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1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
本方法制取过氧化氢是以2-乙基蒽醌(EAO)为载体,重芳烃(AR)及磷酸三辛酯(TOP)为混合溶剂,配制成具有一定组成的工作液,将其与氢气一起通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氢化床内,EAQ于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与氢进行氢化反应,生成相应的氢蒽醌(HEAQ),所得溶液称氢化液。氢化液再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其中的氢蒽醌恢复成原来的蒽醌,同时生成过氧化氢,所得溶液称为氧化液。利用过氧化氢在水和工作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及工作液与水的密度差,用纯水萃取氧化液中的过氧化氢,得到过氧化氢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此水溶液经净化处理即可得到过氧化氢产品。经水萃取后的工作液(称萃余液),经过后处理工序 K2CO3溶液干燥脱水分解H2O2和沉降分离碱,再经白土床内的活性氧化铝吸附除碱和再生降解物后得到工作液,然后再循环使用。
2 过氧化氢产品及原料的危险性
2.1 过氧化氢
纯净的过氧化氢,在任何浓度下都很稳定,工业生产的过氧化氢的正常分解速度极慢,每年损失低于1%,但与重金属及其盐类、灰尘、碱性物质及粗糙的容器表面接触,或受光、热作用时,可加速分解,
并放出大量的氧气和热量。分解反应速度与温度、pH值及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随着温度、pH值的提高及杂质含量的增加,分解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每升高10℃,分解速度约提高1.3倍,分解时进一步促使温度升高和分解速度加快,对生产安全构成威胁。
过氧化氢稳定性受pH值的影响很大,中性溶液最稳定,当pH值低(呈酸性)时,对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当pH值高(呈碱性)时,稳定性急剧恶化,分解捷度明显加快。
当和含碱(如K2CO3、NaOH等)成分的物质及重金属接触时,则迅速分解。虽然通常在过氧化氢产品中都加有稳定剂,但当污染严重时,对上述的分解也无济于事。
当H2O2与可燃性液体、蒸气或气体接触时,如果此时的H2O2浓度过高,可导致燃烧,甚至爆炸。因此,H2O2贮槽的上部空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H2O2上部漂浮的芳烃是可燃性液体和气体的混合,一旦H2O2分解或有明火,就会引起爆炸。
随着过氧化氢水溶液浓度的提高,爆炸的危险性也随着增加。在常压下,气相中过氧化氢爆炸极限质量分数为40%,与之对应的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74%,压力降低时,爆炸极限值提高,因此负压操作和贮存是比较安全的。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氧化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容易引起易燃物质如棉花、木屑、羊毛、纸片等燃烧。
2.2 原料算牌器
2.2.1 重芳烃
重芳烃来自石油工业铂重整装置,主要为C9或C10馏分,即三甲苯、四甲苯异构体混合物,另外还含有少量二甲苯、萘及胶质物。重芳烃为可燃性液体,当周围环境达到燃烧条件(如有火源、助燃剂等)时即可燃烧。其蒸气与氧或空气混合后,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后,在明火、静电等作用下,可发生爆炸、燃烧。
盐酸苯肼2.2.2 氢气
氢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当它和空气、氧气等混合时,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74%(体积);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4.7%-94.0%(按体积计),但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惰性介质、容器材质及能源等都可使其改变,明火和高温均呵引起爆炸,在化工生产中,极易达到上述的爆炸条件,不能认为只要在爆炸极限外使用就是安全的。
2.2.3 催化剂
过氧化氢生产所用的催化剂主要有兰尼镍和钯2种,前者在空气中可自燃,需经常保存在水或溶剂中,使用时切忌散落在外与空气接触,更不能漏人到后面工序中,导致过氧化氢分解。钯催化剂本身无危险,但如漏入氧化系统或萃取系统中,也将导致过氧化氢剧烈分解,产生严重后果。
钥匙复制机3 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3.1 氢化工序
氢化工序中,重芳烃是工作液中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和爆炸。而氢气也为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和氧气混合,在外界条件(明火、静电等)引发下,可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应绝对避免氧进入塔内,包括氢气中带入的氧、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或因负压吸入的空气等。
