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指导书及报告—路基压实度检测挖坑灌砂法

试验指导书及报告
沐浴粉温泉浴片
学习领域
道路工程试验与检测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2  路基检测
任  务
任务2.2 路基压实度检测
    挖坑灌砂法测试压实度方法
班 级
姓 名
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现场测试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结构的压实度,以评价结构层的压实质量
2.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空隙的结构压实度测试。
二、仪器设备
1.灌砂筒:金属材质,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2.2.1,并符合表2.2.1的规定。灌砂筒上部为储砂筒,下部为圆锥体漏斗,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
图2.2.1  灌砂筒和标定罐
2.标定罐:金属材质,上端有罐缘,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2.2.1,并符合表 2.2.1的规定。
3.基板:金属材质的方盘,盘中心有一圆孔,主要尺寸符合表2.2.1 的规定。
表2.2.1  灌砂设备的主要尺寸要求
结  构
小型灌砂筒
型灌砂筒
大型灌砂筒
储砂筒
直径(mm)
100
150
200
容积(cm3)
2121
4771
8482
流砂孔
直径(mm)
10
15
20
金属标定罐
内径(mm)
100
150
200
外径(mm)
150
200
250
金属方盘基板
边长(mm)
350
400
450
深(mm)
40
50
60
中孔
直径(mm)
100
150
200
板厚
(mm)
≥1.0(铁)
≥1.0(铁)
≥1.0(铁)
≥1.2(铝合金)
≥1.2(铝合金)
≥1.2(铝合金)
注:储砂筒的容积可按照检测层厚度不同而适当调整,其他指标不变,以保证灌砂过程连续。
灌砂筒的选择:在测试前,应根据填料粒径及测试层厚度选择不同尺寸的灌砂筒,并
符合表2.2.2 的规定。
表2.2.2  灌砂筒类型(mm)
灌砂筒类型
填料最大粒径
适宜的测试层厚度
Φ100
13.2
150
Φ150
31.5
200
Φ200
63
300
Φ250及以上
100
≤400
注:路基填料最大粒径超过100mm 的,应采用其他方法测试压实度;当挖坑过程中存在超过规范规定粒径10%的填料时应另在附近选点重做。试验过程中若发现储砂筒内砂不足以填满试坑时,说明灌砂筒尺寸过小,应选择较大尺寸的灌砂筒重新试验,而不应在试验过程中添加量砂。
4.玻璃板:边长约500mm~600mm 的方形板。
5.试样盘和铝盒: 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铝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mm 的搪瓷试样盘存放。
6.电子秤:分度值不大于1g。
7.电子天平:用于含水率测试时,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的分度值宜分别为0.01g、
0.1g、1.0g。
8.含水率测试设备:如铝盒、烘箱、微波炉等。
9.量砂:粒径0.3mm~0.6mm 清洁干燥的砂,约20kg~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筛分至符合要求并放置24h 以上,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10.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11. 温度计:分度值不大于1℃。
12.其它: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
三、试验步骤:
1 .按现行试验方法对检测对象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
2 .按规定选用适宜的灌砂筒。
3.按下列步骤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
(1) 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离筒顶15mm±5mm左右为止。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 m1,准确至 1g 。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2) 将开关打开,使灌砂筒筒底的流砂孔、圆锥形漏斗上端开口圆孔及开关铁板中心的圆孔上下对准重叠在一起,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
(3) 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罐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4)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筒下部圆锥体的砂(m2)。
(5) 重复上述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4 .按下列步骤标定量砂的松方密度 (g/cm 3)。
(1) 用15-25℃的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 V ,准确至 1mL 。
(2) 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3,准确至 1g 。
(3) 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 m a (g) :
式中: m a ———标定罐中砂的质量( g );
m 1 ———装入灌砂筒内的砂的总质量( g );
m 2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g );
m 3 ———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 g )。
(4) 重复上述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5) 按下式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
式中:———量砂的单位质量 (g/cm 3 ) ;
V ——— 标定罐的体积( cm 3 )。
5 .挖坑灌砂
(1)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
(2)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则将盛有量砂m1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5,准确至1g。
