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及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当今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具体是将两台机组合并共用一个冷却塔,在冷却塔内设置火电厂烟囱、脱硫吸收塔,从而将火电厂烟囱、脱硫吸收塔与冷却塔形成三塔合一。为了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收益,在采暖期热网循环水回水作为2号机组汽轮机乏汽的主要冷却介质,主机循环水作为辅助冷却介质(通过主机循环泵变频调节循环水量、通过调整空冷百叶窗开度调节循环水温)。例如,改造后的2台350mw大型高效的热、电、冷联产火电机组工程,非采暖期两台汽轮机的乏汽通过各自主凝汽器进行冷却,采暖期利用2号机组汽轮机乏汽主要由加回水冷却,升温后的热网回水再通过热网首站被两台汽轮机5段抽汽进一步加热,达到供热所需温度后对外供出。可以有效降低汽轮机在采暖期的供热用抽汽量,以免影响汽轮机组的发电量以及增加发电标煤耗。
3.1台350mw机组的核定采暖抽汽量为550t/h,两座热网首站设备设计供热能力如下表1所示。
4.项目第一热网首站扩建热网首站合计热网加热器进出口设计温度(℃)70/13070/130
‑‑‑
热网加热器最大循环水加热流量(t/h)6730474011470热网设备最大供热热能力(mw)470331801等效供热面积(万

)9406621602
5.注:等效供热面积按50w/

采暖热指标核算。
6.表1
7.按照1台350mw机组的最大采暖抽汽量550t/h计算,两台机组最大供热热能力应达785mw,最大供热热能力对应等效供热面积应能达1570万


8.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机组低压缸lv阀在机械限位剩余开度较大,高负荷时存在较大的漏量;冬季锅炉暖风器投运,分流一部分采暖抽汽量;锅炉掺烧低热值煤,高负荷时,磨组出力(一台机组配备五台磨煤机)达到上限等因素导致机组实际最大采暖抽汽量达不到550t/h的设计值,实际机组采暖抽汽量仅达457t/h。尤其是采暖期供热开始后,环境温度会逐渐下降至最冷温度,再逐渐回暖至停暖期温度,供热机组的热网循环水回水温度也会随着采暖期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在初寒期和末寒期使用现有的设备可以解决,但在初寒冷期、尖寒期和末寒冷期则无法满足供热需求。同时受电网调度限制,在初寒冷期、尖寒期和末寒冷期以热电运行模式越来越困难,造成机组在低负荷阶段很难满足外网的热负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为了尽可能挖掘机组的供热潜力,进一步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并经多方论证与研究,本发明通过设置汽轮机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充分利用汽轮机乏汽潜热,在低温段对热网循环水进行加热,高温段由常规抽汽加热,形成能源的梯度利用。
10.本发明中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包括有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两座热网首站,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包括汽轮机、与所述汽轮机对应的主凝汽器,所述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进一步包括有第一前置凝汽器、第二前置凝汽器和增汽机;所述汽轮机内乏汽进入所述主凝汽器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另一路依序进入所述增汽机和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由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对热网系统内的热网水回水进行梯度加热,梯度加热后的热网水回水进入所述两座热网首站内,在所述两座热网首站内由所述汽轮机输出的高压蒸汽对热网水回水作进一步升温处理。
11.优选地,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乏汽输出口经蒸汽管道直接连接所述主凝汽器的蒸汽进口;
12.所述主凝汽器位于进汽室的接颈处经乏汽引出管、蒸汽管道分叉的形式连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蒸汽进口和所述增汽机的吸入蒸汽入口;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口连接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道的回水口,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口;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热网首站内的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道的进水口;
13.所述增汽机的动力蒸汽入口经动力蒸汽管道连接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蒸汽出口,所述增汽机的排汽口连接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的蒸汽进口;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所述主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汇集后经输水管道连接所述间接空冷系统锅炉的进水口。
14.优选地,所述主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增设有用于调节所述主凝汽器内乏汽压力并维持稳定的变频凝结水泵。
15.优选地,所述主凝汽器在所述接颈位于返水回室同侧的侧面上开设有一方形通孔,沿所述方形通孔密封焊接连接所述乏汽引出管,所述乏汽引出管包括有与所述接颈焊接连接的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蒸汽管道连接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截面呈方形,一端插入所述方形通孔内,与所述接颈的外壁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一端的截面呈方形,另一端的截面呈圆形,中间由方形至向圆形渐变过渡。
