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完全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http ://hljnykx. haasep. cn
DOI :10 11942/j  issn1002-2767 2021 06. 0087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6):87-92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张浩楠,高建伟•玉米赤霉烯酮完全抗原的制备及鉴定[J ]•黑龙江农业科学,021(6):87-92.
玉米赤霉烯酮完全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张浩楠,高建伟
(齐齐哈尔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为了降低基层检测部门检测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N )的成本,研制国产化检测试剂盒非常必要,而试 剂盒的研制离不开完全抗原的支持。本试验的主要内容是将ZEN 肟化,生成玉米赤霉烯酮肟(ZENO ),再用 DCC-NHS 活性酯法将ZENO 与牛血清白蛋白(BSA )、鸡卵白蛋白(OVA)偶联合成ZEN 完全抗原,最后透析 将未偶联的小分子ZEN 除去,得到的即为完全抗原。包被原ZEN-BSA 浓度为1. 62 mg  - mL 1,免疫原
ZEN-OVA 浓度为1. 33 mg-mL 1。采用UV 法、SDS-PAGE 法对完全抗原进行鉴定,同时建立间接ELISA 方 法验证包被原ZEN-BSA 。结果表明:采用活性酯法合成的ZEN 完全抗原在319 nm 处出现新的吸收峰,且
SDS-PAGE 图表明ZEN-BSA 分子量集中在60〜70 kDa,ZEN-OVA 分子量集中在40〜50 kDa,不同于BSA  和OVA 分子量,但相差不大。根据紫外扫描图计算得到ZEN-BSA 结合比为7. 0 : 1,ZEN-OVA 结合比为 6.1:1。根据免疫学方法可知,OD 450 nm 值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试验利用3种方法对ZEN 完全抗
原进行鉴定,证明ZEN 完全抗原偶联成功。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抗原合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毒素检测
玉米赤霉烯酮(ZEN,也称为F2霉菌毒素) 是由某些镰刀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饲料和
谷物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1]。ZEN 是具有生 殖毒性、肝毒性、遗传和免疫毒性的化合物[]。为 了减少ZEN 对人类和家畜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目前至少有100个国家制定了有关食品中ZEN  上限的明确规则。欧盟修订(EC) 466/2001法 规(G/SPS/N/EEC/253)对一些食品内的ZEN
规定了欧盟统一的最大限量,主要内容如下:未加
工谷物(除玉米外)最大残留限量100 g g-kg 1;谷
粉(除玉米粉外)限量为75 g g  • kg 1 ;在面包、蛋
糕、饼干中,限量为50 M g-kg 10我国2017年实 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
量(GB  2761 — 2017)》⑶中规定:供人食用的小麦 及玉米中,ZEN 最大限量为60 g g^kg 1。
目前ZEN 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仪器分析方法
和免疫学方法。仪器分析方法主要有薄层
收稿日期:2021-02-0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教强省优势特学科-玉米重 点专项(LTSW201729);黑龙江省教育厅植物性食品加工技 术特学科专项(YSTSXK201826)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市 校合作项目(SXSP-2019003);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业务专 项(13550932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归国人员科学 基金(LC2017014)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 才培养计划项目(UNPYSCT-2017157)。
第一作者:张浩楠(1995 —),女,在读硕士,从事食品营养与 安全研究。 。
通信作者:高建伟(1982 —),男,博士,讲师,从事食品营养与 安全研究。 E-mail :16900279@qqcom 。
谱(TLC )4、高效液相谱(HPLC )[]和液相 谱串联质谱(LC-MS/MS )[]等。由于TLC 方法 样品制备繁琐、检测时间过长、检测限高、零敏度
差、特异性差等缺点,近些年在安全检测中基本不 再使用该法;HPLC 和LC-MS/MS 样品制备过
程过于复杂、仪器采购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检测 时间过长等缺点导致了该方法只适用于实验室中
的痕量检测及验证性检测,不适用于现场快检和 大批量的样品检测。免疫测定方法因其具有较好
