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的覆土深度

雨水管的覆土深度
【篇一:雨水管布置】
雨水管的布置
0m时,可考虑沿街道两侧作双线布置。
由于雨水管道施工及检修对道路交通干扰很大,因此,雨水干管应尽可能不布置在主要交通干道的行车道下,而宜直接埋设在绿带或较宽的人行道下,并注意与行道树、杆柱、侧石等保待一定的横向距离。此外,雨水管线还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与河流、铁路、以及其它城市地下管线的交叉,避免造成施工困难;必须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并保证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竖向间隙。
雨水管与其它管线发生平交时其它管线一般可用倒虹管的办法。如雨水管和污水管相交,一般将污水管用倒虹管穿过雨水管的下方。
如果污水管的管径较小,也可在交汇外加建窨井,将污水管改用生铁管穿越而过。当雨水管与给水管相交时,可以把给水管向上做成弯头,用铁管穿过雨水窨井。
由于雨水在管道内是靠本身重力而流动的,所以雨水管道应由上游向下游倾斜。雨水管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与街道地形相适应,即管道纵坡尽可能与街道纵坡取得一致。这样,不致使管道埋设过深,可节省土方量。因此在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考虑雨水的排除问题,为排除雨水创造条件。另外,路面上汇集的雨水往往带有尘土、沙、煤屑等物,易于在管道内沉淀,因此要求管道内雨水宜有较高的流速,以防止或减少沉淀,其设计流速常采用自清流速,一般为0.75米/秒,这就要求而水管的最小纵坡不得太小,一般不小于0.3%。为了满足管中雨水流速不超过管壁受力安全的要求,对雨水管的最大纵坡也要加以控制,通常道路纵坡大于4%时,为了不使雨水管纵坡过大,需分段设置跌水井。
管道的埋设深度,对整个管道系统的造价和施工影响很大,管道越深则造价越高,施工越困难,所以管道埋深不宜过大。管道最大允许埋深,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及施工方法决定,一般在干燥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地下水位较高,可能产生流沙的地区不超过4~5m。
雨水管的最小埋深等于管直径与管道上面的最小覆土深度之和,最小覆土深度,一般根据而水管可能承受的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当地冻深以及临街建筑内排水支管的连接要求坡
度等,结合实际经验确定。在车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0.7m。在管道保证不受外部荷载损坏时,最小覆土深度可适当减小。至于北方冰冻地区,则要依靠防冻要求来确
定覆土深度。
不同直径的管子在检查井内衔接时,应使上下游管段的管顶等高,称为管顶平接,这样可以避免在上游形成回水。
各种管线在道路下的埋深,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讯一般设置管沟。 根据各自管线的技术要求及本地区的气候、水文特点,管线埋设一般如下:
雨水管道:不小于1m;污水管道:不小于2m;
给水管道:
dn150~dn200 0.8m~1.0m
dn200~dn300 1.0m~1.5m
dn400~dn500 1.5m~2.0mj型密封圈
dn600~dn12002.0m~2.5m
各种管线的优先原则
①、压力管(自来水、煤气)避让重力管(雨、污水管),压力管上方覆土不够时,可从下方绕行。
②、同类小管径避让大管径。
③、支管避让干管。
④、软管(电力线、通讯线)避让压力管(自来水、煤气管)。
⑤、管道相互交叉时,其相互之间的垂直净距离不小于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距离为0.5m。
给水排水管线距离的平面及立面距离
①、给水管道与建筑物、铁路和其它管道的水平净距,应根据建筑物基础的结构、路面种类、卫生安全、管道埋深、管径、管材、施工条件、管内工作压力、管道上附属构筑物的大小及有关规定等条件确定,一般不得小于(左页)下表中的规定:
②、给水管应设在污水管上方,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方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得小于3m,套管两端采用防水材料封闭。给水管道相互交叉时,其净距不应小于0.15m。当给水管与污水管平行设置时,管外壁净距不应小于1.5m。管道穿越河流时,可采用管桥或河底穿越等形式。
  污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尽量沿区域标高较低街区设置,以保证次级管能顺利接入。
(2)排水管网布置应最大限度避免造成较大建、构筑物和管线的拆迁,以及在施工过程中
对交通的影响。在街道上布置的优先顺序为:人行道→慢车道→车行道。过街管尽量集中设置。
(3)建成区域的排水管网布置要有一定的密度和足够的断面,方便下阶段支管接入的改造。
(4)控规对排水管线的单双侧设置基本是按路幅宽度和交通状况、支管接入状况等确定。根据规划要求,路幅宽度>32m为双侧布置;路幅宽度≤32m为单侧布置。
(5)规划区域的排水管网应充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避免重复建设和再次改建;主干管尽量沿规划区域将保留的原有城市道路布置,以保证能尽早实施,尽早投入使用。
(6)排水管线应有一定的埋设深度,以保证次级排水管及排水支管能顺利地接入。
【篇二:雨水口布置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第12.1.4条 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  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
