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那些年辉煌过的烟花 回首处已成寂寞灰烬

东莞那些年辉煌过的烟花回首处已成寂寞灰烬
“当时如果没有东莞烟花炮竹厂,莞城得饿死很多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东莞烟花炮竹厂让厂内一千多个职工和厂外成千上万个加工者免于饥饿:
大人可以挣回食物,小孩可以挣回学费。更不用说在它的影响下,全市相继成立的万江烟花炮竹厂、篁村烟花炮竹厂等,又让多少人得益。改革开放后,东莞烟花炮竹厂一年30多万箱的出口量居全国行业
第一。"进入上世纪代尾期,更是辉煌不断,先是代表中国到加拿大参加烟花比赛并拿下了金奖,接着又被指定为广州全运会燃放烟花。但自1989年成立总厂下设3个厂后,从辉煌到衰落只在眨眼间。这个从明嘉靖四十二年就兴起至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的行业,也随着总厂的衰落而衰落了。
30年代·老莞人的回忆
从3岁开始做炮竹“天后诞”望烟花满江
每逢农历四月十三日“洞宾诞”和六月十三日“天后诞”,沿万江洲东江河畔,架起烟火棚架,白天竞放炮头,万炮齐响;晚上燃放“望灯”、“仕林祭塔”、“鸦雀巢”等架上烟花,照亮了东江,也照亮了每个孩子和大人的脸庞。在大家盼望中,烟花艺人开始扮相了,把烟花制品扎在身上,或拿在手里,表演“状元游街”、“文王访贤”、“貂蝉拜月”、“夜战马超”等烟花戏。人山人海,炮声与笑声交织,盛况空前。这种景况直到解放后才被废止,但美丽的烟花早已烙在一代又一代老莞人心里,包括张溢棠。
在东莞宾馆西餐厅,已经84岁的张溢棠精神不错,“我从3岁开始就做炮竹,帮忙插导火线”,提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烟花炮竹业,张溢棠两道白的眉毛紧皱,陷入了短暂的深思。他转过头,隔着玻璃望着窗外毛毛细雨。夏日的午后,这雨又细又长,悠长得如他80多年的生命历程。太多故事了,多到他不知从何说起。从他记事起时,他知道他爷爷、父亲都是做炮竹的。“在莞城,甚至整个东莞,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炮竹制作,小孩子从会走路讲话开始就帮忙了。”
张溢棠所说的“那个年代”,指的上个世纪30年代左右。从1918年起,东莞从事烟花炮竹业生产作坊,由200多家发展到470多家,至1930年,东莞烟花炮竹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单莞
城就有30多家炮竹庄,较大商号有张大益、陈大益、广怡昌、罗华泰等。“烟花是烟花,炮竹是炮竹,那时候主要做炮竹,每天,我爷爷他们做好后,就会背到炮竹庄,卖掉,同时用所得的部分钱换回一些制造材料,那些炮竹庄会把收购起来的炮竹卖到外地去。”张溢棠终于收回了目光,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他似乎到了讲述的切入口。
万江租、金鳌洲是东莞最早生产烟花炮竹的地方。张溢棠爷爷原是万江村头村人,其父亲迁来莞城后,他出生在莞城旨亭街,从小便跟着家里人做炮竹。从6岁开始就做炮竹散工,后来开始在登利莱等炮竹厂做工人。日寇南侵后不久,莞城烟花炮竹业厂家及小作坊不少歇业,张溢棠只能去一家火柴厂做事,“那时候我是做大工,装火药,工资高,做了有六七年。”后来因为该厂发生了一次爆炸,张溢棠被炸伤,才转行回莞城做五金店员,不久又被派去樟木头工作。直到1956年东莞烟花炮竹厂成立,才调回来当副厂长。
50年代·行业的转折
东莞烟花炮竹厂成立产品远销五大洲
陈伯陶在《东莞县志》记载:
中间道路
VBTA-12“炮竹出邑城,大者名茶炮,次名江炮,小者以药线连缀名串炮,大小相间名间子炮,邑中工作凡万余人,制成销售四远及外洋,为工艺出产一大宗。”东莞烟花炮竹业兴起于明嘉靖四十二年
(1563),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从17世纪末起,便有少量出口,夹带在头菜、水草、凉粉草中远销到东南亚一带。后来,清政府开放海禁,外销扩大到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等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清光绪十三年
(1887)炮竹出口金额为100余万两白银。
其间,东莞烟花炮竹业几经沉浮,但1956年绝对是一个转折年,因为东莞烟花炮竹厂在这年1月份成立了。这是一家由当时罗华泰、张大益等16家私人厂合并而成的公私合营厂。“当年6月6日我被调回来任副厂长,时任厂长是原罗华泰的罗旭,但因为我代表的是公方,厂里基本由我说了算,不过工资比工人还低。”张溢棠笑了笑,拿起杯子又喝了一口水,接着说:
主轴编码器“当时管理人员工资都比工人少,我每月工资有35元,工人计件的,一般有40多元,如果是
