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风扇、送风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具备多个叶片轴流风扇、具备该轴流风扇的送风装置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提出了在圆筒状的轮毂具备多块薄叶片的轴流风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轴流风扇形成为叶片的外周侧弦长比轮毂侧弦长长。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轴流风扇中,在叶片的半径方向截面中,在将叶片的轮毂部与外周部连结的叶片长度之内,以轮毂侧1/3附近为曲率点,外周侧叶片形状构成为直线形状,轮毂侧相对于上风侧构成为凸形形状。
3.专利文献1公开的轴流风扇通过具备该结构,从而使外周侧直线状部和轮毂侧凸状部促进从叶片外周流入的半径方向的流体的流入,使自然的叶片周围的流动状态最佳。因此,专利文献1的轴流风扇能够充分地发挥作为低压型螺旋桨式风扇的风扇特性,即能够充分地发挥风扇效率提高及低噪音化的效果,能够减少空气调节机的期间消耗电力。
4.在先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68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8.然而,一般而言,在空气调节机用的室外机中,通过将热交换器设计为高压损,从而使朝向叶片外周的半径方向成分的流体的流动变强。由于专利文献1的轴流风扇在半径方向截面中将外周侧设为直线形状,因此,若朝向叶片外周的半径方向成分的流体的流动变强,则在叶片外周端,流体有可能会从正压面侧的叶片面泄漏而朝向负压面侧,有可能会牢固地形成叶片端部涡流。
9.本公开用于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叶片外周端抑制流体从正压侧的叶片面泄漏并抑制叶片端部涡流的成长的轴流风扇、具备该轴流风扇的送风装置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1.本公开的轴流风扇具备:轮毂,所述轮毂被旋转驱动而形成旋转轴;以及叶片,所述叶片与轮毂连接,并具有前缘部及后缘部,在作为与旋转轴垂直的叶片的截面的叶片的正压面侧的截面形状中,在将沿叶片的旋转方向凸出地形成的山状部的末端定义为顶点部、将位于最内周侧的顶点部定义为顶点部pi、将位于最外周侧的顶点部定义为顶点部po、将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包含顶点部pi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i、将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包含顶点部po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o、将位于半径位置ri与半径位置ro之间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c、将位于半径位置ri与半径位置rc之间的中间的半径的
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1、将位于半径位置ro与半径位置rc之间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2、将连结顶点部pi与顶点部po的假想的直线定义为基准线sl、将半径位置r1处的基准线sl与正压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1、将半径位置r2处的基准线sl与正压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2并将距离l1与距离l2之比定义为距离比(l2/l1)的情况下,叶片具有随着从前缘部侧朝向后缘部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
12.本公开的送风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的轴流风扇;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对轴流风扇赋予驱动力;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容轴流风扇及驱动源。
13.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的送风装置;以及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冷凝器及蒸发器,送风装置向冷凝器及蒸发器中的至少一方吹送空气。
14.发明的效果
15.根据本公开,轴流风扇通过具有随着从前缘部侧朝向后缘部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从而能够将流体的流动引导到高效地工作的叶片的外周侧。并且,由于轴流风扇在正压面中,距离l2相对于距离l1随着朝向气流的下游侧而变大,因此,能够避免气流向外周侧的过量的引导,而且,气流的流动会集中于构成距离l2的正压面的部分。因此,轴流风扇能够在叶片的外周端抑制流体从正压面侧的叶片面泄漏,能够抑制叶片端部涡流的成长。
附图说明
16.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17.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的子午面的概念图。
18.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19.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20.图5是示出比较例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21.图6是示出另一比较例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22.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23.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24.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25.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26.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27.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28.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轴流风扇的叶片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29.图14是实施方式9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要图。
30.图15是从吹出口侧观察作为送风装置的室外机时的立体图。
31.图16是用于从上表面侧说明室外机的结构的图。
32.图17是示出从室外机拆下风扇格栅后的状态的图。
33.图18是从室外机去除风扇格栅及前表面面板等而示出内部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轴流风扇、送风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此
外,在包含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结构构件的相对尺寸的关系及形状等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为相同或与之相当的部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而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前”及“后”等),但这些表述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这样记载,并不限定装置或部件的配置及朝向。
35.实施方式1.
