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
1 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氧气(O旋转式清堵机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水(H2O)的检验:能使白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3%
0.04%
0.03%
特点
相对固定成分
可变成分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量原理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
① 连接装置,广口瓶加入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2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 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
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装置不漏气 (2)红磷应足量 (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7)思考与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不可以。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而
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2 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3)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答:①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②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4)此实验说明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    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5.空气的利用
糖化锅
 
氧气 O2 
氮气  N2 
稀有气体 
主要性质
无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支持燃烧、供呼吸,化学性质活泼。
无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性质稳定、不供呼吸、不支持燃烧。
无无味的气体,难溶;性质极稳定(惰性) 
便携式鱼缸用途
1、支持燃烧(助燃性:物质燃烧、炼钢、气焊、航天等)
2、供给呼吸(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等)
制硝酸、化肥、、作保护气(食品袋内充气防腐、灯泡内充气延长使用寿命)、致冷剂(液氮冷冻麻醉)、超导材料在液氮环境中显示超导性
保护气(如焊接时、灯泡充气)、电光源(霓虹灯)、激光技术、氙气可用于医疗中的麻醉剂,氦气能制造低温环境
6.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氧气为淡蓝,固态氧气为蓝雪花状。
(2)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u交
 
现象
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
木炭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      二氧化碳(C+O2    CO2
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火焰,生成刺激性气体,放热
 
硫+氧气      二氧化硫(S+O2    SO2 
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并放出热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4P+5O2    2P2O5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固体,并放出热量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3Fe+2O2    Fe3O4
(3) 几点注意事项:
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预先装有少量水或铺上一层细砂?
答: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瓶底
2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可以燃烧。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氧气的浓度不同。
③同种物质,反应条件不同,实验现象不同;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反应所需条件不同。
7.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表达式:A+B=C)
8.氧气的制备
(1)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空气冷冻分离法(原理: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②膜分离技术分离法(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常用原料:1、高锰酸钾(KMnO4)  2、氯酸钾(KClO3)    3、双氧水(H2O2
(2) 原理:利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方法:
1 2KMnO4 K2MnO4MnO2O2↑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2 2KClO3    2KCl3O2                  加热分解氯酸钾
MnO2
 
3 H2O2=======H2O↑+O2                            分解过氧化氢
4 2H2O 通电 O2↑+2H2↑              电解水
5 2HgO 2Hg+O2↑                  加热分解
(3) 发生装置
1 固体加热型                  ②固液(液液)不加热型
(4) 收集装置
1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③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5) 实验步骤
【1】固体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
(1)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捂法)
装----装药品(高锰酸钾制氧气还要塞一团棉花)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
收----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收集)
----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
(2)注意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7 解扰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8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把空气排尽
【2】固液不加热型: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1 实验步骤:查—装—定——收—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液差法)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在倒液体)
定----把烧瓶固定到铁架台上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开关)
收----收集气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收集)
----关掉分液漏斗的活塞
(6) 验满:①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满。
②排水法收集:当集气瓶口有气泡溢出,说明已满。
(7) 检验: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复燃,证明是氧气。
9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也叫触媒。常见催化剂:MnO2
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加快或减慢)反应速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作用:只改变反应速度,不影响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
10.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表达式:A=B+C)
第2节:氧化和燃烧
1.氧化反应:指物质跟发生的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氧化反应分类:
                        塑料、橡胶的老化
缓慢氧化    金属锈蚀
氧化反应      自      食物的腐坏
              燃      呼吸作用
          剧烈氧化    燃烧
                        爆炸
tap 完全饲养
3.燃烧: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4.燃烧的必要条件(三要素):①是具有可燃物;②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③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燃烧现象也不同
                  ②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
7.灭火:可燃物燃烧时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助燃剂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灭火的措施只要使其中的一个条件不成立即可。灭火的方法:①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②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几点注意:①水是常用的灭火材料,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水灭火。如油类着火、电器着火等就不能用水来浇灭。
②一般火灾可用水来灭火,是利用水易吸热降低温度,从而使可燃物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8.火灾自救的方法:
(1) 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正确位置,然后报警求助。
(2) 楼内失火时,要关好门窗,以降低火势及烟雾的蔓延速度。
(3) 发现时因电造成的失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4) 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面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5) 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6) 打开窗户,在窗口呼救。
9.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伴有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即吸热或放热反应。
化学能与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光、电)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金属与酸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高锰酸钾、氯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等
第3节: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1:1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169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氧气   燃烧   空气   气体   反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