守多年的秘密:原来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件事彻底摧毁了阿米尔对童年的体验和回忆。
在反复的挣扎与矛盾中,阿米尔渐渐有所感悟,其实,有着不光彩过去的并不仅只是自己一个,他的
未婚妻也有过离经叛道的往事,自己大义高洁的父亲,也会背判朋友。可不同的是,他们都没有像阿米尔那样,将罪恶感压抑在心底,毫无作为地折磨着自己。未婚妻把过去坦诚地告诉爱人就已表明其实自己已从过去走出来;而父亲,虽然生前也没有承认弟弟的身份,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他对哈桑深沉的爱,他们都选择了勇敢去面对那些不堪的往事。摆在阿米尔面前的选择是:要么继续过着以前那种暗无天日,将沉重的旧日的罪恶感继续背负,要么抬起胸膛,走出往事,勇敢原谅,给自己机会去弥补生命的缺口。
阿米尔决意冒着生命危险,重返被塔利班占领的危机四伏的喀布尔,去寻哈桑的儿子。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到他留下的孩子,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跟哈桑的儿子谈到他父亲追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充满了钦佩和尊敬。他带着哈桑的小儿子一起去放风筝,风筝也同样带给索拉博微笑。“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拇伽这一次,他听到自己在对哈桑的孩子说着当年哈桑对自己所说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竹【I】359累计多年的忧郁和自责终于在那一刻释放。在那一刻,阿米尔明白与其终日忏悔,郁郁寡欢,还不如去为解脱,为救赎而努力。
在《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
实。【21追风筝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尔。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作者描写阿富汗贫富悬殊下的社会伦理和人物冲突选点独特,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一个富孩子、一个穷孩子,一个懦弱胆怯。一个勇敢刚强。风筝是展现这两个不同社会地位、社会性格人物的纽带,也是兄弟亲情在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故之后得以延续的情丝。
在阿米尔的心中,哈桑将永远是忠诚和善良的代名词,这个人物就像飞得高高的风筝,让他渴望,让他追寻。阿米尔费尽周折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就等于是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他也获得了内心多年渴望的救赎。‘¨1
总之,风筝既象征了兄弟情谊,也暗示着勇气。在风筝放飞的过程中,可能血迹淋漓,但只有最终追到风筝的人,才能获得平静和安宁。“为你,千千万万遍。州lJ瑚这句话蕴含了巨大的感情力量。
3结束语
《追风筝的人》起于风筝,止于风筝。它关注了亲情、友情与爱情,感恩与救赎,真相与谎言。风筝让哈桑失去了快乐,却让他的儿子索拉博回了快乐。对阿米尔而言,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怯懦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的部分人格;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小说开头和结尾重叠在一起,成为两幅相似
的画面。胡赛尼使我们看到一个在挣扎中成长的普通人,一个孤独而卑微的英雄形象,他的自私与懦弱,他受折磨的良心,他逐渐强大起来的内心和信仰的力量。竹【21作品笔触清淡,表达感情温婉含蓄,叙述笔调沉静中暗含忧伤。在复杂变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作者以一种从容平和的静美心态讲述了一个枝节复杂而情节动人的故事。
参考文献:
[1]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任海平.媒体评论[EB/OL].[2007—12—20].http://ww.gnaw.cn/content/2007—12/07/content一707258.htm.[3]张国龙,陈晖.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J].中国图书评论,2007(5):”
一31.
[4]贾伟.走出一步,方能救赎——评小说《追风筝的人》[J].社会观察。2006(12):62.
第8卷第1期李玉霞:论《追风筝的人》中的背叛与救赎39
BetrayalandRedemptionintheKiteRunner
UYU—xia
(NanjingInstituteofIndustryTechnology,Nanjing210046,China)
Abstract:ThisthesisstudiesTheKiteRunnerofKbaledHosseini.It
analysesthesocialethicandcharacterconflictsduringtheWill"
timeinAfghanistan,discussingthefriendshipandbetrayalbetweentwoyoungboys.Besides,thesymbolismofkiteandthenatureofhumanbeingsa弛investigated.
Keywords:friendship;betrayal;redemption;kite
(责任编辑陈晓润)
(上接第3l页)
参考文献:
[1]许祖华.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4):39—44.
[2]靳以.靳以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3]老舍.老舍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隐框窗
社.1983.
[4]路翎.财主底儿女们[M](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5]老舍.老舍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6]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OnFatherandSonRelationshipinChineseModernFamilyNovelin1940s
紧急呼叫
JIANGQian
(ShaanxiInstituteofEducation,Xi'an710061,China)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new-typefatherandSOIlrelationshipinthefamilynovelof1940s,anditsbackgroundevolutionandthedrasticchangeofsocialrealityof40s.Italsoexploresitsvariousformsofappealsindifferentperiodsinthedevelopmentofthena—tionandcountl可.
Keywords:1940s;familynovel;fatherandson
relationship
(责任编辑陈晓润)
(上接第33页)
EleganceunderHeavyPressure
NIFang
力矩电机控制器(NanjingCommunicationsInstituteofTechnology,Nanjing211188,China)
Abstract:Byanalyzingthesymbolsoftheold
maninTheOldManandtheSea,thepaperprobesintotheactivethemeofTheOldManandtheSea。onecanbedestroyedbutCan’tbedefeated”andreveaLsthesubstanceoflifephilosophyofHemingway.
Keywords:characterof“toughguy”;deciphermentofsymbol;lifephilosophy;Hemingway
(责任编辑陈晓润)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9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筝   父亲   社会   成为   生活   喀布尔   儿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