1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内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的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一起延伸进入所述主凝汽器的接颈内部,所述加强筋结构在所述乏汽引出管和所述主凝汽器内部的安装方向呈90度错位。
17.优选地,所述蒸汽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乏汽引出管,另一端呈分叉状,分叉成两个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蒸汽进口,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增汽机的吸入蒸汽入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采用不同管径的蒸汽钢管,其中第一连接端的管径采用第二连接端管径的1.2-1.8倍。
18.优选地,所述增汽机由4个支座进行支撑,其中1个支座与所述增汽机壳体之间固定连接,其余3个所述支座与所述增汽机壳体之间滑移连接。
19.优选地,所述主凝汽器在邻近所述方形通孔设置的6号抽汽管道外侧套设一套管,并由环套在所述6号抽汽管道外的环板密封,在所述6号抽汽管道外形成6号抽汽管道防冲刷罩。
20.本发明中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1)将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中汽轮机内低压缸的乏汽直接输入主凝汽器,进入到所述主凝汽器的进汽室内;
22.2)进入所述主凝汽器进汽室内的乏汽的80-90%通过乏汽引出管、蒸汽管道进入到第一前置凝汽器和增汽机内;10-20%的乏汽进入所述主凝汽器底部的热交换室内;
23.3)进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乏汽在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内与进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热网水回水进行热交换,实现第一梯度的加热,热交换后的热网水回水进入第二前置凝汽器内;
24.4)进入所述增汽机的乏汽与从所述增汽机动力蒸汽入口进入的高压蒸汽混合,形成中压蒸汽,并输出至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
25.5)在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内,由所述增汽机输送的中压蒸汽对步骤3)输送的热网水回水作第二梯度的加热,使热网水回水升温到所需温度并输出至热网首站内热网系统的循环水回水管;
26.6)在所述热网首站内,由两台机组汽轮机5段抽汽对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内的热网水回水进一步升温。
27.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内将热网水回水的温度从50℃升温至70℃;步骤5)中,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内将热网水回水的温度70℃升温至85℃。
28.本发明中的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可以有效回收电厂发电余热,提高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电厂发电煤耗,显著提高供热能力和经济性,同时契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是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最佳热电联产方案。
29.本发明是在原有机组汽轮机、主凝汽器、间冷塔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乏汽外引高背压供热改造,可以为大负荷采暖企业远距离供热,同时为“三区一城”提供集中供热热源。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中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给出了其中一组高背压供热系统改造后的连接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e-e线左侧改进部分的放大图。
32.图3为本发明中主凝汽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3中所示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中增汽机的安装示意图。
35.图6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6.图7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中加强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39.图10为图9中d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对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而不是保护范围。
41.本发明中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是针对火力发电厂现有的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两座热网首站加以改造,即在间接空冷系统、两座热网首站给热网系统实现供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以对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的2号机组进行改进为例说明,但并限于此。