36.[轴流风扇100]
[0037]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100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此外,图中的箭头所示的旋转方向dr示出了轴流风扇100旋转的方向。另外,图中的箭头所示的反转方向od表示与轴流风扇100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而且,图中的双向箭头所示的周向cd表示轴流风扇100的周向。周向cd包含旋转方向dr及反转方向od。
[0038]
使用图1,对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100进行说明。轴流风扇100是形成流体的流动的装置。轴流风扇100例如在空气调节装置或换气装置等中使用。轴流风扇100通过以旋转轴ra为中心而沿旋转方向dr旋转,从而形成流体的流动。流体例如为空气等气体。
[0039]
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里侧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相对于轴流风扇100为上游侧,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跟前侧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上相对于轴流风扇100为下游侧。相对于轴流风扇100的上游侧相对于轴流风扇100为空气的吸入侧,相对于轴流风扇100的下游侧相对于轴流风扇100为空气的吹出侧。
[0040]
如图1所示,轴流风扇100具备设置在旋转轴ra上的轮毂10和与轮毂10连接的多个叶片20。轴流风扇100包括多块叶片20中的相邻的叶片20的前缘侧与后缘侧以不经由凸台地成为连续面的方式连接的所谓的无凸台型风扇。
[0041]
(轮毂10)
[0042]
轮毂10与马达(省略图示)等驱动源的旋转轴连接。轮毂10例如既可以构成为圆筒状,或者也可以构成为板状。轮毂10只要如上述那样与驱动源的旋转轴连接即可,其形状并不被限定。
[0043]
轮毂10被马达(省略图示)等旋转驱动而形成旋转轴ra。轮毂10以旋转轴ra为中心而旋转。轴流风扇100的旋转方向dr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为逆时针方向。但是,轴流风扇100的旋转方向dr并不限定于逆时针方向。也可以是,通过设为变更了叶片20的安装角度或叶片20的朝向等的结构,从而使轮毂1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044]
(叶片20)
[0045]
叶片20形成为从轮毂10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多个叶片20从轮毂10朝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配置。多个叶片20在周向cd上彼此相互分隔地设置。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具有三块叶片20的轴流风扇100,但叶片20的块数并不限定于三块。
[0046]
叶片20具有前缘部21、后缘部22、外周缘部23及内周缘部24。前缘部21在叶片20中形成在旋转方向dr的前进侧。即,前缘部21在旋转方向dr上相对于后缘部22位于前方。前缘部21在所产生的流体流动的方向上相对于后缘部22位于上游侧。
[0047]
后缘部22在叶片20中形成在旋转方向dr的后退侧。即,后缘部22在旋转方向dr上相对于前缘部21位于后方。后缘部22在所产生的流体流动的方向上相对于前缘部21位于下游侧。轴流风扇100具有前缘部21作为朝向轴流风扇100的旋转方向dr的叶片端部,并具有
后缘部22作为在旋转方向dr上相对于前缘部21为相反侧的叶片端部。
[0048]
外周缘部23是以将前缘部21的最外周部与后缘部22的最外周部连接的方式在旋转方向dr上沿前后延伸的部分。外周缘部23在轴流风扇100中构成径向(y轴方向)的外周侧的端部。外周缘部23在沿与旋转轴ra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弧状。然而,外周缘部23并不限定于在沿与旋转轴ra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弧状的结构。在沿与旋转轴ra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周向cd上的外周缘部23的长度比周向cd上的内周缘部24的长度长。但是,周向cd上的外周缘部23与内周缘部24的长度的关系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0049]
内周缘部24是以将前缘部21的最内周部与后缘部22的最内周部连接的方式在旋转方向dr上沿前后延伸的部分。内周缘部24在轴流风扇100中构成径向(y轴方向)的内周侧的端部。内周缘部24在沿与旋转轴ra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弧状。然而,内周缘部24并不限定于在沿与旋转轴ra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弧状的结构。叶片20的内周缘部24通过与轮毂10一体地形成等而与轮毂10连接。作为一例,叶片20的内周缘部24与形成为圆筒形状的轮毂10的外周壁一体地形成。
[0050]
叶片20相对于与旋转轴ra垂直的平面倾斜地形成。叶片20通过伴随着轴流风扇100的旋转而利用叶片面按压存在于叶片20之间的流体,从而对流体进行输送。此时,将叶片面中的按压流体而使压力上升的面设为正压面25,将正压面25的里面且压力下降的面设为负压面26。在叶片20中,相对于流体流动的方向,叶片20的上游侧的面成为负压面26,下游侧的面成为正压面25。对于叶片20而言,在图1中,叶片20的跟前侧的面成为正压面25,叶片20的里侧的面成为负压面26。
[0051]
(叶片20的详细情况)
[0052]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100的子午面的概念图。图2示出了在包含旋转轴ra和叶片20的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的情况下的轴流风扇100的形状。在图2中,基于阴影线的纵条纹箭头所示的流动方向af表示流体相对于轴流风扇100流动的方向。另外,在图2中,空心箭头所示的轴向ad表示旋转轴ra的轴向。在叶片20中,叶片长度27为内周缘部24与外周缘部23之间的距离,中间部28表示径向上的叶片长度27的中央。
[0053]
另外,在图2中,基于阴影线的横条纹箭头所示的视点vp表示沿与旋转轴ra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视线的方向。图1及图2所示的y轴表示相对于轴流风扇100的旋转轴ra的径向。轴流风扇100的相对于y2侧的y1侧为轴流风扇100的内周侧,轴流风扇100的相对于y1侧的y2侧为轴流风扇100的外周侧。
[0054]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100的叶片20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此外,为了说明叶片20的结构,在图3中仅图示了多个叶片20中的一个叶片20,省略了其他叶片20的图示。在图3中,箭头所示的气流fl概念性地表示沿着叶片20的正压面25流动的空气的流动的一部分。
[0055]
使用图2及图3,对叶片20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在图2中,对于轴流风扇100而言,在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的情况下的叶片20用叶片投影部20p示出,在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的情况下的轮毂10用轮毂投影部10p示出。
[0056]
前缘投影线21p是使前缘部21以旋转轴ra为中心而在包含旋转轴ra的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而得到的线。后缘投影线22p是使后缘部22以旋转轴ra为中心而在包含旋转轴ra的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而得到的线。外缘投影线23p是使外周缘部23以旋转轴ra为中心而
