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氯化氢测定。
1.2在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气体积为60L时,氯化氢的检出限为
0.05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16mg/m3~0.80mg/m3;在有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气体积为10L时,氯化氢的检出限为0.9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3.0mg/m3~24mg/m3。
1.3在本方法规定的显条件下,当采气体积为100L时,氟化氢(HF)浓度高于0.2mg/m3,硫化氢(H2S)浓度高于0.1mg/m3,以及氰化氢(HCN)浓度高于0.1mg/m3时,将对氯化氢的测定产生干扰。
2. 原理
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HC1)。吸收溶液中的氯离子和硫氰酸汞反应,生成难电离的分子,置换出的硫氰酸根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橙红硫氰酸铁络离子,根据颜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式为:
2Cr-+Hg(SCN)2→HgCl2 + 2SCN-
SCN- + Fe3+→Fe(SCN)2+(橙红)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
3.1 氢氧化钠。
3.2 硫氰酸汞。
3.3 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
3.4 氯化钾:优级纯,于110℃烘干2h。
3.5 高氯酸:ρ=1.76g/ml。
3.6 无水乙醇。
3.7 硫氰酸汞-乙醇溶液:c=0.04g/100ml。
称取0.04g硫氰酸汞,用无水乙醇配成100ml溶液,放置一周后将上清液吸至另一棕细口瓶中备用。
3.8 高氯酸溶液:1+1.5。
用量筒量取高氯酸50ml,缓慢倒入75ml水中,搅拌均匀后装入干净的试剂瓶中。
3.9 硫酸铁铵溶液:c=3.0g/100ml。
称取3.0g硫酸铁铵,用高氯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ml,如混浊应过滤。
3.10 氢氧化钠吸收液:c(NaOH)=0.05mol/L。
称取氢氧化钠2.0g,溶于1000ml水中。
3.11 氯化钾标准储备液:c (KCl) = l000µg/ml。
称取2.045g氯化钾,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氢氧化钠吸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3.12 氯化钾标准使用液c(KCl)= l0µg/ml。
移取10.0ml氯化钾标准储备液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氢氧化钠吸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3.13 乙酸纤维微孔滤膜:0.3µm。
4. 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
4.2 具塞比管:l0ml。
电柜铰链4.3 采样仪器
参照GB 16157—1996中9.3配置采样装置。
4. 3.1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4.3.1.1采样管
用硬质玻璃或氟树脂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并应附有可加热至120℃以上的保温夹套。
4.3.1.2滤膜夹:尺寸与滤膜相配。
4. 3.1.3样品吸收装置多孔玻板吸收瓶,50ml。
坡度板4.3.1.4流量计量装置
钕铁硼磁性材料
见GB 16157—1996中9.3.6。
4. 3.1.5抽气泵
见GB 16157—1996中9.3.7。
4. 3.1.6 连接管
用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4.3.2 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4.3.2.1 引气管
用聚乙烯软管或聚四氟乙烯软管,头部装接一玻璃漏斗。新金瓶酶
4.3.2.2 样品吸收装置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
4.3.2.3 滤膜夹、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连接管参见4.3.1相应部分。
5. 样品采集和保存
参考GB 16157—1996中9.4部分采集样品。
域网5.1 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5.1.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 16157—1996中9.1.1和9.1.2设置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5.1.2 连接采样装置
参照GB 16157—1996中9.3图28,按采样管、滤膜夹、吸收瓶、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装置,并按GB 16157—1996中9.4的要求检查其气密性和可靠性。
5.1.3 采集样品
串联两支各装25ml氢氧化钠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5L/min流量,采样5~30min。在采样过程中,根据排气温度和湿度调节采样管保温夹套温度,以避免水汽于吸收瓶之前凝结。
若排气中含有氯化物颗粒性物质,应在吸收瓶之前接装滤膜夹,否则可不装滤膜夹。
转轴设计5.2 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
5.2.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 16297—1996中附录C的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位置,或按其他特定要求确定采样点。
5.2.2 环境空气样品采集
按引气管、滤膜夹、吸收管、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装置,并检査其气密性和可靠性。将0.3µm滤膜装在滤膜夹内,后面串联两支各装5 ml
吸收液的吸收管,以1L/min流量采气30~60min。长时间采样,需适当加水补充水分蒸发。
5.3 样品保存
如果样品采集后不能当天测定,应将试样密封后置于冰箱3~5℃保存,保存期不超过48h。
6. 分析步骤
6.1 校准曲线的绘制
6.1.1 标准系列的配制
取8支10ml干燥的具塞比管按下表配制标准列:
6.1.2 显
在上述各管中加3.0%硫酸铁铵溶液2.00ml,混匀,加硫氰酸汞-乙醇溶液1.00ml,混匀。在室温下放置20~30min,于波长460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各管的吸光度A。
6.1.3 将上述系列标准溶液测得的吸光度A扣除试剂空白(零浓度)的吸光度A0
便得到校正吸光度Y。以校正吸光度Y为纵座标,以氯化氢含量X(µg)为横座标,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
6.2 样品测定
6.2.1 无组织排放样品的测定
采样后,将第一、二吸收管的样品溶液分别转移入两支10ml干燥的具塞比管中,用少量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并入比管,稀释至10ml,摇匀。从各管吸取适量溶液于另两个比管中,加吸收液至5.00ml,以下步骤按(6.1.2)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6.2.2 有组织排放样品的测定
将吸收后的样品溶液分别转移入两支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吸收液洗涤吸收瓶,洗涤液并入容量瓶,然后用吸收液定容。摇匀后从各瓶吸取适量样品溶液,
分别置于10ml干燥的具塞比管中,加吸收液至5.0 ml。以下步骤按(6.1.2)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7. 计算和结果表示
7.1 样品中的氯化氢浓度计算
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样品中氯化氢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W1、W2——分别为从第一、二吸收管所取样品溶液中氯化氢含量,
µg;
V1、V2——分别为测定时从第一、二吸收管中所取溶液的体积,ml;
Vt——定容体积,ml;
V nd——标准状况下的干采气体积(0℃,101.325kPa),L。
按GB 16157—1996中10.1或10.2计算V nd。
7.2 氯化氢有组织排放的“排放浓度”计算
按GB 1657—1996中11.1.2或11.1.4计算氯化氢的“排放浓度”。
7.3 氯化氢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kg/h)”计算
按GB 16157—1996中11.4计算氯化氢的“排放速率”。
7.4 氯化氢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计算
7.4.1 按下式计算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化氢平均浓度
式中:
c——一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化氢平均浓度;
c i——一个样品中的氯化氢浓度;
n——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采集的样品数目。
7.4.2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计算
按GB 16297—1996附录C中C 2.3计氯化氢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
8. 说明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8:1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17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排放   吸收   组织   样品   采样   测定   溶液   浓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