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

1.为什么看错了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的“视错觉现象”课题的实验与探索活动, 引起学生对视错觉方面的学习探索兴 趣,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科学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初步了解视错觉方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事物的能 力。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获得“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的科学观的体验。 教学难点是视错觉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而得出科学性结论,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 过程,对于三年级学生存在一定难度,教师要做好启发和引导。
三、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通过观察到“量一量”的实践中提出有时“我们会产生视错觉现象”,引起学生学习
兴趣。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 提前布置学生准备 1 把学生用直尺和 1 张白纸。
② 教师可以再收集一些视错觉现象事例,或结合教学情况制作课件,以提高教学活动效果。 活动设计:
电机支架本节活动是对图形进实验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视错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学习目 标。
活动过程:
进行四项实验,分别为:
实验一 是通过观察与测量进一步证明“视错觉现象”是存在的。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思 考问题”可以小组活动方式进行讨论,教师及时总结。模拟断路器
第一、二幅图较容易产生“视错觉现象”,而第三幅图,由于印刷问题有时不易产生“视错 觉现象”,若将此图放大效果会好一些。
实验二
是通过实践证明因为不适当的参照物 (短斜线与四周的大小圆图形) 影响使我们产生视错觉。 第二幅图要指导同学在白纸上剪下相当于中间圆图形大小的部分,然后盖在图上进行研究。 实验三
是通过实践证明图形相对位置,影响使我们产生视错觉。 关键是指导同学把图 1 描好。
实验四 是通过观察与测量图形,证明是“经验”的影响使我们产生视错觉。 这种现象建议教师再补充一二个实验来证明这一结论。
4)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给出两段内容,第一段内容是实验的回顾与总结,并得出本课课题的研究的结果。 第二段内容实验结论的印证与应用。
账户管理教师可以用回放课件小组讨论法实施教学活动。
5)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用本课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判断较为复杂图形“视错觉现象”产生的原因。建议用小 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提示同学:要采用本课实验中的方法进行研究。
2.应注意的问题
1)要用启发式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 法。
2)对于“视错觉现象”的危害与应用教师要尽可能的再补充一些事例进行教学活动。
3. 参考答案
供水控制器1)看看我们第一印象对吗?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视错觉现象”是存在的。
2)探索延伸中四幅图都属于因为不适当的参照物影响使我们产生视错觉。
石墨钢
四、背景资料
1.什么叫视错觉? 视错觉就是当我们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本课 活动基本都属于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
2. 错觉的危害 人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是由无数彼此相互联系的神经元共同活动场所实现的。驾驶员受身体素 质、年龄、环境等的影响,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几种错觉。
颜错觉:世界是五颜六的,这些颜通过城市的建筑、大地装饰、衣服的涌动,相互交 错,流动变幻,容易使驾驶员精力不集中,造成错觉。
距离错觉:汽车的数量多、品种杂、形状各有千秋。对这些在马路上南来北往的车辆,驾驶 员会出现对车身的长和短,速度的快和慢等判断误差,造成错觉。
光线错觉:太阳光,反光物体的亮度,车头冲着光,车头背着光,明体车窗,暗车窗,以 及夜间行车长灯强光,短距灯弱光,反复出现易使驾驶员在未适应前造成错觉。
弯度错觉:按照科学要求,公路是没有笔直的。公路的自然弯度和人为弯度,才使公路四
通 八达。驾驶员在公路上行驶的快慢,经常随公路的弯度而改变。变速的程度如何也会造成错 觉。
时间错觉:任务急迫,收车回家,赶早出车,人和车抢路等等时间上的限定,会使驾驶员出 现“超前”抢路。这种心理也会造成错觉。
环境错觉:地理环境不同,特别是新路环境,驾驶员不熟悉,自然产生一种陌生感。熟路又 会出现习惯性。在城市马路上停车,或是路的级别要求,什么型号车,可行什么级别公路, 这些规则制约驾驶员的行驶,造成环境错觉。
3.舞台设计师常利用戏剧布景、服装设计、舞台灯光、演员化妆等方面的视错觉来增强知觉 形象的鲜明性。
2.数据库探针吹泡泡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吹泡泡的活动,引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吹泡泡的游戏,让学生了解“玩”中有科学,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体验自己动 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喜悦。
