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省道301线改则至革吉段公路改建工程53-精品

西藏自治区省道301线改则至革吉段公路改建
工程53-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方案、建议、意见、情况、道路、条件、前提、效益、质量、增长、计划、监测、地方、问题、矛盾、战略、系统、有效、充分、现代、合理、良好、快速、持续、加大、沟通、执行、保持、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了解、研究、措施、特点、位置、安全、基础、需要、环境、政策、工程、项目、资源、重点、体系、能力、需求、制度、方式、作用、办法、标准、水平、反映、速度、力度、设置、增强、协商、分析、制约、尊重、保护、满足、严格、规划、开展、管理、监督、帮助、支持、发挥、教育、宣传、调整、改善、完善、巩固、促进、加强、扩大、适应、提高、协调、推动、实施、落实、中心、针对性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评价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报告书主要内容摘要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地点及背景
西藏自治区省道301线改则至革吉段公路改建工程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革吉县境内。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当地众出行条件的,增强西部地区救灾应急通道建设的需要,是完善西藏主骨架公路网,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开发沿线矿产的需要,是加强国防建设,巩固祖国边疆的需要,现有公路崎岖不平,行车条件差,车辆在途时间长,不仅严重影响区域内部居民生产、生活中的沟通、联系,且当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时,项目区内当地众难以与外界进行有机联系,耽误应急救灾时机,对广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制约项目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当地众出行条件,增强西部地区救灾应急通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2主要建设内容
西藏自治区省道301线改则至革吉段公路改建工程起于改则县城东(S301线K865+700),止于革吉县县城东侧1.2km处(K1231+980),线路总体走向由东向西,路线全长约366.28km,本项目属于改
建工程,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度7.5m,路面宽度6.5m,桥梁宽度8m,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1.3规划符合性
本工程是S301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西部重要干线公路之一,是西藏自治区“三纵两横,六个通道”公路网规划的第二横,也是国家规划的G317线重要要延伸线,构成了西藏“两横”骨架公路的北横线。
2012年4月5日,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审批了“关于《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公路交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臧环审[2012]65号)”,本项目符合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公路交通发展规划。
经过设计单位与改则县以及革吉县人民政府的沟通协商,工程线位均符合改则县以及革吉县总体规划。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陆域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包括弃渣场、施工生产区等临时占地。
社会环境评价范围为《工可研》报告中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
oju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200m,涉及施工期拌合站等施工场地适当扩大。
声环境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200m。
水环境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200m及跨河桥梁上游500m,下游1000m。
2.2 生态环境
(1)根据《西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综合报告》,本项目起点至K1145段位于改则县南部-措勤县中北部湖盆牧业适度发展与荒漠化控制生态功能区(V1-6),K1145至终点段位于改则县南部-革吉县中北部牧业适度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V2-2)。上述两个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定位为高原荒漠草原珍稀特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牧业适度发展,以及荒漠化控制。主要生态功能及保护与开发对策:加强对高寒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对严重退化草地适度开展退牧还草。
(2)本工程区域土壤类型主要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冷漠土三大类,在山地垂直带上还发育有一些高山草甸土和寒冻土,湖滨分布有盐渍土。
(3)项目属于在老砂砾路基础上进行改建工程。项目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和革吉县境内,其中
改则现境内104公里,革吉县境内262.28公里。推荐线位东起改则县县城,路线经改则县物玛乡、革吉县文部当桑乡、盐湖乡、雄巴乡,到达本项目终点革吉县。工程沿线土地利用类型分为灌木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水域等6种类型,其中草地是工程沿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生态环境评价区域82.1%。
(4)根据《西藏植被》分区划分来看,本项目起点(K865+700)~K970段
处于南羌塘高原草原亚区的改则-措勤小区,K970~终点(K1231+980)段处于北羌塘高原荒漠草原亚区的革吉小区。工程沿线植被主要植被以紫花针茅和沙生针茅系为代表的草原系,它广泛分布在海拔4750米以下的山坡、宽谷和湖盆;草被稀疏,落盖度一般仅有10~20%。此外还有短花针茅、羽状针茅、固沙草、藏沙蒿等落。草原植被带以上(5100m),高山草甸植被发育不良;在工程沿线两侧山地下部零星发育有成片的变锦鸡儿灌丛,在湖边、河漫滩分布有藏西蒿草、藏北蒿草、扁穗草等组成的沼泽草甸。
(5)由于原有公路已长期存在,工程沿线分布有村镇,人类活动相对比较频繁,沿线原有野生动物已经适应这种环境或迁徙远离公路到别的地方栖息。工程沿线野生动物主要为高原常见种,如喜马拉雅旱獭、斑头雁、赤麻鸭、藏原羚、藏野驴、鼠兔等为主。工程沿线河流和湖泊内水生生物主要高原裸裂尻鱼、全唇裂腹鱼、高原鳅等,经咨询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畜牧水产科的有关人员,本工程所在区域河流和湖泊内未发现鱼类三场和洄游通道分布。
产品测试
2.3 环境空气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2011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主要城镇空气质量2011年,全区7地(市)主要城镇二氧化硫日均值介于0.001~0.065毫克/立方m之间,年均值为0.010毫克/立方m,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日均值介于0.001~0.070毫克/立方m之间,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m,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狮泉河镇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介于0.004~0.307毫克/立方米之间,超标率为6.8%,总体上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公路所经过的地区以农牧业为主,手工业为辅,基本不存在工业企业。公路沿线主要大气污染为汽车行驶的道路扬尘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炊烟等。因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得比较好,高原上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目前本项目全线为砂砾路面,路况较差,车辆经过时有扬尘。
灌铅2.5 声环境
根据西藏阿里地区环境保护局关于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和1类标准;交通干线红线外50米以内居民区域执行4a类标准,学校、大厦扇
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物,其室外
昼间按60分贝、夜间按50分贝执行,其余区域执行1类标准。工程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根据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声环境质量的监测,改则县昼间45.6dB(A),夜间39.3dB(A),文布当桑昼间47.8dB(A),夜间36.3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相关标准要求,沿线声环境质量较好。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2.4 地表水环境
项目区河流分为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外流水系中狮泉河是本区最大的河流(本工程与其伴行的路段,据其最近距离为20m),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部的现代冰川,是以融水补给为主的融水—降水型河流。狮泉河常年流水,径流量约9m3/秒,年流量约3亿立方米,但受季节影响,枯水季节水量较小。内流水系中的河流和湖泊主要有吓嘎措、普当措、香拉曲河、扎嘎尔藏布河、盐湖(咸)、白弱错等。由于气候干旱和强烈的蒸发作用,水源补给有限、地表径流浅、流程短、水量小,成为内流水系的主要特点。湖泊则多为咸水湖或盐湖,矿化度极高。
根据西藏阿里地区环境保护局标准函,沿线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功能标准。沿线评价范围内有集中式饮水工程水井。
根据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2012年9月23日,对白弱错、狮泉河水质的现状监测,项目涉及河流均满足Ⅲ类标准要求。
delta并联机器人2.5 地下水环境
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及水含量、水介质和水力特征,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空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受河水、大气降水和高山积雪融水所补给。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2011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拉萨市4个饮用水源地及其它6个地区行署所在地城镇17个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良好,均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本项目沿线地区以农牧业为主,手工业为辅,不存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工业企业。因此,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3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286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工程   标准   环境   项目   西藏自治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