在包含旋转轴ra的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而得到的线。内缘投影线24p是使内周缘部24以旋转轴ra为中心而在包含旋转轴ra的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而得到的线。
[0057]
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位置c1、位置c2及位置c3分别表示与旋转轴ra垂直的截面的位置。位置c1、位置c2及位置c3在旋转轴ra的轴向ad上从流体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依次位于位置c1、位置c2及位置c3。
[0058]
位置c1、位置c2及位置c3表示在前缘部21与后缘部22之间位置c1、位置c2及位置c3各自的相对位置关系。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截面的位置为位置c1~位置c3这三处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各截面的位置关系并不仅适用于位置c1~位置c3这三处,也适用于两处或四处以上的截面的位置的关系。
[0059]
图2所示的位于由位置c1表示的截面上的部分是在旋转轴ra的轴向ad上分别位于相同位置的部分。并且,位置c1处的叶片20的截面形状在图2及图3中作为截面形状dc1而用虚线表示。截面形状dc1为在位置c1处作为与旋转轴ra垂直的叶片20的截面的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
[0060]
同样地,位于由位置c2表示的截面上的部分是在旋转轴ra的轴向ad上分别位于相同位置的部分。并且,位置c2处的叶片20的截面形状在图2及图3中作为截面形状dc2而用虚线表示。截面形状dc2为在位置c2处作为与旋转轴ra垂直的叶片20的截面的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
[0061]
同样地,位于由位置c3表示的截面上的部分是在旋转轴ra的轴向ad上分别位于相同位置的部分。并且,位置c3处的叶片20的截面形状在图2及图3中作为截面形状dc3而用虚线表示。截面形状dc3为在位置c3处作为与旋转轴ra垂直的叶片20的截面的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
[0062]
位于由位置c1表示的截面上的部分、位于由位置c2表示的截面上的部分及位于由位置c3表示的截面上的部分为在旋转轴ra的轴向ad上分别位于不同位置的部分的关系。因此,如图2及图3所示,叶片20如位置c1的截面形状dc1、位置c2的截面形状dc2及位置c3的截面形状dc3那样,在轴向ad上的不同的位置分别具有截面形状dc。此外,截面形状dc为位置c1的截面形状dc1、位置c2的截面形状dc2及位置c3的截面形状dc3的总称,且为作为与旋转轴ra垂直的叶片20的截面的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的总称。
[0063]
如图3所示,在作为与旋转轴ra垂直的叶片20的截面的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中,叶片20具有沿叶片20的旋转方向dr凸出地形成的山状部30。山状部30是与相对于山状部30的内周侧的区域、相对于山状部30的外周侧的区域或相对于山状部30的内周侧及外周侧的区域相比位于旋转方向dr侧的区域。山状部30在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径向上,在内周侧的正压面25、外周侧的正压面25或内周侧及外周侧这双方的正压面25形成斜面。
[0064]
在此,使用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来定义叶片20的结构部分的位置关系等。首先,在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中,将沿叶片20的旋转方向dr凸出地形成的山状部30的末端定义为顶点部p。顶点部p是旋转方向dr上的山状部30的末端部分。
[0065]
并且,在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中,将位于最内周侧的顶点部p定义为顶点部pi,将位于最外周侧的顶点部p定义为顶点部po。顶点部pi为形成于最内周侧(y1侧)的内侧山状部31的顶点部p。顶点部po为形成于最外周侧(y2侧)的外侧山状部32的顶点部
p。此外,内侧山状部31在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中为形成于最内周侧(y1侧)的山状部30。外侧山状部32在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中为形成于最外周侧(y2侧)的山状部30。
[0066]
接着,将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轴流风扇100的包含顶点部pi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i。另外,将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轴流风扇100的包含顶点部po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o。
[0067]
接着,将位于半径位置ri与半径位置ro之间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c。并且,将位于半径位置ri与半径位置rc之间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1。另外,将位于半径位置ro与半径位置rc之间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2。
[0068]
接着,在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中,将连结顶点部pi与顶点部po的假想的直线定义为基准线sl。
[0069]
接着,在半径位置r1,将基准线sl与正压面25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1。另外,在半径位置r2,将基准线sl与正压面25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2。并且,将距离l1与距离l2之比定义为距离比(l2/l1)。
[0070]
在如上述那样对叶片20的结构部分的位置关系等进行定义的情况下,轴流风扇100的叶片20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sa。
[0071]
叶片20在内侧山状部31与外侧山状部32之间形成有谷状部40。谷状部40是相对于顶点部pi及顶点部po向反转方向od凹陷的部分。换言之,在叶片20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中,谷状部40的正压面25形成为向反转方向od凸出。此外,谷状部40在截面形状dc的顶点部pi与顶点部po之间既可以形成有一个,也可以形成有多个。
[0072]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轴流风扇100的叶片20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内侧山状部31的顶点部pi也可以形成于叶片20的内周缘部24。即,内侧山状部31的顶点部pi既可以形成于叶片20的内周端,也可以形成于与轮毂10的连接位置。另外,外侧山状部32的顶点部po也可以形成于叶片20的外周缘部23。即,外侧山状部32的顶点部po也可以形成于叶片20的外周端。
[0073]
[轴流风扇100的动作]
[0074]
在轴流风扇100沿图1所示的旋转方向dr旋转时,各叶片20利用正压面25来挤压周围的空气。由此,流体沿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流动。更详细而言,在轴流风扇100沿图1所示的旋转方向dr旋转时,会产生从图1的纸面里侧朝向纸面跟前侧的流体的流动。另外,在轴流风扇100旋转时,负压面26侧的压力比正压面25侧的压力小,在各叶片20的周围,在正压面25侧和负压面26侧会产生压力差。
