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乙酸乙酯的制备资料讲解

实验一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掌握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
不倒翁沙袋2、掌握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精制方法(分馏)。 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在少量酸(H 2SO 4或HCl )催化下,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这个反应叫做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该反应通过加成-消去过程。质子活化的羰基被亲核的醇进攻发生加成,在酸作用下脱水成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了完成反应一般采用大量过量的反应试剂(根据反应物的价格,过量酸或过量醇)。有时可以加入与水恒沸的物质不断从反应体系中带出水移动平衡(即减小产物的浓度)。在实验室中也可以采用分水器来完成。
酯化反应的可能历程为:
R C
O
OH
R
C
OH
OH H
R'OH
R C OH OH
OR'
H -H
R C OH OH OR'
R C OH OH OR'
H
R C OH OH 2
OR'
-H 2O
R C OH
OR'
H
-R C O OR'
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
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3%即可。其反应为:
CH 3COOH +CH 3CH 2OH
H 2SO 4
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2H 2SO 4
CH 3CH 2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H 2SO 4
H 2O +CH 2CH 2主反应:副反应: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本实验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 二、实验仪器及所需药品
仪器:恒压漏斗、三口圆底烧瓶、温度计、刺形分馏柱、蒸馏头、直形冷凝管、接引管
和锥形瓶。
药品:冰醋酸、95%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
无水碳酸钾。
三、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文献值)
名称 分子量 性状 折光率 比重 熔点℃ 沸点℃ 溶解度:g/100 mL 水 醇 醚 冰醋酸 60.05 无
液体
1.3698    1.049
16.6 118.1 ∞ ∞ ∞ 乙醇 46.07 无
液体
1.3614 0.780
-117 78.3 ∞ ∞ ∞ 乙酸乙酯 88.10
液体
1.3722 0.905
-84
77.15
8.6
四、实验装置图
直形冷凝管
接引管
锥形瓶
温度计
刺形分馏柱
温度计
滴液漏斗
三口瓶
蒸馏瓶
蒸馏头温度计直形
冷凝
接引管接收瓶
四甲基环丁烷蒸馏装置
五、
六、实验流程图
℃4ml 乙醇5ml 浓硫酸2粒沸石
三口瓶中混合均匀
边滴加边蒸出粗产品分离
10ml 饱和食盐水洗涤
10ml 饱和氯化钙洗涤干燥仪器蒸馏
10ml 乙醇8ml 醋酸分液漏斗中混合均匀粗产品折叠水杯
110-125中和至
中性约6ml 饱和碳酸钠
2次
无水碳酸钾干燥
收集73-80 的馏分,称重,计算产率。
六、实验步骤
1、反应
在100 mL 三口烧瓶中的一侧口装配一恒压滴液漏斗,滴液漏斗的下端通过一橡皮管连接一J 形玻璃管,伸到三口烧瓶内离瓶底约3 mm 处,另一侧口固定一个温度计,中口装配一分馏柱、蒸馏头、温度计及直型冷凝管。冷凝管的末对端连接接引管及锥形瓶,锥形瓶用冰水浴冷却。
在一小锥形瓶中放入3 mL 乙醇,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加入3 mL 浓硫酸,并将此溶液倒入三口烧瓶中。配制15.5 mL 乙醇和14.3 mL 冰醋酸的混合溶液倒入滴液漏斗中。用油浴加热烧瓶,保持油浴温度在140℃左右,反应体系温度约为120℃左右。然后把滴液漏斗中的混合溶液慢慢滴加到三口烧瓶中。调节加料的速度,使和酯蒸出的速度大致相等。加料约90 min 。这时保持反应物温度120~125℃。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约10 min ,直到不在有液体流出为止
芯模
2、纯化
反应完毕后,将饱和碳酸钠很缓慢地加入馏出液中,直到无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为止。饱和碳酸钠溶液要小量分批地加入,并要不断地摇动接收器(为什么?)。把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钟,静置,放出下面的水层。用石蕊试纸检酯层。如果酯层仍显酸性,再用饱和然酸钠溶液洗涤,直到酯层不显酸性为止。用等体积的饱和食盐水洗涤(为什么?)。放出下层废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将乙酸乙酯倒入干燥的小锥形瓶内,加入无水碳酸钾干燥。放置约20min ,在此期间要间歇震荡锥形瓶。
把干燥的粗乙酸乙酯滤入50mL 烧瓶中。装配蒸馏装置,在水浴上加热蒸馏,收集74~80℃的馏分。
产量:14.5~16.5g 注意:
1、由于乙酸乙酯可以与水、醇形成二元、三元共沸物,因此在馏出液中还有水、乙醇;
2、在此用饱和NaCl 溶液的目的是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3、蒸馏:将干燥好的粗乙酸乙酯转移置50 mL的单口烧瓶中,水浴加热,常压蒸馏,收集
74~84℃馏分。称重并计算产率;
4、干燥剂无水碳酸钾也可用无水硫酸镁替代;
5、也可在石棉网上加热,控制反应温度在120~125℃,温度过高会增加副产物乙醚的含量;
6、控制浓硫酸滴加的速度太快,则会因局部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引起爆沸;
7、洗涤时注意放气,有机层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后,尽量将水相分干净;
思考题
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本实验如何创造条件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答: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进行慢且需要酸催化。为提高产率,本实验中采用增加醇的用量、不断将产物酯和水蒸出、加大浓硫酸用量的措施,使平衡向右移动。
2、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加入浓硫酸的量是多少?