的灵敏性、可靠性、快速性、实用性和便携性而被 广泛用于食品安全监测[710]。在我国国标《饲料
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B/T  19540 —
2004)》[11]中,采用了 ELISA 方法来检测饲料用
谷物原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该方法的检测限为
0.000 25 g g'kg 1。
建立免疫测定方法的第一步和关键步骤是获 得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而具有高特异
性和亲和力的抗体的产生依赖于半抗原分子设计
和抗原合成[12]。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将
ZEN 与羧甲氧基胺半盐酸盐反应,合成半抗原
ZENG 羧甲氧基胺(ZENoxime )。然后通过碳
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ZEN 全 抗原,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的载体蛋白是BSA 和
OVA 。并采用了多种鉴定方法对所合成的偶联
抗原进行鉴定,为后续免疫动物、制备单克隆抗体 和开发试剂盒等提供技术支持。
87
评价•检测•环保黑龙江农业科学6期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d570
1.1.1试剂玉米赤霉烯酮(ZEN,美国Sigma 公司),牛血清蛋白(BSA,美国Sigma公司)鸡卵白蛋白(OVA,美国Sigma公司)羧甲氧基胺半盐酸盐(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毗啶(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N-羟基琥珀酸亚胺(NHS,美国Sigma公司)N、N-二环己碳二亚胺(DCC,美国Sigma公司)二甲基甲酰胺(DMF,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丙烯酰胺(美国Amres-co公司)TEMED(美国Sigma公司)Tween-20(美国Sigma公司)3,3,,5,5l四甲基联苯胺(TMB,美国Amresco公司)无水四氢咲喃(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美国Amresco公司)甘油(德国BioRFOXX公司)o
1.  1.2仪器与设备HZQ-Q全温振荡器(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WD-9413A 凝胶成像分析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Victor酶标仪(美国GE)Lambda75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DY-24DN型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96孔酶标板(美国康宁公司)o
1.2方法
1.2.1ZEN半抗原合成参考王元凯等[13]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具体方法如下:取1mg ZEN溶于1.2mL毗啶中,加入2mg O-羧甲基羟胺,室温搅拌反应24h o氮气吹干后,溶于4mL蒸馏水,调节pH至8.0,分3次分别加入1mL苯,未反应的玉米赤霉烯酮通过苯除去,保留水相。水相调pH至3.0,溶液变浑浊,用10mL乙酸乙酯分4次抽提,保留脂相,用无水硫酸钠滤过后吹干,得到淡黄油状物质即为玉米赤霉烯酮6-羧甲氧肟。
1.2.2包被原ZEN-BSA合成采用DCC-NHS 活性酯法[14]合成ZEN完全抗原:将上述得到的黄油状物溶于0.4mL无水四氢咲喃中,再加入6mg DCC和3mg NHS,30°C振摇60min, 2500g离心20min,保留上清液,氮气吹干后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残留物。将上述溶液缓慢加入含15mg BSA的3mL碳酸氢钠(0.13mol*L_1)缓冲液中,4C摇动过夜,取上清液在10mmol-L-1 PBS溶液中透析3d,所得即为ZEN完全抗原,4C储藏备用,若长期储藏则需放在一20C冰箱中。
1.2.3免疫原ZEN-OVA合成同包被原ZEN-BSA合成方法。
1.2.4全抗原鉴定蛋白质浓度测定。选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15]o绘制标准曲线,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蛋白含量为横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具体步骤如下:配制1mg-mL-1的BSA 标准溶液,用pH7.4的PBS将蛋白溶液稀释成0,0.1,0.2,0.3,0.4和0.5mg-mL_1,测定OD280nm值并以此为纵坐标,牛血清蛋白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将待测溶液用PBS稀释50倍测定OD280nm值。根据标准曲线测定ZEN-BSA蛋白含量。同理测定ZEN-OVA蛋白含量,绘制标准曲线。
紫外光谱鉴定。在200〜400nm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浓度为蛋白标准液BSA 1mg-mL1,OVA1mg-mL1待测两种抗原溶液1mg-mL1,得到紫外吸收光谱图,根据吸收峰位置判断抗原是否成功合成。
