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一、墙体烂根
1.现象
混凝土墙根与楼板接触部位出蜂窝、麻面或露筋,有的墙根内夹有木片、水泥袋纸等杂物。
2.原因分析
塑胶面板
(1)第一层混凝土浇灌过厚,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底部未振透。
(2)混凝土铺设后没有及时振捣,混凝土内的水分被楼板吸收,振捣困难。
(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准,搅拌不匀,坍落度太大,材料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率小,和易性不好,振捣困难或振捣时间过久造成漏浆。
(4)钢模板与楼板表面接触不严密。当楼板厚度不等、高差较大以及安装不平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5)钢模下部缝隙用木片堵塞时,木片进入墙体内。
3.预防措施
(1)支模前,在模板下脚相应的楼板位置抹水泥砂浆平层,但应注意勿使砂浆平层进入墙体内。
(2)模板下部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等塞严,切忌使用木片并伸入混凝土墙体位置内。
(3)增设导墙,或在模板底面放置充气垫或海绵胶垫等。
(4)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模板及楼板表面,然后浇一层50mm厚的砂浆(其成分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砂浆不宜铺得太厚,并禁止用料斗直接浇筑。
(5)坚持分层浇筑混凝土,第一层浇筑厚度必须控制在500mm以内。

二、墙面粘连,缺棱掉角
1.现象
墙体拆模时,大模板上粘连了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表皮,现浇墙体上口及洞口拆模后缺棱掉角。
2.原因分析
    (1)脱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于1.2Mpa。尤其是在初冬阶段(温度-1—10℃),由于缺乏可靠的保温措施,最易发生此类现象。
    (2)混凝土用水量控制不严,质量波动大,浇筑时下料集中,又未均匀振捣。
    (3)模板清理不干净(特别是上、下端口部位及门框边),易积留混凝土残渣。
    (4)使用了失效的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离剂被雨水冲刷掉。
    (5)衔接施工缝时浇筑的砂浆层过厚,强度偏低,洞口模板拆除过早,或拆模时碰撞,造成墙体缺棱掉角。
2.预防措施
    (1)坚持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期1.2Mpa后才能拆模的规定。
    (2)清理大模板和涂刷隔离剂必须认真,要有专人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重机关报清理刷涂。
    (3)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筑时均匀下料,禁止采用振捣棒赶送混凝土的振捣方法。
    (4)应留有周转备用的洞口模板,以造当延迟洞口模板拆除的时间,宜采用可伸缩的
洞口模板。禁止用大锤敲击模板,以防损伤混凝土棱角。
    (5)衔接施工缝的水泥砂浆厚度家为50-100mm,浇筑底层混凝土必须认真振捣。采用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在模板上口加入拌过水泥浆的石子再作振捣,确保此部分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三、墙体垂直偏差大
1.现象
    墙体垂直偏差大,超过规范要求。有的整个一道墙都很严重,有的只是一端倾斜严重。墙体垂直偏差过大将影响楼板搁置长度,也易造成墙体局部支承压力增大。
2.原因分析
    (1)支模时未用线坠靠吊,或拧紧穿墙螺栓后未进行复查。
    (2)大模板地脚螺栓固定不牢,模板受物体猛烈冲撞后(如外墙板的碰撞等)发生倾斜变形,事后又未进行纠正。
    (3)大模板本身变形,扭曲严重。
    (4)模板支搭不牢,地脚螺栓未拧紧;振捣混凝土时过猛,使模板发生变位。
3.预防措施
刷毛辊
    (1)支模过程中要反复用线坠靠吊。先安装正面大模,通过地脚螺栓调整,用线坠靠吊垂直后再安装反面大模,然后在反面模板外侧用线坠皎核,最后用穿墙螺栓固定正、反大模,并随着用线坠校核其垂直度, 并注意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拧紧。
    (2)支模完毕经校正后如遇有较大冲撞,应重新用线坠复核校正。
    (3)日久失修变形严重的大模板不得继续使用,应由工厂进行修理。

四、墙面凹凸不平
1.现象
    现浇混凝土墙体拆模后墙面凹凸不平,有的局部凹瘪,有的成连续波浪形,也有的局部鼓包(用2m靠尽检查凹凸超过±4mm)。
2.原因分析
    (1)模板刚度不够。大模背面的槽钢(龙骨)间距达大或所用面板钢板太薄(小于4mm)。
    (2)穿墙管长短不一,误差过大,穿墙螺栓拧得过紧,使其附近钢板局部变形。
    (3)振动器过度猛振大模板面,板面局部损伤。
四辊冷轧机    (4)安装及拆模过程中用大锤或撬棍猛击模板板面,使板面造成严重缺陷。
3.预防措施
    (1)加强模板的维修,每个工程完工后,应对模板检修一次,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严重的应更换板面钢板。
    (2)刚度不足的模板,可加密背面钢龙骨(8号槽钢),即在原来两根之间再加1根,或在原来两根水平槽钢之间加一道垂直方向的短龙骨。
    (3)不得用振动器猛振大模板或用大锤、撬棍击打钢模。
    (4)穿墙螺栓部位的钢板宜适当加固。加固方法可采用贴上一块小的方形厚钢板(贴在板面的反面)或在孔口两侧加焊型钢。
