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干渠输水隧洞监测技术

南水北调东干渠输水隧洞监测技术
齐红军
【摘 要】水喷嘴Taking th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shield construction of east main canal water conveyance tunnel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igns the detecting units such as the monitoring content, layout mode,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and completely controls all the indexes of monitoring measurements such as the wall displacement and deformation, supporting axial force and water level monitoring to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water conveyance tunnel.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unnel monitoring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paper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on guidance of the monitoring measurement.%以南水北调东干渠输水隧洞盾构法施工监控测量为例,系统设计监测点位的监测内容、布设方式、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检测环节,严格把控隧洞墙体位移及变形、支撑轴力、水位监测等监控测量各项指标,保证了输水隧洞的顺利完工。通过介绍隧道监控测量的方法,阐述了监控测量对指导施工的意义。
【期刊名称】《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7页(P47-52,72)
链轮材料
【关键词】南水北调;输水隧洞;监控测量
【作 者】齐红军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698.1
南水北调东干渠工程线路较长,周边复杂,输水隧洞共需穿越4条铁路、9条轨道交通、25条公路、77座单体桥、18条河流沟渠及600多条地下管线,其中特级和一级风险源达37处。南水北调东干渠输水隧洞工程采用单洞重力流输水方式,主体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
一衬采用盾构法施工,二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隧洞沿线布置有连通节点、若干分水口以及若干排气阀井、排空井、调压井等结构。工程起始于市区盾构始发井,穿越城市道路,穿越河流后到达盾构接收井。中心导线全长3 248.83 m。根据岩土工程初勘报告,该线路段场区地面以下40 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8大层、共14个亚层;东干渠隧洞设计洞顶低于稳定水位约3 m,二衬竖井、盾构始发井、接收井主体结构基坑为三级风险工程。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侧穿、下穿运营中的地铁既有线工程,在控制盾构施工参数的前提下如何确保监控测量各项指标安全可控的监控测量的技术设计至关重要[1]。
2.1监测项目
二衬竖井、盾构始发井、盾构接收井主体结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点位数目见表1。
2.2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期间,基坑深度H≤5 m时,主体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频率为1次/3 d; 5 m<H≤10 m时,为1次/2 d; 10 m<H≤15 m时,为1次/d[1]; H>15 m时,为2次/d。基坑开挖完成
法兰加工设备
以后,第1—7天的监测频率为1次/d,第7—15天为1次/2 d,第16—30天为1次/3 d,第30天以后为1次/周,数据分析后确认达到基本稳定后为1次/月[2]。
2.3监测过程
1)测定初始值。施工前布置好监测点后,对所有的监测项目进行连续3次独立的观测,经判定数据合格后取其平均值作为监测项目的初始值。
2)停测标准。在结构施工完成后,现场监测工作即可进入工后监测,变形稳定判断的标准依据规范相关内容确定,即“当最后100 d的沉降速率<0.01 mm/d时可认为已经进入稳定阶段”[3]。变形稳定后,即可向业主发出停止监测申请,业主批准后停止监测。
2.4控制指标
监控测量过程的关键在于检测指标控制在标准限制内。具体控制项目和控制指标如表2所示。
监测点按照图纸进行布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进行局部调整。
3.1基坑监测点
1)地表
测点要真实反映基坑周边道路及地表沉降变形。设置主测断面,主测断面上测点采取紧密远疏布置。对于基坑长边,测点从长边中点向两端分布,最后一点距基坑短边的距离<20 m,测点尽可能沿基坑长边两侧对称布置,以形成监测断面。对于基坑短边,当短边长度<40 m时,在短边中点设置一个测点,在基坑四周距坑边10 m的范围内沿坑边设2排沉降观测点,排距3~8 m,点距5~10 m。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尽可能与桩体水平位移监测测点、支撑轴力监测测点和桩体变形监测测点重合,以便于监测数据相互校核、印证,从而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在施工方法变化的部位、车站与区间的结合部位、车站与风道结合部位以及马头门等处均应布设测点。道路和地表沉降点应结合地下管线沉降测点布设;主测横断面布点应遵循近密远疏原则布设[4]。
2)桩顶
测点在基坑四周围护结构桩(墙)顶上设置,尽量布设在基坑圈梁、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
顶部等较为固定的地方,同时不易损坏,且能真实反映基坑围护结构桩(墙)顶部的侧向变形。沿基坑长边设置3~4个主测断面,断面在基坑两侧的围护桩(墙)顶布设测点。基坑周围长边围护桩(墙)顶每20 m布置1点,基坑短边的中点、基坑阳角处都是重要测点;测点设置强制对中标志。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应与桩顶垂直位移监测点同位置或同点。在基坑周边荷载较大部位、管线渗漏部位布设测点。对于水平位移变化剧烈的区域,宜适当加密测点。基坑每边测点数量不宜少于3个[5]。
3)桩体
桩体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于主体基坑四周围护体内,沿主体基坑长边围护结构每40 m布设1个,在主体基坑短边中点布置1个监测孔。基坑的阳角部位也应布设监测孔。测点与桩顶水平位移宜处在同一断面。测斜管底部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钢筋笼底部,顶部达到地面(或导墙顶) ;测斜管与支护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绑扎间距不宜>1.0 m;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固定、密封;绑扎时应调正方向,使测斜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 ;清理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干净、通畅和平直;埋设明显的标志和可靠的保护措施。
珍珠岩助滤剂4)支撑轴力监测点
支撑轴力测点布置于基坑内钢支撑端部,沿主体基坑长边每40 m布置1断面,在同一竖直面内每道支撑均应布设测点,另外基坑的角撑部位也应布设监测点。测点与桩顶水平位移宜处在同一断面。受力较大的斜撑和基坑深度变化处宜增设测点。对监测轴力的重要支撑,宜同时监测其两端和中部的沉降和位移。当采取应变计监测时,应靠近支撑端部但距离端头3 d以外布点( d为支撑直径或矩形长边长度)。每截面不宜少于4点,对称布置。
3.2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设
在线销售系统3.2.1周边建筑物
1)沉降监测点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可用采用暴露式墙钉、暴露式地钉。对于一般建(构)筑物采用直埋暴露式墙钉。对于不便于埋设的建筑物,可以采用粘贴监测点的方式。具体埋设要求为:采用直径适合的冲击钻在被监测建(构)筑物的外表面开孔,开孔高度离地面20~50 cm,开孔深度根据不同型制的监测点而不同,开孔时要使孔与水平方向向上成5°左右夹角。在孔内填充
医院用筋膜仪少许钢丝或钢片等垫料,将带有标识牌的钉点放入孔中,使孔与监测钉无空隙,密实接触,再用手锤将监测钉打入孔内。监测点周围喷漆或设置明显标志,以方便监测和保护。
2)倾斜监测点
安设固定观测钉点,采用小角法对建筑物进行整体倾斜监测,观测钉设计与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相同,安设方法亦与其类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站点要埋设在被监测建筑边墙延长线方向并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测站点与被监测建筑的水平距离为1.5~2.0倍建筑高度; 2)建筑物倾斜监测点布置在被监测建(构)筑物的外表面,能够反映建筑物真实变形的位置,每组监测点为2个,布置在被监测建(构)筑物同一断面的顶部和底部,注意其与测站的通视情况。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2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016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监测   基坑   测点   监测点   布设   采用   盾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