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

浅谈古典诗歌语言特点
摘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审美活动,首先要通过品味语言的艺术效果,去领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进入作品美的境界。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诗歌是通过语言向读者提供艺术鉴赏形象,因此,诗歌的语言浓缩的特点。苏珊·朗格说:“诗人从根本上说来就不同于普通的会话语言,诗人用语言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关于事件、人物、情感反应、经验、地点和生活状况的幻象。”所以,诗歌语言鉴赏是诗歌审美活动的核心环节,这与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内指性、跳跃性等主要特点紧密相连,只有掌握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开展诗歌审美活动。
主题词:诗歌鉴赏  语言特点  音乐性  内指性  跳跃性
一、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静音冷却塔诗歌语言按照和谐、对称的规律运动,使诗具有韵律、节奏,呈现出音乐美,诗歌的形象得以更好的展示。正像萨特所说:“诗与散文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与散文同样的方式使用文字,甚
至可以说诗不得不使用文字,它反而是为文字服务的,诗人不把语言看作工具,他把文字看成物而不是符号 ”,也就是说,在诗歌中,语言作为言说的主体,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再是静止的无生命的符号,而是运动着的有生命的物。借助诗歌语言的张力,诗歌语言的形象性通过气韵这一审美形态得以展示,使诗歌从外在美上升到内在美,从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气韵可以说是意境的外壳,是件漂亮的外衣,是审美对象源源不断流淌出来的生命乐章,是超越文字、线条、彩和声音等之外的音符。诗歌的创造就是将这种音乐美升华为形象美,让人回味无穷。
诗歌审美鉴赏中如何获得声韵。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就是反复吟诵一首好诗,就仿佛听到音乐的谐声,看到那颤动的琴弦。诗歌的功能主要是抒情。想要表现、喧泄情感,用日常谈话语式的、漫无边际的、凌乱的语言是无法实现的。伴随情感喷发的应当是铿锵有致的、带有歌唱性的和谐的语言。只有这种音乐性的语言,才能谐调诗人与受众的心律,才能从心理上或生理上产生共鸣。而诗歌的节奏正是体现了这种生命的运动状态,正像郭沫若所说:“节奏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所以,诗歌审美鉴赏才要因声求气。只有在这种音乐美中反复体味,才能感受到诗歌的形象,从形象中聆听到情感的声音,使人感
受到类似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所激发起来的不可捉摸的精神活动。
二、古典诗歌语言的内指性
诗歌追求意在言外。诗歌的语言,不能象散文一样直露,它要求感情在诗内,意在言外。诗歌的语言作为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它是意象符号的符号,具有“内指性”。诗歌的情感、意义是游离于语言之外的,常人只能见其表而未知其里。海德格尔认为“日常语言”重在工具性,而“诗的语言”重在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本质上是一种“言外之言”、“无言之言”,是诗人心中丰富、深刻的情感表现。就拿“柳”这个意象来说,在“渭城朝雨悒轻尘,客青青柳新”中,看似写真实的柳树枝叶勃发,实为借柳表现对友人的离去既依依不舍又自然达观之情,诗中的“柳”的意义已游离于现实中“柳”的原本意义。而“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柳”因谐音“留”而表现出对故乡的不舍和思念。这都是诗歌语言的内指性留给审美主体去思索、想象的结果,这比一泻无余的直白更具有回味无穷的魅力。
诗歌语言对于日常生活的“自然语言”是悖谬的。没有语言的内指性就没有诗。 什克洛夫斯基说过:“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的手法,因为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应该使之延长。” 诗歌的语言要努力
黄军导航
克服语言的自动化表现,使语义多些障碍,是鉴赏者挖掘其内在意蕴,鉴赏者才能进入艺术再创造的天地。诗歌表意善于运用“言在此,意在彼”的表达技巧。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不明此道的人只观表层语意,难以发掘诗意之幽微。钱钟书曾就此总结说,那看不见的比那看得见的要丰富得多。如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两句,“寒声”不仅意为秋声清冷,更指诗人内心的凄凉。“无雁影”不仅仅指没有大雁的影子,更隐含着诗人盼家书(鸿雁传书)而不得的孤独愁苦之情,表达诗人对家乡深切思念之情。诗歌语言的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就是诗歌内指性的表现。
三、诗歌语言的跳跃性
音圈电机模组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曾说:“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由能指与所指构成,能指是表示成分,所指是被表示成分。表示成分为形式,包括字形、字音、字象;被表示成分为内容,包括概念或指示物。两者搭配,就产生了符号功能。这样,在符号的“横组合”的言语链中,就要打破词语的线性结构,进行大跨度的拼接。我国古代诗歌有“炼字”传统,“炼字”就是突出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特点。跳跃是语言精炼与概括在表现形式上的反映。马拉美说过,诗歌是舞蹈,散文是漫步。散文的语言符号多
是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展开,即使有断层,也有过渡和照应的弥合。但诗歌语言却非如此。它可以省略一般过程的交代,抛去外在的连续,在词与词、行与行、节与节之间进行大跨度的跳跃,又由于词语所负载的时空意识和主客观情况的不同,这种跳跃式的拼接就更可以造成诗歌世界的立体效应。诗歌鉴赏时只有把原句泡开,才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一个立体的画面。
诗歌语言符号的跳跃性,不仅是诗歌表现技巧的要求,也有它更深层的内在依据。这就是诗人创作的思维特点。正象黑格尔所说,这是“一种抒情的飞跃,从一个观念不经过中介就跳到相距很远的另一个观念上去。这时诗人就象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违反清醒的按部就班的知解力,趁着沉醉状态的灵感在高空飞转,仿佛被一种力量控制住,不由自主地被它的一股热风卷着走。”。可见诗歌的跳跃性,是由诗歌的生命内质决定的。诗歌不仅可以有时间上的跨跳,也可以有空间上的大幅度转换,写诗不能亦步亦趋地单纯外在地表现生活,而是要在现实的变动中,激起感情的波澜,这样自然会有从客观到主观,从主观到客观的虚实的跨越,从而使诗歌产生有力的脉动。如“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一诗中,第二、三句与第一句之间的跳跃就非常大,只有理解第一句与二、三句之间的这种跳跃,才能真正疏通理解上下诗歌句意,才能顺利解读诗的意境。
诗歌的跳跃性有时还可以把正相反对的两个事物或两种情感,通过词语的跳跃,结合在一起,相互对比、映照,从而造成巨大的意蕴张力。在鉴赏诗歌语言时,只有把握住诗歌语言跳跃性这个特点,才能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感受诗歌的情趣。
磁性定位器总之,中国古典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独具一格的语言特点。古典诗词的语言艺术独具魅力,无法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但脱离诗歌语言从事诗歌审美活动,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钽酸锂晶体参考文献:
1、《美学》,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捕虾机电路图2、《廊坊师专学报》,1994年第02期,作者:刘宝。
3、《大学语文》,徐中玉、钱谷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版。
4、《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94页。
5、《散文理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0页。
1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207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歌   语言   才能   表现   诗人   鉴赏   情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