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口。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多箅式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冰冻地区应对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皮衣加工 必要时口可以串联。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 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抽滤装置 gbj 22-87
第3.5.7条 口的型式和数量,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置口。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高线设计要求设置雨水口。
雨水口的间距,宜采用30~80m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5 雨水收集
5.5.3 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10~20mm。
  5.5.4 雨水口担负的汇水面积不应超过其集水能力,且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m。
5.7 雨水排除
5.7.2 当绿地标高低于道路标高时,宜设在道路两边的绿地内,其顶面标高应高于绿地20~50mm。
  5.7.3 雨水口宜采用平算式,设置间距不宜大于40m。
5.7.2 推荐雨水口的设置位置和顶面设置高度。
绿地低于路面,故推荐雨水口设于路边的绿地内,而不设于路面。低于路面的绿地或下凹绿地一般担负对客地来的雨水进行入渗的功能,因此应有一定容积储存客地雨水。雨水排水口高于绿地面,可防止客地来的雨水流失,在绿地上储存。条文中的20~50mm,是与6.1.11条要求的路面比绿地高50~100mm相对应的,这样,保证了雨水口的表面高度比路面低。
5.7.3 推荐雨水口形式和设置距离。
建设用地内的道路宽度一般远小于市政道路,道路做法也不同。设有雨水利用设施后雨水外排径流量较小,一般采用平算式均可满足要求。间距随雨水口的大小变化很大,比如有的成品很小,间距可减小到10多米。
  核电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
6.5.5 场地间距,一般为30-80m;低洼和易积水地段或少雨地区,的数量,宜适当增减。平算式,算面应低于附近地面3cm,且四周坡向雨水口。 6.5.6 城市型道路雨水口间距,宜按表6.5.6的规定设置,纵坡小于3%或雨水集流的地段,的间距要适当加密或采用横隔道路的多算雨水口。
城市型道路间距 表6.5.6
6.5.7 应设置在集水方便并与雨水干管检查井或连接井的支管短捷处,不宜设在建筑物门口、人行道出口和地下管道顶上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93
第6.4.6条 ,应位于集水方便、与雨水管道有良好连接条件的地段。口的间距,宜为25~50m。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当道路的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 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家具附件
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
gb 50014-2006
4.7 雨 水 口
4.7.1 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形式确定。
4.7.2 间距宜为25~50m。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4.7.3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
4.7.4 深度不宜大于l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遇特殊情况需要浅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有冻胀影响地区的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条文说明:4.7 雨 水 口
4.7.1 规定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雨水口的形式,主要有平篦式和立篦式两类。平篦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立篦式不易堵塞,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但有的城镇因逐年维修道路,由于路面加高,使立篦断面减小,影响收水能力。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确定。eact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3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160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雨水   管道   道路   设置   管线   路面   布置   小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