3.通过配置泡液及各种吹泡泡方法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有两个重点:
1配置泡液的试验,了解吹泡泡的液体要根据水量的多少加入适量的洗洁精,搅拌均匀才能 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2用自己配置的泡液练习和体验试验五的四个程序中的内容。学会三个吹泡泡的技巧。
三、    指导策略
1.吹泡泡的溶液配比,以及吹泡泡的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了吹泡泡里有 科学。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样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到“玩”得有趣,“玩”中 有科学。
2.围绕“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这个问题,从调配溶液的比例,选用粗细不同的吸 管,吹泡泡的技巧几个方面指导吹出大而好的泡泡。
3.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良好科学品质的培养;在调配溶液过程中保持桌面的整洁,做到各 种用具井然有序。
4.教师的示范演示要求全面而准确,课前要认真的演练,示范出最大最好的泡泡,尤其是泡 泡的新花样的演示,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    参考资料
吹泡泡的溶液里的水蒸发的很快,水蒸发时,泡泡表面一破,泡泡就消失了,因此,在泡 泡溶液里加一些甘油,它能与水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从而减缓了水蒸发的速度,延长 了泡泡消失的时间。
吹泡泡溶液的最佳配方是: 2份洗涤剂, 6 份水, 1~4份甘油(或医用的“开塞露”) 当肥皂泡完整时,看上去非常漂亮。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薄膜的顶部和底部都会产 生折射。最后的薄膜层反射红光,最薄的反射紫光。居中的反射七彩光。
3.照镜子的发现
一、目的要求
1.通过使用镜子中出现的有趣现象的实验学习和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对镜子反射方面知识的 学习研究兴趣。增强学生对反射方面的科学知识的体验和反射原理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的 价值观。
2.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对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和提高。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了解镜子的反射方面的知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体验到通过镜子的反射可以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激发学生善于观
察、乐于思考和对光学方面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学生对于镜子都非常熟悉,但平时对镜中成像并不在意,更没有进行过研究,这一课就是 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最普通的镜子也存在这么多的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生活
观察 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见到的其他和反射有关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学生在课前 也可以对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进行搜集整理,积累知识。
三、指导策略及基本答案 本课探索主题提出要对镜面成像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第一个实验要让学生发现“镜子中的你的右眼变成了镜子中的你的左眼,而不是镜子中的你 的右眼”这一平时不被人注意的现象,激发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研究兴趣。 第二个实验让学生体验镜子反射给眼睛带来的错觉。
第三个实验采用用勺子代替凹面镜和凸面镜,感受和体验与平面镜的区别。 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摔碎。
四、背景资料
反射镜( mirror )利用反射面反射光线的光学元件。通常有平面反射镜、球面反射镜和非 球面反射镜三种。 根据反射的程度又可分为全反射和半透半反射两种, 后者常简称为分束镜。
平面镜反射镜 通常由镀银或镀铝的平面玻璃制成。 平面反射镜对实物成虚像, 对虚物成
实 像。它是不破坏光束单心性的光学元件,能形成完善的像。
球面反射镜 反射面为球面。若球心位于受光面一侧,则称为凹球面镜,简称凹面镜;球心 位于受光面另一侧,则称为凸球面镜,简称凸面镜。凹面镜是会聚镜,平行光束经它反射后 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实焦点。把点光源放在实焦点位置上,光束经反射后成为平行光束。凸 面镜是发散镜,平行光束经它反射后成发散光束,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此点为 虚焦点。汽车驾驶室两旁安置的观察镜为凸面镜,远处的物体在虚焦点前附近形成正立缩小 的虚像。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443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实验   反射   活动   错觉   现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