五、 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
    (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
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昆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六、阴角不方正、不垂直
1.现象
    拆模后内纵、横墙交接处,以及外墙与内横墙交接处阴角不方正、不垂直,给装修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浪费大量修补用工。
2.原因分析
    (1)采用筒子模时操作疏忽,角部出现垂直偏差。
    (2)采用平模时,内纵墙模板与已浇筑好的内模墙之间缝隙过大;内纵墙模板轴线位移。
    (3)小角模变形与大模板之间形成缝隙,出现漏浆及阳角变形。
    (4)外砌内浇建筑中,外墙与内墙交接处的组合柱断面宽度均大于内墙厚度(因有马牙槎),必须加上较大的小角模。如果支设小角模时操作马虎,固定不好,往往造成角模位移,阴角产生严重变形。
    (5)外砖墙不平或外墙板表面不平。
3.预防措施
    (1)及时修理好模板,尤其是小角模。
    (2)安装筒子模时应精心操作,将误差消灭在安装过程之中。
    (3)支模时应保持轴线位置正确,努力减小模板垂直偏差。
    (4)外砌内浇建筑外墙与内墙模板交接处的小角模必须认真处理,固定牢靠,确保不变形。
    (5)组合柱处的砖墙面必须砌筑平整,如模板与墙面之间有缝隙时,应予填补。
七、墙体混凝土起泡
1.现象
    墙面有数量较多的大面积气泡,给装修工程带来很大困难,既影响进度又增加用工。
2.原因分析
    (1)发泡型减水剂(如MF减水剂等)掺量过多。
    (2)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振捣时间太短,混凝土不密实。
冶炼炉    (3)混凝土浇筑时一次下料太多,振捣时气泡未排出,而集结在混凝土墙面上。
3.预防措施
    (1)按规定正确掺加减水剂,最好不用发泡型减少剂,必要时可掺引气剂。
    (2)采用现场搅拌,若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坍落度宜采用130-150mm,最大不得超过180mm。地沟油检测
    (3)加强混凝土振捣,如混凝土内掺减水剂,宜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得大于300mm,拔出时速度要慢,振捣时间以表面不再冒气泡为度。
    (4)混凝土每次铺设厚度以不小于500mm为宜。
导线分流器
八、墙面有模板皮
1.现象
    墙体木模板拆除时,墙面上残粘着模板表皮,观感差。
2.原因分析
    (1)木模板周转次数多,其表面刚度不足,拆除时表面模板皮残粘在混凝土面层上。、
    (2)使用了失效的脱模剂或脱模剂刷不均匀、漏刷。
    (3)脱模过迟,未及时养护,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其早期表层强度发展过快,混凝土粘连木模。
3.预防措施
    (1)对于经过多次周转使用的木模,剔除其中表面刚度不足或弯曲变形的木模。仅局部表面刚度不足的木模,使用前应重新修补。
    (2)木模拆除后应及时清理表面砂浆及翘皮,认真涂刷有效的脱模剂。
    (3)采用快速拆模体系,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时,及时松开模板,对混凝土淋水养护。
九、墙体裂缝
1.现象
    墙体裂缝一般在施工中大多出现于门(洞)口顶部及内外墙交接处;竣工后又多出现于顶层,沿外墙呈“八”字形。内墙面洞口处也常有开裂。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时即过早拆模,以至墙体被拉裂。
    (2)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被外溢的混凝土铸牢,不得不采取强力拆模措施(如摇晃钢模使之猛撞墙体)。结果造成墙体严重内伤,干缩后形成裂缝。
    (3)模板起吊时,吊钩未放在模板重心位置上,起吊后模板倾斜,碰撞混凝土墙体。
    (4)门(洞)口拆模用大锤猛击。
    (5)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有时根本不养护,造成混凝土干缩裂缝。
    (6)温度变化引起收缩裂缝,特别是顶层朝南方向的内墙较为普遍。
    (7)原材料质量不好,砂石含泥量过大。
3.预防措施
    (1)保证混凝土拆模强度不低于1.2Mpa。
    (2)混凝土浇筑后应随即北朝鲜模外和模底溢浆清除干净。拆模时可用撬棍将模板上
下或左右轻缓撬动。不得采取摇晃大模板碰撞墙体的方法松动模板。、
    (3)必须缓慢垂直起吊已拆除的大模板,吊钩应落在模板重心部位,不得碰撞墙体。
    (4)拆除门口、洞口模板时不得用锤猛击。
    (5)墙体脱模后,常温下要立即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昼夜,保持混凝土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6)屋顶保温隔热层要在屋盖结构完工后及时施工。
    (7)控制砂石含泥量,含泥量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应处理后再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4:3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240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模板   混凝土   振捣   墙体   浇筑   采用   螺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