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分型及针灸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分型及针灸
作者:王景潇 李嘉 沈卫东
来源:《上海医药》2021年第13期
        摘 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机复杂,诊断和存在较大争议,还可引起许多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目前已知的药物效果有限,对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并无积极预防作用,且不良反应大,停药后复发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缺乏理想的方法,长期以来是妇科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就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分型及针灸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针灸 现状 中医
        中图分类号:R217.9; R2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13-0032-03
        TCM classification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WANG Jingxiao1, LI Jia2, SHEN Weidong1,3
        (1. Department of Accupuncture,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2. Department of Accupuncture, Shuguang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21, China; 3.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Anesthesia, Shuguang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021, China)
滚齿机上料机        ABSTRAC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the pathogenesis is complex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controversial, which can also cause many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The currently known drugs have limited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no active preventive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nd furthermore have more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 recurrence rate after drug withdrawal.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lacks an ideal method, and it has long been a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 i大微动开关
n gynecolog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CM classification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双电源切换装置        KEy WORDS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cupuncture; current status; Chinese medicine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与遗传、内分泌、心理焦虑及代谢异常相关的复杂性疾病。以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以及排卵功能不良甚至丧失为主要特点,临床常见伴有肥胖、痤疮、多毛、月经后期、月经稀发、闭经、不孕等症状,是一种高发于青春期、育龄期女性的疾病,几乎可见于女性整个生命周期。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生活环境的改变,PCOS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但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多重性,以及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对于产生PCOS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冲床冲头
        1 PCOS的认知进展
        PCOS作为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异质性的内分泌紊乱性妇科疾病,对其最早的报道可见于1845年,Chereau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及了对于某些闭经女性的卵巢呈囊性硬化改变的重要发现。1935年,Stein和Leventhal报告了7例以“闭经、毛发和多囊卵巢增大”为特点的与无排卵相关的综合征病例,并将该疾病命名为S-L综合征。1970年后,随着放射免疫测定法的应用逐渐广泛,有研究者发现,该类病例患者的血清性激素变化往往呈现以雄激素增加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同时,由于其同步存在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异常增加而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正常甚至降低的现象,从而导致LH/ FSH比值异常增高。但是,此项血清性激素的改变并不是PCOS患者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形式,甚至,有些PCOS 患者,其血清雄激素或黄体生成激素并不呈现升高现象。因此,研究者们以患者卵巢组织学变化的特点为主,将该病命名为PCOS。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首次定义了PCOS的诊断,并将“高雄激素血症”和“排卵障碍”作为诊断PCOS的必备条件,被称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肯尼迪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 Human Development, NIH/NICHD)标准。但其中并没有涉及对于卵巢多囊样改变的描述。直到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协会/美国生殖医学协会(
European Society for Human Reproduction/American Society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ESHRE/ASMR)在鹿特丹專题会议中,对PCOS作出了新的定义,将“卵巢多囊样改变”列入诊断标准,被称为2003年鹿特丹标准,并在此后经历了不断的修订和补充,成为了目前较为公认的诊断标准。在此期间,也出现了其他多种诊断标准,2006年美国雄激素协会制定了以高雄激素血症为必备条件的诊断标准。201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内分泌学组基于对国内PCO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中国临床医生实践,制定了PCOS的中国诊断标准。该标准要求需经过对详细的病史询问、完善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及各项辅助检查后,才能确定PCOS的诊断;该标准还明确了在诊断PCOS的必须条件中必须包含“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如符合高雄激素血症的生化或临床表现,或符合PCOS的超声表现,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血症以及可能导致排卵异常的疾病,方可确诊[1]。由此可见,对于PCOS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前进、完善的过程。
        2 现代医学对PCOS的诊疗现状
混炼机        临床经过长期的探索、积累、总结发现,PCOS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和代谢疾病,具有
遗传异质性,具有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分析,PCOS的特点多表现为雄激素过多和长期无排卵。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insulin, INS)分泌过多;卵泡膜细胞增生、体积增大并产生大量雄激素;雄激素转化而来的长期相对增高的雌激素水平改变下丘脑-垂体轴的调控进而引起LH的增高。增加的雄激素、INS及 LH共同作用,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了卵泡的发育及排卵障碍,引起多毛、痤疮、月经周期异常和不育[2]。育龄妇女PCOS的患病率为5%~10%,占无排卵性不育患者的50%~70%,约占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的50%[3]。此外,PCOS还会引起一系列长期并发症,如妊娠合并症(自然流产、妊娠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并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发生率增加[4-5]。因此,PCOS的症状一般从青春期前后就可以开始出现,各种症状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征表现,并可持续至绝经前后。
        PCOS的,既要纠正多毛、痤疮、建立排卵性月经周期、改善内膜环境、达到怀孕的目的,更要考虑预防远期可能发生的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并发症,是个相当复杂的、存在很多变化因素的综合性疾病。
氨气生成一氧化氮        PCOS的影响因素众多,临床上至今尚未形成针对该疾病的根除性的确切方案。目前,西药多采用促进排卵、调节激素及相关表面症状上的对症处理。但是,效果有限、手术创伤大、对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无积极的预防作用,且不良反应大,停药后或术后仍容易复发,对于妊娠率的改善也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持,综合疗效上没有明显优势,缺乏理想的诊疗方案[6]。
        3 中医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
        如何应用中医理论,明确其证型和治则、治法,尝试通过中医的理法方药、整体观来诊疗这一具有综合性、复杂性、贯穿于女性生命周期多个关键时期的难治性疾病,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也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然而,在中国中医古藉文献中并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名记载,因此,无法照搬采用,但根据其闭经或月经稀发或月经失调、多毛、肥胖等证候,可知其与中医“闭经”“月经后期”“月经失调”“不孕”等诸多病证均存在相似之处,可以在相关的文献记载中有所借鉴,并得到相应的启示。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认识到了肾作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在女子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女
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关于肾与女子生长发育、月经至竭、生殖功能的关系,历代医家也多有论述。《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医学正传》曰:“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因此可以推知,肾虚应该是引起 PCOS的根本原因。女子以血为本,气血以周流调畅为顺,如《医学入门妇人科》中所言:“女子之血,实所以宰生生化化之机也。方其未成胎也,则此血周流而不息,应期而至。及其既成胎也,则此血荣养于内,以护其胎。”又因肾主骨生髓,髓生血,精血互化、血液运行、濡养赖肾精元气的蒸腾气化推动。肾中阴阳相配,体用相和,阴精充沛,温煦有源,促使气化有常,周而复始, 气血旺盛流畅。反之,如若先天肾气不足,天癸亏乏,则精不化血,冲任血海匮乏,从而致使卵泡发育障碍,导致发生闭经、月经迟发等临床症状。或肾阳虚、命门火衰,则气化无力,温煦乏源,无力温煦、推动、激发脏气,以致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血失流畅而迟滞,气结血瘀,阻于脉道而血不得下,从而引发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2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388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雄激素   疾病   排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