(3)取走基板,收回留在试验地点未混入杂质的量砂,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
(4)将基板放回原处并固定,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直径一致)。在凿洞过程中,不应使凿出的材料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或大铝盒内密封,防止水分蒸发。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试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称取洞内材料质量mw,准确至1g。当需要测试厚度时,应先测量厚度后再称量材料总质量。
(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试样,放在铝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的有关规定测试其含水率(ω)。单组取样数量如下:用小灌砂筒测试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1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500g。用中灌砂筒测试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2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或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宜将取出的材料全部烘干,且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d)。用大型灌砂筒测试时,宜将取出的材料全部烘干,称其质量(md)。
(6)储砂筒内放满砂到要求质量m1,将基板安放在试坑原位上。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下口对准基板中孔,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不应碰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4),准确至1g。
(7)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度不大,也可省去步骤(2)和步骤(3)的操作。在试洞挖好后,将灌砂筒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中间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坑内。在此期间,应注意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g。
(8)仔细取出试筒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
(9)取走基板,将留在试坑内未混入杂质的量砂收回;将坑内剩余量砂清理干净后,回填与被测结构同材质的填料,并用铁锤分3~4 层夯实。
(10)回收的量砂烘干、过筛,并放置24h 以上,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可以继续使用。若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废弃。
简易过滤器四、试验结果整理及记录
1 .计算填满试坑所用的砂的质量mb( g ):
灌砂时,试坑上放在基板时: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上两式中:mb——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
          m1——灌砂前灌砂筒内砂的质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灌砂后,灌砂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
(m1-m5)——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合计质量(g)。
2 .计算试坑材料的湿密度 ρw (g/cm 3
式中 : m w ——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的质量( g );
——量砂的松方密度rrggg (g/cm 3 ) 。
3.计算试坑材料的干密度 ρ d (g/cm 3 ) 。
式中 : w —— 试坑材料的含水率( % )。
4. 当为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场合,计算干密度 ρ d (g/cm 3 ) ;
异形注塑模板
式中 m d —— 试坑中取出的稳定土的烘干质量( g )。
5.计算施工压实度:
式中: K ——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 )。
ρ d— 试样的干密度 (g/cm 3 ) ;
ρ c ——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 g/cm3
注:当试坑材料组成与击实试验的材料有较大差异时,可以试坑材料作标准击实,求取实际的最大干密度。
压实度试验(灌砂法)记录表
卧式双轴搅拌机
承包单位:                            检测路段:
监理单位:                            工程部位:第3层            日期: 年  月  日
桩号
测点位置
试坑深度(cm)
湿密度
灌砂筒+原有砂重(g)
(1)
圆锥体内砂重(g)
(2)
粗糙面耗砂量(g)
(3)
灌砂筒+剩余量砂重(g)
(4)
试坑内耗砂重(g)
(5)
(5)=(1)―(2)―(3)―(4)
量砂密度(g/cm3
(6)
试坑容积(cm3
(7)
(7)=(5)÷(6)
湿试样质量(g)
(8)
试样湿密度(g/cm3
(9)
(9)=(8)÷(7)
含水量
盒号
(10)
盒重(g)
(11)
盒+湿土重(g)
(12)
盒+干土重(g)
(13)
水质量(g)
(14)
(14)=(12)―(13)
干土质量(g)
(15)
(15)=(13)―(11)
试样含水量(%)
(16)
(16)=(14)÷(15)
平均含水量(%)
(17)
压实度
试样干密度(g/cm3
(18)
最大干密度(g/cm3
(19)
压实度(%)
(20)
(20)=(18)÷(19)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1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20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灌砂筒   试验   材料   质量   试坑   测试   基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