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驱动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机电控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而造成温度上升,温度是影响汽车驱动系统性能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热度较高的微型车,其后驱车型普遍使用后桥+电机+电控的自然风冷形式。目前,风冷散热系统主要用于新能源a00级及商用物流车型,分为自然风冷和强制风冷,自然风冷通过流经散热翅片的自然空气将热量带走,强制风冷通过散热翅片和散热风扇进行散热,一般风冷系统的散热能力与散热翅片与空气接触面积成正比,受制于空间和流场,车辆在长上坡工况下,动力需求高,发热量大同时车速低,风速小,散热条件差,驱动系统易报高温故障,其次,风冷电机与后桥平行布置,存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冷却差异,电机壳体热量无法周向均衡冷却,定子因电机壳体周向散热差异存在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影响电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解决汽车驱动风冷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4.一种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包括:对电机与电控总成进行循环水冷的鼠笼以及风冷的风扇;
5.鼠笼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与多条循环水道,循环水道并列呈圆环状分布,其两端分别与环管连通,进水管一端与用于水冷的冷却道连通,另一端与环管连通;出水管一端与用于储存循环水的蓄水腔连通,另一端与环管连通;蓄水腔与冷却道之间设有水泵,通过水泵驱动水流循环流动。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风冷与水冷共同对汽车驱动系统的电机与电控进行冷却散热,当风冷散热不佳或散热不均时,打开水冷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驱动系统的温度;针对特定流场在电机外侧设计鼠笼水道结构,冷却液通过背风面流入迎风面,实现电机整体散热均衡。
7.进一步地,上述鼠笼布置在电机的定转子壳体内壁,定转子壳体的两端连接有前端盖与后端盖。
8.进一步地,上述蓄水腔设置在电控总成壳体上。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将水冷系统的蓄水腔设置到电控壳体上,水冷与强制风冷集成化设计,减少水管布置,形成风冷为主、水冷为辅的冷却结构。
10.进一步地,上述冷却道设置在电控总成壳体的外壁。
11.进一步地,上述风扇设置在电控总成壳体的外壁上,并与电控总成电连接。
12.进一步地,上述电机与电控总成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风扇的控制开关通信连接。
13.进一步地,上述风扇的外侧设有外壳。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将水冷的鼠笼设置在电机上,将风冷的风扇以及循环水冷的蓄水腔设置在电控总成上,使混合冷却系统更加集成。
16.(2)水冷系统中的冷却液从电机的背风面流向迎风面,有利于均衡电机不同部位的温度,增加散热效果。
17.(3)相较于单一的冷却系统,混合冷却系统可以强制对驱动系统降温,更有利于应对复杂状况。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鼠笼的结构与连接关系图。
21.图中:1-鼠笼;101-循环水道;102-进水管;103-出水管;104-冷却道;2-水泵;3-蓄水腔;4-风扇;5-定转子壳体;501-前端盖;502-后端盖;503-电控总成;6-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包括:对电机与电控总成503进行循环水冷的鼠笼1以及风冷的风扇4;
24.鼠笼1包括进水管102、出水管103、多条循环水道101,循环水道101平行并列呈圆环状分布,其两端分别与两个环管连通,两个环管均为中空的圆环管道,便于水流循环流动进行散热。
25.进水管102一端与用于水冷的冷却道104连通,另一端与环管连通;出水管103一端与用于储存循环水的蓄水腔3连通,另一端与环管连通;蓄水腔3与冷却道104之间设有水泵2,通过水泵2驱动水流循环流动。
26.鼠笼1布置在电机的定转子壳体5内壁,定转子壳体5的两端连接有前端盖501与后端盖502,分别盖住两端的环管,保护电机内部的部件。
27.冷却道104设置在电控总成503壳体的外壁,带走电控总成503内部的热量,而且也可以使水冷系统更加紧凑。
28.蓄水腔3设置在电控总成503的壳体中,有利于减少水管的数量和布置,便于精简整个混合冷却系统。
29.风扇4设置在电控总成503壳体的外壁上,并与电控总成503电连接,电机与电控总成503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风扇4的控制开关通信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或电控总成503上的温度过高时,将信号传递至风扇4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连通电路,风扇4工作进行风冷散热。风扇4的外侧设有外壳6,用于保护风扇4与冷却道104,避免被损坏,外壳6通过螺栓连接在电控总成503的壳体上。
30.该混合冷却系统通过风扇4进行风冷,通过鼠笼1、水泵2与蓄水腔3进行水冷,相较
于单一的风冷散热系统,混合冷却系统可实现电机迎风面和背风面温度均衡,使电机散热良好。
31.本实用新型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32.电机运行后,电机、电控部件温度上升,此时依靠风冷进行散热,电机迎风面温度将会低于背风面温度;当背风面温度和电控温度上升到某一阀值时,水泵开启,蓄水腔中的水通过水泵进入冷却道,冷却道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循环水道,循环水道中的水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后再次回流至蓄水腔。当电机与电控总成的温度继续上升至更高阈值时,水泵及风扇同时开启,加速电机散热翅片与电控表面冷却。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该实施例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变形与改进,这些变形与改进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电机与电控总成(503)进行循环水冷的鼠笼(1)以及风冷的风扇(4);所述鼠笼(1)包括进水管(102)、出水管(103)与多条循环水道(101),所述循环水道(101)并列呈圆环状分布,其两端分别与环管连通,所述进水管(102)一端与用于水冷的冷却道(10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环管连通;所述出水管(103)一端与用于储存循环水的蓄水腔(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环管连通;所述蓄水腔(3)与所述冷却道(104)之间设有水泵(2),通过所述水泵(2)驱动水流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鼠笼(1)布置在电机的定转子壳体(5)内壁,所述定转子壳体(5)的两端连接有前端盖(501)与后端盖(5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3)设置在所述电控总成(503)壳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道(104)设置在所述电控总成(503)壳体的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4)设置在所述电控总成(503)壳体的外壁上,并与所述电控总成(503)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控总成(503)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风扇(4)的控制开关通信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4)的外侧设有外壳(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驱动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驱动混合冷却系统,包括:对电机与电控总成进行循环水冷的鼠笼以及风冷的风扇;鼠笼包括多条循环水道、进水管与出水管,循环水道并列呈圆环状分布在电机外侧,其两端分别与环管连通,进水管一端与用于水冷的冷却道连通,另一端与环管连通;出水管一端与用于储存循环水的蓄水腔连通,另一端与环管连通;蓄水腔与冷却道之间设有水泵,通过水泵驱动水流循环流动。将鼠笼设置在电机外侧,冷却液从电机的背风面流向迎风面,有利于均衡电机不同部位的温度,增加散热效果。相较于单一的冷却系统,混合冷却系统可以强制对驱动系统降温,散热效果更好。热效果更好。热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

林江 李松 文豪 林朝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总成   电机   电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