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博物馆教育及实现手段
一、博物馆教育的含义
1974年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该定义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业务目的首位,取代了多年来将研究置于首位的认识。表面看来这只是表述语序的调整,实际上反映了国际博物馆界近年来对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强调,反映了对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关注,也反映了博物馆在工作态度上更采取外向的选择。我们还应该注意,定义在表述时,是将教育作为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等项博物馆基本业务的共同目的,也就是说,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都应贯彻教育的目的,不应将本职业务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工作目的。
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它不仅是收集珍贵文物标本及其它实物资料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科学研究,丰富人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这三大功能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却有着承前启后的顺序。收藏和科研,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最终是为了社会教育服务。从博物馆内部关系来说,收藏文物标本
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大量藏品必须进行一些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才能解释藏品所具有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从而为充分理由提供前提条件,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目标,而一个博物馆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因此,无论博物馆的规模、设施、内容形式如何变化,它的最终目的是给观众看的,人们在观看中受到教育、启发。如果一个博物馆不谋求通过社会教育为社会服务,就称不上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作用,是办好博物馆的根本要求。因此,有人把社会教育比做博物馆的灵魂生命线
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是为广大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服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终身教育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
一、博物馆教育
《优化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理念》
博物馆一切有目的地影响观众的活动都属于博物馆教育的范畴,狭义上的博物馆教育专指
冶炼炉由博物馆教育部门所主导规划的活动,这类教育活动多有特定的目的、主旨、对象,以及明确的时间、地点和设备,且在活动进行时,常有教育人员与博物馆观众面对面的接触与沟通。
催化裂解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在18世纪的欧洲萌芽之初,是通过主题式的展品及说明文字及馆内解说进行;1930年代到1950年代,博物馆承担社会责任进行成人教育的观念持续发展,“激发大众兴趣”的教育理念获得认同;1960年代至1970年,许多博物馆成立教育部门进行教育活动,并为观众提供与展品互动的机会;1990年代至20世纪末,博物馆为全民共享,秉持“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电脑化、科技化的媒介,在写实的、临场感强的、虚拟实境的博物馆环境中,运用实物的、体验的、动手做的教材,以自导的、探索式的、寓教于乐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生活化的、时事的、顺应个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教育活动。教育不仅是现代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而且将教育职能的发挥水平视为衡量博物馆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新世纪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如何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
1、加强自我宣传,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博物馆的需要。因此,博物馆要加强自我宣传的意识,要让大众了解博物馆,让他们感到参观博物馆是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再好的展览也需要进行积极的宣传,单靠“坐等”的博物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
博物馆向学校进行宣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媒体播报、网站设立、推出博物馆论坛、编写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常用媒体工具进行宣传;自制宣传片在各大媒体播放;到繁华街区和中小学校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单,将博物馆的展览送到观众手中,同时对博物馆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制作精美的文物卡、纪念卡、文物模型和复制品等出售给观众作为纪念品;在节假日给中小学校寄发印有博物馆简介的纪念卡,向他们祝贺节日,交流感情,使他们进一步的了解博物馆,增进对博物馆的感性认识。同时,好的服务本身就是广告,观众到博物馆,如果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就会对博物馆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博物馆工作者应该有自我宣传的意识,应该认识到自身所做的任何事都要有利于扩大博物馆的影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体。可以说,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我国博物馆大都有体现该馆性质和任务的主要陈列。这种陈列由比较稳定的主题、内容、展品(主要是馆藏文物标本)和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构成为陈列体系,我们通常称之为基本陈列。除了基本陈列以外,各博物馆大都有结合自身特点举办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使社会公众在博物馆可以得到更多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享受。
