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沉水植物在养殖池塘中的生态效应

浅谈沉水植物对池塘养殖水环境的调节作用
通常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因水体交换量较低、养殖密度较高,加上养殖对象的活动濒繁,往往会引起水中植物营养元素、氨氮等有害物质和有机物的积累,塘底也因残饵和鱼体排泄物的堆积,耗氧量增加,导致整个水体的水环境恶化,由此抑制养殖对象的生长。因此,如何减轻养殖活动自身对水体的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池塘养殖中种植沉水植物、实施鱼草混养,净化改良水质是当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一、沉水植物对养殖水体的生态调节作用
(一)沉水植物的种类与特性及生态调控的优点
1、沉水植物的种类
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虽然海洋中的大叶藻(Zostera)藻及海藻类均包括在内,但一般则是指淡水植物。如黑藻属(Hydrilla)、苦草属(Vallisneria)、狐尾藻属(Myriophyllum)、金鱼藻属(Ceratophyllum)、小叶眼子菜(Potamogeton crispus),轮藻(Ch-ara coronata)等叶和茎的机械组织、角质层、导管等均发育不良,质柔软,叶多半可进一步区分为细
长形或线形。营养盐类,O2及CO2主要是通过藻体表面摄取。假根的发育也不良,多少具有吸收能力,但主要是作为固定
器官来使用。另外,也有无假根的藻类(如金鱼藻)。沉水植物是以根茎〔苦草属、眼子菜属(Potamogeton)〕、芽(黑藻属、小叶眼子菜属)、种子(刺藻)等进行越冬。
2、沉水植物对生态调控的优点
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养殖过程中水生生物产生的无机营养盐,减轻养殖水体的营养负荷,并将吸收的无机营养盐转化为自身的生物量。以浮游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者的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数量易受外界营养盐的供给情况影响,极端情况下或暴发性增殖,或体崩溃;与之相比,沉水植物的生长策略较为保守,体内的营养库使它们更适应营养盐波动的水体环境。当养殖在营养盐不足的环境中时,体内的氮库仍然可以维持它们较长的生长;当介质营养盐含量较高时,即使光照不足,沉水植物也会吸收超过自身需要的营养盐,从而充实内部营养库以备快速生长时利用。因此,利用养殖过程中营养盐的输入来补充因沉水植物生长消耗的营养物质,当养殖对象和沉水植物的放养密度搭配适宜时,系统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平衡。(二)、沉水植物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
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已被许多实验证实。为了适应水中的生活,沉水植物的茎、叶都具有吸收
功能,能明显的去除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的过量生长。因此养殖系统中因饵料输入、鱼类代谢造成的营养负荷,可以通过沉水植物的吸收得到缓解。鱼类和细菌的代谢消耗水体中的DO,降低pH值,沉水植物则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体pH值。同时,作为生物环境,沉水植物通过吸收式制冷机组
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抑制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改善水下光照和溶氧条件,为形成复杂的食物链提供了食物、场所和其它必需条件,是水体生物多样性赖以维持的基础。
多拉寻物大冒险
水位电极近年来,在受损水域中进行沉水植物的恢复与重建试验,已成为水域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沉水植物对水生生物和水生动物的影响比较广泛。
1、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影响
沉水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菹草型水体的浮游植物有如下特点:种类少、多鞭毛藻和兼性浮游植物,有草区比无草区的生物量大。菹草覆盖水体比近似的无草水体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大,首先因为这类水体均系水深不过2—3m的浅水体,敞水区一遇风浪泥沙泛起使泥浊度增加。由于光照不适加之泥沙对浮游植物细胞的机械损伤,其生物量必然不高。相反,菹草的防浪作用,减少了水层含沙量和混浊度,加上菹草与浮游植物在营养盐吸收上的互补性,所以菹草丛生的水区有较多的浮游植物。但是对于那些较深或者虽浅而面积很小的池塘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有草水体与无草水体的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数量相差不大,前者甚至超过后者。浮游植物与大型水生植物密度呈负相关,就是这类水体沉水植物能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不过,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沉水植物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沉水植物和水生动物在生态功能上相互补充,构成一种复合式的养殖系统,前者为后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电镀阳极板有助于其生长。沉水植物直接或间接为鱼类、河蟹、水生螺类等水生经济动物提供食物。在沉水植物丰富的水体中,沉水植物为许多小型鱼类、螺类和虾蟹提供索饵场所,因为水草和水草表面的周丛生物是它们喜食的食物;也能为它们提供逃避敌害生物的隐蔽场所。并且,沉水植物还能为水生动物提供产卵、孵化和育幼场所,如湖泊中常见的鲤鱼、鲫鱼、黄颡鱼、乌鱼等均须以水草为产卵巢,而且鲤鱼、鲫鱼、黄颡鱼等水生动物产下的受精卵具粘性,粘附在水草上孵化能提高孵化率。大多数初孵幼体都以水草为附着载体,这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此外,沉水植物不仅改善了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自身也能从中受益,投饵及鱼类活动通过系统的物质循环源源不断的向沉水植物输送养料,保证沉水植物的生长。
(三)常用沉水植物菹草在养殖水体水质改良中的应用
在用沉水植物改良养殖水体水质的研究中,菹草是用得最多的一个物种。
雅莱减肥饼干
1、菹草的生物学特点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是一种典型的沉水植物,它在分类学上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眼子菜科,为世界广布种;两年生、喜低温,秋季发芽,冬春生长,夏季多数植株衰败死亡,同时形成鳞枝以渡过不适环境。
菹草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繁殖,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由断枝脱离母体,长出不定根,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此种营养生殖发生在春末夏初;二是芽殖体繁殖。芽殖体是菹草越夏的主要形式,是次年种的主要来源。芽殖体发育时间营养
生长的后期。在菹草每个分枝顶端生出一个绿的螺旋状的芽殖体。随着发育,芽殖体变得坚硬,呈黑褐,边缘具有锯齿,形如松果,贮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芽殖体比重大于水,当母体死亡根茎叶腐烂时,芽殖体沉入水底,度过夏季不利环境,待秋季萌发长出新个体。由于芽殖体坚硬有锯齿,既不易腐烂,又不易被鱼类取食,可以顺利地在水底越夏和越冬。芽殖体的数量相当大,每株可达50个左右。
按照生长发育特征和对环境的适应,菹草的个体发育大致可分为9个阶段:芽殖体萌发期、幼苗生长期、幼苗越冬期、返青期、指数生长期、花果期、芽殖体发生期、植株衰亡期和芽殖体越夏期。
医用拉链
二、沉水植物对改良水质及鱼草混养的研究
1、用菹草改良水质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关于用菹草改良水质的研究很多,对不同水质条件下菹草的净化作用及其生理反应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菹草对水中COD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利用菹草、狐尾藻等7种沉水植物对受污染的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显著去除作用。为了了解菹草吸收营养盐的特点、探讨其生长、衰败对水中营养盐、浮游生物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环境因子对菹草吸收氮、磷的影响,以及菹亡后腐败分解释放营养盐的研究,发现菹草对水中氮、磷的吸收与pH值、温度、光照、根/茎生物量比及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浓度比有关。在pH值为8.0-9.5,水温为19-28℃的实验条件下,水中NH4+-N浓度低于0.35mg·L-1左右时,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22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沉水植物   水体   养殖   营养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