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其他行为与情绪障碍诊疗规范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其他行为与情绪障碍诊疗规范
根据 ICD-11 诊断分类草案,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其他行为与情绪障碍具体包括以下障碍:6C00 遗尿症;6C01遗粪症。本文选其中较为常见的几种疾病进行详细阐述。
一、非器质性遗尿症
(一)概述挤爆胶囊
非器质性遗尿症也称功能性遗尿症或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儿童5岁以后反复出现不能自主控制排尿,但无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等器质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遗尿(指在能自主控制小便的年龄出现非自愿的或非故意的排尿现象),包括夜间和(或)白天遗尿,以夜尿症居多。功能性遗尿症在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据统计,5岁儿童平均每周尿床2 次者占15%~20%、7岁为7%、9~10岁为5%、12~14岁为2%~3%,15岁以上为1%~2%。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例如家族性遗尿史)、神经发育迟缓(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睡眠过度、上呼吸道阻塞、婴幼儿时期排尿训练不良、社会心理应激(在儿童排尿训练关键时期突然遭遇父母离异或死亡、社会隔离、意外事故等创伤)、家庭矛盾等。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1.临床特征焗炉
1)原发性遗尿:是指儿童遗尿一直持续到 5 岁从未间断过,且无器质性或心理问题,占75%~80%。
尾气吸收塔(2)继发性遗尿:是指5 岁以前曾有一段时间能自主排尿(至6个月),5岁以后再次出现遗尿。
从时间上分,可将功能性遗尿症分为夜间遗尿(最常见,约占80%,男孩多见)、日间遗尿(较少见,约占5%)和混合性遗尿(占15%)。97sdd
部分患儿可与功能性遗粪、智力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尤其是选择性缄默症)共病。
2.临床评估
依据患儿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尿流动力学等)、超声检查、尿道造影、脊椎X线片、脑电图等予以综合分析。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5岁及以上儿童仍不自主排尿。
2)遗尿每周至少2 次,持续至少3个月。
3)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遗尿,如先天原因(脊柱裂、尿道狭窄等)、泌尿道结构异常(尿路梗阻、膀胱容量小等)、神经科疾病(癫痫发作、脊髓炎症、马尾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糖尿病等)、外伤等,以及重度精神障碍和智力发育障
碍等疾病。
2.鉴别诊断
1)泌尿系统病变。感染、畸形和尿路梗阻(如包茎、尿道口狭窄)、膀胱功能失调和低膀胱容量等可出现遗尿。经详细追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尿道造影等方法,有助于鉴别。
2)神经系统疾病。隐性脊柱裂、脊髓炎症、外伤或肿瘤所致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癫痫等;糖尿病可出现遗尿。根据疾病的各自临床特点、神经系统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脊椎X 线片、脑电图等)有助于鉴别。
压力维持阀
3)还应排除重性精神病、重度智力发育障碍等精神障碍,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精神状况检查及临床心理评估(智力测试等)有助于鉴别。
(五)原则与常用药物
1.原则
扣具
习惯培养、定时唤醒排尿、膀胱功能训练、物理以及药物。
1)习惯培养。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养成睡前小便的习惯。掌握患儿尿床的时间规律,定时唤醒或使用闹钟,逐渐形成时间条件反射,及时醒来排尿。
2)遗尿报警器。该安全性好,有效率达65%~70%,是目前一线方法。遗尿报警器埋于特制床垫内,当儿童遗尿时,尿液使床垫内的电路接通,发出警报声而唤醒患儿起床排尿。经反复训练可自行排尿。
2.生物反馈
通过交互式生物反馈原理,让患儿学习肌肉控制。
3.药物
1)去氨加压素。人工合成去氨加压素(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抗利尿作用较强,作用时间长,无升压副作用,适用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夜尿多、膀胱容量正常的中枢性遗尿患儿。
可作为一线药物。常见副作用有面部潮红、口干、低钠血症,也可以引起血管扩张性低血压及心率增快,使用时应缓慢给药。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1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437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遗尿   排尿   治疗   患儿   儿童   检查   障碍   智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