[0075]
[轴流风扇100的效果]
[0076]
轴流风扇100由于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sa,因此,能够将流体的流动引导到高效地工作的叶片20的外周侧(y2)。并且,在轴流风扇100中,由于在正压面25,距离l2相对于距离l1随着朝向气流fl的下游侧而变大,因此,能够避免气流fl向外周侧(y2侧)的过量的引导,而且,气流fl的流动会集中于构成距离l2的正压面25的部分。因此,轴流风扇100能够在叶片20的外周端抑制流体从正压面25侧的叶片面泄漏,能够抑制叶片端部涡流的成长。
[0077]
此外,叶片端部涡流是指由于在叶片20的正压面25与负压面26之间产生的压力差
而在叶片20的端部产生的空气的涡流。由于叶片端部涡流的产生会导致多余的能量消耗,因此,通过抑制叶片端部涡流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轴流风扇100的效率,并减少消耗电力。另外,由于叶片端部涡流会产生噪音,因此,通过抑制叶片端部涡流的产生,从而能够抑制与叶片20的旋转相伴的噪音的产生。
[0078]
在此,叶片的外周侧的截面为直线形状的一般的轴流风扇无法将朝向叶片的外周侧的气流引入到内侧,有可能会在叶片的外周端产生气流的泄漏流动。沿着叶片的正压面流动的气流随着逐渐朝向下游侧而因离心力而具有径向成分的流动,并沿叶片的径向移动。因此,利用与轴流风扇的旋转轴垂直的叶片的截面形状来定义叶片形状,这对于抑制叶片的外周端处的气流的泄漏流动而言,能够成为有效的手段。
[0079]
图5是示出比较例的轴流风扇100l的叶片20l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一般而言,如图5所示,为了抑制叶片端部涡流,存在轴流风扇100l具有具备截面形状dcl的叶片20l的情况。截面形状dcl为作为与比较例的轴流风扇100l的旋转轴ra垂直的叶片20l的截面的叶片20l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
[0080]
轴流风扇100l的截面形状dcl为沿反转方向od凹陷的形状,正压面25为将气流fl引入到内周侧的面朝向,正压面25被设计为从前缘部21起到后缘部22为止没有凹凸变化的一样的凹凸形状。
[0081]
由于轴流风扇100l将气流fl引入到内侧,因此,有可能能够抑制在叶片20l的外周端产生的气流的泄漏,但无法提高高效地工作的叶片20l的外周侧的负荷,无法减少所需的消耗电力。另外,由于轴流风扇100l将气流fl引入到内周侧,因此,从叶片20l的内周侧起到中央附近,会产生气流fl的流动最大的最大风速点mp。在轴流风扇100l中,由于从最大风速点mp脱离的风速较高的气流fl与位于下游侧的格栅等构造物碰撞,因此,能量的损失较大。由于风速较高的气流fl与构造物碰撞,因此,轴流风扇100l会产生噪音,另外,由于风速较高的气流fl与构造物碰撞,有可能会增大所需的消耗电力。
[0082]
图6是示出另一比较例的轴流风扇100r的叶片20r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如图6所示,比较例的轴流风扇100r具有从前缘部21起到后缘部22为止正压面25的凹凸形状被设计为一样的截面形状dcr。截面形状dcr为作为与比较例的轴流风扇100r的旋转轴ra垂直的叶片20r的截面的叶片20r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
[0083]
与轴流风扇100l的截面形状dcl相比,轴流风扇100r的截面形状dcr的最深部形成于外周侧附近。但是,在轴流风扇100r的截面形状dcr及轴流风扇100l的截面形状dcl中,正压面25均被设计为从前缘部21起到后缘部22为止没有凹凸变化的一样的凹凸形状。
[0084]
轴流风扇100r有可能通过正压面25的截面形状dcr的凹凸形状来提高高效地工作的外周侧的负荷。然而,由于轴流风扇100r为从前缘部21起到后缘部22为止没有凹凸变化的一样的凹凸形状,因此,气流fl向叶片20r的外周侧的引导会变得过量。因此,轴流风扇100r有可能会在叶片20r的最外周产生气流fl的泄漏流动而产生叶片端部涡流。并且,轴流风扇100r有可能会由于叶片端部涡流而产生噪音,并增大所需的消耗电力。
[0085]
相对于这些比较例,轴流风扇100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sa。由于轴流风扇100在叶片20的外周侧(y2侧)具有向反转方向od侧凸出的截面,因此,能够从比该截面部分靠内周侧(y1侧)的位置向处于高效地工作的叶片20的外周侧(y2侧)的该截面部分对流动进行引导,能够减少所需的消耗电力。另外,由于轴
流风扇100的截面形状dc随着朝向气流fl的下游侧而距离l2相对于距离l1逐渐变大,因此,能够避免气流fl向外周侧的过量的引导。而且,由于轴流风扇100的截面形状dc随着朝向气流fl的下游侧而距离l2相对于距离l1逐渐变大,因此,能够使气流fl集中在距离l2的部分,能够抑制叶片20的外周端处的气流fl的泄漏流动。
[0086]
实施方式2.
[0087]
[轴流风扇100a]
[0088]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轴流风扇100a的叶片20a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使用图7,对叶片20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图1~图4的轴流风扇100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2的轴流风扇100a进一步对顶点部po的位置进行特定。
[0089]
轴流风扇100a的叶片20a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顶点部po从内周侧(y1侧)位于外周侧(y2侧)。另外,在沿与旋转轴ra的轴向ad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轴流风扇100a的叶片20a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旋转轴ra与顶点部po的距离远离。
[0090]
另外,在沿与旋转轴ra的轴向ad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轴流风扇100a的叶片20a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顶点部po从顶点部pi远离。因此,在沿与旋转轴ra的轴向ad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轴流风扇100a的叶片20a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顶点部po与顶点部pi之间的距离变大。在沿与旋转轴ra的轴向ad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轴流风扇100a的叶片20a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谷状部40的径向的宽度变大。
[0091]
[轴流风扇100a的效果]
[0092]
轴流风扇100a由于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sa,因此,具有与轴流风扇100同样的效果。
[0093]
另外,轴流风扇100a的叶片20a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顶点部po从内周侧(y1侧)位于外周侧(y2侧)。由于轴流风扇100a使构成距离l2的部分随着朝向气流fl的下游侧而逐渐位于径向的外周侧(y2侧),因此,能够避免向外周侧的过量的气流fl的引导。因此,与轴流风扇100的叶片20相比,轴流风扇100a的叶片20a能够进一步抑制叶片20a的外周端处的气流fl的泄漏流动。即,轴流风扇100a能够逐渐增强向外周侧(y2侧)的气流fl的引导,能够抑制叶片20a的外周端处的气流fl的泄漏流动的产生,并且能够增大气流fl向效率高的外周侧(y2侧)的流动。
[0094]
实施方式3.
