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环境修复

流域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
           
摘要: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变得日益突出。随着人口急剧增长、长期的工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土壤退化、植被破坏、气候异常、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尤其是对流域水环境更是遭到大面积污染,提出有效的水污染治理和防治措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字:水污染  修复  生态环境
1.生态修复基本思路
对水域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是控制污染源,只有外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末端治理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才能见效,不然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水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典型的生态问题,在治理污染水域时只有采用生态学的方法才能使生态问题得到最终
解决,因此近年来的水环境污染治理强调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并且更加强调了生态修复的作用。
2.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方法修复是经过简单预处理的污水,在湿地系统中通过物理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进一步除去可沉淀的固体、胶体、BOD5、氮、磷、重金属、细菌、病毒及难以溶解的有机物质。物理措施可以单独使用,往往也是生态修复等措施的前置措施。
2.1人工曝气
人工曝气净化技术是根据湖泊水库水体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恢复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强,从而改善水体的水质状况,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易行的污染水体治理技术。但是投资成本高,运行和管理费用比大。一般将曝气技术用在污染较为严重的水体的处理。
2.2调水冲污氟塑料离心泵结构图
对水体生态修复,调水是较为有效和普遍的治理方法。用清洁、营养元素浓度低的水更换富营养化湖水,或增加进水量将发生藻华的湖水冲刷出去通过水体置换,外流引水,可稀释水体营养物浓度,增加水体流动性,从而防止和抑制藻类爆发性繁殖。“引清冲污”能够引起污染物转移,操作不当会引发更大面积的水污染。由文献[5]可以看出,单纯用调水冲污的办法控制富营养化藻类的过度生长繁殖,往往难以奏效,充其量也只是一项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措施。
2.3底泥生态疏浚
湖泊底泥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泊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积极交换带。湖泊底泥中富积的营养物是湖泊主要的营养内源,是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疯长的营养盐主要来源之一。关于清淤不仅费用高、技术难度大,而且影响清淤结果的因素也很多。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清淤只能是修复水体生态系统、改善水质的一种辅助和补充方法。减少外源污染、改善生态结构才是关键途径。
3.化学修复技术
污水的化学处理方法就是利用污染物的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化学方法处理污染水体主要是添加化学药剂和吸附剂改变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pH,吸附沉淀水体中悬浮物质和有机质。利用物质的胶体化学性质,应用絮凝原理,使水华生物凝聚沉淀到水体底部,同时维持一定浓度的Cu2+的浓度可以产生杀藻的作用。王红梅等(2004年)在滴水湖整治设计中应用了化学方法的应急除藻方案。化学法具有操作简单、用量少等优点,且其见效一般较快,通常可以作为一种应急方案。用化学方法治理富营养化水体需大量投加化学药剂,成本较为昂贵,同时也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对水体的整个生态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化学法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通常具有可持续性,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如果采用化学法的同时没有其它适宜的辅措施,水体很快便又会出现富营养化问题。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针对污染物的特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以强制去除或固定污染物,达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如絮凝剂可促进污染物沉淀,石灰可以脱氮,化学药剂除藻、调节pH对重金属进行化学固定等。化学修复技术操作比较简单,短期效果好,但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化学修复主要被用于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中,土壤化学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各种中和或去除有毒物质的技术,涉及土壤淋洗修复、溶剂浸提修复、化学氧化修复、化学还
原修复、化学脱氯修复、电化学修复、真空浸提修复、沉淀修复和活性炭吸附修复等。郭明等采用模拟法和谱检测技术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化学修复治理,结果表明,通过单糖组分处理及改变土壤的pH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药的降解率,加速农药分解,从而降低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利用漂白粉、水和二氧化碳消毒剂作为氧化剂,张涛等通过化学氧化修复方法来处理污染的土壤,结果显示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强氧化剂修复污染土壤效果最好[17]。利用化学钝化方法对Zn/Cd模拟污染土壤进行了化学修复,结果表明,凹+P处理效果最好,凹凸棒石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弱交换态Zn的含量。利用化学萃取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了修复,不同化学试剂处理效果比较表明EDTA去除污染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效果均好于其他几种萃取剂。段雷等研究表明,投加碱性修复剂能有效提高土壤和土壤溶液的pH,增加土壤盐基饱和度和可交换盐基含量,从而有效缓减土壤酸化[3]。将化学改良法应用于盐碱化的土壤改良,结果表明石膏法改良后的土壤电导率和pH均呈现下降趋势,该措施能大大减轻盐碱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丝光机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作用是通过微生物代谢、氧化作用、植物的吸收及细菌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进一步除
去BOD5、氮、磷、胶体和难溶有机物质及重金属。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3.1生物膜修复技术
生物膜法是指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6]。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对于受有机物及氨氮轻度污染水体有明显的效果。它的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问题,且耐冲击负荷。
数码理疗仪3.2植物修复技术
水生植物可降低水的流速与水动力扰动作用,稳定沉积物,为底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并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能,向水体释放氧气,促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同化碳、氮、磷等营养元素,有利于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且通过人工收获利用其资源的同时将其固定的氮、磷带出水体,减
少水体的营养负荷。而以单优势落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则是非优化的生态系统,有时易造成二次污染,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
植物修复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利用植物自然演替、人工种植或两者兼顾,使受到人为破坏、污染或自然毁损而产生的生态脆弱区重新建立植物落,恢复生态功能的技术体系[2]。它具有绿、安全、成本低和美化环境等方面的优点,因此也被称之为绿修复,同时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生态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或有机物污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污染,植物修复在此类土壤治理中具有较好地修复效果,其原理就是在利用某些特定植物吸收、利用、降解或转移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同时,植物本身的形态、性质等未受到影响,从而达到去除环境中污染物,使污染环境得到修复和改善的目的。
植物修复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中,而选择适宜植物种类是进行此类修复的关键之一。在陆地生态环境修复中,耐干旱、耐瘠、固氮、速生和高产的草本或灌木是首选种类。刘沛松等针对伏牛山低山丘陵区的退化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以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乡土树种立体配置的林-草复合生态修复模式,该研究结果为伏牛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炉温控制系统[6]。许佐民等研究了矿区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认
为应以植物修复为主,对引入植物种类的选择应根据发展目标的不同来决定,如要发展畜牧业,可以引种优质牧草,若将枝条编制业作为发展目标,则应积极发展紫穗槐、柠条等,如果要提供薪材,在混交林阶段可适当加大薪炭林比重电动车测功机[7]。叶瑞卿等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退化草地进行了系统修复,修复后的退化草地四度一量分别提高了1.97、1.18、3.31、5.11、1.85倍,施肥使草产量提高21.6%~80.0%,补播提高5.4%~62.2%,退化草地修复后优良植物落、营养成分明显提高,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明显改善,土壤侵蚀量仅为对照草地的13.5%~33.9%
监测网站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3:2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26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修复   水体   化学   污染   土壤   生态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