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疗法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观察

景区拍照
耳尖放血疗法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观察
内孔撑圆涨紧夹具
陆岸英
【摘 要】目的 观察耳尖放血疗法后循环缺血眩晕对症状改善、远期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动力学参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及血管阻力指数的影响,以期探索耳尖放血疗法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优势.方法 将符合入选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内科基础病因及对症,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尖放血疗法,3周为1疗程.分别评价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并追踪随访后3个月、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均有效,组与对照组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8.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TCD检查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明显(P<0.05),后3个月、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耳尖放血疗法后循环缺血眩晕对症状改善明显,并有远期疗效,能改善TCD血流动力学参数.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4(023)010
【总页数】3页(P1899-1901)
【关键词】放血疗法;耳尖穴;降压沟;后循环缺血;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
【作 者】陆岸英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医医院,广西宾阳5304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43.3
后循环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的形态、机能的异常产生相应灌注区域缺血状态。临床主要症见头晕,视物旋转或摇晃,站立不稳,视物模糊,可伴头痛、恶心呕吐、心慌胸闷、耳鸣耳聋、汗出乏力等症,常反复发作,严重者可突然仆倒,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眩晕是头晕和目眩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1]。笔者对50例后循环缺血不同证型眩晕的患者采用内科基础病因及对症加耳穴放血,疗效显著,现就本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2011年至2013年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全部以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为主症入院,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实用中医内科学》。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神经病学》中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选取年龄在18岁到80岁之间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头颅CT排除脑出血、肿瘤及癫痫、血液病患者。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瘀血阻窍证的患者。伴明显胸闷,恶心呕吐者21例,汗出异常者6例,头重如裹,头痛者16例,语言不清者8例,眼朦(眼震、复视)者19例,口周、面部麻木者9例,突发性耳聋3例,不同程度倦怠乏力、嗜卧者13例,1周内反复发作者17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者39例,高脂血症者31例,糖尿病患者5例。100例患者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66岁;病程1d至6年。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头颅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脉硬化检测仪、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经CTA检查示椎动脉起始部位狭窄、大脑后动脉PI段狭窄、单侧椎动脉变细者32例,头颅CT显示明显梗死灶者7例。按中医诊断及分型肝阳上亢证36例、痰浊中阻证53例、瘀血阻窍证11例。随机平均分为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伴随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对照组予神经保护: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者用0.9%氯化钠注
电缆保护管HDPE射液)250mL加胞磷胆碱注射液0.5g静滴,每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入天麻素注射液(悦康药业生产)0.6g静滴,每日1次。给药14d。有梗死灶者根据病情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伴高血压者予硝苯地平缓释片降血压,高血脂者予阿托伐他丁钙胶囊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糖尿病者予胰岛素降血糖,阿司匹林抗凝,甲磺酸倍他司丁,氟桂利嗪改善微循环,病情稳定后予平衡康复训练等,3周为1疗程。(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尖刺络放血疗法,具体如下: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以坐位为佳,取患者双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耳尖穴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用棉球蘸取皮肤消毒液仔细擦拭穴位及其四周以严格消毒,医者双手消毒后戴上无菌手套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6号注射器针头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1~2mm,随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脱脂纱布块吸取血滴。出血量一般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而定。每次放血约5~10滴,每滴如黄豆大小,直径约5mm,隔日放血1次,每次取双侧耳尖放血,3周为1疗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同时给予针刺降压沟(位于耳廓背面,由耳廓的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用手摸时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条凹沟,降压沟是耳朵上的降压反应点),操作步骤同耳尖放血疗法。
1.3 疗效观察 (1)两组分别于后观察以下临床症状表现的变化进行评价:①主证:头晕目眩;②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头胀痛,倦怠乏力,汗出等;③发作频率。TCD等检查结果。(2)疗效标准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痊愈加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痊愈加显效为总显效率。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χ2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钻井泥浆泵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前后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 见表2。两组前血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后较本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发病后复发率比较 后3个月,组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眩晕、头痛、眼矇等6例,复发率12.00%。后6个月,组复发1例,复发率2.00%。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16.00%。两组同时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刺血疗法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耳尖放血疗法是指用三棱针或一次性针头在耳尖针刺放血,又称刺血疗法。后循环缺血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病变,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本病常常是“中风”的先兆或与“中风”同时出现,中医认为:眩晕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标实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以痰浊中阻证最为常见,故有“无痰不作眩”,之说,现代研究认为,“痰浊”与高脂血症及高凝状态相关[3],血脂代谢紊乱等病理因素导致的血管硬化、管腔狭窄,血流缓慢,造成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而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堆积,有可能是中医病理产物在脑动脉硬化过程中发生作用的病理机制之一[4]。治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即泻其风、火、痰、瘀实邪,耳尖穴刺络放血有泄热熄风,逐瘀化痰之功。肝阳上亢为气郁化火,肝阳偏盛,风阳升动,上扰清空;痰浊中阻为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痰浊上蒙清窍;瘀血阻窍为跌仆损伤,瘀血内阻,脉络不通,清窍失养;三者均为风、火、痰、瘀实邪所扰,眩
晕的病位在脑,与肝、脾、肾诸脏关系密切,肝与胆、脾与胃、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耳与脏腑关系密切,耳尖穴的周围,散在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足太阳膀胱经则至“耳上角”,与耳尖穴有着更直接的关系。《灵枢·经脉》篇第十里不但阐明了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相互联络关系,还指出“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指出针刺作用于经络穴位,是通过决“血实”、除“宛陈”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黄帝内经》根据经络理论提出,“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因此耳尖刺络放血疗法是通过泻除上扰清窍的邪实从而达到镇静醒脑,明目止痛,降血压,止晕等功效,因此本法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瘀血阻窍证眩晕有着异证同治的效果,对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节脏腑功能具有重要地位,这为耳尖穴刺络放血眩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法是通过耳尖穴刺络放血刺激特定穴位以及神经,通过针刺把信号传给神经中枢系统,把全身经脉有效打通,激活神经细胞再生,调节大脑、肝、脾、肾阴阳平衡,扶正驱邪,达到目的。浙江中医学院陈华德教授等专家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此法能影响血中CO的浓度,降低血中儿茶酚胺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从而降低高血压,改善脑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进而能
服装道具制作>正火工艺降低高血压,提高了远期和即时疗效。笔者对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同时予降压沟针刺放血,通过观察,发现耳尖加降压沟针刺放血疗法肝阳上亢证眩晕患者,后肝阳上亢证的主症(眩晕、头痛、眼矇、面热和烦躁)明显改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1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09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疗   眩晕   缺血   患者   放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