[0095]
[轴流风扇100b]
[0096]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轴流风扇100b的叶片20b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使用图8,对叶片20b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图1~图7的轴流风扇100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3的轴流风扇100b进一步对顶点部po的位置进行特定。
[0097]
在叶片20b中,叶片长度27为内周缘部24与外周缘部23之间的距离,中间部28表示径向上的叶片长度27的中央。中间部28表示内周缘部24与外周缘部23之间的距离的中间位置。叶片长度27在轴流风扇100b的周向cd上的任意位置均为相同的长度。即,叶片20b形成
为:在前缘部21与后缘部22之间的范围内,叶片长度27的长度恒定,在沿与旋转轴ra的轴向ad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外周缘部23的形状为圆弧。然而,叶片20b并不限定于在前缘部21与后缘部22之间的范围内叶片长度27的长度恒定的形状。叶片20b也可以形成为叶片长度27的长度根据轴流风扇100b的周向cd的位置而不同。即,在沿与旋转轴ra的轴向ad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叶片20b的外周缘部23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圆弧。
[0098]
在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径向上,在将叶片20b的中间位置设为中间部28的情况下,将比中间部28靠内周侧(y1侧)的叶片20b的区域定义为内周侧区域ai,将比中间部28靠外周侧(y2侧)的叶片20b的区域定义为外周侧区域ao。
[0099]
叶片20b的顶点部po形成为位于叶片20b的外周侧区域ao。即,叶片20b形成为顶点部po位于比中间部28靠外周侧(y2侧)的位置。
[0100]
[轴流风扇100b的效果]
[0101]
轴流风扇100b由于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sa,因此,具有与轴流风扇100同样的效果。
[0102]
另外,轴流风扇100b的叶片20b形成为顶点部po位于比中间部28靠外周侧(y2侧)的位置。由于叶片20b的形成距离l2的部分位于高效地工作的叶片20b的外周侧(y2侧),因此,通过使气流fl集中于叶片20b的外周侧(y2侧),从而能够减少所需的消耗电力。即,轴流风扇100b能够逐渐增强向外周侧(y2侧)的气流fl的引导,能够抑制叶片20b的外周端处的气流fl的泄漏流动的产生,并且能够增大气流fl向效率高的外周侧(y2侧)的流动。
[0103]
实施方式4.
[0104]
[轴流风扇100c]
[0105]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轴流风扇100c的叶片20c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使用图9,对叶片20c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图1~图8的轴流风扇100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4的轴流风扇100c进一步对顶点部po的位置进行特定。
[0106]
在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径向上,在将叶片20c的中间位置设为中间部28的情况下,将比中间部28靠内周侧(y1侧)的叶片20c的区域定义为内周侧区域ai,将比中间部28靠外周侧(y2侧)的叶片20c的区域定义为外周侧区域ao。
[0107]
叶片20c的顶点部po形成为位于叶片20c的内周侧区域ai。即,叶片20c形成为顶点部po位于比中间部28靠内周侧(y1侧)的位置。
[0108]
[轴流风扇100c的效果]
[0109]
轴流风扇100c由于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sa,因此,具有与轴流风扇100同样的效果。
[0110]
一般而言,轴流风扇有时通过将热交换器设计为高压损,从而使轴流风扇的外周侧(y2侧)的工作量提高。或者,一般而言,轴流风扇有时会由于配置于轴流风扇的上游侧的风扇马达支承部等构造物而阻碍气流向轴流风扇的内周侧(y1侧)的流入。在这样的情况下,轴流风扇有可能会由于轴流风扇的内周侧(y1侧)的气流的流入降低而产生较大的负荷,有可能会增大所需的消耗电力。在该情况下,通过从轴流风扇的外周侧(y2侧)向内周侧(y1侧)对气流进行引导,从而能够实现轴流风扇的高效化。
[0111]
轴流风扇100c的叶片20c形成为顶点部po位于比中间部28靠内周侧(y1侧)的位
置。轴流风扇100c能够通过这样的结构而将向反转方向od侧凸出的区域设置于轴流风扇100c的内周侧(y1侧),作为叶片20c整体,能够将气流fl的流动从外周侧(y2侧)引导到内周侧(y1侧)。而且,在该范围内,轴流风扇100c通过向位于比构成距离l1的部分靠外周的位置的构成距离l2的部分对气流fl1的流动进行引导,从而能够减少所需的消耗电力。即,在叶片20c的内周侧区域ai,轴流风扇100b能够逐渐增强向外周侧(y2侧)的气流fl1的引导,能够增大气流fl2向效率高的外周侧(y2侧)的流动。
[0112]
实施方式5.