循环进入氢化工序的工作液中过氧化氢含量高,遇到催化剂后分解出氧气,并在塔中积累,与进入塔中的氢气混合,发生爆炸。为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塔工作液的过氧化氢含量。还要使部分氢化液循环回人氢化塔,使其中氢蒽醌与可能存在的氧气发生反应,消除其积累。
进入塔中的工作液带有大量的碱,使催化剂中毒,失去活性,且把碱或触媒粉随工作液带到氧化塔和萃取塔,使其中的过氧化氢分解爆炸。进入塔中的氢气或氮气含有氧气,能引起催化剂燃烧或氢氧混
合爆炸。
在氢化系统运转前,必须用氮气彻底置换系统中的空气,再用氢气置换氮气。停止运转前,则先用氮气置换氢气,然后再停止向塔中送工作液,确保不会造成因氢气和空气的混合而发生爆炸。
掘进机液压泵
3.2 氧化工序
氧化工序中,由于工作液中的重芳烃、含氧空气和过氧化氢存在于同一个系统里,潜伏着十分危金的燃烧和爆炸因素。
在氧化塔中,存在有机溶剂、过氧化氢和助燃的氧气,如果进入了使过氧化氢分解的杂质(碱性物质、重金属、催化剂粉末等),即可能发生因过氧化氢的剧烈分解而燃烧、爆炸。由于氢化液本身为弱碱性,向氧化塔中必须加入磷酸,使反应介质转呈弱酸性,并保持过氧化氢稳定。
粉尘气溶胶发生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过氧化氢,极少量地会被由少量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少量水萃取出来,形成氧化残液,其中积聚了大量的杂质和浓度很高的过氧化氢,稳定度很低(一般只有40%-50%),这部分残液需定时排放,如果设计或操作失误,将可能产生爆炸。因此,贮存氧化残液的容器应有安全阀,保证在其分解时泄掉压力,最好采用常压操作,在任何操作条件下,也不会造成压力的升高。
氢化液进入氧化塔前,应有很好的过滤设备,避免催化剂粉末或其他固体杂质(如氧化铝粉末)带入。
3.3 萃取和净化工序
该工序也是生产过氧化氢的主要工序。该工序的危险来自外界不同物料的串混和杂质的侵入。在萃取塔和净化塔中贮存大量过氧化氢,凡是能促使其分解的杂质(如碱、金属离子、催化剂粉末、氧化铝粉末等)都将造成过氧化氢的急剧分解,使温度和压力升高,工作液从系统的放空口或设备的薄弱处喷出,发生燃烧、爆炸事故。这些杂质均由工作液夹带,经过氢化、氧化和后处理工序再进入萃取塔的。
将碱带入工作液,主要来自后处理的干燥塔,因为干燥塔中有大量的碱液,由于设备结构、操作不当或设计流程不合理,可能使碱和工作液分不开,也可能因其他误操作,将碱直接混到工作液中,进入萃取塔。其他杂质也容易带入工作液,如催化剂和氧化铝粉末,因其质量不合格,容易破碎;过滤器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所选择过滤材质规格不当或因操作失误。
净化塔所出的事故主要由重芳烃引起,如果重芳烃将铁锈或其他可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的杂质带入,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芳烃经过蒸馏再加入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还可提高氢化效率。
3.4 后处理工序
8gggg该工序是辅助工序,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浓碳酸钾溶液(一般称为碱液)将萃余液中夹带的过氧化氢和水
分除去,并使酸性转为碱性,同时利用活性氧化铝 (也称白土)再生蒽醌降解物使成为有效蒽醌。如操作不当就会导致酸,碱物质串岗互混,系统酸碱度失调则会对生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招来危险。
萃余液中的过氧化氢含量高,在干燥塔内分解,产生气体,破坏了塔内的流动状态,使大量的碱带走,进入固定床,使触媒严重中毒。如处理不当,碱还可能进入氧化塔和萃取塔,使大量过氧化氢剧烈分解,造成更严重后果。
3.5 配制工序
本工序的任务是用重芳烃、磷酸三辛酯和2-乙基蒽醌配制工作液;用氢氧化钠再生工作液中降解物;将粗芳烃经过蒸馏提纯后用于配制工作液以及废工作液的清洗、回收等。
由于该工序的工作复杂,又接触过氧化氢、碱液、工作液和重芳烃等危险物料,在操作中经常变换流程、温度和压力,因此也是事故频发工序,且往往是恶性爆炸。
3.6 静电
静电是由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摩擦、快速分离而产生的。相互摩擦的物体绝缘程度越高,摩擦速度越快,产生的静电电位越高,如高电阻物质在管道中流动或喷出时都能产生静电,氢气和工作
液在管道中的快速流动和急速喷出时,都能产生静电并引起燃烧。
4 安全防范措施
4.1 装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4.1.1 设计方面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9:2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16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过氧化氢   工作液   分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