42.本发明中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包括有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两座热网首站,由间接空冷系统和两座热网首站供热的热网系统,两个前置凝汽器和一个增汽机,以及用于连接各设备的各种管道和各种控制阀。其中间接空冷系统包括有两台350mw大型高效的汽轮机1、两台主凝汽器2(分别是原有1号机组的凝汽器和2号机组的凝汽器)、两台锅炉和间接空冷设备(图中未示出),汽轮机1运行中产生的乏汽通过两台主凝汽器2、两座热网首站后进入周边的供系统,实现供热的目的。
4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是在原有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和两座热网首站(即第一热网首站3和扩建热网首站4)实现供热的基础上增设一个第一前置凝汽器5,一个第二前置凝汽器6和一个增汽机7,即在不改变原有间接空冷系统和两座热网首站之间连接的前提下将第一前置凝汽器5、第二前置凝汽器6和增汽机7连接入间接空冷系统和两座热网首站的管网中。具体如下:
44.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能顺利实现汽轮机乏汽的余热回收,充分利用汽轮机乏汽潜热,本发明在主凝汽器2顶部接颈8的一侧侧面上开设一个方形通孔23,该方形通孔23位于接颈8与返回水室同一侧的侧面中间,该方形通孔23的开孔尺寸为6000mm*3058mm,可以有效避开该侧面上原先设置的各管道及仪器设备,并且不影响各设备的使用与操作,沿该方形通孔23密封焊接连接乏汽引出管10。
4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汽轮机1低压缸的乏汽(也称低压蒸汽)输出口经蒸汽管道9直接连接主凝汽器的2蒸汽进口,即将汽轮机1低压缸中的乏汽输入主凝汽器2顶部接颈8的进汽室内,进入进汽室内的乏汽再进入主凝汽器2内部的热交换室。
46.主凝汽器2位于顶部的接颈8通过乏汽引出管10及蒸汽管道9分别连接第一前置凝汽器5的蒸汽进口和增汽机7的吸入蒸汽入口11。如图1和图2所示,蒸汽管道9的一端连接乏汽引出管10,另一端分叉成两个连接端,第一连接端40连接第一前置凝汽器5的蒸汽进口,第二连接端41连接增汽机7的吸入蒸汽入口11。第一连接端40和第二连接端41采用不同管径的蒸汽钢管,其中第一连接端40的管径采用第二连接端41管径的1.2-1.8倍。优选地,第一连接端40采用管径为3.6米的蒸汽钢管、第二连接端41采用管径为2.4米的蒸汽钢管,用于控制进入第一前置凝汽器5和增汽机7内乏汽进汽量比例。
47.第一前置凝汽器5的冷却水进口12连接原有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道13的回水口,第一前置凝汽器5的冷却水出口14连接第二前置凝汽器6的冷却水进口12;第二前置凝汽器6的冷却水出口14连接热网首站的进水口15,本发明根据第一热网首站3和扩建热网首
站4的位置与结构,将第二前置凝汽器6的冷却水出口14经输水管道16分别连接扩建热网首站4和第一热网首站3内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道进水口15。
48.增汽机7的动力蒸汽入口17经动力蒸汽管道18连接汽轮机1中压缸蒸汽出口,增汽机7的排汽口20经蒸汽管道9连接第二前置凝汽器6的蒸汽进口;第一前置凝汽器5的冷凝水出口21、第二前置凝汽器6的冷凝水出口21、主凝汽器2的冷凝水出口21均经凝结水泵汇聚后经输水管道22返回至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中原有的锅炉内再循环。
49.随着低压蒸汽从乏汽引出管10引出,进入主凝汽器2热交换室内的乏汽压力会发生变化,为了平衡主凝汽器2热交换室内乏汽的压力,在主凝汽器2的冷凝水出口21处增设一变频凝结水泵,可以确保主凝汽器2热交换室内的乏汽压力处于一稳定值。
50.由于环境温度的影响,夏季不需要供热,因此火力发电厂仍旧按现有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的运行方式,即主凝汽器2的冷却水进入间接空冷设备(冷却塔)内冷却,循环再使用,确保火力发电厂的正常运行。
51.进入冬季(采暖期)需要大面积供热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分为初寒期、初寒冷期、尖寒期和末寒冷期、末寒期。在初寒期和末寒期开启两座热网首站,将主凝汽器2中的冷却水进入两座热网首站内热网系统的循环水回水管中;再由汽轮机5段抽汽,经热网首站加系统内的循环水来实现热网供热。进入初寒冷期、尖寒期和末寒冷期时,开启本发明中的供热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按以下步骤执行供热,可以有效解决现有供热系统在初寒冷期、尖寒期和末寒冷期温度过低,无法满足供热需求、汽轮机发电量受限及煤耗过大的问题:
52.1)将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中汽轮机1内低压缸的乏汽(也称低压蒸汽)经蒸汽管道9直接输入主凝汽器2,进入到主凝汽器2的进汽室内。
53.2)进入主凝汽器2进汽室内的乏汽,通过系统控制后80-90%的乏汽经由乏汽引出管10、蒸汽管道9分别从第一前置凝汽器5的蒸汽入口进入到第一前置凝汽器5内,和从增汽机7的吸入蒸汽入口11进入到增汽机7内;10-20%的乏汽进入到主凝汽器2的热交换室内。
54.3)进入第一前置凝汽器5的乏汽在第一前置凝汽器5内与进入第一前置凝汽器5的热网水回水进行热交换,将热网水回水的温度从回水温度至70℃-75℃,进行第一阶梯的升温,进行热交换后的热网水回水直接进入第二前置凝汽器6内;在此步骤中,通常将热网水回水的温度从50℃升温至70℃。
55.4)从汽轮机1中压缸19内输出高压蒸汽经动力蒸汽管道18、动力蒸汽入口17进入增汽机7内,通过增汽机7喷嘴形成超音速汽流,产生的抽吸作用带动从吸入蒸汽入口11吸入低压蒸汽,并进入到增汽机7内,低压蒸汽在增汽机7内与高压蒸汽混合后压缩成为中压蒸汽,经排汽口20排出至第二前置凝汽器6内;在第二前置凝汽器6内通过中压蒸汽对步骤3)输入的热网水回水作第二梯度的加热,将热网水回水温度进一步升温至85℃至90℃,最佳是从70℃升温至85℃。
56.5)温度升至85℃-90℃的热网水回水进入两座热网首站内的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内,在热网首站内进一步升温到100℃以上,最后进入热网系统,实现供热目的。
