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诊断与

尿路感染的诊断与
算牌器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本章主要叙述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UTI。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系指肾盂肾炎,后者主要指膀胱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根据有无尿路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又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UTI。不伴有上述情况者称为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 病原微生物 革兰阴性杆菌为UTI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UTI的80%~9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约5%~10%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柠檬和白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UTI,或首次发生的UTI。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UTI、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UTI,则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
单胞菌所致。其中变形杆菌常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黄葡萄球菌则常见于血源性UTI。腺病毒可以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真菌等也可导致UTI。
1.2 发病机制
1.2.1 感染途径
1.2.1.1 上行感染 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称为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正常隋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定居着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但不致病。某些因素如性生活、尿路梗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可导致上行感染的发生。
1.2.1.2 血行感染 指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此种感染途径少见,不足3%。多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白念珠菌属等。
1.2.1.3 直接感染 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
七彩山鸡养殖
美微乳导致感染。
1.2.1.4 淋巴道感染 盆腔和下腹部的器官感染时,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但罕见。
1.2.2 机体防御功能 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尿路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体的防御功能。机体的防御机制包括:(1)排尿的冲刷作用。(2)尿道和膀胱粘膜的抗菌能力。(3)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等。(4)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5)感染出现后,白细胞很快进入膀胱上皮组织和尿液中,起清除细菌的作用。(6)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管的功能。
1.2.3 易感因素
1.2.3.1 尿路梗阻 任何妨碍尿液自由流出的因素,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狭窄、肿瘤等均可导致尿液积聚,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尿路梗阻合并感染可使肾组织结构快速破坏,因此及时解除梗阻非常重要。风电制氢
1.2.3.2 膀胱输尿管反流 输尿管壁内段及膀胱开口处的粘膜形成阻止尿液从膀胱输尿管口反流至输尿管的屏障,当其功能或结构异常时可使尿液从膀胱逆流到输尿管,甚至肾盂,导致细菌在局部定植,发生感染。
1.2.3.3 机体免疫力低下 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长期卧床、严重的慢性病和艾滋病等。
1.2.3.4 神经源性膀胱 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因长时间的尿液潴留和(或)应用导尿管引流尿液导致感染。
1.2.3.5 妊娠 约2%-8%妊娠妇女可发生尿路感染,与孕期输尿管蠕动功能减弱、暂时性膀胱输尿管活瓣关闭不全及妊娠后期子宫增大致尿液引流不畅有关。
1.2.3.6 性别和性活动 女性尿道较短(约4cm)而宽,距离肛门较近,开口于下方是女性容易发生UTI的重要因素。性生活时可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挤压入膀胱引起UTI。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路梗阻是中老年男性UTI的一个重要原因。包茎、包皮过长是男性UTI的诱发因素。
1.2.3.7 医源性因素 导尿或留置导尿管、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影等可致尿路粘膜损伤、将细菌带人尿路,易引发UTI。据文献报道,即使严格消毒,单次导尿后,尿感的发生率约为1%-2%,留置导尿管1d感染率约50%,超过3d者,感染发生率可达90%以上。
1.2.3.8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如肾发育不良、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移植肾、多囊肾等,也是UTI的易感因素。
1.2.3.9 遗传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的基因影响UTI的易感性。反复发作UTI的妇女,其家族史显著多于对照组。由于遗传而致尿路粘膜局部防御UTI的能力降低,例如尿路上皮细胞P菌毛受体的数目增多,可使UTI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1.2.4 细菌的致病力 细菌进入膀胱后,能否引起UTI,与其致病力有很大关系。以大肠埃希菌为例,并不是它的所有菌株均能引起症状性UTI,能引起者仅为其中的少数菌株,如O、K和H血清型菌株,它们具有特殊的致病力。大肠埃希菌通过菌毛将细菌菌体附着于特殊的上皮细胞受体,然后导致粘膜上皮细胞分泌IL-6、IL-8,并诱导上皮细胞凋亡和脱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还可产生溶血素、铁载体等对人体杀菌作用具有抵抗能力的物质。灌肠袋
2 临床表现
2.1 膀胱炎 占UTI的60%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0℃,如患者有突出的系统表现,体温>38.0℃,应考虑上尿路感染。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约占75%以上。
2.2 肾盂肾炎
2.2.1 急性肾盂肾炎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龄女性最多见。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有关,通常起病较急。
油墨丝印2.2.1.1 全身症状 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0℃以上,多为弛张热,也可呈稽留热或间歇热。部分患者出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3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43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感染   尿路   膀胱   细菌   输尿管   尿路感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