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惠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意见

网约车管理系统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惠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意见
文章属性
nidd
【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8.05
恐龙模型仿真【字 号】惠府[2010]90号
【施行日期】2010.08.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惠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意见
碳纤维尾翼
(惠府〔2010〕9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粤发〔2008〕7号)(以下简称《决定》)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粤发〔2010〕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凝聚共识,明确目标,坚定不移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充分认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核心。当前,我市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发展面临从量到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产业经济正在进入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亟待
提升,资源与环境约束日趋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与压力尤为突出。各地、各部门要凝聚共识,不断提高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将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积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暖墙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为重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以打造“2+8”产业集为主要任务,以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服务化为方向,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尽快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发展方式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到2012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5:57:38,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规模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到2015年,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56:40,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到2020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5:54.5:42,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
肩扛式摄像机
  二、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着力打造惠州特产业集
  充分利用我市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加快构建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为支柱,以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农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与制鞋、水泥建材、医药、清洁能源等八大产业为重点的“2+8”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等高端潜力产业,打造优势明显、功能强大、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集。
  (一)着重发展石化产业。以构建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为目标,高起点规划,深层次开发;以乙烯和炼油两大龙头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延伸石化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石化中下游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的石化产业集,提高产业竞争力,全面推动惠州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总量扩张;注重环保、节能和安全生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大亚湾石化区2020年达到40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的生产规模;大力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
级企业,构建现代石油化工产业体系。力争到2012年,全市石化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到2020年达到 4500亿元规模。(牵头单位: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经信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海洋渔业局、安监局等)
  (二)提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TCL集团高清晰液晶电视模组项目、德赛集团高端汽车电子项目、华阳集团高清数字视听和汽车电子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加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着力构建以先进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LED)产业。重点突破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制造、封装技术,开发推广新一代节能灯具,实施“千里十万”半导体照明路灯示范推广工程。建设LED产业园区,积极推进LED研发、应用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2400亿元,到2020年达到7500亿元规模。(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等)
  (三)壮大发展旅游业。以实施旅游“3510”工程(三大体系、五大品牌、十条精品旅游线
路)为主要载体,以建设“休闲惠州?度假天堂”为目标,构建西部罗浮山、北部南昆山、中部西湖、东部稔平半岛、南部秋长镇隆五大旅游组团,打造森林度假、滨海度假、温泉养生、运动休闲、文化旅游五大特品牌。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罗浮山-南昆山一体化进程,促进环大亚湾滨海旅游整体开发。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地区紧密合作,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惠州游客集散中心,促进惠州旅游接待水平的整体提高。力争到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80亿元,初步建成广东省旅游强市;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建成粤港澳地区顶级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牵头单位:市旅游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局、林业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公用事业局、园林局、海洋渔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
  (四)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以完善港口、铁路、公路和机场为主骨架、主枢纽的交通基础设施,夯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建设以石化数码产品、纺织服装、鞋类、农副产品、建筑材料等为主的现代物流基地,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装卸、批发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按照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增强物流服务能力。充分利用惠州港优越的自然条件,重点建设沿海各类码头,优先建设公用型码
头,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扩大荃湾、东马、碧甲三大港区规模,配套各种通关设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加快惠州港内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建设,整合港口资源,培育3-5家港口物流龙头企业,提升惠州港总体发展水平。(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局、交通运输局、港务局、航铁办,惠东县政府,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等)
  (五)多元发展现代农业。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现代农业“5511”工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特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培育发展各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农业研发和推广服务体系。加快高产、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发展农家乐和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旅游项目。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扩大无公害食品、绿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制定和实施具有品牌战略和地方特的大宗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标准。着力把惠州打造成为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地区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农产品加工流通、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四个区域中心”,以及主要的“菜篮子”和“米袋子”生产供应
基地。(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参与单位:市海洋渔业局、发展改革局、质监局、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六)积极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以汽车电子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为重点,适时引进整车项目,着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轮胎、汽车电子产业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四大体系,尽快形成汽车电子产业集优势,力争将汽车工业发展成为我市的重点产业之一。依托本土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承接国内外汽车产业转移,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形成新能源汽车、专用车、零部件工业等配套发展的新局面。增强零部件产品配套能力,延伸和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仪器仪表、线束、汽车电子、车载通讯与娱乐系统等配套产品,推动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跨越发展。(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等)
  (七)提升壮大纺织服装业和制鞋业。结合国内外纺织服装工业发展趋势及我市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棉针织、毛织、梭织三大服装行业;以服装为龙头,带动服装面料、纺织原料等行业发展,重点提高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形成高支高密的斜纹、缎纹、小提花优质棉布的生产能力。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染化料、助剂,形成纺、织、染、服装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做强做优制鞋业。高起点规划建设集研发、制造、检测、展览、商贸、物流于一体,产业配套、功能齐全的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广东国际女鞋工业园,着力推动鞋业集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把惠东鞋业培育成规模大、实力强、特明、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影响力的经济产业集,提升惠东制鞋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市制鞋业实现产业升级。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纺织服装和制鞋业的力度,初步形成优势明显的纺织服装与制鞋产业体系,“中国男装名城”和“中国时尚女鞋生产基地”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外经贸局、工商局、质监局,惠城区、惠东县政府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07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产业   发展   建设   体系   汽车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