[0113]
[轴流风扇100d]
[0114]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轴流风扇100d的叶片20d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使用图10,对叶片20d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图1~图9的轴流风扇100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5的轴流风扇100d进一步对顶点部pi与顶点部po之间的形状进行特定。
[0115]
如图10及图2所示,在作为与旋转轴ra垂直的叶片20d的截面的叶片20d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中,叶片20d具有沿叶片20d的旋转方向dr凸出地形成的山状部30。
[0116]
在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径向上,叶片20d在内侧山状部31与外侧山状部32之间具有中间山状部33。即,叶片20d的山状部30具有内侧山状部31、外侧山状部32及中间山状部33。
[0117]
中间山状部33是与相对于中间山状部33的内周侧的区域、相对于中间山状部33的外周侧的区域或相对于中间山状部33的内周侧及外周侧的区域相比位于旋转方向dr侧的区域。中间山状部33在内周侧的正压面25、外周侧的正压面25或内周侧及外周侧这双方的正压面25形成斜面。
[0118]
在此,在叶片20d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中,将中间山状部33的顶点部p定义为顶点部pc。在截面形状dc中,叶片20d在半径位置r1与半径位置r2之间的区域具有构成顶点部p的顶点部pc。顶点部pc是在半径位置r1与半径位置r2之间的区域中基准线sl与正压面25的间隔最小的部分。在叶片20d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中,具有顶点部pc的中间山状部33形成为沿旋转方向dr前进的截面形状。
[0119]
叶片20d在内侧山状部31与中间山状部33之间形成有内侧谷状部41。内侧谷状部41是相对于顶点部pi及顶点部pc向反转方向od凹陷的部分。换言之,在叶片20d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中,内侧谷状部41的正压面25形成为沿反转方向od凸出。此外,内侧谷状部41在顶点部pi与顶点部pc之间既可以形成有一个,也可以形成有多个。
[0120]
叶片20d在外侧山状部32与中间山状部33之间形成有外侧谷状部42。外侧谷状部42是相对于顶点部po及顶点部pc沿反转方向od凹陷的部分。换言之,在叶片20d的正压面25侧的截面形状dc中,外侧谷状部42的正压面25形成为沿反转方向od凸出。此外,外侧谷状部42在顶点部po与顶点部pc之间既可以形成有一个,也可以形成有多个。
[0121]
[轴流风扇100d的效果]
[0122]
轴流风扇100d由于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sa,因此,具有与轴流风扇100同样的效果。
[0123]
在截面形状dc中,轴流风扇100d的叶片20d在半径位置r1与半径位置r2之间的区域具有构成顶点部p的顶点部pc。叶片20d利用形成为沿旋转方向dr前进的截面形状的中间
山状部33的顶点部pc来抑制气流fl向径向上的构成距离l2的外侧谷状部42的区域与构成距离l1的内侧谷状部41的区域之间的中间的区域的流入。因此,轴流风扇100d能够使气流fl集中于效率高的叶片20d的外周侧(y2侧),能够减少所需的消耗电力。
[0124]
实施方式6.
[0125]
[轴流风扇100e]
[0126]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轴流风扇100e的叶片20e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使用图11,对叶片20e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图1~图10的轴流风扇100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6的轴流风扇100e进一步对顶点部pc的结构进行特定。
[0127]
如图11所示,将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轴流风扇100e的包含顶点部pc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3。另外,如上所述,将连结顶点部pi与顶点部po的假想的直线定义为基准线sl。另外,在半径位置r3,将基准线sl与正压面25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3。
[0128]
叶片20e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l3变小。即,叶片20e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顶点部pc靠近基准线sl。另外,叶片20e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中间山状部33向旋转方向dr的突出量变大。
[0129]
[轴流风扇100e的效果]
[0130]
轴流风扇100e由于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sa,因此,具有与轴流风扇100同样的效果。
[0131]
叶片20e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l3变小。因此,在叶片20e的前缘部21侧,叶片20e不会阻碍气流fl2从构成距离l1的叶片20e的内侧谷状部41向构成距离l2的叶片20e的外侧谷状部42的流入。因此,轴流风扇100e能够增大效率高的叶片20e的外周侧(y2侧)的气流fl,能够减少所需的消耗电力。
[0132]
另外,叶片20e通过在叶片20e的后缘部22侧抑制向径向外周侧的气流fl1的流入,从而在气流fl从后缘部22脱离时,能够抑制气流fl的径向成分的产生。因此,轴流风扇100e能够避免从后缘部22脱离的气流fl倾斜地与位于叶片20e的下游侧的格栅等构造物碰撞,能够减少气流fl与构造物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0133]
实施方式7.
[0134]
[轴流风扇100f]
[0135]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轴流风扇100f的叶片20f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使用图12,对叶片20f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图1~图11的轴流风扇100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7的轴流风扇100f进一步对顶点部pc的位置进行特定。
[0136]
如图12所示,将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轴流风扇100f的包含顶点部pc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3。另外,在半径位置r3,将基准线sl与正压面25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3。
[0137]
轴流风扇100f的叶片20f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顶点部pc从内周侧(y1侧)位于外周侧(y2侧)。
[0138]
[轴流风扇100f的效果]
[0139]
轴流风扇100f由于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
的区域sa,因此,具有与轴流风扇100同样的效果。
[0140]
另外,轴流风扇100f的叶片20f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顶点部pc从内周侧(y1侧)位于外周侧(y2侧)。由于轴流风扇100f使顶点部pc随着朝向气流fl的下游侧而逐渐位于径向的外周侧(y2侧),因此,气流fl沿着顶点部pc向叶片20f的外周侧(y2侧)转移。因此,轴流风扇100f能够使气流fl进一步集中于叶片20f的外周侧(y2侧),能够减少所需的消耗电力。
[0141]
实施方式8.