电泳鉴定。使用SDS-PAGE电泳对BSA、ZEN-BSA.OVA.ZEN-OVA进行鉴定,根据分子量差距大小来判断抗原是否成功合成。
免疫学方法鉴定。采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ELISA方法进行操作,将ZEN-BSA稀释为一定浓度包被96孔酶标板,4C过夜。第2天取出恢复至室温洗板3次,每孔加100a L5%脱脂乳粉封闭液,7C温育1h o洗板拍干,将ZEN毒素标准品梯度稀释,每孔100a L,每孔再加入100a L单抗,7C温育1h o洗板拍干,加酶标二抗,37C温育1h o洗板拍干,加显液,15min 后加终止液,用酶标仪测OD450nm值。
1.2.5检测样品中的ZEN含量样品中ZEN 含量以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粮食中毒素含量最大残留限量60a g・kg-为基准,设定小于10a g・kg-为阴性样品,大于10ptg-kg1为阳性样品,其中大于60pig*kg"1为超标样品。2020年采集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粱样品32个,小米样品64个,小麦粉样品24个,用已合成的玉米赤霉烯酮完全抗原根据1.2.4中的方法建立ELISA方法,把以上各种样品进行前处理后进行检测,不仅可以检验出所检样品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也可以进一步验证所偶联的完全抗原是否成功。
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如下所示:
88
6期张浩楠等:玉米赤霉烯酮完全抗原的制备及鉴定评价•检测•环保
①取一定量的样品(—般为2~5g),粉碎后加入8mL的甲醇(甲醇浓度可适当调节);
②使用旋涡机将其充分混合(约5mn);
③使用离心机在离心5min(4000r*min_1);
④取少量上清液,加入一定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一般为10倍稀释,可根据具体样品不同而适当调整),制得样品稀释液备用。
根据1.2.4中的ELISA方法进行测定,将其中ZEN毒素标品更换为上述所制得的样品稀释液,然后将其所测得的OD值,根据标准方程计算玉米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
1.  2.6数据分析本试验所有数据采用Origin 8.0软件将实验数据进行作图及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偶联物蛋白含量测定
选择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两种抗原在280nm 波长下进行检测,分别用OVA和BSA作为标准蛋白,得到OD值分别为0.233和0.098,代入方程,将结果扩大50倍,得到的浓度即全抗原蛋白浓度。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包被原ZEN-BSA的蛋白浓度为1.62mg-mL_1,免疫原
图2蛋白质浓度测定ZEN-OVA标准曲线图
2.2紫外吸收光谱法验证人工抗原
将合成的偶联抗原首先进行紫外(200〜400nm)扫描,其结果如图3所示,BSA和OVA 在278nm出现了吸收峰,偶联后的ZEN-BSA和ZEN-OVA在319nm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从波形上来看,最大吸收峰位置出现偏移,说明新的吸收峰是由于载体蛋白分子上连接上了其它吸收基团(ZEN),且该结果与曹欢[16]等人的结果基本符合,可以初步判断完全抗原偶联成功。并根据公式计算结合比[17-18]:
结合比=(结合物—£载体)(:摩尔消光系数)
£半抗原
配制一定浓度的ZEN溶液,在319nm下进行紫外扫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w bc计算得到ZEN的平均摩尔消光系数。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包被原ZEN-BSA的蛋白浓度为1.62mg・mL「i,免疫原ZEN-OVA为1.33mg*mL_1。而根据人工抗原在319nm的吸光度值计算人工抗原的摩尔消光系数,根据载体
蛋白在278nm 的吸光度计算载体蛋白的摩尔消光系数。遂计算出ZEN-BSA结合比为7.0:1,ZEN-OVA结合比为6.1:1。
200250300350400
波长/nm
图3完全抗原紫外全波长扫描图
shlr2.3SDS-PAGE鉴定抗原
由于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分子量较小,约为318,故采用分子量较大的牛血清蛋白(BSA,分子量约67000)和鸡卵白蛋白(OVA,分子量约45000)进行偶联,由于ZEN与蛋白之间的分子量差距太大,故两种蛋白与偶联后的完全抗原相比并无明显的变化,其结果如图4所示,ZEN-BSA与BSA之间的分子量差距并不大且都集中在60〜70kDa,ZEN-OVA与OVA之间的分子量差距并不大且都集中在40〜50kDa与孙亚宁等[19]结果相符,故可初步判断完全抗原偶联成功。
化石工艺品
89
评价•检测•环保
黑龙江农业科学
6期
Prestained
Control  ZEN-OVA  OVA  Protein  Ladder
Prestained
Control  ZEN-BSA  BSA  Protein  Ladder
130 kDa 100 kDa 70 kDa
55 kDa 40 kDa
35 kDa 25 kDa
图4 BSA 和ZEN-BSA 的SDS-PAGE 电泳图(左)及OVA 和ZEN-OVA 的SDS-PAGE 电泳图(右)
