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沟式栽培”利弊分析及改进措施

2021.03瓜菜栽培西瓜沟式栽培冶利弊分析及改进措施
罗鸿杨卓
西瓜的根系属直根系o其初生根少,木质化程度高,再生能力弱,且不耐涝,因而对土壤的通透性要求较高袁在生产上多以“垄式栽培”为主。近年来,扶风县召公镇的瓜农们克服当地水资源匮乏的困境,成功开创了露地西瓜“沟式栽培”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打破了当地“没水不种瓜,种瓜钱白花”的传统观念,邻近的乡镇天度、店头(永寿)、临平(乾县)、苏坊(武功)等地的瓜农们也多仿效,有力带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西瓜生产。笔者经长期的田间调研发现袁西瓜“沟式栽培”相对于传统“垄式栽培”具有抗倒春寒、节约水资源、易于田间管理等优点,但在生产中还有亟待改进的方面。现将两种栽培模式的优缺点作以简要分析,并对“沟式栽培”模式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帮助广大瓜农增产增收、促进当地西瓜产业升级。
1西瓜“垄式栽培”模式优缺点
1.1“垄式栽培”优点
1)土层疏松,利于西瓜根系生长。垄式栽培一般是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由人工起垄或机械刨垄而成,种植垄在地膜覆盖下降雨、灌溉水
罗鸿,杨卓,吕彩艳,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邮编722203(扶风);马冬妮,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
收稿日期:2021-01-29吕彩艳马冬妮opnet
不能直接进入袁因而垄间土壤疏松、通透性良好,利于西瓜根系正常生长。
2)地温回升快,利于定植后幼苗根系的生长。“垄式栽培”因垄面高于地面,能充分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相比于“沟式栽培”,其种植带内的地温回升较快袁利于定植后的西瓜幼苗生发新根,因而缓苗时间短。
3)地膜与土层接触紧密,抑制杂草效果好。一方面,相对密闭的膜下空间阻隔了杂草萌发时氧气的供应量;另一方面,膜下地表的高温环境(41-48益)也不利于杂草种子发芽,进入高温季节(气温>35益时)后膜下表土温度更高,达50益以上,能直接灼伤杂草生长点及叶片,抑制其生长。
4)雨水不易富集到根部,不会发生沤根、死苗现象。因垄式栽培是凸形畦面,降雨或灌溉水只在垄外行间富集,不会使瓜根际的土壤水分过大而影响其通透性,可有效避免沤根、死苗情况的发生。
1.2“垄式栽培”缺点“垄式栽培”需人工开挖定植穴,费工费时。瓜苗定植于畦面顶部,定植穴蓄水有限,不耐干旱;瓜苗处于露天环境,遇太阳暴晒易失水萎蔫,遇寒潮低温易受冷害,导致瓜苗生长缓
慢。灌溉时需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田间土壤板结严重。只能采取行间灌溉,
3次。
5)虫害。主要有蚜虫、斑潜蝇,及时摘除虫叶,蚜虫用5%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或2%毗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斑潜蝇用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防治。8采收上市
芝麻香瓜从开花到成熟大约35天,如瓜变淡、瓜皮变薄、香味浓郁、瓜柄易脱落等,即为成熟。九成熟时采收。采收时最好在早上进行,泽好、口感甜、商品价值高。若远距离销售可在八成熟时采摘。
——19—
瓜菜栽培
2021.03
田间湿度大易造成行间杂草丛生。高湿高温环 境极易诱发病害(叶枯病、蔓枯病、细菌性果斑
病、病等)。对水源条件要求高,不适宜在干
旱半干旱地区应用。2西瓜“沟式栽培”模式优缺点
采用机械刨垄(刨垄法)或机械开沟(开沟
法),形成“两垄夹一沟”的种植沟(一般两垄顶部 宽度40 cm,沟底部宽度10 cm,垄高30 cm ),将
肥料撒施于定植沟内耙匀,然后泵水漫灌种植
沟。沟内水满关泵,待水分下渗后开始栽苗。栽植
瓜苗时,小心捏住瓜苗根茎部将营养钵土球直接
按入稀泥中,以土球没入泥中1 cm 为准。最后,
覆盖地膜,培土压膜,并在膜上抠直径3~5 cm 的
通风孔,1苗1孔。瓜苗定植5~7天后,放苗出膜,
后期田间管理与“垄式栽培”无异。见图1o净化水体
图1西瓜“沟式栽培”景况
2.1 “沟式栽培”优点
1) 相比于“垄式栽培”施肥于1 m 宽的种植
带内、然后旋耕刨垄的方式,“沟式栽培”具有肥 料集中、肥效持久、利用率高的优势。