[0142]
[轴流风扇100g]
[0143]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轴流风扇100g的叶片20g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使用图13,对叶片20g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图1~图12的轴流风扇100等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8的轴流风扇100g进一步对顶点部pc的位置进行特定。
[0144]
如图13所示,将以旋转轴ra为中心的轴流风扇100g的包含顶点部pc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3。另外,在半径位置r3,将基准线sl与正压面25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3。
[0145]
轴流风扇100g的叶片20g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顶点部pc从外周侧(y2侧)位于内周侧(y1侧)。
[0146]
[轴流风扇100g的效果]
[0147]
轴流风扇100g由于具有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sa,因此,具有与轴流风扇100同样的效果。
[0148]
另外,轴流风扇100g的叶片20g形成为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顶点部pc从外周侧(y2侧)位于内周侧(y1侧)。因此,构成距离l2的外侧谷状部42随着从前缘部21侧朝向后缘部22侧而逐渐在径向上具有宽度。轴流风扇100g通过该结构而使气流fl在径向上分散,能够使风速的分布在径向上进一步均匀化,难以形成上述最大风速点mp。因此,由于轴流风扇100g使从后缘部22脱离的气流fl分散地与位于叶片20g的下游侧的格栅等构造物碰撞,因此,能够减少气流fl与构造物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0149]
实施方式9.
[0150]
[制冷循环装置70]
[0151]
实施方式9对将上述实施方式1~8的轴流风扇100等应用于作为送风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70的室外机50的情况进行说明。
[0152]
图14是实施方式9的制冷循环装置70的概要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制冷循环装置70用于空调用途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制冷循环装置70并不限定于用于空调用途。制冷循环装置70例如用于冰箱或冷冻库、自动售货机、空气调节装置、制冷装置、热水器等制冷用途或空调用途。
[0153]
如图14所示,制冷循环装置70具备利用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64、冷凝器72、膨胀阀74及蒸发器73而成的制冷剂回路71。在冷凝器72配置有向冷凝器72吹送热交换用的空气的冷凝器用风扇72a。另外,在蒸发器73配置有向蒸发器73吹送热交换用的空气的蒸发器用风扇73a。冷凝器用风扇72a及蒸发器用风扇73a中的至少一方由上述实施方式1~8中的任一个的轴流风扇100等构成。此外,制冷循环装置70也可以为在制冷剂回路71设置对制
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四通阀等流路切换装置而对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进行切换的结构。
[0154]
图15是从吹出口侧观察作为送风装置的室外机50时的立体图。图16是用于从上表面侧说明室外机50的结构的图。图17是示出从室外机50拆下风扇格栅后的状态的图。图18是从室外机50去除风扇格栅及前表面面板等而示出内部结构的图。
[0155]
如图15~图18所示,作为壳体的室外机主体51构成为具有左右一对侧面51a及侧面51c、前表面51b、背面51d、上表面51e以及底面51f的框体。在侧面51a及背面51d形成有用于从外部吸入空气的开口部(省略图示)。另外,在前表面51b,在前表面面板52形成有作为用于向外部吹出空气的开口部的吹出口53。而且,吹出口53由风扇格栅54覆盖,由此,防止室外机主体51的外部的物体等与轴流风扇100接触,能够实现安全。此外,图16的箭头ar表示空气的流动。
[0156]
在室外机主体51内收容有轴流风扇100和风扇马达61。轴流风扇100经由旋转轴62与位于背面51d侧的作为驱动源的风扇马达61连接,并被该风扇马达61旋转驱动。风扇马达61对轴流风扇100赋予驱动力。风扇马达61安装于马达支承部69。马达支承部69配置在风扇马达61与热交换器68之间。
[0157]
室外机主体51的内部被作为壁体的分隔板51g分为设置有轴流风扇100的送风室56和设置有压缩机64等的机械室57。在送风室56内的侧面51a侧和背面51d侧设置有在俯视时呈大致l字状延伸的那样的热交换器68。此外,热交换器68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该形状。热交换器68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73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72发挥功能。
[0158]
在配置于送风室56的轴流风扇100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喇叭口63。喇叭口63包围轴流风扇100的外周侧,调整由轴流风扇100等形成的气体的流动。喇叭口63位于比叶片20的外周端靠外侧的位置,沿着轴流风扇100的旋转方向呈环状。另外,分隔板51g位于喇叭口63的一方侧的侧方,热交换器68的一部分位于另一方侧的侧方。
[0159]
喇叭口63的前端以将吹出口53的外周包围的方式与室外机50的前表面面板52连接。此外,喇叭口63既可以与前表面面板52一体地构成,或者,也可以作为分体地与前表面面板52相连的结构来准备。利用该喇叭口63,将喇叭口63的吸入侧与吹出侧之间的流路构成为吹出口53附近的风路。即,利用喇叭口63将吹出口53附近的风路与送风室56内的其他空间隔开。
[0160]
设置在轴流风扇100的吸入侧的热交换器68具备以板状的面平行的方式并列设置的多个翅片和在该并列设置方向上贯通各翅片的传热管。在传热管内流通有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68构成为传热管在室外机主体51的侧面51a和背面51d呈l字状延伸,且多级传热管贯通翅片并蜿蜒行进。另外,热交换器68经由配管65等与压缩机64连接,而且,与省略图示的室内侧热交换器及膨胀阀等连接,并构成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71。另外,在机械室57配置有基板箱66,利用设置在该基板箱66的控制基板67对搭载在室外机内的设备进行控制。
[0161]
[制冷循环装置70及送风装置的作用效果]
[0162]
在实施方式9中,也能够得到与对应的上述实施方式1~8同样的优点。例如,轴流风扇100能够在叶片20的外周端抑制流体从正压面25侧的叶片面泄漏,能够抑制叶片端部涡流的成长。另外,轴流风扇100能够减少所需的消耗电力。因此,制冷循环装置70及作为送风装置的室外机50能够减少所需的消耗电力。另外,轴流风扇100能够使吹出的流体的风速
的分布在径向上进一步均匀化,能够减少产生的噪音。因此,制冷循环装置70及作为送风装置的室外机50能够减少产生的噪音。
[0163]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了一例,既能够与其他的公知技术进行组合,也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0164]
附图标记说明
[0165]