装火药的大工,可以挣到100多块,是我工资的三四倍。”东莞烟花炮竹厂成立之初工人不多,才300人左右,主要来自原私人厂的工人。到了1957年,东莞烟花炮竹产品恢复了外贸出口,产品远销五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当年厂职工就发展到1000多人,厂外加工工人还有1550多人。当年总产量达
2."96万箱,总值
131."74万元。第二年,东莞烟花炮竹厂把设在万江、篁村的两车间下放给当地万江公社和篁村公社,分别成立万江炮竹厂和篁村炮竹厂。从1957年到1966年期间,石龙烟花厂等相继成立,到1966年底,有烟花炮竹厂11家,职工2247人,厂外加工者6810人,年产值
1762."49万元。
60年代·市民的狂欢
十万厂外工人领料加工凌晨3点开始排队
“经过审核合格,我们就给一户发一本加工资格证,可以来烟花炮竹厂拿材料,做好后再送
过来验收,1966年时厂外加工有6000多人,实际一户一家大小都在做,大人白天种田晚上回来做,小孩白天上课晚上回来也做,至少也有五六个人,所以实际上当时参与加工的人数起码有好几万人。”张溢棠笑着说,他们当时号称从业者达10万人,因为在印象中家家户户都在做。不过厂外加工比厂里职工待遇要差点,一家人勤快点,一个月也只能挣个近百元。
1966年的辉煌对张溢棠来说远不止如此。1959年转正成为厂长的他,从第二年开始就琢磨如何改进效率,这时厂子已经改为国营厂了。到1966年他便让东莞烟花炮竹厂实现了纸管机械化。“那时候跟农具厂合作,我们出点子,他们出技术,成功后江西、湖南的同行陆续来参观,还订购了不少机器,给农具厂赚了一把。”说到得意之处,笑容又爬上了张溢棠的脸庞,他说:
“这是我在东莞烟花炮竹厂32年最得意三件事之
一。"”机械化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效率,职工计件工资涨到了50元左右,以致后来坊间传言:
“咔嚓,切一刀,一包三个
五。"”当时一包三个五香烟
1."5元。
“当时如果没有东莞烟花炮竹厂,莞城得饿死很多人。”老莞城人杨裕华对张溢棠这句话深有体会。1968年,杨裕华刚好13岁,跟他奶奶一起住,和大哥都下乡了,他父母在番禺教书,每月给的两三块钱刚好够租屋,吃饭和读书都成了问题。街坊见他生活困难,便从烟花炮竹厂领来的材料分点给他做。“我本来没有加工资格的,跟街坊拿了材料做好后,再给他们拿去厂里换钱,一个月能赚八九块吧。”杨裕华笑着说,“伙食和学费都能挣到。”
粽子机减温减压他感谢街坊的照顾:
“即使有烟花炮竹厂发的本子,也得从凌晨3点排队才可以保证领到制作材料,来晚了,厂里派完就没有了。”到了1970年,在批判所谓“金钱挂帅”的背景下,东莞烟花炮竹厂取消计件工资,实行计时工资。“1971年,当时东莞烟花炮竹厂的工资一个月是23元,虽然低了近一半,但还是比我当时的待遇好。”杨裕华记得,因为不是职工家属也没有关系,他只能去当建筑小工,工资仅有15元到19元。
脱磁器
黄金十年·经济居首&“政治任务”
加拿大大赛拿金奖烟花绽放港澳及全运会
1972年中美建交后,随着对美贸易的发展,烟花炮竹出口需求日增,莞城、太平、厚街都兴办了烟花炮竹厂,到1976年底,年总产值达到
5224."29万元。位于莞城镇向阳路10号的东莞烟花炮竹厂一直是行业龙头,一年30多万箱的出口量居全国
第一。"只是如今从莞城文化广场出发,通向人民公园的这条向阳路,如果不是老莞人,早已不知道10号位置了。“从1977年开始,东莞烟花炮竹厂迎来了黄金十年。”张溢棠个人的辉煌则是在1984年,那年,他被邀请去北京,参加国庆三十五周年烟花燃放的设计,“专门设计国庆节庆典燃放的烟花图案”。1986年5月某日,临近中午,张溢棠不停地抬头看挂在墙上的钟,10点了。他站起来,来回走了几圈,又抬头看钟,快11点了。“叮铃铃„„”旁边的电话终于响了。张溢棠条件反射般扑过去。“拿起话筒那瞬间,我心一紧,就怕听到不好消息,但电话那头传来搭档爽朗的笑声,我紧绷的心才松下来。”20多年过去了,想起这一幕,
张溢棠虽然一再表示对当时自己的技术胸有成竹,但“紧张还是有的”,这在“当时可是政治任务”。
当年年初,东莞市烟花炮竹厂接到了国家轻工部的一个任务:
代表中国参加5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烟火比赛。张溢棠等几人经过半个月的讨论,终于拿出了一个方案,即将中国万里长城与加拿大枫叶旗组合在一起,加上一个手拉手的图形,主题为中加友谊。张溢棠回忆说: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2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33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炮竹   烟花   东莞   成立   开始   加工   职工   工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