2) 泥中植苗,全程不用人工挖穴、培土定
植,省工高效。3) “以膜为棚”,保温保湿,能保证瓜苗正常
生长。瓜苗定植完毕即进行人工覆膜。覆膜后不 放苗出膜,在膜上抠直径3~5 cm 的通风孔,5~7
天后选晴天午后放苗出膜。 利用膜下保温保湿 功能促进瓜苗平稳缓苗、快速生长,并可有效抵
御不利气候(倒春寒、晚霜冻)的影响。
4) 土壤蓄水量充足,利于瓜苗伸蔓期生长。
西瓜定植20天后即进入伸蔓期,这是西瓜一生
中生长最快阶段,也是光呼吸最旺、蒸腾作用最 强、水分需求最紧迫阶段。“沟式栽培”模式下,
土壤蓄水量充足,能够很好地满足此期的水分
要求,利于瓜蔓营养面积的快速形成。
5)可“膜上走水”,节水抗旱,适合干旱半干
旱地区推广。西瓜膨大阶段是产量形成期,对于
水资源匮乏地区,此时若遇高温干旱天气将导
致严重减产。利用“沟式栽培”模式可进行“膜上
走水”,即以微型泵抽水或人工拉水注入沟膜上
自行流淌,水分在流动过程中从西瓜定植孔或
放风孔处下渗至根部土壤,达到节水高效、抗旱 增产之目的。因此,该模式在旱塬地区具有良好
的表现(见图2)o
图2旱塬露地“沟式栽培”西瓜丰产表现
6)田间湿度较低,不利于病害传播。由于
“膜上走水”只在种植沟间灌溉,种植行一般不 浇水,能显著降低大田湿度,利于减轻西瓜中后
期阶段的病害发生。
2.2 “沟式栽培”缺点
1) 种植带呈凹形,沟内接受阳光辐射热量
有限,土壤升温较慢,不利于新生根系的形成,
故瓜苗定植后其缓苗时间较长。
2) 种植沟内土壤含水量较高、通透性差,瓜 苗前期生长较慢。
3) 气温骤升时,若通风孔过小或位置不当, 易导致热害或高温“烧苗”。
真空海绵吸盘4) 遇降雨时,膜上易积水压伤瓜苗,或雨水
从定植孔渗入根部,增大土壤含水量,导致沤
—20
2021.03瓜菜栽培
根、死苗现象。
5)定植沟内易滋生杂草,缩短地膜的使用寿命。
3西瓜“沟式栽培”改进措施
3.1改进刨垄法,拓宽沟底和垄面延用刨垄法,但加大“两垄夹一沟”的沟底宽度(>20 cm)、垄顶宽度(>60cm以上),并采用宽幅地膜覆盖(幅宽>120cm)o淘汰开沟法。加大垄间距离、采用宽膜覆盖,既可提高对太阳光辐射热的利用率、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又可降低膜上积水的隐患。开沟法的沟式栽培畦面窄小,蓄积光温资源有限,且易形成膜上积水,反倒不利于瓜苗生长。
3.2将瓜苗紧靠在瓜蔓爬向侧的垄边(即沟的半坡)栽植,不要栽在沟正中(见图3)这样,即便膜上雨水灌入瓜秧根部,深入垄下的根系仍能维持瓜秧的正常生长,避免沤根死苗。
图3新“两垄夹一沟”沟式栽培
耵聍钩3.3覆盖地膜松紧适度膜面过松,易造成膜面积水或灼伤叶片;过紧,会给后期放苗培土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一般以膜面高于瓜苗3~5cm为度。
家庭智能控制3.4覆膜后在相邻两个瓜苗的中间位置开通气孔若在瓜苗的正上方开留通风孔,极易造成膜下热气逸出时灼伤瓜苗。3.5放苗开口要大,以确保膜面不接触瓜苗根茎防止膜下水汽烫伤瓜茎诱发溃疡病同时,用虚土围严瓜根、压实放苗口和通风孔,一防膜下热气灼伤瓜叶,二防膜下杂草丛生。两瓜苗间的通风孔实际是水分下渗孔,所以土堆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前期“膜上积水”下渗、后期“膜上走水”受阻。
3.6整蔓上垄,不跨沟瓜秧伸蔓期整蔓时要培土,把瓜秧倒向紧靠的一侧垄上向前生长,瓜蔓不能跨沟生长,以免给后期田间作业、膜上灌溉等带来不便。见图4o
汽车油箱结构
图4瓜蔓倒向紧靠的垄上
4西瓜“沟式栽培”改进后效果
自2018年以来,笔者先后在召公镇的聚粮村、新庄村、召公村、作里村等10余个村大力推广“两垄夹一沟”的改良栽培模式,有效解决了“开沟法”沟式栽培存在的积水压苗、遇雨死苗、缓苗周期长的弊端;积极倡导“膜上走水”的灌溉方式,达到了节水、高效的生产目的。目前,新“沟式栽培”模式已经得
到了当地瓜农的认可,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据召公镇农技站统计,2019年召公镇西瓜种植面积达600hm2,其中采用“新沟式栽培”面积约100hm2,占总面积16.7%;2020年全镇西瓜面积450hm2,野新沟式栽培”面积约 200hm2,占总面积44.4%o
(参考文献略)
—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3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338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栽培   西瓜   瓜苗   沟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