10轮毂、10p轮毂投影部、20叶片、20a叶片、20b叶片、20c叶片、20d叶片、20e叶片、20f叶片、20g叶片、20l叶片、20r叶片、20p叶片投影部、21前缘部、21p前缘投影线、22后缘部、22p后缘投影线、23外周缘部、23p外缘投影线、24内周缘部、24p内缘投影线、25正压面、26负压面、27叶片长度、28中间部、30山状部、31内侧山状部、32外侧山状部、33中间山状部、40谷状部、41内侧谷状部、42外侧谷状部、50室外机、51室外机主体、51a侧面、51b前表面、51c侧面、51d背面、51e上表面、51f底面、51g分隔板、52前表面面板、53吹出口、54风扇格栅、56送风室、57机械室、61风扇马达、62旋转轴、63喇叭口、64压缩机、65配管、66基板箱、67控制基板、68热交换器、69马达支承部、70制冷循环装置、71制冷剂回路、72冷凝器、72a冷凝器用风扇、73蒸发器、73a蒸发器用风扇、74膨胀阀、100轴流风扇、100a轴流风扇、100b轴流风扇、100c轴流风扇、100d轴流风扇、100e轴流风扇、100f轴流风扇、100g轴流风扇、100l轴流风扇、100r轴流风扇、ad轴向、af方向、ar箭头、ai内周侧区域、ao外周侧区域、cd周向、dc截面形状、dc1截面形状、dc2截面形状、dc3截面形状、dcl截面形状、dcr截面形状、dr旋转方向、fl气流、fl1气流、fl2气流、l1距离、l2距离、l3距离、mp最大风速点、od反转方向、p顶点部、pc顶点部、pi顶点部、po顶点部、r1半径位置、r2半径位置、r3半径位置、ra旋转轴、rc半径位置、ri半径位置、ro半径位置、sa区域、sl基准线、vp视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流风扇,其中,所述轴流风扇具备:轮毂,所述轮毂被旋转驱动而形成旋转轴;以及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轮毂连接,并具有前缘部及后缘部,在作为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所述叶片的截面的所述叶片的正压面侧的截面形状中,在将沿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凸出地形成的山状部的末端定义为顶点部、将位于最内周侧的所述顶点部定义为顶点部pi、将位于最外周侧的所述顶点部定义为顶点部po、将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包含所述顶点部pi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i、将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包含所述顶点部po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o、将位于所述半径位置ri与所述半径位置ro之间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c、将位于所述半径位置ri与所述半径位置rc之间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1、将位于所述半径位置ro与所述半径位置rc之间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2、将连结所述顶点部pi与所述顶点部po的假想的直线定义为基准线sl、将所述半径位置r1处的所述基准线sl与所述正压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1、将所述半径位置r2处的所述基准线sl与所述正压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2并将所述距离l1与所述距离l2之比定义为距离比(l2/l1)的情况下,所述叶片具有随着从所述前缘部侧朝向所述后缘部侧而所述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所述叶片形成为随着从所述前缘部侧朝向所述后缘部侧而所述顶点部po从内周侧位于外周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在将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径向上的所述叶片的中间位置设为中间部的情况下,所述叶片形成为所述顶点部po位于比所述中间部靠外周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在将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径向上的所述叶片的中间位置设为中间部的情况下,所述叶片形成为所述顶点部po位于比所述中间部靠内周侧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在所述截面形状中,所述叶片在所述半径位置r1与所述半径位置r2之间的区域具有构成所述顶点部的顶点部pc,所述顶点部pc是在所述半径位置r1与所述半径位置r2之间的区域中所述基准线sl与所述正压面的间隔最小的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在将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包含所述顶点部pc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3并将所述半径位置r3处的所述基准线sl与所述正压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3的情况下,所述叶片形成为随着从所述前缘部侧朝向所述后缘部侧而所述距离l3变小。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所述叶片形成为随着从所述前缘部侧朝向所述后缘部侧而所述顶点部pc从内周侧位于外周侧。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轴流风扇,其中,所述叶片形成为随着从所述前缘部侧朝向所述后缘部侧而所述顶点部pc从外周侧位
于内周侧。9.一种送风装置,其中,所述送风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扇;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对所述轴流风扇赋予驱动力;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轴流风扇及所述驱动源。10.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以及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冷凝器及蒸发器,所述送风装置向所述冷凝器及所述蒸发器中的至少一方吹送空气。

技术总结


轴流风扇具备形成旋转轴的轮毂和与轮毂连接并具有前缘部及后缘部的叶片,在与旋转轴垂直的叶片的正压面侧的截面形状中,在将沿叶片的旋转方向凸出地形成的山状部的末端定义为顶点部、将位于最内周侧的顶点部定义为顶点部Pi、将位于最外周侧的顶点部定义为顶点部Po、将包含顶点部Pi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i、将包含顶点部Po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o、将位于半径位置Ri与半径位置Ro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c、将位于半径位置Ri与半径位置Rc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1、将位于半径位置Ro与半径位置Rc的中间的半径的位置定义为半径位置R2、将连结顶点部Pi与顶点部Po的假想的直线定义为基准线SL、将半径位置R1处的基准线SL与正压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1、将半径位置R2处的基准线SL与正压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距离L2并将距离L1与距离L2之比定义为距离比(L2/L1)的情况下,叶片具有随着从前缘部侧朝向后缘部侧而距离比(L2/L1)变大的区域。比(L2/L1)变大的区域。比(L2/L1)变大的区域。


技术研发人员:

山本胜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0.03.24

技术公布日:

2022/11/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1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07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轴流   叶片   风扇   位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