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基本原理

人造卫星的基本原理
参考、摘录自——王冈 曹振国《人造卫星原理》
一、关于椭圆轨道
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要使物体环绕地球作圆周运动,那么必须使得物体的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如果卫星所需的向心力恰好和其所受万有引力相等,则它将作圆周运动。若其所需向心力大于地球引力,这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就变成椭圆轨道了。物体的速度比环绕速度(作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大得越多,椭圆轨道就越“扁长”,直到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物体便沿抛物线轨道飞出地球引力场之外。
因为发射卫星和飞船时,入轨点的速度控制不可能绝对精确,速度大小的微小偏离,和速度方向与当地的地球水平方向间的微小偏差,都会使航天器的轨道不是圆形二是椭圆形,椭圆扁率取决于入轨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二、卫星运动轨道的几何描述
尽管开普勒定律阐明的是行星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它们可以用于任意二体系统的运动,如地球和月亮,地球和人造卫星等。
假定地球中心O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a——椭圆的半长轴刮刀钻头
b——椭圆的半短轴
c——偏心距,即椭圆焦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
e——偏心率
电风扇扇叶
Pe——近地点
Ap——远地点
P——半通径
Yw——轴与椭圆交点的坐标
f——真近点角,近地点和远地点之间连线与卫星向径之间的夹角
E——偏近点角
只要知道了卫星运行的椭圆轨道的几个主要参数:a,e等,卫星在椭圆轨道上任一点(r)处的速度就可以计算出来:
    其中=GM(地心万有引力常数)
椭圆轨道上任一点处的向径r为:
近地点向径:
远地点向径:
所以,近地点r最小,卫星速度最大
远地点r最大,卫星速度最小
卫星或飞船入轨点处的速度,通常就是近地点的速度,这个速度一般要比当地的环绕速度要大;而椭圆轨道上远地点速度则比当地的环绕速度要小。
圆形轨道可以看成椭圆轨道的特殊情况。即a=b=r,所以
又因为,所以:
这就是运行轨道的环绕速度公式。
三、人造卫星的轨道参数(轨道根数)
 便携式鱼缸 对于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形状、大小、在空间的方位以及卫星在特定时刻所处的位置,人们通常用一些特殊的量来描述,这些“量”被称为“轨道参数”,最常用的是经典轨道常
数,即开普勒轨道常数,用来描述在空间中的卫星的轨道。可以用这些常数递推出卫星在过去或将来的位置。有以下六个:
1.轨道倾角 i——赤道平面与卫星轨道平面间的夹角
2.升交点赤经Ω——从春分点(以地球为中心观察:太阳从南半球王北半球运动时,跟地球赤道平面相交的点)卫星升交点(卫星由南半球往北半球穿过赤道平面的那一点,反之为降交点)内作经度。
3.近地点幅角ω——地心与升交点连线 和 地心与近地点连线 间夹角
4.椭圆半长轴a
5.椭圆偏心率e
6.卫星通过近地点的时刻t
前5个参数实际描述了3个问题:轨道平面在空间中的方位;椭圆轨道在轨道平面中的取向(长轴指向);椭圆轨道的形状和大小。
四、人造卫星的周期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运行周期的长短与半长轴有关,与半短轴无关
即:
大致可以这样说:
暖墙距地面高度180~500km  运行周期约90分钟
距地面高度1 万  km  运行周期约6小时
距地面高度3.6万  km  运行周期约24小时
运行周期为24小时的卫星叫“同步卫星”
相对地面静止(运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轨道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
五、人造卫星的寿命
在地球的外层空间,即使气体分子极其稀少,仍然会对卫星的运行形成阻力,使它不断降低运行高度,以至最终进入稠密大气层销毁。所以,简单的说,轨道越高,真空度越高,卫星的运行寿命也就越长。(有效寿命——工作时间还受星上设备元件等影响,所以,卫星真正实用的时间多这几年,少者只有几天甚至更少)
六、人造卫星的常用轨道
1.圆轨道(用于把人造天体作为空间观测站、基准点和中继站的场合——侦查、气象、地球资源勘测、测地、导航、通信等)
要把人造卫星发射到圆轨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速度正好等于入轨点处的当地环绕速度
(2)速度方向同入轨点处的地平线平行
如果,入轨点的速度大于该点环绕速度,卫星将进入椭圆轨道,入轨点成为近地点;
如果,入轨点的速度小于该点环绕速度,卫星将进入椭圆轨道,入轨点成为远地点,其近地点过低,一旦低于100km,进入大气层,就会导致发射失败。
如果入轨点的速度等于该点环绕速度,但方向发生偏离,轨道也将成为椭圆,入轨点既不是近地点也不是远地点,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速度方向片上还是偏下,近地点都将低于入轨点,方向偏得越多,低得就越多,导致发射失败的危险就越大。
2.椭圆轨道(常用于科学探测卫星)
发射椭圆轨道的方法同样是控制入轨点的速度。
入轨点的高度取近地点高度,也就是人造卫星在近地点入轨发射比较方便。
根据轨道的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要求计算入轨速度。
无线演示控制器
3.地球同步轨道(零倾角,高度为35 800km,最适合地面远距离通话、电视转播等通信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比一般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要复杂,其发射过程可分为三步。
(1)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初始轨道(地高度,轨道平面和赤道面有倾角,一般在200km左右),
(2)当卫星经过赤道时,运载火箭再次工作,使其加速,进入一个远地点为35800km的椭圆轨道——转移轨道(非常扁,与赤道平面有倾角),并与火箭分离
(3)当卫星正好穿过赤道平面时,由卫星上的远地点发动机调整卫星的速度,再次加速并同时调整方向(由于发动机推力所增加的速度与卫星原有速度合成),使速度正好等于地球同步卫星所需环绕速度,就可以使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了
4.极地轨道(优点是覆盖全球,侦查、导航、气象、测地、地球资源勘测等应用大倾角的轨道和极地轨道)
七、失重的环境
长期的星际航行,必须在运周飞船上创造人工重力。例如,把飞船做成环形,让它绕中心旋转,在环的外壁上的人和物受到的力就相当于人工重力。
如果假定每分钟转N次,环的直径为D,这时,环外壁处的线速度为
向心加速度为:(若D=60m,N=6即可和地面上相似)
八、人造卫星的发射
这种发射方式是不现实的:沿水平方向发射,一下子给卫星一个第一宇宙速度。原因有三:空气阻力太大,火箭会在严酷的气动力加热条件下被烧为灰烬;不可能有这样的运输工具;目前,第一宇宙速度还不能在瞬息之间得到。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1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50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轨道   椭圆   速度   地球   入轨   方向   平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