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化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学习平板、汽车诊断仪、电磁手写签字屏等产品都有dc jack与usb的需求。相关需求包括usb电源充电、usb_otg输出、dc jack电源充电等。现有产品一般采用单片机mcu,针对usb与dc输入的电源进行检测与控制,物料单一,需要内置程序,而且存在mcu死机后导致功能无效的问题。同时还具有采购成本高的情况,不利于进行大批量投产。
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源切换电路、电源输入电路、电源检测识别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电源切换电路与电源输入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检测识别电路与电源输入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usb输入电路、otg输出电路、以及dc输入电路。
6.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d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6、mos管q1、mos管q2、mos管q5、usb端口j1以及dc端口j2,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dc端口j2的第一引脚、二极管d1的输入端、mos管q2的栅极、电阻r3的一端以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并接入到电源输出电路vout,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mos管q5的漏极、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usb端口j1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并接入otg输出电路vcc5v_otg,所述mos管q5的栅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入gpio端口gpio_otg_pwr_en,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以及usb端口的第5引脚分别接地,所述usb端口的第6引脚、第7引脚、第8引脚以及第9引脚并联接地,所述dc端口j2的第2引脚、第3引脚、第4引脚以及第5引脚并联接地。
7.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检测识别电路包括:三极管q7、三极管q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以及电阻r14所述电阻r9的一端接入vcc_io端口,所述电阻r9的
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入usb_det端口,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与电阻r11的一端以及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入usb输入电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7的发射极分别接地,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接入vcc_io端口,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入dc_det端口,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以及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入dc输入电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8的发射极分别接地。
8.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常用的mos管设计相应的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实现低成本的usb与dc电源逻辑自动切换,电路稳定可靠,采购成本低,利于大批量投产,同时规避了mcu死机后导致功能无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框图。
10.图2为电源切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11.图3为电源检测识别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1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源切换电路、电源输入电路、电源检测识别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电源切换电路与电源输入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检测识别电路与电源输入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usb输入电路、otg输出电路、以及dc输入电路。
14.请参阅图2,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d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6、mos管q1、mos管q2、mos管q5、usb端口j1以及dc端口j2。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dc端口j2的第一引脚、二极管d1的输入端、mos管q2的栅极、电阻r3的一端以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并接入到电源输出电路vout。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mos管q5的漏极、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usb端口j1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并接入otg输出电路vcc5v_otg。所述mos管q5的栅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入gpio端口gpio_otg_pwr_en。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以及usb端口的第5引脚分别接地。所述usb端口的第6引脚、第7引脚、第8引脚以及第9引脚并联接地。所述dc端口j2的第2引脚、第3引脚、第4引脚以及第5引脚并联接地。
15.当dc输入电路dc_in输入5v,通过二极管d1输出vout,同时给mos管q2的栅极5v电压,此时mos管q2的vgs等于0.3v(二极管d1的压降),因此mos管q2的截止关闭,同时控制三
极管q4导通,关闭三极管q3。
16.根据不同的电源输入情况,提供下列实施例:
17.实施例一:当插入usb线时,usb输入电路usb_in输入5v,因为三极管q3是截止状态,所以mos管q1的vgs约等于0v,mos管q1截止关闭。此时,仍保持dc的电源输出,符合供电要求。
18.实施例二:当插入usb_otg外设时,系统将gpio_otg_pwr_en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6导通,拉低mos管q5的栅极。此时mos管q5的vs<1v(vgsth电压),mos管q5导通,vcc5v_otg电源输出给usb_otg工作。因为三极管q3是截止状态,所以mos管q1的vgs约等于0v,mos管q1截止关闭,此时,仍保持dc的电源输出。
19.若插入usb,usb输入电路usb_in输入5v,此时三极管q4的基极为0v,处于截止状态,因此三极管q3导通,拉低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的vgs《1v(vgsth电压),mos管q1导通,mos管q2导通,输出vout。
20.若插入dc,dc输入电路dc_in输入5v,此时mos管q2的栅极为5v,vgs等于0.3v(二极管d1的压降),因此mos管q2截止关闭,同时控制三极管q4导通,关闭三极管q3,mos管q1截止关闭,输出电源vout,由dc输入电路dc_in经过d1输出。
21.请参阅图3,所述电源检测识别电路包括:三极管q7、三极管q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以及电阻r14所述电阻r9的一端接入vcc_io端口。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入usb_det端口。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与电阻r11的一端以及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入usb输入电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7的发射极分别接地。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接入vcc_io端口,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入dc_det端口。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以及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入dc输入电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8的发射极分别接地。
22.当dc输入电路dc_in输入5v,经过电阻r12与电阻r14分压后三极管q8导通,dc_det的dc检测由高变低。此处电阻r12与r14分压,可以避免dc输入电路dc_in在电压小于1.5v时导通三极管q8而改变dc_det的状态,以此避免误判。
23.当usb输入电路usb_in输入5v,经过电阻r11与电阻r13分压后三极管q7导通,usb_det的usb检测由高变低。此处电阻r11与r13分压,可以避免usb输入电路usb_in在电压小于1.5v时导通三极管q7而改变usb_det的状态,以此避免误判。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常用的mos管设计相应的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实现低成本的usb与dc电源逻辑自动切换,电路稳定可靠,采购成本低,利于大批量投产,同时规避了mcu死机后导致功能无效的问题。
2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切换电路、电源输入电路、电源检测识别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电源切换电路与电源输入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检测识别电路与电源输入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usb输入电路、otg输出电路、以及dc输入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d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6、mos管q1、mos管q2、mos管q5、usb端口j1以及dc端口j2,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dc端口j2的第一引脚、二极管d1的输入端、mos管q2的栅极、电阻r3的一端以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并接入到电源输出电路vout,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源极与mos管q5的漏极、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usb端口j1的第1引脚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并接入otg输出电路vcc5v_otg,所述mos管q5的栅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以及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入gpio端口gpio_otg_pwr_en,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以及usb端口的第5引脚分别接地,所述usb端口的第6引脚、第7引脚、第8引脚以及第9引脚并联接地,所述dc端口j2的第2引脚、第3引脚、第4引脚以及第5引脚并联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检测识别电路包括:三极管q7、三极管q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以及电阻r14所述电阻r9的一端接入vcc_io端口,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入usb_det端口,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与电阻r11的一端以及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入usb输入电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7的发射极分别接地,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接入vcc_io端口,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入dc_det端口,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以及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入dc输入电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8的发射极分别接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源切换电路、电源输入电路、电源检测识别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所述电源切换电路与电源输入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检测识别电路与电源输入电路以及电源输出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USB输入电路、OTG输出电路、以及DC输入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常用的MOS管设计相应的多路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实现低成本的USB与DC电源逻辑自动切换,电路稳定可靠,采购成本低,利于大批量投产,同时规避了MCU死机后导致功能无效的问题。效的问题。效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贺中伏 陆卫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天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8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阻   所述   电路   电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