57.最后,在热网首站内,还可以由两台机组汽轮机5段抽汽对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内的热网水回水进一步升温。
58.如图3和图4所示,乏汽引出管10包括有与接颈8焊接连接的第一连接管24,与后续
管道连接的第二连接管25。其中第一连接管24的截面呈方形,也称方形管,一端插入方形通孔23内,与接颈8的外壁26焊接连接,如图6所示,并在第一连接管24和接颈8连接处的外侧等间距的分布有多块肋板28,用于加强第一连接管24和接颈8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一连接管2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25焊接连接。第二连接管25与第一连接管24连接的一端的截面呈方形,另一端的截面呈圆形,中间由方形至向圆形渐变过渡。在第一连接管24、第二连接管25内均焊接有多个相互连成一体且不影响蒸汽流通的加强筋结构27。
59.如图8所示,每个加强筋结构27包括有一块连接板39,连接板39呈正方形,在四条棱上开设有四个凹槽36,在每个凹槽36内插入并垂直连接有一根第一加强管37,在连接板39两侧面的正中间位置各垂直连接一根第二加强管38。通过第一加强管37、第二加强管38及连接板39的相互垂直焊接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24、第二连接管25的内部,对第一连接管24、第二连接管25起到支撑作用,确保低压蒸汽的顺畅输出。
60.如图9和图10所示,加强筋结构27位于空间不足处,可以对连接板39的形状进行改变,仅在连接板39的三条侧棱上开设凹槽36,并在每个凹槽36内插入并垂直连接一根第一加强管37。即靠近第一连接管24、第二连接管25管壁的加强筋结构27可以根据具体空间加以改变,如可以减少一根或两根加强管的设置,具体不再详细描述。为了确保低压蒸汽在主凝汽器2内的流通,以及保证主凝汽器2内低压蒸汽的压力值,在主凝汽器2接颈8内部也设置有多个加强筋结构27,且与乏汽引出管10内部的加强筋结构27连接成一个整体,但在接颈8与第一连接管24连接处,相邻之间的两个加强筋结构27的连接板39呈90度交错设置。
61.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乏汽引出管10的设置,对连接主凝汽器2管道进行改进,具体是在第一连接管24管壁的底部侧面设置7号低加给水进口29,7号低加管侧放水口30。7号低加给水进口29和7号低加管侧放水口30呈30度夹角设置。在第一连接管24管壁的顶部侧面设置有7号低加给水出口31。以及在第一连接管24侧面管壁上设置有人孔32。
62.如图4和图7所示,由于乏汽引出管10的设置,导致进入主凝汽器2内部的乏汽压力发生了变化,对于邻近方形通孔23设置的6号抽汽管道33的影响最为明显,为了减少对6号抽汽管道33的影响,在6号抽汽管道33的外侧套设有一套管34,并由环套在6号抽汽管道9外的环板35密封,在6号抽汽管道33外形成6号抽汽管道防冲刷罩,如图7所示。在6号抽汽管道33和套管34之间形成一延伸出主凝汽器2外的防冲刷缓冲区,减少蒸汽对在6号抽汽管道33的影响。
63.由于增汽机7是将两股不同压力的流体相互混合,其内部流体的混合过程非常复杂,存在着激波、边界层、剪切层的交互作用,存在运行不稳定、动态调节性能差、噪声大等问题,本发明为了解决增汽机存在问题,如图5所示,将增汽机7由4个支座42进行支撑,并且其中1个支座42与增汽机7壳体之间是固定不动的,3个支座42与增汽机7壳体之间是可滑移的连接。
64.将本发明中的供热系统进行实际运行一个周年,电厂的整个运行情况如下表2所示。从表2中的运行情况可以发现,本发明中的供热系统在实际运用后,与往年供热系统的比较结果如下表3所示。
[0065][0066]
表2
[0067]
[0068][0069]
表3
[0070]
从上表2、表3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通过本发明中供热系统的改造,电厂实现了供热能力的增加,增加的供热能力可以取代中、小型锅炉房,节约大量的能源,使大气环境显著改善,提高供热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电厂的效益也得到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包括有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两座热网首站,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包括汽轮机、与所述汽轮机对应的主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进一步包括有第一前置凝汽器、第二前置凝汽器和增汽机;所述汽轮机内乏汽进入所述主凝汽器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另一路依序进入所述增汽机和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由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对热网系统内的热网水回水进行梯度加热,梯度加热后的热网水回水进入所述两座热网首站内,在所述两座热网首站内由所述汽轮机输出的高压蒸汽对热网水回水作进一步升温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低压缸的乏汽输出口经蒸汽管道直接连接所述主凝汽器的蒸汽进口;所述主凝汽器位于进汽室的接颈处经乏汽引出管、蒸汽管道分叉的形式连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蒸汽进口和所述增汽机的吸入蒸汽入口;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口连接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道的回水口,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口;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热网首站内的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道的进水口;所述增汽机的动力蒸汽入口经动力蒸汽管道连接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蒸汽出口,所述增汽机的排汽口连接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的蒸汽进口;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所述主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汇集后经输水管道连接所述间接空冷系统锅炉的进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增设有用于调节所述主凝汽器内乏汽压力并维持稳定的变频凝结水泵。