2. 4间接竞争ELISA 法验证人工抗原将ZEN-BSA 包被酶标板,实验室保存的
ZEN 单抗作为一抗,然后根据加入不同浓度的 ZEN 毒素产生竞争作用,显后通过酶标仪能够
读取不同的吸光值。使用Origin&0软件选择参 数Logistic 作为拟合曲线绘制不同浓度的ZEN  作为横坐标,以B/B 。为纵坐标的标准曲线,得到 如图5所示标准曲线,其标准方程为:夕= 0. 398 87 + 0. 679 81/[1 + (狓 0. 311 99)0 490 03 ],
R 2 = 0. 996 8 ,通过该方程计算ZEN 的 C 为
32.23 ng-mL-1。故可以进一步确认毒素能与偶
联抗原产生竞争性,故完全抗原偶联成功。与其他
文献如陈晓飞[0]计算的IC 50为74. 69 ng-mL"1,唐 宁[1]得到的IC 50为57. 88 ng-mL"1相比,检测灵敏
2.5检测粮食样品中的ZEN
由表1结果显示,2020年黑龙江省小麦粉样 品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偏高,高粱样品次之,小米
样品未见超标,考虑到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气
候条件较为接近,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在采收、贮藏过程中,小麦样品所处环境更潮湿, 更容易产生和累积玉米赤霉烯酮。
表1 样品中ZEN 检出率
样品
样品数阳性均值/(g g*kg  1)阳性率/%超标率/%
高粱
3246 0418. 75  6. 25
电动车测功机
小米64
手机绑定
25 71
9. 37
0小麦粉
2453 7425. 00
8. 33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半抗原合成方
法,将ZEN 与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进行反应,引
出游离的羰基,与载体蛋白进行偶联[22],采用此 方法制备的抗体的灵敏度比较高[14]。Thongrus-
samee 等[23 ]在设计ZEN 半抗原时,以ZEN 分子
中的酮基、羟基等具有活性的基团为基础,采用肟
化法进行改造,王景琳等[4]用这种方法将ZEN  毒素C 6位置(酮基)交联羧基(COOH ),经质谱 分析,采用此法可有效地将ZEN 毒素转化为带羧 基的ZEN 肟。此外,也有用丁二醇缩水甘油醚方 法将ZEN 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单克隆抗体,获得
的抗体对ZEN 和ZAN 识别较好,对其他结构类 似物识别能力较差。常用的完全抗原合成方法有 碳化二亚胺法(EDC )、活性酯法(NHS 酯法[、羧
基化法[N,N 〔羰基二咪唑(CDI )],混合酸酐法。 胥传来等[5]利用碳二亚胺法成功制备了磺胺二
甲基密啶人工抗原。刘琦等[6]利用碳二亚胺 EDC 将ZEN 与钥孔血蓝蛋白(KLH )偶联制备出
免疫原。杨振东等[7]则先以氯甲基异丁酯与含 有羧基的ZEN 反应形成混合酸酐,然后先后与 BSA 和OVA 上的氨基反应得到较高质量的
90
6期张浩楠等:玉米赤霉烯酮完全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ZEN人工抗原。本试验采用的DCC和sulfo-
mp3手表NHS结合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抗原合成
方法[8]。
目前,对于完全抗原的鉴定主要有较为简单
的紫外光谱法、电泳法,较为复杂的谱法、TN-
BS法等。本研究采用的紫外光谱法是将其在
200〜400nm波长下进行全波长扫描,然后根据
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和峰面积的区别来初步判
断偶联是否成功。唐宁[□通过紫外扫描图,确定
偶联物在273nm特征波长,计算得到ZEN-BSA
结合比为12:1,ZEN-OVA结合比为21:1o电泳
法较多的是采用SDS-PAGE法,它是根据不同分
子量蛋白质在凝胶中迁移速率不同,在电流的作
用下将不同的蛋白质在分离胶中分离开来,进而
鉴定蛋白质。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分子量相
差较大的两种蛋白的比较有更好的效果,而BSA
分子量为67000kDa,ZEN分子量为318kDa,这
两种物质偶联成功后其分子量并无明显的差别,
两个条带间的区别并不大,故使用该方法鉴定完
全抗原并不完全合适。当半抗原或全抗原在紫外
区无吸收或不明显时,可采用TNBS法[9]。曹欢
等[i6•利用TNBS法计算得到ZEN-BSA和ZEN-
OVA结合比分别为20:1和13:1o陈晓飞[0]利
用TNBS法测得偶联结合比nZONO:nBSA=
12.7:1、nZONO:nOVA=6.6:1。虽然结果更为
精确,但其操作难度更大,对实验仪器要求更高。
本试验主要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图来计算结合比,
得到ZEN-BSA的偶联比为7•0:1o同理可求得
ZEN-OVA的偶联比为6.1:1o此方法可在验证
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的同时计算结合比,且操作简
便。杨振东等[7]用此方法得到ZEN人工免疫抗
原的偶联比为12.04:1,人工检测原的偶联比为
8.28:1。
为了减少上述两种方法鉴定完全抗原带来的
不确定因素,本研究使用竞争ELISA方法对
ZEN-BSA进行鉴定,在不同浓度毒素的作用下,
能够产生竞争性,且能够得到标准曲线。从而从
另一个角度来佐证完全抗原偶联成功。赵红
艳[30]采用间接ELISA方法验证人工抗原ZEN-
OVA,当抗体从100倍稀释至800倍时,OD450nm
