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语文第一册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景泰蓝的制作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二单元
六  景泰蓝的制作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以制作过程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物品生产过程的写法,体会采用这种顺序的好处。
    2.理解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的特点,比较各种说明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3.学习课文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的写法。
    4.体会课文平实朴素而又准确严密的语言特。
课文说明 
景泰蓝是一种在铜坯表面涂上珐琅质(不透明的玻璃)而烧成的高级工艺品,明景帝景泰年间
开始流行,故而得名。它“全部工作是手工”,制作非常繁复、精细、巧妙。本文就是介绍这种工艺品制作过程的说明文章。
草地悠波球文章第一段是引子,介绍了一次参观,点出了本文的说明中心是“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文章的最后一段是总结,强调了景泰蓝这种工艺品“全部工作是手工”这一特点。中间十五段是正文,以工艺流程为序,具体介绍了景泰蓝制作的整个过程。
文章说明的是“制作”,当然须按生产顺序把每个过程都写清楚。但又因为是介绍,所以还得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和心理,有详略的安排。阅读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并非对六道工序平均使用笔墨,而是把掐丝和点蓝写得最为详细,制胎次之,对烧蓝、打磨、镀金写得简明,甚至一带而过。作者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掐丝”和“点蓝”是景泰蓝这种工艺品所独有的,它们的具体做法和制作原理一般人不易了解,同时这两道工序又是最细致、最费功夫的,写得详细点,易于表现整体过程技艺复杂细致的程度。
木材烘干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明白,这两道工序详就详在不仅讲了操作方法,还讲了工作原理;不仅讲了制作的步骤,还讲了原料的变化;不仅讲了主要工序,还讲了辅助工序;有的地方还不厌其烦地往细处写,如第13段写“点蓝”,以“舀”“填”“填满”“烧”“填到第三回”“烧过”等词语,进一步显示点蓝工序的复杂性。
本文第4段综合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和作比较四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本段开头第一句提出“掐丝”的概念之后,接着就说“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这是作诠释。接着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是怎样“不用在铜胎上打稿”,而“自由自在地”在铜胎上粘出各种图画来,这是举例子。在举例说明时,又把柳树的树叶比作“括号”,说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非常形象贴切,这是打比方。最后,又以“刺绣”作喻并进行比较,说“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只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这是打比方和作比较。
课文的语言首先是通俗平实。不仅介绍性的句子中用了“不用细说了”“心里有谱”之类的“大白话”,就连解说性的内容中也常有“尽打尽打”,“放到稀硫酸里煮一下,再用水清洗”这些一读就懂、一听就明白的句子。与此同时,作者并不回避“延展性”“膨胀率”这些科学性较强的术语和“繁笔”“驱遣”“疏疏朗朗”这些书面语。作者的高明正在于将这些比较雅致的词语与大量通俗的口语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譬如,在出现“延展性”之后,接着用“容易……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又容易结合”来说明,大体上表达了这个术语的内涵,就是第一次接触的人,也不至于太费解。又如写了“随意驱遣”之后,马上用“到处合适”承接,让不太懂“驱遣”的读者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揣摩出这个词语的基本含义。
其次是准确精当。比如在“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
可视化调度系统
而不至于破裂、剥落”句中,“小”与“细微”不能互换,“破裂”与“剥落”不能对调,用词十分准确精当。又如第11段在介绍料的有关特征时,十分贴切地运用了“料”“原料”“釉料”“质料”四个词,这四个词意义相近又有差异,同样达到了不能互换位置的准确严密程度。
教学建议 
1.阅读本文,可指导学生从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作顺序入手。
    2.讲读前,可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划出标志每道工序的句子,如“拿红铜做胎”,“第二步工作叫掐丝”等等。注意每道工序的起讫,在结束的地方做上分段记号。
3.在此基础上,可指导学生体会文章在材料取舍和笔墨使用上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特。
4.弄清了何处详,为什么要详,还可再研讨一下这两道工序是怎么写详细的。为此可要求学生细读第二、三两道工序,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5.第三步可以第4段为例,研究本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其在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中所起的作用。
6.归纳文章的语言特可作为学习本文的最后一个要求提出。
练习参考答案 
一、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还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制作特点。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
二、景泰蓝的工艺程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所以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完全是说明对象──“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客观反映。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制作程序来说明的。例如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料→筛选料→填上料→三填三烧”。在六大工序中,详写掐丝和点蓝,因为这两道工序是决定景泰蓝的独特风格和质量的关键工序。在详写这两道关键工序时,又能突出其中的重点。例如,写“掐丝”时,突出了“粘铜丝”(怎样粘铜丝,为什么粘铜丝时要用繁笔,粘铜