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凝汽器在所述接颈位于返水回室同侧的侧面上开设有一方形通孔,沿所述方形通孔密封焊接连接所述乏汽引出管,所述乏汽引出管包括有与所述接颈焊接连接的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蒸汽管道连接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截面呈方形,一端插入所述方形通孔内,与所述接颈的外壁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一端的截面呈方形,另一端的截面呈圆形,中间由方形至向圆形渐变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内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的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一起延伸进入所述主凝汽器的接颈内部,所述加强筋结构在所述乏汽引出管和所述主凝汽器内部的安装方向呈90度错位。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乏汽引出管,另一端呈分叉状,分叉成两个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蒸汽进口,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增汽机的吸入蒸汽入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采用不同管径的蒸汽钢管,其中第一连接端的管径采用第二连接端管径的1.2-1.8倍。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汽机由4个支座进行支撑,其中1个支座与所述增汽机壳体之间固定连接,其余3个所述支座与所述增汽机壳体之间滑移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凝汽器在邻近所述方形通孔设置的6号抽汽管道外侧套设一套管,并由环套在所述6号抽汽管道外的环板密封,在所述6号抽汽管道外形成6号抽汽管道防冲刷罩。9.一种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的供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中汽轮机内低压缸的乏汽直接输入主凝汽器,进入到所述主凝汽器的进汽室内;2)进入所述主凝汽器进汽室内的乏汽的80-90%通过乏汽引出管、蒸汽管道进入到第一前置凝汽器和增汽机内;10-20%的乏汽进入所述主凝汽器底部的热交换室内;3)进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乏汽在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内与进入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的热网水回水进行热交换,实现第一梯度的加热,热交换后的热网水回水进入第二前置凝汽器内;4)进入所述增汽机的乏汽与从所述增汽机动力蒸汽入口进入的高压蒸汽混合,形成中压蒸汽,并输出至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5)在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内,由所述增汽机输送的中压蒸汽对步骤3)输送的热网水回水作第二梯度的加热,使热网水回水升温到所需温度并输出至热网首站内热网系统的循环水回水管;6)在所述热网首站内,由两台机组汽轮机5段抽汽对热网系统循环水回水管内的热网水回水进一步升温。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一前置凝汽器内将热网水回水的温度从50℃升温至70℃;步骤5)中,所述第二前置凝汽器内将热网水回水的温度70℃升温至8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高效灵活的间接空冷高背压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供热系统包括有两机一塔、三塔合一的间接空冷系统、两座热网首站,第一前置凝汽器、第二前置凝汽器和增汽机;汽轮机内乏汽进入主凝汽器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第一前置凝汽器,另一路依序进入增汽机和第二前置凝汽器,由第一前置凝汽器、第二前置凝汽器对热网系统内的热网水回水进行梯度加热,梯度加热后的热网水回水进入两座热网首站内,在两座热网首站内由所述汽轮机输出的高压蒸汽对热网水回水作进一步升温处理。该供热系统实现了供热能力的增加,节约了大量的能源,使大气环境显著改善,提高供热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电厂的效益也得到提高。同时电厂的效益也得到提高。同时电厂的效益也得到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

李染生 刘贵喜 贾志勇 付喜亮 孟浩 肖格元 赵凯 范晓英 刘麟 仇晓智 吉力特 孙立德 孙利 常吉胜 聂彬宇 尹君 安福旺 李天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内蒙古京能盛乐热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1:4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3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凝汽器   所述   回水   蒸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