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的重点要求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的重点要求
1.1 防止接地网事故
怎么自制纳米胶带1.1.1 在新建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应掌握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貌、土壤的种类和分层状况,并提高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深度,当采用四极法时,测试电极极间距离一般不小于拟建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测试条件不满足时至少应达到最大对角线的2/3。
1.1.2 在新建工程设计中,校验接地引下线热稳定所用电流应不小于远期可能出现的最大值,有条件地区可按照断路器额定开断电流考核;接地装置接地体的截面积不小于连接至该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截面积的75%。并提供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计算报告。在扩建工程设计中,应对前期已投运的接地装置进行热稳定容量校核,不满足要求的必须进行改造。
1.1.3 在接地网设计时,应考虑分流系数的影响,计算确定流过设备外壳接地导体(线)和经接地网入地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
1.1.4 对于110kV(66kV)及以上新建、改建变电站,在中性或酸性土壤地区,接地装置选用热镀锌钢为宜,在强碱性土壤地区或者其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
严重腐蚀的中性土壤地区,宜采用铜质、铜覆钢(铜层厚度不小于0.25mm)或者其它具有防腐性能材质
的接地网。对于室内变电站及地下变电站应采用紫铜材料的接地网。铜材料间或铜材料与其他金属间的连接,须采用放热焊接,不得采用电弧焊接或压接。
1.1.5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预留设备、设施的接地引下线必须经确认合格,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在此基础上方可回填土。同时,应分别对两个最近的接地引下线之间测量其回路电阻,测试结果是交接验收资料的必备内容,竣工时应全部交甲方备存。隐蔽工程应留存施工过程资料和验收资料。
1.1.6 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各设备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间应为多点连接。接地线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用焊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宜用螺栓,且设置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
1.1.7 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接地网主网格的不同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主设备及设备架构等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接地引下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1.1.8 6~66kV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的系统,改造为低电阻接地方式时,应重新核算杆塔和接地网接地阻车载影院
抗值和热稳定性。
1.1.9 新建变电站围墙范围内接地网宜一次性建成,变电站内接地装置宜采用同一材料。当采用不同材料进行混连时,地下部分应采用统一材料连接。
1.1.10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阻抗难以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均压及隔离措施,防止人身及设备事故,方可投入运行。对弱电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或限压措施,防止接地故障时地电位的升高造成设备损坏。
1.1.11 接地阻抗测试宜在架空地线(普通避雷线、OPGW 光纤地线)与变电站出线构架连接之前、双端接地的电缆护套与主接地网连接之前完成,若在上述连接完成之后且无法全部断开测量时,应采用分流向量法进行接地阻抗的测试,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接地网及时进行降阻改造。
1.1.12 对于已投运的接地装置,应每年根据变电站短路容量的变化,校核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的热稳定容量。对于变电站中的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低阻或高阻接地系统,必须按异点两相接地故障校核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
1.1.13 投运10 年及以上的非地下变电站接地网,应定期开挖(间隔不大于5 年),抽检接地网的腐蚀情况,每站抽检5~8个点。铜质材料接地体地网整体情况评估合格的不必定期开挖检查。
1.2 防止雷电过电压事故
1.2.1 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开展防雷设计,除地闪密度小于0.78次/(平方千米•年)的雷区外,220kV及以上线路一般应全线架设双地线,110kV线路应全线架设地线。地闪密度大于等于0.78次/(平方千米•年)的新能源场站,35kV架空集电线路宜架设双避雷线。
数字天线1.2.2 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敞开式变电站应在110~220kV进出线间隔入口处加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a)变电站所在地区近3年雷电监测系统记录的平均落雷密度不小于3.5次/(平方千米•年);
(b)变电站110~220kV进出线路走廊在距变电站15km 范围内穿越雷电活动频繁(近3年雷电监测系统记录的平均落雷密度大于等于2.8次/(平方千米•年)的丘陵或山区;
(c)变电站已发生过雷电波侵入造成断路器等设备损坏;磁盘阵列柜
(d)经常处于热备用状态的线路。
1.2.3 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设计阶段应计算线路雷击跳闸率,若大于控制参考值【折算至地闪密度2.78次/(平方千米•年)】,则应对雷害风险特别高的500kV杆塔以及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线路按段进行雷害风险评估,对高雷害风险等级(Ⅲ、Ⅳ级)的杆塔采取防雷优化措施。500kV以下电压等级线路可参照执行。
1.2.4 设计阶段500kV交流线路处于C2及以上雷区的线路区段保护角设计值减小5°。其他电压等级线
路地线保护角参考相应设计规范执行。
促进剂ns
1.2.5 设计阶段杆塔接地电阻设计值应参考相关标准执行,对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若杆塔处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且地闪密度处于C1及以上,则接地电阻较设计规范宜降低5Ω。
1.2.6 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应按照输电线路在电网中的重要程度、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强度、地形地貌及线路结构的不同,进行差异化配置,重点加强重要线路以及多雷区、强雷区内杆塔和线路的防雷保护。新建和运行的重要线路,应综合采取减小地线保护角、改善接地装置、适当加强绝缘等措施降低线路雷害风险。针对雷害风险较高的杆塔和线段宜采用线路避雷器保护或预留加装避雷器的条件。
1.2.7 在土壤电阻率较高地段的杆塔,可采用增加垂直接地体、加长接地带、改变接地形式、换土或采用接地模块等措施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
1.2.8 线路雷击跳闸后,即使断路器重合成功仍需检查故障录波装置、查询雷电定位系统,分析断路器分断300ms 内电流波形和周边落雷情况。如确认断路器因遭受多重雷击导致断口击穿后,应尽量避免对该断路器进行操作,尽快泄压并进行解体检查。
增大药剂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30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接地   线路   采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