丝是如何艰难);写“点蓝”时,突出“填上料”(盛料的工具,舀料的家伙,料填在什么地方,每个小格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如何烧,烧了以后又如何填,一共填几回,烧几回)。
三、精细,细密,细致,细微。
四、介绍六大工序时,很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在第1段末总提“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后,第2段由“拿红铜作胎”开始介绍制胎,并在第3段开头点出“制胎”这一术语。第4段开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交代出工序名称,4至9段详细介绍之后,第10段开头用“于是轮到涂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承上启下,转入第三道工序。第14段开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标志着第四道工序的开始。第15段“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等句都起过渡的作用。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条理性十分明显。
微肽胶原蛋白五、1. 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作诠释)
2. 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据)
3. 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作比较)
4. 各种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五颜六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有关资料抗裂网片 
(一) 作者简介
    叶圣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他是文学研究会的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多收了三五斗》、《倪焕之》。他又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作家,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主编过著名的《中学生》杂志,所以后来成为国内有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他对我国语文教学和科研发表过很多精辟见解,论著收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解放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务。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二) 关于《景泰蓝的制作》(叶至善)
聚噻吩    《景泰蓝的制作》这篇文章写于1955年。我父亲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结果只写了两篇,另一篇是《荣宝斋的彩木刻画》。《景泰蓝的制作》开头说:“一天下午,我们去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粗略地看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这“我们”就包括我在内,是我陪着父亲去参观的。那个实验工厂在崇文门外的一条胡同里,是一所破旧的大四合院,设备非常简陋。文章的最后一段说的完全是实情:“全部工作是手工,只有待磨的成品套在转轮上,转轮由马达带动的皮带转动,算是借一点儿机械力。”这是二十八年前的情形。我不知道这个工厂是不是还保留着原来的名称,但是可以想象景泰蓝的生产规模一定扩大了不知多少倍,已经搬进了新盖的大厂房,生产的方法也一定有了不少改进。例如“制胎”,完全可以利用汽锤或者冲床,不必再把红铜片放在铁砧上,拿着小铁锤一下一下地打了;还有“料”,是不是还要到搏山去买呢?自己烧制,可能更加适合制作景泰蓝的要求。我没有去参观第二回,可是相信如果有谁再写一篇《景泰蓝的制作》,肯定跟我父亲写的这一篇有很大的不同。
    话虽这么说,制作景泰蓝的基本工艺流程想来不会有什么改变,仍旧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这一套。那天去参观就是按照这个流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往下看,一边听带领我们参观的老工人讲解。我父亲写这篇文章,基本上也按照这个流程作记录,
只在有的地方加上必要的说明:长的有整段的,好几百字,如说明制作景泰蓝为什么非“掐丝”不可;短的只有一两句,如说明打磨为什么要用椴木炭。讲器物的生产按着工艺流程来写本来是很自然的,也比较容易说清楚,写得好还能使读者产生亲切之感,好像跟着作者一边参观,一边听作者讲解似的。
    按着工艺流程来写有一种办法是给工序编上号,作为小标题,如“一、制胎”,“二、掐丝”,“三、点蓝”……在每个小标题下面用一段或几段文字来记录这道工序。这样写有个优点,就是眉目很清楚,可是比较呆板。我父亲没有采用这种形式,所以读者在读的时候要分辨清楚每道工序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同学们可以阅读全文,根据景泰蓝的制作程序(就是工艺流程)划分段落,每一段落用两个字加一小标题。这样做起来也并不困难,因为每道工序的起讫,文章是交代明白的。同学们如果在预习的时候花了这一番工夫,到了研究和讨论的时候,就能扼要地把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讲清楚了。
    但是要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就像自己去参观了一样,恐怕是办不到的。第一个原因,我父亲这篇文章是写给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都跟他差不多的人看的,没有考虑到要给十四五岁的少年们读,更没有考虑到过了近三十年以后的今天还会编到高中语文课本里去。例如
他讲完了“制胎”,唯恐讲得不够明白,接着写了一段:“制胎的工作其实就是铜器作的工作,……”这里讲到的铜器作坊,半个世纪前比较大的城市几乎都有,到了五十年代,铜器作坊已经所剩无几,因为家庭用的铜制器皿大多被铝制器皿取代了;到了今天,即使在北京这样大的城市里也不到一家铜器作坊。这一段话说给见过铜器作坊的人听,当然能引起他们的联想,从而加深理解;说给没见过铜器作坊的人听却起不了一点儿作用。我想如果现在让我父亲给高中同学讲景泰蓝的制作,他不会多此一举,加上这样一段起不了作用的闲文了。此外在遣词用语方面,也没有照顾到高中同学,有的词语对他们说来是非常陌生的。关于词语的问题固然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者由老师给他们作解释,但是课本最好还适当地加几条注。如“点蓝”用的“挖耳似的家伙”,这“挖耳”现在不常见了,老师也未必个个能想得起来,我查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没有这个词儿,似乎加一条注比较好。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77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制作   说明   工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