由于博物馆基本陈列系统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使得目前一些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跟不上时代,缺乏新意,成为公众“一次性消费场所”。 基本陈列大多按年代、类别或其他内在的逻辑关系串联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在不影响主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寻求细节上的突破,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丰富的馆藏文物来更新展品,至少是通过每隔一定时间更换部分展品,来保持参观的新鲜感,保持展品循环、常换常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陈列形式新颖活泼的展览不仅能吸引学生,开发他们的智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现代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该抛开只将展品摆在展柜里,将图片文字贴在展墙上的陈旧方式,而应该大胆采用声、光、电结合的多样化表现手段,增强陈列的艺术性,满足观众
的视觉感受需要和动手触摸的体验欲。
经常举办临时展览,是活跃博物馆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样,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方面需求。临时展览具有题材广泛、针对性强、筹备快、装备轻、机动灵活、方便众等诸多优点。而且花钱少,教育效果明显,成为博物馆自由发挥的舞台。但是目前国内的许多博物馆临时展览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要发挥临时展览的内在活力,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深入众,深入生活。博物馆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观众调查,广泛深入的了解观众的真正需要,从而推出各种新展览。二是教育优先、效益综合。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展览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第三,热点追踪,与时俱进。通过举办与传统节庆或时代热点问题等内容相关的展览来激发展览活力。例如黑龙江省博独辟蹊径,结合馆藏精品文物丰富的特点,推出“每月一星”系列展览,即每个月展出一个馆藏精品文物,同时采用视频、影音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围绕“每月一星”系列展览制作专题录像片,深受广大众欢迎。
安全监控
3、讲解员是联系陈列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陈列讲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观众对展品和陈列加深理解,还
可以使那些无目的游览的观众通过讲解增加参观兴趣,开阔视野,得到更多的收获。因此辅导性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社会教育中不可无视的工作,是服务于观众的重要方法。讲解工作应该根据不同观众有针对性的进行,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讲解,就要求讲解员熟悉观众,能够确保对待;熟悉陈列内容、展览品和有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对观众需求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优雅大方、和蔼可亲的风度,满清热情的为观众服务。好的讲解可以加大陈列的广度与深度,甚至可以弥补陈列的某些不足,还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想教育。好的讲解也能使观众对博物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教队伍,对于发挥博物馆的教功能是至关重要的。led背光屏
研究表明,小学生感知事物具有笼统、不精确的特点,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初中生在概括性上比小学生有所发展,注意力更具稳定性、目的性,能理解抽象的概念,能独立思考。讲解员应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讲解,而不能千篇一律,应当因材施教。对小学生讲解应浅显易懂,可以穿插一些提问和反问,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对于中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科学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讲解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小插曲、小故事,增强讲解的趣味性。也可以通过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之,讲
解员应灵活多变,采用多种方式来引导青少年,使他们在思想上受益的同时,达到知识上的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电子技术讲解将得到广泛应用。所谓电子技术讲解,就是利用声、光同步形式进行讲解的技术。当讲到某展柜和某展品的时,指示灯就在所讲的实物处闪亮,使讲解与实物构成统一的整体。还可酌情配以与陈列内容协调的音乐,用以烘托和渲染,达到试听结合的教育效果。
4、完善的服务
《博物馆教育与传播的社会效益分析》
创新服务让观众成为博物馆常客。博物馆的教育服务活动,是陈展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吸引观众积极参与,共享博物馆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博物馆在推出系列教育活动的同时,要把装饰上乘、设备齐全、集中了现代物质文明之大成的物理环境与提供微笑、温馨、周到、方便服务的人文环境的每个细节密切结合起来,为广大观众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氛围。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服务载体,比其他任何一项具体教育内容更具意义和影响力。良
好的物理和人文环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观众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他们自觉调节心理和行为。并不断创新教育服务活动,丰富教育项目内涵,使其形成品牌优势。提供给观众进行自由选择和参与,让观众在参与教育活动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感悟人生真谛,自觉成为博物馆的常客。
博物馆应该关心自己的观众,使他们愉快地再博物馆参观、游览、学习、研究和休憩,这就需要一些基本的服务设施,而且每个博物馆在本馆财力条件下都应该尽力改善服务设施。这些服务设施包括:
1、参观服务设施。如停车场,供寄存或停放自行车和汽车;小件物品存放处;问讯台;盥洗室;观众休息室;食品部;纪念品出售部等。
2、学习服务设施。如演讲厅;电话教育厅,播放电影、幻灯、电视录像等;学生用的博物馆教室,供学生听讲、临摹、修复、试验使用等。
3、研究服务设施。为便利馆外专业工作者从事研究工作,许多博物馆专门开放学术研究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免费或者有偿提供研究资料。
室外隔音墙4、老年人、残疾人服务设施。如轮椅、电梯、残疾人用厕所、专供盲人触摸欣赏文物标本的展览室等。
服务设施的制备,要根据每个博物馆的具体情况而定。目前,我国许多博物馆在这方面还不可能很完备。但是,为观众提供一些基本服务设施,是完全必要的。今后,还要根据不断增长的客观需要和财力、物力的可能条件,逐步加以补充、改善。同时要加强现有服务设施的管理。
解扰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2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215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博物馆   教育   观众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