值逐渐减小,说明人工抗原与ZEN答抗发生特异
性结合,进而证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将制得的
ZEN-BSA按照ELISA法检测黑龙江省内高粱、
小米和小麦粉中的ZEN含量,结果显示,该完全
抗原能检测出天然样品中的ZEN,并且从阳性率
和超标率可以看出,针对不同浓度的ZEN产生的评价•检测•环保
竞争性不同,说明本试验制备的完全抗原对ZEN 灵敏度较高,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检测中。
4结论
合成完全抗原是构建免疫分析方法的第一步。由于ZEN是小分子物质,仅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必须将ZEN与大分子蛋白偶联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本试验通过对ZEN C6位的酮基与O-羧甲基羟氨反应,形成玉米赤霉烯酮肟化物,再通过活性酯法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ZEN-BSA和ZEN-OVA o两种完全抗原的蛋白浓度分别为1.62和1.33mg-mL-1,结合比分别为7.0:1和6.1:1。经SDS-PAGE电泳和紫外扫描鉴定两种抗原合成成功。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鉴定ZEN-BSA,得到标准曲线狔= 0.39887+0.67981/[1+(狓0.31199)049003], R2=0.9968。天然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用此完全抗原检出的高粱样品超标率为6.25%,小麦粉超标率为8.33%。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室将继续开展动物免疫、单抗合成等后续试验,为开发稳定性高、检测限低的国产试剂盒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甄玉萍•玉米赤霉烯酮的提取纯化及其产生菌的产毒性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016.
[2]ABDELLAH Z,MIGUEL S J,CARLOS MJ,et al.Review on
the toxicity,occurrence,metabolism,detoxification,regulations and intake of zearalenone:an oestrogenic mycotoxin]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7,45(1):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017.
[4]KLARIC M S,CVETNIC Z,PEPELJNJAK S,et al.Co-oc­
currence of aflflatoxins,ochratoxin A,fumonisins,and zearalenone in cereals and feed,determined by competitive 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J].Archives of Industrial Hygione& Toxicdogy,2009,60(4):427-434.
[5]OK H E,CHOI S,KIM M,et al.HPLC and UPLC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zearalenone in noodles,cereal snacks and infant formula[J].Food Chemistry,2014,163:252-257
[6]CHEN D,CAO X,TAO Y,et al.Development of a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ith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and auto solid-phas
e clean-up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usarium toxins in animal derived food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13, 1311:21-29
[7]KONG D,LIU L,SONG S,et al.A gold nanoparticle-based
semi-quant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ultrasensitive paper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twenty mycotoxins[J].Nanoscale, 2016,8:5245-5253
91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2:32: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180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抗原   检测   方法   样品   蛋白   鉴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