答: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其催化和吸水作用。浓硫酸的用量为醇用量的3%时,即能起催化作用,当硫酸用量较多时,由于它能够因吸水作用而增加酯的产率。但硫酸用量过多时,由于高温时氧化作用的结果对反应反而不利。
3、如果采用醋酸过量是否可以,为什么?
北斗信号源
答:不可以。本实验中,我们是利用过量的乙醇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右移;另外醇还可以和生成的水、乙酸乙酯生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而蒸馏出去,从而促使酯化反应的进行。而酸不能与酯共沸。
4、实验中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是否可用水代替?
答:不可以,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采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
5、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必须浸入液面以下?
答:反应过程中,我们控制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必须浸入液面以下。
6、为什么调节滴加的速率(每分钟30滴左右)?
广告推送答:若滴加速率太快则乙醇和乙酸可能来不及反应就随着酯和水一起蒸馏出,从而影响酯的产率。
7、实验中,怎样检验酯层不显酸性?
答:先将蓝石蕊试纸湿润,再滴上几滴酯。
8、酯层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过后,为什么紧跟着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而不用CaCl2
溶液直接洗涤?
答:当酯层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过后,若紧接着就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的CaCO3沉淀,使进一步分离变得困难,故在这步操作之间必须水洗一下。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采用饱和食盐水进行洗涤。
9、为什么使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酯层?
答:酯层中含有少量未反应的乙醇,由于乙醇和CaCl2作用生成CaCl2·4H2O结晶化物,所以使用乙醇除去少量未反应的乙醇。
10、使用分液漏斗,怎么区别有机层和水层?
答:(乙酸乙酯的密度d420=0.9003,所以有机层在上层。)如果不知道密度,可以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比较上层和下层体积的变化。
11、本实验乙酸乙酯是否可以使用无水CaCl2干燥?
答:不可以,因为乙醇和CaCl2作用生成CaCl2·4H2O结晶化物。
12、本实验乙酸乙酯为什么必须彻底干燥?
答:乙酸乙酯与水和醇分别生成二元共沸物,若三者共存则生成三元共沸物。因此,酯层中的乙醇和水除不净时,回形成低沸点共沸物,而影响酯的产率。
13、蒸出的粗乙酸乙脂中主要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
答:主要杂质有乙醚、乙醇、乙酸和水等。由于乙醚沸点低,在多次洗涤中,极易挥发掉;使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洗涤除去乙酸;紧跟着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除去残留的Na2CO3溶液,然后用饱和CaCl2溶液直接洗涤除去少量的乙醇。
14、能否用浓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来洗涤蒸馏液?
答:不可以,使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降低产率。
15、为什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时要小量分批加入,并不断摇动接受器?
答:因为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含有乙酸,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如果一次加入,反应剧烈,所以必须要小量分批加入,并不断摇动接受器,使乙酸与碳酸钠温和的反应。
操作要点及说明
1、本实验一方面加入过量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产物,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乙酸乙酯和水、乙醇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共沸点都比原料的沸点低,故可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将其蒸出。这些共沸物的组成和沸点如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2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27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应   溶液   乙醇   洗涤   漏斗   实验   采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