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南开大学:四大平台打造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南开大学:四大平台打造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中国校友会()新闻发布: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时间:2005-11-17
“校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兴校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强校的第一战略。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一所大学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机制就不可能有高校的创新成果。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崭新任务。
如果若干年后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推进中,没有南开大学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就会对南开大学的地位产生严重影响。在实践中,我们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地质建模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24
日前,在2005年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南开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与兄弟学校合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成绩居全国高校前列。这与南开大学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分不开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南开大学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通过制度保障、“开放实验”、“百项工程”以及课余竞赛等四大平台,南开大学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制度保障硬平台
在育人过程中,南开大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老校长张伯苓就曾经教导学生说:“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走在时代的前列。”
为了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南开大学在加强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实施南开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程,形成了独具特的南开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培养模式。学校每年划拨不少于100万元的经费作为专项基金,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注入,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任何基础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对科技发明制作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南开大学在校学生都可提出申请立项。近3年来,学校已投入近300万元鼓励、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全校已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受益,参与课题总数达到400无人机首推北京天宇创通余项。
为确保工程的实施,南开大学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名誉组长,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由校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财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院系负责人组成的南开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工程办公室设在校团委,下设主要由学生组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学校同时设立由知名学者教授及校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工程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制定南开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评审细则,负责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作品的初审立项以及结项的评判工作,并对工程办公室的工作给予指导。
此外,南开大学出台了哑光玻璃10项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开放校级专业实验室,扩大专业图书馆对学生开放的范围,设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任选学分,确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立项管理制度,实施优秀科技社团示范活动支持制度,出台《南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竞赛奖励办法》,出台《南开大学关于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竞赛活动的规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允许学生休学两年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在保研(保博)和奖学金评定中会被给予适当加分,实行“弹性学制”、对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学生适度延长学习年限等。
学校一系列政策、制度的相继出台,使南开师生在科技创新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开放实验”小平台
1998年,南开大学率先在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开展了本科生“开放实验”活动,学校拨出专门经费鼓励二、三年级的本科生进行自己设计、自己操作、教师指导的实验训练,或者由学生选择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接受教师的指导。在生命科学学院,南开大学原教务长张自立教授亲自为本科生做科研创新的动员和指导,学生通过设计项目,制定项目可行性计划,预算经费使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和论文,结项答辩等过程,熟悉科研项目的基本过程。JI液灌溉系统做任务
19999月,南开大学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在天津高校中首创了“本科生科研创新开放实验”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并且,借鉴科研创新“开放实验”的成功经验,生命科学学院为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设置了“开放实验专题”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基地班的学生必须有两个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授的指导下做科研创新开放实验,以培养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将“开放实验专题”列入教学计划必修课,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例。几年来,通过参与“开放实验”活动受益的学生不计其数。
生命科学学院首批“开放实验”受资助的王欢同学利用实验研究结果,研制出6套饮用水紫外线杀菌系列装置,2000年荣获首届“新纪元”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01级韩津同学大三时参加“开放实验”,获得了实验室工作的经验。2004年,她又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合作,以“高效除氮克藻基因工程菌的研究”为题目申请参加学校的“百项工程”。她说:“这个题目是两个学科的交叉,我们各自发挥所长,查资料,和指导老师交流、讨论。从买实验用品,到设计实验方法步骤,都靠我们自己,实验室的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我现在大四了,因为成绩优秀,我获得了免试推荐外校研究生的名额,而我在本科阶段的科研工作经历对我申请到一个满意的学校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们认为,要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亲自参加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开放实验”是南开大学创新科研活动的试点,为“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百项工程”大平台
南开大学将创新科研活动推广到全校各个院系。20029月,学校设立了每年百万元的本
科生创新基金,以立项的形势开展了“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活动。2003年和2004年共立项220项,其中完成论文250余篇,发表60余篇,完成调查报告100余份,正在申请专利的发明已将近20项。全校共有700余名本科生参与了项目,资助的项目研究经费、成果推广经费和奖励经费达200万元。
在学校开展“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的同时,各院(系)级的立项活动也蓬勃开展起来,以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中文、历史、哲学、经济学等基地学科为代表的院系,设立专项经费开展了院(系)级的本科生创新科研立项活动,从而形成了学校、院(系)两级的本科生创新科研立项的建设体系,构建了本科生创新科研的大平台。
南开大学以此为载体,通过经费的投入,以项目研究的形式,为本科生开辟了展现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物理学院《垂直方位信息传递装置》项目组研制了电光方位信息传递实用样机一台,在国内各级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并申请一项专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市场前景。文学院叶仲亮同学主持的《新媒体艺术——数码影像》是将南开大学的历史变迁利用虚拟建
模和现实拍摄结合的方法表现的,现在已经完成了全部静态复原效果图,并为学校85周年校庆出版了一套明信片,制作了一系列展板。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999级董昭同学为组长的项目组对奥运赛场人聚集进行风险分析研究,首次提出了“人聚集风险”这一概念,创造性地将用于人密度自动监测的明考斯基分形维数以及用于一般建筑火灾等事故的疏散模式运用到奥运赛场中,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公共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该项目论文在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上发表,并被工程索引(EI)收录。
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沈亚平说:“‘百项工程’的意义在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本科生科研项目自行组织、自行管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从而为南开大学传统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注入新活力。”
课余竞赛软平台
南开大学支持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课余竞赛,以锻炼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2001年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南开大学化学学院1999级本科生张磊以一篇《发光锌纳米材料》论文赢得比赛特等奖,他是本届比赛唯一获得特等奖的本科生,有关专家认为其论文学术水平已超过一般的博士生。张磊在本科学习期间,发表SCI收录论文24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2002年他曾获得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授予的“五四”奖章和“建昊”奖学金,现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泽维尔教授的博士生。
光纤气体传感器2003年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南开大学化学学院2000级本科生易龙以论文《分子信息存储材料》再次获得特等奖。张磊和易龙所获得的特等奖是化学、化工、能源、环境、材料组唯一的特等奖。
2003年,南开大学代表队获得微软“创新杯”软件开发大赛冠军,参赛作品“DJDreamFactory”应用前沿语音和流媒体技术,实现了网络电台平台。
2004年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由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和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的7名学生组成的学生创业团队“First创业小组”脱颖而出,捧起金奖奖杯。
bipic
2005PhilipC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第三届全国选拔赛中,南开大学法学院代表队不仅一举夺得冠军,赢得赴美参加国际总决赛的入场券,而且还荣膺“最佳写作奖”与“最佳辩手”两项大奖。
丰富多彩的课余竞赛为南开学生参与创新科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软环境。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代表时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是新时期高等学校育人模式和管理机制改革的方向。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曾说:高等院校应努力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在教育方式上,引导学生及早进入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前瞻性的视野,又具有主动的创新能力。南开大学将继续秉承这一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四大平台的积极作用,致力于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韦承金)
新闻来源:冀宁中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8:3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086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创新   学生   科技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